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作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繁的贡献是什么 南繁作物

南繁作物

2023-08-13 2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早进行南繁育种的作物是玉米。我国杂交玉米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原河南农学院院长吴绍骙教授从1956年开始,利用四年的时间,研究了“异地培育玉米自交系”课题。通过南北穿梭育种(南繁),我国玉米进行了6次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新的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玉米产量的提高。

南繁的普及和开展,大大加速了我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例如,到70年代,我国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44个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我国自选系已经占到76.4%,外引系只占23.6%。同时,创造了我国第一大玉米品种郑单958,该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7.5亿亩,增产玉米440.5亿公斤,增收423亿元。

(一)南繁理论从玉米开始形成

提到南繁,就不得不提及吴绍骙教授,他不仅是我国杂交玉米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还是南繁理论的提出者和推动者。

从1956年开始,他及他早年的学生广西柳州农业试验站的程剑平站长等利用四年的时间,研究了“异地培育玉米自交系”课题。1961年12月,在中国作物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吴绍骙教授正式提出:利用南方生长期长,一年可以种两代,甚至三代的有利条件,把北方在生产上利用的自交系,拿到南方繁殖,可以加大繁殖系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办法。

玉米异地培育成功的实践,启迪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人员,到夏长冬短的广东省南方地区(包括跨海到海南岛南部县);云南省西双版纳、沅江、元谋等县和广西南宁等地,进行了冬种的探索。实践证明,现在的海南省三亚市、乐东县和陵水县,适宜冬季种植玉米的土地面积大,常年在旱季里自然条件比较稳定,适于玉米南繁。

在南繁理论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陆续到海南岛三亚等地区开展南繁育种。1970年冬,到海南岛南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局面。异军突起的是辽宁省,为了“粮食上《纲要》,大搞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

1971年2月农业部军代表决定,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三亚鹿回头国家招待所,召开《第一次全国两杂(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育种座谈会》,提出了“今后我国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要以单交种为主”。

(二)南繁促使玉米6次更新换代

一般认为玉米新的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在诸多增产因素中,南繁发挥的效能占30%-35%。从我国全面推广玉米单交种以来,优良品种大体可算更新换代六次了,每次品种的更新都离不开南繁的贡献。

第一代玉米单交种,以新单一号、白单4号、丰收105、吉单101等为代表;选育的优良自交系并且应用于优良杂交种组配的有:矮金525、混517、塘四平头、吉63等;引入的优良自交系有C103、埃及205和M14等。

第二代玉米单交种,以中单2号、丹玉6号、郑单2号、豫农704、京杂6号、龙单11、京早7号、黄417、郧单1号、鲁玉3号、嫩单1号等为代表;选育的优良自交系有:自330、黄早四、旅28、获白、二南24等;引入的美国优良自交系Mo17得以充分利用。

第三代玉米单交种,以丹玉13、掖单2号、四单8号、鲁单8号、鲁单3号和陕单9号等为代表;选育的优良自交系有:E28、掖107、原武02、武109、系14等。

第四代玉米单交种,以沈单7号、掖单13、掖单4号、农大60、铁单4号、吉单131、本育9号、四单19、川单9号、东农248等为代表;选育的优良自交系有:5003、U8112、丹340、掖478、综3、综31、吉118、吉446、7884-7、东46、东48-2等。

第五代玉米单交种,以农大108、豫玉22、农大3138、鲁单50、郑单14、登海1号、雅玉2号、西玉3号、沈单10号、屯玉2号、中单321、东单7号、唐杭5号、川单13、四密25、吉单180、龙单16、中单306等为代表;选育的优良自交系有:P138、P178、黄C、齐319、C8605、87-1、掖5237、金黄96、中自01、中451、中74-106、吉853、黄野四、昌7-2、S37、18-599、郑22等。

第六代玉米单交种当前生产上正在应用,最为优良的代表是郑单958和浚单20;选育的优良自交系有:郑58、9058和浚92-8等。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的先玉335,是美国先锋公司铁岭育种站选育的单交种,而其亲本PH6WC和PH4CV未获得我国品种保护权,因此已被公开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更新换代的玉米主要代表品种至少有50多个,直接用于生产上的玉米杂交种的自交系,前后交错数量难以统计。六次更新换代的玉米主要代表品种,因其应用于生产的面积较大,增产效益显著,大部分都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奖励。一些自交系因参与组配优良杂交种的数量较多,直接成为良种增产的基本要素,还单独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奖励。

(三)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代表

1982年,由辽宁省丹东农科所景奉文为第一完成人选育的“自330”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玉米自交系。

1984年,由中国农科院李竞雄院士选育的“中单2号”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杂交玉米品种。

 1989年,由辽宁丹东农科院吴继昌选育的“丹玉1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由辽宁沈阳市农科所郭日跻选育的“沈丹7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主持选育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教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农大10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由莱州市农科院李登海先生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掖单1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由河南省农科院作物所堵纯信研究员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郑单9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由浚县农科所程相文研究员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些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育成,以及优良杂交种的复制和优良自交系的扩繁,即使不是全部程序的一半,也总有其中的部分选育环节,是经过南繁工作完成的。事实说明,南繁保证了玉米优良品种选育进程的加快,促进了良种的更新换代提速完成。

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例,选系工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崖城水南二队三村完成的。通过在三亚对“黄早四”种子的加代繁殖,无偿地供给全国玉米育种单位使用,仅以“黄早四”为亲本之一的杂交种,到20世纪末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7亿多亩,成为我国玉米核心种质“塘四平头”类群的最优良的代表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