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翻译、赏析、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风吹向哪 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翻译、赏析、阅读

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翻译、赏析、阅读

2024-01-22 1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寄东鲁二稚子

                  唐·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

1、这首诗作于江南。吴地,今江苏一带。三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蚕历经三眠,方能吐丝结茧。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春事:春日耕种之事。

3、酒楼: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

4、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

5、旋:还,归。

6、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绪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

7、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素,绢素,古代作书画的白绢。之:到。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赏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我的家室寄居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

李白触景生情,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家中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近三年。(想象、回忆)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象)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汶水。(直接抒情、写诗抒怀)

这首诗写李白在江南的春天触景生情,想起北方鲁地的家人,特别是一双儿女,展现其柔情的一面。

诗歌想象抒怀、写诗表意,或直接抒情,表达内心深挚的牵挂思念和远隔难至的焦灼烦乱。

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项是:

A. 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 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 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 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答案:B。“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应该是想象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表达牵挂思念之情。

2.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 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答案:A,表达离家日久,思念家人儿女。B,表达对家人农事的挂念,通过诗句,把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的家人,并非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C,“酒楼”并非金陵的,是家乡的酒楼。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

(1)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2)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3)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4)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