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概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澳县属于什么市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概况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概况

2024-07-11 0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概况 一、博物馆简介 (一)机构人员情况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Museum  of  Coast Defence History in  Nanao  County )是全国唯一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位于后宅镇中兴路。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5月4日,全民所有制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局(现隶属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财政全额拨款。现有 在编在职人员4人,其初级职称人员2人。 (二)历任首席行政领导(或负责人) 1983年5月了4日~1989年7月,馆长吴占才;1989年7月~1997年12月县文化局指定柯世伦为负责人,1997年12月8日~2004年7月16日文化局(其后改名为文化体育局,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聘任柯世伦为馆长;2004年8月5日由组织部任命黄迎涛为副馆长。2007年至今任馆长。 (三)馆舍建设情况 1987年县政府拨款在县城海滨路西段建海防史博物馆馆舍一座,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6平方米。1999年乘着广东省山区文化建设的东风新建了博物馆,博物馆新馆舍位于县城中兴路文化广场北侧,与文化馆相毗邻,为五层框架结构,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只海螺,方体部分为展览厅,弧形部分为办公室,正面像一本打开的书页。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造价三百余万元。博物馆新馆总面积1650平方米,二、三层为主展厅,总面积为512平方米,一层及四层为两个副展厅,面积分别为256平方米,二、三、五层为库房,面积共376平方米。另外设立有文物修复室、工作室、摄影室、监控室、馆长室等,2005年8月1日完成博物馆搬迁开馆工作,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四)文物与展览 博物馆在二楼和三楼为主陈列“南澳海防史陈列”,陈列脚本、展厅和展带由黄迎涛同志编撰、设计。展带长162.57米,分“岛上先民的活动”、“宋代贸易与宋皇室到南澳”、“设镇前南澳形势”、“南澳总镇的设立”、“郑成功在南澳招兵”、“鼎盛清代海防”、“地灵人杰保海防”、“南澳军民禁烟斗争”、“现代的南澳海防”等9个部分。展出有关兵防史料、军事实物、军事遗迹照片及画、图表344幅,制作“宋皇室到南澳”、“郑成功南澳招兵”、“南澳渔民革命”等雕塑半景箱3个;制作立体雕塑“南澳史前人类生活”、“海战”、“解放南澳”等场景景区3个以及炮台、南澳城城门等全景。大型钢化玻璃“南澳明清副总兵、总兵表”一件,制作陈列展橱30个,共展出兵防文物及各类相关文物250余件。全面展示了南澳的海防军事历史,再现了南澳海防历史风貌,使其发挥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澳县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南澳县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诠释了南澳在改革开放中,海防要冲的地位依然如故,南澳人民发扬“南澳精神”,与驻岛部队为祖国守疆卫土、站岗放哨,共海防新长城,并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更加得到各方面的关注。 2007年5月在我县海域发现“南澳Ⅰ号”后,引起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一系列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从2007年至2008共投入6万多元,在四楼设立“南澳Ⅰ号出水文物展示厅”。并建立录像室,配套建设起2科普功能区。设立第二副展厅 “‘南澳Ⅰ号’出水文物展示厅”,共展出“南澳Ⅰ号”出水文物100余件,以大屏幕电视播放VCD、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进行介绍。 2014年投入30万元改造一楼展厅作为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南澳分馆展厅。 博物馆自2004年6月筹备新馆陈列暨搬迁新馆至2014已近10年,十年来,年平均免费开放接待观众约1.5万人次。 二、藏品管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南澳县进行第一次文物普查并成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经过几代文博工作者的努力,在省、市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通过调拨、考古发掘、社会人士的捐献等多种征集渠道,截止2012年10月,文物藏品数量从建馆时14件(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时征集)积累至5009件,其中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62件。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经省、市、县三级协助、统筹经费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完成了文物库房、展览厅的闭视防盗报警系统。为加强馆藏文物的收藏和保护,设立藏品登记帐(包含总帐、分类帐),属于各种来源的博物馆文物或馆藏品都应填写原始记录和藏品登记帐。文物出入库应填写出入库卡片,对藏品的数量和现状,必须认真核对,点交清楚。藏品出库后,由接收使用部门负责保管养护,保管部门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使用部门应尊重藏品保管部门的意见,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予以纠正。并经主管人员批准。建立《库房日记》。非库房管理人员未经主管副馆长、馆长或藏品保管部门负责人许可,不得进入库房。经许可者由库房管理人员陪同入库,库房一般不接待参观。 三、文物普查与保护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配合县文广新局负责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维修保护,以保持古迹特色并更好地发挥其在旅游事业的作用。南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自明清以来,海防军事的文物尤为显著。1983年5月4日,县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1985年5月编辑出版了广东省第一部县级文物志《南澳县文物志》,向世人展示南澳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物。特别是1990年和1993年南澳先后发现了东坑仔商周文化遗址、象山细小石器遗址,把潮汕地区的史前文化上溯至距今八千年。 2007年至2012年博物馆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县登记的文物点总数是63处。其中,古建筑29处、古遗址10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处、古墓葬3处。