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黄埔布局十大国企 精准发力IAB、NEM(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方都市报是国企还是民企 南方都市报:黄埔布局十大国企 精准发力IAB、NEM(图)

南方都市报:黄埔布局十大国企 精准发力IAB、NEM(图)

2024-04-23 15: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方都市报 2018-10-25 AⅡ02/03

GE生物科技园、冷泉港实验室、粤芯芯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12条共近200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加速建设,全国第一家人才养老公寓8月初正式运营……近两年来,在基础建设、人才引进、产业集聚等领域捷报频传的背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按下国企改革的“加速键”,布局十大区属国企,瞄准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由传统园区开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国企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顶层设计

经重组整合,十大区属国企诞生

8月初,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全国首家高端人才养老公寓,区内高层次人才父母可拎包入住,标志着该区“上管老”新型人才服务模式落地实施。从广州开发区人才集团(以下简称“人才集团”)2017年8月7日正式注册成立至今,14个月的时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国际生物岛三个核心区建设了3000多套人才公寓。

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企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

2017年7月14日,广州开发区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区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拉开该区近10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序幕。

《方案》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原有的11家区属一级企业整合为6家,同时新设立4家区属一级企业。十大区一级国有企业诞生。

老区属国企6家,包括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新区集团)、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集团)、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知识城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区投资集团),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区金控),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运集团)。

新设区属国企4家,包括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区基金)、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区交投)、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有限公司(人才集团)、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黄埔文化集团)。其中开发区交投、黄埔文化集团与人才集团都是准公益性企业。

“改革之前,开发区的企业规模小,最小的只有2000万资产;主业不突出,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在企业机制上也不太符合规范,如董事会权过大、资源不够集中等问题时有凸显,新一轮改革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简称“区国资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两年的酝酿,《方案》正式印发,拉开区属国企改革的序幕。

《方案》要求,区属企业要善于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落实好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强做优做大”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落脚点。同时对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市场中的“显示度”、“存在感”,在质量、效益、规模上“拿得出手、讲得出口、上得了台面”。

根据《方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希望通过重组整合与突出主业,强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实现区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8月25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国企党建工作会议,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在会上表示,区国资国企改革的大盘子已定,立柱架梁的顶层设计告一段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界定主业

瞄准IAB、NEM等

主导产业布局

“明确和突出国企的主业”在《方案》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均有提及,区内对各家企业的主业进行了界定,避免无序竞争,改造升级“老字号”,擦亮广州开发区、高新区的金字招牌,培育壮大“新字号”,更好把握广州IAB计划和NEM计划新机遇。

近两年备受瞩目的GE生物科技园的落地就是由高新区集团代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进行谈判。2016年11月16日,开发区管委会决定由高新区集团作为G E生物科技园项目承办方,此后经过5个月的谈判,2017年12月GE项目协议签订。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高新区集团重点围绕“一岛、一谷、一平台”,做好“引、建、投”的工作。一岛指的是生物岛,推动IVD诊断试剂、干细胞和生物制药等产业集聚;一谷指加快推进广州微生物研究所股权划转工作,以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为龙头,着力打造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生物谷”;一平台指优化3.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规划,全力推进G E中试平台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运营。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科学城集团参与投资设立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将构建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的闭合产业链,填补广州“缺芯”空白;发挥与LG合作的重点项目引领作用,为LG化学偏光片项目拿地建设,开展LG水质净化厂三期项目的前期工作深化与LG等行业龙头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城集团重点推进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园区;在新能源领域,恒运集团打造能源环保产业创新集群;在新材料领域等,开发区金控合资建设8.5代LG显示面板生产线,战略参股百济神州生物医药公司,目前为止投资科技型企业超过120家,其中已成功上市企业14家,被上市公司并购5家,新三板挂牌项目9个。

《方案》提出坚持“跟产业发展方向一致”的宗旨,经过重组,各个国企“分工明确”,新设的开发区基金引入冷泉港基金、中欧基金等,打造资本与产业高效对接;开发区交投定位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服务商;人才集团专业服务人才;黄埔文化集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

《方案》提出,经过2-3年努力,将区属国有资源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品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等攸关区域升级发展的关键领域,同时强化区属企业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中排头兵和先锋队的功能定位。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激励机制

确定国企重组的格局后,相关的监管机制、激励机制也一并跟上,且不落窠臼。

“核心是按照权责清单进行管理,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企业大的发展进行引导。”区国资监管局调研员赵重九表示,权责清单共有19项,已经比过去减少一部分,将一些权限下放到企业。据介绍,共有三个层次放权:一是属于集团董事会的权限下放,二是属于集团二级企业监管经营决策权下放,三是属于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人的权责下放。

为什么可以实施权责清单减少?区国资局有关负责人解释道,“是让监事会、外部董事去监督更加专业,有利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和审计,更加符合国企改革方向。”

去年12月,该区出台了《董事会规范运作办法》《外部董事管理试行办法》《职工董事管理试行办法》《监事会管理试行办法》。区国资局表示,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该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和配套措施,是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区国资监管局聘请了3名专职监事会主席,4名专职监事,9个兼职外部董事,他们中有高校教授、律师、企业老总等。每一位监事主席、专职监事监管多个企业,参与内部决策讨论,提供意见。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现在国企设立了内部董事、外部董事、职工董事,改变了过去董事会与经营班子高度重叠、内部人控制问题”,区国资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举措进一步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

