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明珠焕新彩:来自灯都古镇的一线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方双彩客户端 南方观察|明珠焕新彩:来自灯都古镇的一线报告

南方观察|明珠焕新彩:来自灯都古镇的一线报告

2024-07-10 1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早春,乍暖还寒。

在广东中山古镇,一场盛事即将落下帷幕:穿过“十里灯饰长街”,从国内外赶来的客商,齐聚于此参加第30届古镇灯博会,在这场跨国贸易交流会中感受冷暖、观察趋势、寻找机遇。

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古镇是一家值得反复解刨和关注的小镇。25年前,一场“马路会展”开启了把这里的灯卖向全世界的征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镇灯饰成功问鼎“占中国市场份额70%”交椅,在仅约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传统专业镇的传奇。

3月18日,第30届古镇灯博会开幕。

“灯都”的风,也是时代的风。

在外界仍然津津乐道古镇作为商贸中心、交易集散地之时,古镇已经开启了对“长期主义”与“基业长青”的思考,在2024年早春的灯博会里,萌动着新的趋势。

有一组数据不容忽略:2023年,古镇镇外贸出口增速达38.8%,规上工业增速达10.1%,经营主体净增长1.1万户,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8.8%。工业生产的增长和工业企业的回流,表明“中国灯饰之都”的新思路:制造业的变革,是古镇镇重新崛起的根本;从“灯饰之都”到“照明灯饰之都”,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站在古镇街头,人流车流里涌动着世界照明灯饰产业发展的潮流。某种程度而言,读懂了古镇,也就读懂了一个专业镇从“开门迎客”到“自我变革”的蝶变历程。

2024年的古镇灯博会,为一个传统产业的升级之路打开了一个观察窗口:在新型工业化时期,一个传统专业镇应该以何种姿态参与到新一轮产业竞争力、市场号召力的定义中来?站在古镇街头,我们尝试在当下与历史的联结中,寻找一个未来的新答案。

“这是一面改革开放的旗帜,一个全民创业的神话,一部社会转型的史诗——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

无论是从外海大桥、沙古公路还是菊城大道前往古镇,开车的人往往不会太留心看导航:当极具欧式建筑风格的高楼广场层层叠叠映入眼帘,大家立马心里有数——

古镇到了。

在这种建筑风格,在古镇镇人民广场中显得尤为典型:高大的罗马柱、圆拱门似乎在告诉游客,早在1999年,古镇镇便在中外设计文化交流中汲取了营养。

古镇镇人民广场竣工于1999年。一个月后,首届古镇灯博会在古镇镇人民广场举办,打开了古镇镇对外交流的一扇新大门。这是在电光源照明被发明应用一个世纪以后的时代。从港澳、从欧洲吹进来的产业风,吹动了每一个古镇人的心。

古镇镇人民广场竣工于1999年。一个月后,首届古镇灯博会在古镇镇人民广场举办。

古镇镇人民广场竣工于1999年。一个月后,首届古镇灯博会在古镇镇人民广场举办。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古镇镇也在积累中走向蝶变时刻。

时至今日,观众看时代剧《繁花》,难免被流转于老建筑中的沪上光影打动。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情绪,闪烁霓虹与华美灯饰的时代“繁花”中,既包含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出改革开放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流连在沪上光影中的阿宝与汪小姐们或许不知道,这份独特的美学体验,与一个南方小镇息息相关。

20世纪90年代,古镇镇已经成为全国灯饰产品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流行于上海的灯饰产品,有一半从古镇而来。“灯饰潮流看京沪,京沪灯饰看古镇”,这个在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古镇镇灯饰产业成熟腾飞的标志。

据《古镇镇志》记载,1998年,在上海灯具城253家商户中,古镇产品占比达到50%;同年,上海15亿元的灯饰销售额中,50%来自古镇。

时代“繁花”中,“古镇灯”独树一帜。

那么,这种产业上的领先地位,是因为什么而形成的?

有人说,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传奇促成的。

20世纪90年代,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国内照明灯饰产业呈温州、东莞、中山三足鼎立之势,以灯饰照明与花木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古镇镇,尚未形成竞争优势。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刘升平认为,也就是在这时,勤劳的古镇人将命运的“赌注”押在了灯具灯饰产业上。在差异化的发展中,古镇镇奠定了“中国灯饰之都”的基础。

也有人说,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潮流选择的。

在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的陈列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穿着“的确良”的中年男子拿着一根电线、一条弯管、一个灯泡加灯座,在工作台上制作一台简易灯具。这个名为“袁达光”的小伙,1981年在香港逛街时花80港元买下了两盏壁灯。通过模仿而“手搓”出来的简易灯具,就成为公认的古镇灯饰起步标志。

