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琴之“官琴”与“野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方古琴 南宋古琴之“官琴”与“野斫”

南宋古琴之“官琴”与“野斫”

2024-07-16 1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世的南宋“官琴”

传世南宋琴中,尚未见有如“开宝戊辰”相类腹款的制作,也未见有南宋款仿照唐代宫琴的琴,但就琴的形制特点及其铭文内容来看,确有一类琴颇似南宋宫廷乐队所用之器,犹如宣和大晟乐所用者,如山东的“南风”琴,北京的“鸣风”琴可能就是南宋王朝所造的这种官琴。

山东省博物馆藏宋琴南风

“南风”琴为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琴之项与腰皆作内收连弧纹四,出圆峰三,为异形连珠式,琴面作弓形。弧度较宽扁,杉木斫,腹中纳音微隆起,以6.6厘米许之方桐木片错综镶贴而成,为通常所称之假百衲琴。髹黑漆透栗壳色多处,发蛇腹间牛毛断纹,剥落处露鹿角灰漆胎,漆胎脱落处可见木胚上有黄色如豆点之鹿角灰漆,成串成行,井然有序,可见其髹灰胎之法如此。

山东省博物馆藏宋琴南风局部

“南风”琴通长127.3厘米、肩宽21.8厘米、尾宽16.5厘米、底厚1.2厘米。池沼均为扁圆连弧形,池上漆胎脱落处露葛布地。琴背池上方刻约二寸草书“南风”二字,池之两旁刻径寸隶书铭文四句十六字:“天圆地方,龙凤翱翔。南薰一曲,物阜民康。”池下方刻约三寸许大印一方,篆“御书之宝”四字,池内有腹款两行为“延祐元年山阴道士造”寸许楷书九字,刻后填朱色极鲜明且深浅不一,刻工呆板而刀口顽钝,十分明显为晚近的伪刻,且琴经剖腹,两侧均系新漆无断纹。此琴的形制风格、制作工艺、漆质断纹,皆具有宋琴的特点,其雄厚古朴的气象与“物富民康”的气派,自然与野斫的情趣不同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宋琴鸣凤

鸣凤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琴之项与腰作内收四连弧出三峰,为异形连珠式,琴面弓形,弧度宽扁,桐木斫,色微黄而质松古,纳音微隆无异状,通身原为黑漆多已褪去,遍露栗壳色漆与朱漆修补,原为较薄的鹿角灰胎,底有八宝灰修补,宋均窑月白瓷徽,通体发大小蛇腹间牛毛与冰纹断,底面断纹尤不规整。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宋琴鸣凤局部

琴通长126.5、肩宽22.7、尾宽16、底厚1厘米。池沼均为扁图三连弧形。琴背池上方刻约二寸楷书“鸣风”二字,池之两旁刻行书铭文四句十六字,“朝阳既升,巢凤有声。朱丝一奏,天下文明”。池下方刻约三寸许外圆内方印,作双钩小篆“中和之气”四字。腹内未见款字。此琴原为北京旧家之物,民国初年为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所得。

南风与鸣凤两琴本来是各不相干的两张传世的南宋古琴,所用的琴材也不一样。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第一,两琴的项、腰均作四连弧之变体连珠式,其起止位置相同,三连弧式之池沼相同。第二,两琴的长度与宽度大小相似。第三,两琴髹漆工艺、灰胎漆色亦相仿佛。第四,两琴题名与铭文俱有皇家气派,且皆有摹刻痕迹,虽有时代先后,却说明当年制作如此相类之琴绝不止是这两三张而已。今结合北宋大最乐大量使用五等琴的情况,与《格古要论》记载宋时置官琴局,制琴俱有定式、长短大小如一之说来看,南风、鸣凤似应都是南宋官琴了。

传世的南宋“野斫”

在传世的南宋古琴中,具有典型特点的野斫,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形体较为厚重的;二是沿用前代传统形制而较为轻薄的;三是在原来形制上有所发展的。此三者基本概括了南宋前后期野斫的风格特点,今结合所见分别叙述于下。