编辑出版了《汕头市南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和《南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受到了省、市的肯定,博物馆黄迎涛同志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 四、考古与科学研究 1990年8月30日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黄迎涛根据县广播站职工蔡永义(已故)提供的线索在南澳县后宅镇(原隆东镇)东坑仔发现了商周聚居遗址,揭开南澳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生息的秘密。随后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曾骐教授合作撰写《广东南澳东坑仔遗址》一文,1991年发表于《东南文化》第6期 。1992年7月获南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隆东东坑仔发掘西周文化遗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集体/个人)。 1980年前后位于象山中段南坡的南澳中学部分教师在山顶开荒扩种,其中对考古有浓厚兴趣的历史教师张益欣多次拾回一些奇形的小石片,有几件后来被证实是燧石质的细小石器。为了获取更有力的证据,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曾多次对象山进行调查,1993年2月21日至23日,由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县文化局、县政协、汕头市文管会办公室、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等单位专业人员联合组成的考古调查 组,有针对性地对象山进行考古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前后几次调查共采集石器、石器材料150多件和一片很具特色的原始陶片。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曾骐教授鉴定象山类型细小石器与漳州的细小石器在石质、器物形态、加工工艺等方面均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它们连结成片,同属一文化系统,并定名象山细小石器遗址,距今8千年,并由曾骐、柯世伦、黄迎涛执笔撰写《广东南澳县象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表于1995年《考古与文物》第5期,为潮汕地区最早新石器早期人类聚居遗址,它表明粤东、闽南在文化渊源上的密切关系。     2007年5月25日,在云澳镇官屿与乌屿之间海域的半潮礁三点金发现了“南澳I号”明代古沉船,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古沉船,而且船上所载的“汕头器(Swatowware)”首次在国内被整船发现,填补了我国考古一项空白,为研究广东、福建沿海“华南窑”提供窑址依据与实物。2010年“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共出水文物3万余。2017年完成四楼南澳1号展厅展览脚本 “直挂云帆济沧海——‘南澳Ⅰ号’出水文物展示厅”和展厅设计,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工作,该展厅采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展示出水文物。 1994年8月18日至22日南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海交研究会、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学术研讨会(即第一届国际潮学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和南澳县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日本、法国、美国、香港及中国各省市专家学者80多名,提交论文60多篇。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柯世伦、黄迎涛参加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南澳海防史在海交中的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标——从出土陶瓷看南澳的海交地位’”。 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历时5年,黄迎涛多次探寻文物遗迹、涉足乡间田野,造访名人贤达,实地考察,完成文物考古文集《南澳县金石考略》对全县118块(件)金石进行诠释与考证,抢救收录了已佚金石15篇,2007年7月底完成书稿,共10万字。2009年由广东地图出版社印刷出版,汉语言学家饶宗颐为该书题字、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黄挺教授题签书名。对地方史、特别对南澳历史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2005年10月至2009年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完成南澳抗日人口伤亡调查和对1938年 6月驻汕防军62军157师940团第一营吴耀波部为主力和自卫团第四大队洪之政部为先头部队组成南澳抗日部队的伤亡调查。其墓据博物馆2005年至2011年调查共十九处161人(不包含妈印、九丘田顶两处的人数),现存十五处136人(不包含妈印、九丘田两处的人数)。另外25座由于修筑公路、开辟茶园、盐场或其它原因已经失迹。 据博物馆2005年至2009年调查,在日本侵占南澳期间(仅以调查到有名有姓者计算。其中一家人以5人计,多人以10计,不包含正规军人在内),死亡人口585人,伤10人。其中间接死亡人口10人,妇女118人(15岁以上),儿童(15岁以下)36人。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从成立至2017年年底,柯世伦发表有关文物的(论文)文章共8篇(合作1篇);黄迎涛发表文物考古及博物馆学论文45篇(其中合作2篇)。 2017年12月由黄迎涛编著《粤海重镇·南澳海防史图录》出版,详细介绍南澳海上商贸和海防建设情况。 五、交流合作 1994年8月18日至22日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柯世伦、黄迎涛参加由南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海交研究会、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南澳海防史在海交中的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标——从出土陶瓷看南澳的海交地位’”。2000年11月黄迎涛参加由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举办“广东文博事业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业和谐发展之探索》入选其文集。2002年4月柯世伦、黄迎涛参加厦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4年黄迎涛参加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文博体制与时俱进》入选论文集。2008年2月16日黄迎涛参加在潮州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潮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演讲了论文《宋元明清南澳金石文字辑目》。2011年11月参加由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潮州市文物旅游局、潮州市博物馆、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举办“潮州窑学术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演讲了论文《从“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出水文物初探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六、宣传教育 南澳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随着宣传的广泛和深入,南澳这个昔日曾作为国防前线而被禁锢多年的海岛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莅岛进行采访,并有多次在中央电视节目中播出。