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中的古镇灯饰起步故事。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中的古镇灯饰起步故事。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还有人说,是在更早的历史中,蕴藏在古镇人身上敢拼的性格造就的。

地处中山、江门、佛山三市相邻的西江交汇处,古镇镇俗称“曹古海”,因其由曹步、古镇、海州三个自然村组成。这样的地界天然具有人口汇聚与信息流动的属性,也锻造了古镇人勇于闯天下的特性。也正是因此,产业起步之后,最早一批古镇灯饰人“提灯走天下”走向全国市场。推销员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用那个时代特有的“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敢讲千言万语”的精神,为刚刚开始兴起的全民创办灯饰企业热潮打开了广阔市场。

古镇人走出了自己发展致富路。作为“曹古海”的一部分,海洲村工业企业、商业实体在上个世纪80年代遍地开花,被称为“中山小温州”。

1997年,古镇灯饰已占领全国46%的灯饰市场,成为我国主要的灯饰生产和出口基地。南国鱼桑小镇完成了它工业化的第一次转身。

产业的发展,总是从偶然走向必然。在改革开放的产业发展浪潮中,由三大自然村组成、面积仅约50平方公里的中山市古镇镇,成长为“中国灯饰之都”。

多年以后,曾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胜友,在《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一书序言中,对发生在古镇镇的社会变革如是评价:

“这是一面改革开放的旗帜,一个全民创业的神话,一部社会转型的史诗——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首届灯博会以‘马路展会’的方式确立了古镇人的产业梦想,同时也是其‘产业中心’的奠基。”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刘升平

灯的形态,反映的是中国国民生活的改善和变迁;展会的形态,反映的是一个城镇蝶变的旅程。

1999年,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狂飙猛进,在世纪之交时,古镇灯饰产业已经从国内产业“三足鼎立”的形势中脱颖而出。

在成为全国灯饰产品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后,下一步是什么?

这是古镇镇的时代考题。

彼时,“小镇大展会”的模式正在国内兴起,如义乌就举办了小商品博览会。尽管一无驰名商标、二无会展场地、三无服务配套,但“敢想敢干”的古镇人,拿出了一个新思路。

“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没底,有些担心,这样的环境能否办成国际展会。”时针拨回1999年,古镇筹办灯博会的提案获得镇相关会议审议通过。第一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主题是,“让世界认识古镇,让古镇走向世界”。

时任古镇镇技术监督办公室副主任的邓根成,被抽调到首届灯博会筹委会,全程参与了灯博会的筹办工作。多年后回想起来,他仍对当时古镇人的胆识感到钦佩。

当时的古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连一个可以办展会的展馆都没有。政府在灯饰一条街搭建临时主展馆,办起了“马路展会”;没有办展经验,就到香港特聘博览会总监策划;住宿条件不足,就安排车辆将客商送到中山市区、江门、小榄等地宾馆、酒店入住。

人声鼎沸的马路回响着产业疯长的声音。

延续6天的展会,商家收获颇丰:共签订销售合同1611宗总成交 11.03 亿元,出口外销 6120万美元,参观人数超过 40万人次。1000多名到场的外商,让古镇镇首次打出了海外名气。

首届古镇灯博会,成为点燃产业发展高潮的那一把火,也是古镇镇迈向贸易中心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在人流汇聚的时刻,产业集聚的价值,开始被人发现。

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中的20世纪90年代古镇灯饰产品。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远道而来的客商发现,从沙水公路古镇段到外海大桥,延绵十里的公路两侧,经过10余年的发育,已经形成了一条完备而精彩的产业链。“这条灯饰长街是古镇灯饰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灯饰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催生灯饰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在古镇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李启志这样描述他的体会。

从古镇镇人民广场穿过苏炳添体育馆,走路4分钟可以到达古镇灯饰广场。在1999年举行首届灯博会之后,古镇用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展览广场。2002年,在第2届古镇灯博会开幕式上,古镇镇获得“中国灯饰之都”的称号在这里宣布。

灯都由此起舞。

古镇镇中心城区独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首届灯博会到2002年第二届灯博会,古镇镇灯饰企业从原来的1000家猛增至4500多家,占全镇工业企业总数的75.5%。古镇成为灯饰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见证了古镇产业崛起的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刘升平有一句评价:“首届灯博会以‘马路展会’的方式确立了古镇人的产业梦想,同时也是其‘产业中心’的奠基。”