南宋早期形体厚重之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琴万壑松

南宋早期形体厚重之作在传世古琴中仅见一例,即故宫博物院藏、原天津古琴家宋兆芙先生的故物“万壑松”。琴为仲尼式,桐木斫,弧度圆厚,髹黑漆现一丛丛的朱红细点,鹿角和珍珠母灰胎,通身发不规则的蛇腹与牛毛断纹,金徽。由于使用年久,六七弦一徽上下已指磨出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琴万壑松局部

这张琴绝无唐琴具有的风格特点,却与宋琴的制作相同,此其一。据文献所记,选旧桐材制琴始于五代而为后世法。此琴为旧材所制,此其二。所见北宋以前古琴的漆胎皆为纯鹿角霜和漆而成,而此琴为鹿角霜与珍珠母之混合物,非北宋以前之法,此其三。黑漆中现一丛丛的朱砂斑点,亦为北宋以前古琴所无,此其四。该琴之额宽逾北宋前古琴之制作,独与清宫旧藏、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广窑瓷制的“修身理性”琴之琴额的特点相同,故知其为南宋之所作。由于琴面圆厚与上述陈亨道“琴厚而近古”之说相合,虽不能肯定它就是陈亨道所制,但把它定为陈亨道一派的南宋之作还是比较近似的。

南宋早期体薄而轻的琴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 玉壶冰琴

南宋早期体薄而轻的琴在传世古琴中比较典型的琴有三,其形制尺度略异。第一张为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的南宋“玉壶冰”琴,递钟式,髹朱漆,发蛇腹间冰纹断,鹿角灰胎。琴为无角圆头,直项垂肩至三徽,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当九十徽之间,琴面弧度较平,侧面亦较薄。池上刻寸许草书“玉壶冰”三字,其下刻篆文“绍兴”二字双连印一。铭刻均在漆下,为旧刻无疑。此琴犹似北宋琴,而面较平,有薄而轻的特点,“绍兴”小印是完全可信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玉壶冰

第二张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玉壶冰”,。髹黑色光漆,鹿角灰胎,通身发小蛇腹间流水断纹,部分间细牛毛断纹。桐木斫,纹直而坚,色金黄涂黑色于其上,纳音微隆起,额下自轸池向上作斜出状。发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琴面弧度为较平的弓形,与《云烟过眼录》所记“琴薄而轻”的特点相合,额下减薄作斜出状乃仿效唐琴的做法。原系清宫旧藏,为传世南宋古琴中金远的标准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玲珑玉

第三张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玲珑玉”,为清宫旧物,其造型较为少见,似仲尼式而异趣,方额去其两角,肩亦作圆角,项略直,万历刊《琴书大全》定为列子式,为明潞王琴“中和”式前身。通身髹黑漆,琴为桐木斫,纳音微隆起,未见腹款,池上刻寸许行书“玲珑玉”三字。池左右各刻行书铭文二句,“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刻行书“复古殿”三字,再下刻二寸左右大方印,篆九叠文“御书之宝”。琴面弧度较平,亦有薄而轻的特点。

南宋后期新风格的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海月清辉

南宋后期新风格的琴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遗存的“海月清辉”琴最为典型。琴为仲尼式,髹栗壳色漆,鹿角灰胎,发参差连续的水波形断纹。琴背作长方池沼,琴面为桐木斫,纳音微隆起,未见腹款,池上方刻寸许隶书“海月清辉”四字,填以石青,其下刻约二寸阔边方印,篆“乾隆御府珍玩”六字,池旁至足之上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蔼、裘曰修七人的各体小字铭句并填以各种颜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海月清辉 局部

这张琴的形制特点与上述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述“耸而狭”的特点相合。赵氏前文中所谓“夫子样”,即仲尼式。所谓“垂肩而阔”,是指项较长,肩自三徽始距琴首远且宽,肩宽则琴面自宽。“非若今耸而狭也”,其耸,指项短,肩距琴首较近,约自一徽许始;狭,即肩较狭窄,是说琴肩高耸且窄。如是,说“海月清辉”琴的形制特点是南宋后期新兴的仲尼式琴的特点就无庸置疑了。

“海月清辉”与“玉壶冰”虽然都是仲尼式琴,但放在一起看,两者形制上的变化非常明显,可知南宋薄而轻之琴有如此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