博物馆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博物馆类型 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

2024-01-13 07: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我国博物馆的多年时间中,每当筹划举办一个陈列展览或某项社会教育活动,往往提出首先要明确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个主要服务对象也就是广泛观众中的特定目标观众群。为了解举办陈列展览和各种服务活动的实际社会效果和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需要进行对观众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

观众的一般构成

什么是博物馆观众?从客观上看,凡参观过博物馆陈列展览或巡回展览、参加过博物馆各种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公众都是博物馆观众。那些还没有参加过以上各种博物馆活动的社会公众应视为潜在的观众、明天的观众,需更努力争取的观众。但从微观上看,在观众统计中,那些仅仅为公私事务来博物馆的人不能统计在观众之内。

观众的一般构成,包括:

① 为了学习知识而来博物馆的人

② 为了学术研究而来博物馆的人

③ 为了艺术鉴赏而来博物馆的人

④ 为了休闲娱乐而来博物馆的人

⑤ 国内外的观光旅游者

⑥ 来华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的外国学者、艺术家

⑦ 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官员及其随员。

……

观众的构成,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观众构成也不一样。文化素养、经济状况的差异都与观众的不同构成有关。观众的构成还与博物馆的所在地区以及季节有关。

我国博物馆观众的一般构成可按观众的年龄、参观目的、地域(来自本地、外地或外国)、活动状况(零散、团体或家庭)、身体状况(一般观众或残疾观众)、身份(普通观众或特殊观众,如外国元首、贵宾)以及按时态分为现实观众、潜在观众等等。其中按年龄和参观目的区分观众,在博物馆工作中比较重要,其区分和不同特点如下:

一、从年龄分析

按年龄层次分,可分四类:

(1)少年儿童。指四、五岁到十五六岁这一年龄层次。包括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这一跨度。这类小观众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烈。特点:一是参观的兴趣很浓,但稳定性较差。往往开始参观时兴趣十足,随着时间延续,兴趣渐降,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趣易转移。二是易于被展览内容和讲解感染产生激动情绪。

(2)青年。年龄从十七、八到三十岁左右,包括大、中专学生,普通高中学生,部队战士,在职与待业青年等等。这类观众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参观时兴趣浓厚,二是一般能够边听边看边思考,有时发表一些评论,针对展览、陈列、讲解,抒发己见,相互议论。

(3)中年。这类观众指从三十岁左右到五十多岁这一个年龄层次,年龄跨度较大,文化水平和职业也不尽相同,因而差异较为突出。其中一部分参观目的很明确,如为获取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搜集资料准备撰写论文等,因而精神集中,有时还要拍照,记录。也有一部分系陪同亲友来参观或只为消遣或度过业余闲暇时间。还有一部分主要是父母领着孩子来参观,他们对展览的兴趣往往是以孩子的兴趣高低为转移,还经常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解。

(4)老年。他们多为六十岁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职工。这类观众或是带领晚辈人来参观、陪同亲友参观,或自己来博物馆参观,是出于对展出的展品有爱好,如书法、绘画、古瓷等等。或为一些展出内容所吸引,如香港回归,红岩等等。

这种以年龄为依据的观众分类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因而能被博物馆广泛使用。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它忽视了由于职业、文化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实际差异,因而难以使博物馆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

二、按参观目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1)学习型。约占博物馆观众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类观众大多是有目的地来获取专门性知识和以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大、中、小学学生等。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希望在已掌握了某些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参观博物馆进一步开阔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这类观众,博物馆就应以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讲解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2)科研型。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为目的的参观者。这类观众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他们到博物馆的目的明确,选择性强。他们多是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寻求资料,专为观察某些展品或某部分陈列而来。参观时认真仔细。对于他们,重要的不是陈列形式,而是新的研究成果,新发现的文物标本,新的有关信息。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参观现有的陈列展览,常常提出要求参考更多的藏品(实物)、文献,要求利用博物馆的参考室、研究室、图书资料室,会见博物馆专家,提出各种有关的学术问题,希望给予帮助,或者彼此进行有益的探讨。有的还会对博物馆的展品和陈列提出疑问,或指出鉴定、说明中的不足和错误,建议进一步研究或更正。