候鸟逐风暖,天南地北,怀揣创业梦想的人纷纷来到古镇这片沸腾的土地上。

也是在1999年,浙江人马秀慧将公司名字改为欧普,日后的灯具巨头欧普照明在古镇诞生。同年,产业嗅觉敏锐的温州商人也如候鸟般成批来到古镇。至2014年,在中山创业的温商已超过4万人,近七成从事照明灯饰产业。

产业发展的需要,催生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21世纪头两年,国贸广场、古镇灯饰广场相继建成。从1999年到2008年,内需市场的扩张与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外贸风潮,使灯饰市场迈入“黄金时代”,古镇产业迎来又一次高速发展期。

属于古镇的时代来临了。

2009年,时代广场落成,随后超级灯饰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华艺广场、星光联盟、利和灯博中心……2011年,广珠城际古镇站开通;2013年,灯都古镇会议展览中心落成。2014年,“中山第一高楼”古镇利和威斯汀酒店开建。

“中国灯饰之都”实现了从一个从无到有的工业镇,到贸易中心的一次转身。

至2005年,古镇镇已有餐饮和旅馆业201家,大型酒店数量达到15家,其中2002年开业的国贸酒店,2004年10月成为坐落在中山镇区的首家五星级酒店。

今天,在企业查询平台上,以“酒店”为关键词查找中山市住宿和餐饮业经营主体,2013条搜索结果中,注册地在古镇镇的酒店数量占了10%。据携程网统计,达到相当于四星级及以上标准的酒店房间达4000多间,在中山镇街名列前茅。

古镇镇的每一个交通路口,都是一个产业聚集地。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服务业飞速发展,持续优化了古镇的三大产业结构。2007年,古镇三次产业的比例约为2.15:62.66:35.19,以第二产业为主;至2023年,古镇镇三次产业比例为3:38:59,第三产业占比达59%。多来年,古镇镇本外币存款余额一直位居中山镇街前列。

“要买灯,到古镇。”一句最简单的话,代表一种无可争议的地位。

“国内国际灯具市场风向一有点什么变化,我们就要开始清库存。”

——古镇灯饰卖场企业主

一盏灯关系每家每户、千家万户,反映的是时代变迁;一个产业关系区域经济、城市发展,与社会变革进程密切相连。

2014年,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年度报告确认:古镇灯饰占全国灯饰市场的70%份额。

“中国灯饰之都”的成就不断刷新。但在辉煌背后,古镇的时代转型命题也到来了。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产业链的影响延展到了专业镇经济。就在此后5年里,古镇镇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经济周期的走势,对专业镇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对于古镇来说,在经济低潮期所暴露出来的传统制造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就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攻克的难关。

摆在明面上的一个问题是:产业空心化困境。

多年来,全产链的灯饰制造业形成聚集效应,让“中国灯饰之都”名声远扬。而在这个仅约50平方公里的小镇成为贸易中心的同时,产业发展出现了新变化:土地瓶颈突出,企业增资扩产受限;租赁经济盛行,工业地价高于周边镇街。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产业外溢的情况发生。

今天,古镇镇曾经赖以成名的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不到40%。以古镇为中心形成了覆盖周边包括中山、江门、佛山3市11镇街的灯饰产业集群,年产值超千亿元。但作为产业集群中心的古镇镇,GDP刚刚突破150亿元,与产业中心的地位实不相符。

更加深层次的发展困境是:产业升级挑战。

古镇经营主体密度远超其他镇街,平均每4个古镇人中就有一个“老板”。高峰时,古镇灯饰产业产值占到全镇工业产值的七成。这种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单一产业的特点,导致照明灯饰产业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古镇的灯饰配件卖场里形成一场“风暴”。

“国内国际灯具市场风向一有点什么变化,我们就要开始清库存。”一位配件卖场的经营者告诉记者。

产业链低端的“内卷”与产业新高地的飞速成长,都在逐渐打破古镇镇在产业链上原有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古镇镇并不占领的照明灯饰产业链上游,进入了原材料及各项生产成本飙升的周期,而在制造端却因为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挑战。

另一方面,LED对光源技术的革命打破了原有产业格局,LED照明行业的爆发性成长成为过去十年的主旋律。随着发光效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也逐步打通,而这恰恰是古镇的产业短板。

从产业的区域布局来看,长三角、厦门等地用正大力发展LED照明产业,在广东则是以深圳为中心形成了深莞惠的LED照明产业中心。相邻的小榄镇也引进了产业链上游的木林森,并摘下了“中国半导体智能照明创新基地”的国字产业称号。