此外,企业负责人的激励制度也一并有所改变。2017年12月,区国资局将根据区政府、管委会审批通过的《广州开发区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对区属国有企业进行经营业绩考核并核定企业负责人薪酬。

区国资监管局指出,考核的特点是“企业领导人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加完善,我们更加接近于市场,与市场结合得更好。”在该轮人员调整上,对区属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集中整体优化,加大轮岗、交流、晋升、新进力度,从结构、素质方面提升了区属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

走访

开发区投资集团

主动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开发区投资集团”)于2017年8月改制组建成立,改革前它的定位是政府融资的功能平台,现在定位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重大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承担区属重大产业投资、资产运营管理、国有股权管理和市值管理等职能。

“从原来不需要去考虑经济效益转移,现在要自己去研究,在市场下求生存、求发展,所以这个定位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在转型中,一方面围绕着政府赋予我们的职责职能工作,另外一方面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做努力。”开发区投资集团董事长郭杰锋表示。

除了每年财政拨款的2000万-3000万元,开发区投资集团把目光投向了两大金融机构。去年,开发区投资集团增资15亿到万联证券,占股20.30%;投了近14亿在广州银行,占股3.64%,成为广州银行第七大股东,也是其中唯一区属企业。“比如万联在做IPO上市前的准备,股权上市的增值,未来会增加集团收入,也为国有资产的跨越式发展保持增值。”

郭杰锋称开发区投资集团目前的工作是“从旧的里面挖金子”。集团同时收购了一些低端物业,物业租金加上投资分红,增质提效不仅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低效用地经过升级改造,也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地。

另一方面,开发区投资集团积极对传统优势产业能源、物流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的布局,如设立了三个亿的股权投资公司,投资高成长性企业、新兴产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广州穗开电业有限公司就是以售电和配电改革、拓展能源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为主的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开拓电能、氢能源、风能、天然气等新能源产业,其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智能电网业务,推动落实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的产业化。

盘活旧产业,激活新资源,从低效到高效,开发区投资集团发力于物流产业、新能源、高成长性企业、低效用地企业四方面。据了解,过去负责这几个方面的国资公司都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体,与收益挂钩紧密度不够。“要考虑如何发挥现有的股权或者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的主动性也比较重要,在经营过程中要考虑企业运行的特点,无论是国有资产还是民营资产,要确保增值和效益。”郭杰锋表示。

人才集团

探索人才服务“产品化”

作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共366人。在全国各地“抢人”大战中,该区的人才服务工作往“人才子女”、“人才父母”两头延伸发力,以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在全国首创并打响“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

“政府无法系统化、规模化地建造房子,在我们制定的人才公寓五年规划中,提出了5年要建10万套房子,每年2万套。”人才集团的董事长陈永品说。

受到制度约束、人手不足等阻力,政府服务人才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人才政策条款在一般人看来艰涩复杂,不能直接取用。经过一年的时间探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尝试将人才工作企业化,打通人才与政府之间的通道。

“政府有很多好的想法,如何让人才知道?而人才如何理解人才政策,如何享受、使用人才政策?”陈永品表示,“人才集团就是解决政府服务人才的不足,补充政府服务人才的短板,让人才对政府满意。”为此,人才集团提出了人才工作的五项内容,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安居、人才创业、人才投资、人才教育与培训,以期打造全链条服务。

在人才引进方面,人才集团正在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受理的政策项目,包括人才认定、地方经济贡献奖励、安家费、场地和研发设备购置补贴、院士工作站资助等等,这些内容未来可以在区内不同的地方、正在建设中的“人才驿站”中获取。

产品化思维是人才集团做人才服务的独特思路,“过去人才服务很抽象、柔性,现在很具体。”陈永品还想将人才集团服务人才的内容标准化、产品化,将服务项目做成菜单,不仅摆放在人才的“餐桌”上,未来也可以打包售卖给其他政府部门。

开发区交投

补充政府交通管理职能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17年5月注册成立的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区交投”)是这批改革成立最早的新国企,开发区交投的总经理李雄晖说,“交通建设是最迫切、最贴近民生的,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最需要尽早完善的。”

开发区交投定位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服务商,重点承担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综合交通站点枢纽及周边土地的投资开发与建设运营,推进与央企、省、市国企及其他社会资本合作,不断培育和提升交通基建领域开发建设和投资运营能力。

12条线,共近200公里的有轨电车网络将在黄埔的未来交通版图中铺开,这是现在开发区交投的重点项目,特别是1号线已纳入省重点项目。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开发区交投全力推进1号线前期工作,从前期立项招标到合同签订,在去年百天落地。据悉,1号线采用PPP模式,目前正在建设中,从地铁6号线香雪站开始,经过香雪大道、文教园区、行政服务中心、长岭居、最后到达永和片区;2号线正进行社会资本方采购,其余线路正在做前期准备。

开发区交投在一定程度补充了政府管理职能。“建设有轨电车的资金压力大,黄埔没有专门交通建设的投资平台,过去交通设施都由政府财政投资,现在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减缓了一些压力。”李雄晖说,“就是政府做政府的事情,交投负责经营的事务。”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实习生 杨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