(3)观光休闲型。这类观众大多是非组织的零星而来,但数量很多。这类参观者的文化水平、年龄层次以及职业等等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主要的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消遣娱乐,满足好奇心,或陪同亲朋游览的一些人们。这类观众的特点往往是具有一次性、随意性、消遣性和旅游观赏等。他们目的不一,因而对陈列展览的兴趣所在也不完全相同。

不断加强对上述参观者的分类及其特征、心理分析的研究,应是博物馆组织接待观众做好各项服务的基础和依据,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每一个博物馆工作者都要把熟悉观众,了解观众的意见看作是做好自己工作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馆长和各部门领导要努力设法多接触观众,倾听观众的意见和批评,调查研究,以便使自己的工作更适应观众的要求,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观众的调查研究

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包括:观众类型、观众组织、观众的参观心理、参观兴趣等方面。

调查了解观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

直接调查包括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形式。

口头调查是在观众参观过程中,通过与观众的交谈、接触,从不同侧面了解他们的反映,询问他们的意见。这种调查方法,不拘形式,随便、自然,往往能听到观众最直接、真实的想法。不足是各种意见比较零散不系统。

直接观察是博物馆有关人员以感官为工具“追踪”观众的参观活动,对其参观中的心理反应进行直观的了解。这种调查方法,虽然不直接与被调查者接触,但却随时随地注意被调查者的举止表现,因此这样得到的材料是直接的、并且未被调查者“再加工”。开小型调查会一般用于有组织的集体观众。

参加座谈人员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座谈的目的要明确,题目要简要,座谈气氛要活跃,时间不宜长,不要在一次座谈会上企图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座谈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大家的发言,会后立即归纳整理。开调查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也要区别不同情况,善于提出问题和引导。

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方式。设观众留言簿,是直接地、及时地听取观众反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调查面广,时效性强。因此对博物馆工作有很大参考价值。

调查不能只靠个人耳闻目睹地去取得个别现象或事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系统的准确的数据统计。抽样调查是博物馆了解观众、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对这些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般情况。博物馆的抽样调查,可以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方式。

抽样调查的项目一定要明确具体。调查的方法是,首先要提出调查假设,拟定计划,形成调查表格;第二,按计划发放调查表;第三,依一定办法将收回表格中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综合;第四,分析资料,从各个角度对综合数据进行分析推断,从而作出调查结论,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设想。调查表格除了要明确具体之外,还要简单扼要,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对调查项目限额选择(一般选择两项以上)。

第四节

博物馆之友、会员和志愿工作者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来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而且它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和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虽有不相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公众性团体。

由于社会制度及国情等方面的不同,各国博物馆之友的任务和组织形式略有不同。

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之友主要是援助性的组织,包括人力、财力的援助。在英国,筹集资金是博物馆之友的主要任务。在美国这类组织与英国有所不同,博物馆学学者肯尼斯·赫德森曾经写道:“把博物馆作为一个人们可以属于它,每年并为它付出认捐额的机构,这种概念在美国是广泛流传和根深蒂固的。它与美国教会会员制度很近似,作为会员,人们不仅到某个教堂去作礼拜,参加其一般的活动计划,而且经常向教堂交付承担的款额,虽然在这方面不使用认捐额这个字眼,但这就是认捐额。”据了解,美国博物馆协会指南对每个博物馆所有的不同登记的会员和认捐款额作了详细的介绍,对一个非美国的博物馆说,这些情况读起来是很吸引人的。

我国博物馆建立博物馆之友组织,是20世纪50年代开展起来的。其成员较为广、泛,对象分介绍、申请和特聘三种。博物馆之友成员有对博物馆提供某些帮助的义务,也在参观、听讲座等活动上享有一定权利与优待。博物馆之友活动曾为许多博物馆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

现在,我国博物馆也已普遍面临着资金困难的问题,如何体现既为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博物馆,又要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来办博物馆?学习国外经验,广泛开展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和志愿人员的活动,是有效的途径。我国博物馆已不能全部仰仗国家供给经费,但博物馆是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它不应该、也不可能直接从市场中找出路。而且即使想从市场中去获利,其成功的概率也微乎其微。看来,服务公众,依靠公众还是博物馆的正当途径。但是,不论是博物馆之友或是博物馆会员,都是植根于博物馆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之上。当准备开展此项工作时,应当先研究这样一些问题:“英国、美国或日本、其各种社会条件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我们自己地区。我们的博物馆应该怎样建立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其可行性如何?”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有可能陷入盲目引进而导致失败的境地。

相关链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