灯都的忧思,也催生了一场产业升级的探索。

“产业结构仍处于调整期,产业长度、宽度和深度仍需深拓。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转化不多,灯饰产品创新附加值未能体现;而从发展后劲来看,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仍严重制约发展。”古镇镇政府所剖析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珠三角专业镇的典型困境,只是在产业高度集中的灯都显得尤为突出。

《2023年度中山市LED产业运行监测报告》指出,中山市LED产业聚集指数为0.94,居全省首位,说明中山的LED企业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密度较高,但中山市LED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企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但是,任何产业发展,都不可能跳过需求饱和、存量竞争的时期。正如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质,即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必须向上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迁和攀升;否则,庞大的产业大军将拥挤在低洼地中,面临“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风险。

产业的风向不可能一成不变,古镇镇必须要在不断升级变换的时代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最优解。

“古镇具有鲜明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供给优势,正在向着聚集高素质人才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向努力。”

——第30届古镇灯博会开幕式致辞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十多年前,古镇镇就意识到,要长久保持在照明灯饰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在贸易中心的基础上,在设计和技术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成为新产业中心。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照明制造中心和供应链配套的中心,‘古镇灯饰’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提升。”第30届古镇灯博会开幕式上,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致辞中写道:“古镇具有鲜明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供给优势,正在向着聚集高素质人才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向努力。”

设计的语言是灯饰走向世界的密码。在1999年首届古镇灯博会上,最“吸睛”的产品,是罗氏灯饰公司设计的巨型吊灯。这盏“巨灯”高13.8米,糅合了3.8万朵大小不等的铜铸菊花。

在1999年首届古镇灯博会上,最“吸睛”的产品,是罗氏灯饰公司设计的巨型吊灯。

在1999年首届古镇灯博会上,最“吸睛”的产品,是罗氏灯饰公司设计的巨型吊灯。

从模仿制作的第一盏商品壁灯,到展出这座惊艳海内外的华丽吊灯,光辉流转间折射出古镇灯企设计的潮流内涵。21世纪初,在设计、款式造型、花色品种、材料工艺等方面,古镇灯饰的市场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的灯饰企业。

灯都的风,始终是时代潮流的风。

2015年,古镇到国外办了一场设计展——“2015米兰设计周·中国灯饰照明原创设计展”,8家古镇灯饰企业组团亮相国际舞台。同年,古镇举办了首届灯光文化节,7天的创意灯光汇演,吸引了近180万人次参观。这届灯光文化节,让“古镇灯饰”形成了全新的品牌辨识度。

展会效应,放大了古镇灯饰设计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古镇灯饰的时尚标签。中山的灯饰设计,点亮了广州小蛮腰、北京鸟巢、迪拜帆船酒店等照明工程。

1986年,一家名为“华艺灯饰”的小厂在古镇成立;30年后,踏着“大国工程”出海的步伐,华艺照明灯光工程团队承接了多个知名地标性项目。如2022年,华艺照明为乌兹别克斯坦上合峰会主会场撒马尔罕旅游中心提供整体照明解决方案,为卡塔尔世界杯举办地多家星级酒店与赛事配套设施提供整体照明解决方案等。来自古镇的企业,赢得了国际灯光工程市场的声量。

从举办首届灯博会,到亮相国际设计周,再到助力国际性赛事文化传播,古镇的照明灯饰文化从输入、模仿走向了原创,输出。

“在‘制造’已经很成熟的前提下,‘设计’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的突破口。”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中山市曹利工业设计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曹利说。

成为照明灯饰产业的“设计中心”,是古镇的雄心。但这一发展方向必须要靠知识产权维护和创新平台来保障。

2011年,中山市灯饰知识产权维权中心(下称“中山快维中心”)落户中山古镇。彼时,在灯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创新设计亟须得到快速保护,但专利审查周期较长。另一方面,企业对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维权的需求大幅增加,但原有的行政保护体系和执法体系难以适应灯饰产业的发展特点。

长期以来,中山市灯饰行业的专利类别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上。“灯饰是流行产品,生命周期很可能只有4到5个月,如果连产品证书都没有,更谈不上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愿意去创新。”中山市松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伟说。

在中山快维中心成立前,古镇从事灯饰照明的企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情况要拿着材料到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维权。从维权开始到案件办结,常常要等两三个月,期间无法对侵权人采取惩治手段,知识产权维权难、成本高、周期长,“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现象不时发生,企业创新积极性受挫。

中山快维中心成立后,围绕古镇灯饰产业发展需求,以专利的快速授权和快速维权为突破口,率先探索并构建专利“快授权、快维权、快协调”的“三快速”机制,打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山样板”,实现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执法案件1个月内结案、灯饰类外观设计专利申请7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专利授权。