央视军事部来岛拍摄大型系列片《国之大事》镜头和《走访边关》、《聚集沿海》,央视《东方家园》和《天涯共此时》栏目来岛采拍对台关系历史和风情,解放军外文音像出版社来岛采拍《中华雄关》系列片,中央四台“走进中国”摄制组来南澳拍摄《南澳寻宝》、《沉东京,浮南澳》,汕头市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来南澳拍摄《两岸蔡氏南澳岛“寻根”巧补历史空白》及“生活故事”栏目来南澳拍摄《追寻古岛足迹——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副馆长黄迎涛》等。仅“南澳Ⅰ号”各新闻媒体及网络相继发布了250多条新闻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科教频道、英语频道及中文国际频道等进行了二次七场、长达十四小时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进行大型直播,向世人撩开南澳明代古沉船的神秘面纱,展示水下古文物迷人风采,为宣传南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宣传南澳,使全社会了解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文物价值,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文物知识,宣传文物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报道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介绍重点文物,宣传文物工作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2004年12月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创办了《南澳文物》(原名《文物简讯》,2007年12月改其名)季刊,对南澳文物信息随时以简讯形式进行宣传。 七、举办临时陈列活动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展陈列内容,自2005年搬迁新馆之后,举办各种展览。曾举办“南澳碑匾拓片展”、“了解海防史,共绘新家园——青少年绘画展”、“南澳‘十五’成果摄影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汕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展”、“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南澳文化遗产巡回展”、“南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虎门销烟”、“大地之殇——地震、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及气象灾害”、“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巡回展”、“广东省廉政文物展”、“不能忘却的纪念——南澳抗日战争史料陈列”、“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萃胪列”、“深海奇珍大型科普展览”、“广东状元专题展”、“烽火•沙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沙飞莅岛摄影80周年特展”、“馆藏撷珍——南澳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战争•国家•女性——抗战时期宋庆龄和她姐妹们”、“德耀中华——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南澳丝路寻踪户外展”、“科普知识户外宣传展(共3次)”等20多个展览。 2008年5月25日为了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县海防史博物馆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及南海Ⅱ号(即南澳Ⅰ号)发现一周年之际,在云澳镇举办“南澳县民间文物藏品鉴定活动暨南海Ⅱ号发现一周年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多份,并特邀请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三位专家对民间文物藏品进行鉴定。此次活动共鉴定民间文物藏品200多件,颁发“文物鉴定证书”30多份。 八、机构及管理 建立和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是博物馆建设一项大事。也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发挥各职能作用的关键。在道德、工作作风及考勤等方面博物馆制定相关制度。在安防措施方面定期对全馆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在收藏、陈列文物等重点要害场所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禁止在博物馆范围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对库房、展厅和其它存放文物场所配置必要安全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消除自然、人为的因素对藏品损害。为了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确保文物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应急预案。成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馆长负责;副组长由副馆长,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分工负责:组长负总责,副组长负责监督险情场地人员撤离工作;其他成员协助并负责展厅、库房和财产撤离工作。成立抢险队:队长馆长负责;副队长为副馆长;全体干部职工为抢险队队员。 九、荣誉获奖 1991年8月黄迎涛同志被共青团汕头市委员会评为“抗击9107号台风先进个人”; 1992年东坑仔商周遗址获南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2010年“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 2007年黄迎涛同志被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厅、省按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广东农村青年文化名人”; 2008年黄迎涛同志被汕头市评为“第二届汕头市十大青年文明标兵”;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新馆投入使用以来,在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下,免费对外开放。坚持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及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的作用。充分发挥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汕头市科普教育基地、南澳县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南澳县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效应。 十、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联系方式、交通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联系电话075486803504(上班时间)、18929620605(黄迎涛)、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位于县城文化广场北侧与瑞祥路交界,交通十分方便。

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