2018年,“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中山古镇模式”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认可,在日内瓦WIPO会议上,古镇样板以主题演讲的方式进行全球推广。除了把灯卖到全世界,中山古镇还把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推广到国际舞台。

“去年,我们遇到侵权情况,快维中心当天就去侵权企业那边现场调查,随后就开始调解,最终判定对方赔款两万元并下架侵权产品、出具保证书,整个流程3周内就走完了,这很大限度保护了我们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谢伟说。

目前,中山快维中心已接受专利快速预审申请累计超2万件,授权率接近100%;专利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总量累计超5500宗,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专利侵权纠纷调解成功率近70%。

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的“古镇探索”还在继续。

2020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巡回审判法庭、中山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在古镇镇成立。2021年,中山快维中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增设实用新型专利快速预审试点,饮下“头啖汤”,成为全国首个拓展实用新型专利快速预审的维权中心。

这意味着,古镇镇可以对灯饰照明领域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快速预审,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从提交申请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时长从6个月缩短到15天。

当一件创新型灯具在古镇诞生,在最长半个月的时间里,它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属证书,这是新型灯饰走向市场的“身份证”。

当古镇镇手握这一件重要“武器”时,打造照明灯饰产业的“技术中心”,就是一件必须努力争取的事。近年来,古镇镇引进、打造了许多灯饰产业设计服务平台,包括灯饰照明创新设计中心、3D打印快速成型公共服务平台、灯具设计培训平台等,打通了产学研高效协同的通道。

“要谋求成果转化之变,依托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创新成果转化制度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支持方式,服务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确立以产业需求、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古镇镇党委书记薛治国说。

“让本土规上企业、亿元企业安家,让‘古商’回归古镇再出发。”

——古镇镇制造业企业安家计划

行走在古镇的灯饰配件卖场,近两年来,有一类人消失得最为彻底——“职业二房东”。

“职业二房东”的存在,是产业镇的共性现象。过往,在古镇镇村集体出租的厂房、工业用地中,“职业二房东”比例一度超过50%,推升了物业租金成本,加重了企业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近两年来,古镇镇开始对“职业二房东”下手,力度前所未有。截至2023年11月,450多户“职业二房东”被清退,清退面积31.33万平方米。

带来的最直接改变,是原承租企业厂租普遍下降。

打击“职业二房东”这一复杂、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的强力动作,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代表古镇镇一个重要认识正在付诸行动:制造业的变革,是古镇镇重新崛起的根本;改革,必然是对利益格局的打破。

空间变革,是制造业当家的基础。

2022年,古镇镇谋划推进7个“工改”项目,共拆除整理低效用地面积超510亩;2023年,古镇镇又推进“工改”项目19个,拆除整理502亩。

从曹一村环球灯配城到天宏光电工业园“工改”项目,十分钟的路程浓缩了李家广在中山古镇的奋斗史。站在钢筋密布的在建工地上,他仿佛已经看到搬进新工厂的那一天。

十三年前初次踏入古镇创业,李家广在“中国灯饰之都”的繁华里感受到奋斗的快乐:“只要你肯努力,就能赚到钱。”后来,因为厂租较高及用地紧张,他把工厂迁到了顺德均安。

跨城做生意,平添了不少奔波。十三年后再次回到古镇,他以广东省四川商会照明电器分会副会长的身份,参与到曹一村的“工改”之中。在超百亩的低效工业园改造中,包括照明分会的会员在内,超过10家规上工业企业签约意向入驻。他们中许多都属于外迁“回流”。

这个“工改”故事,具有鲜明的古镇特色。在这片具有照明灯饰产业交易中心属性的土地上,非户籍人口占比超过了65%,由全国各地客商创建和运营的产业园和交易市场,撑起了这座南国小镇的发展致富路。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又重新谋划回到这个曾寄托了梦想的城镇中。

与他们的“回流”同步的,是古镇镇的制造业企业安家计划。

今年1月19日,古镇镇举行了一场制造业企业安家计划推介会。“去年一年,古镇很多生产制造场景得到了大的提升,企业纷纷提出增资扩产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资源支持。”古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锦添介绍,许多曾经在古镇有车间厂房,后来迁至其他区域的企业也纷纷提出用地、购厂的申请。

针对企业回流的缺地问题,古镇镇提出实施“安家”“回家”“建新家”三大行动:对于亿元企业或者有潜力成为亿元企业的本土企业,有“安家”计划解决土地或厂房问题;对于曾经在古镇发家的企业,有“回家”计划,欢迎大家回归古镇、投资兴业;对于优质的新兴企业,有“建新家”计划,招引在古镇扎根。

古镇镇亿元企业安家计划入库意向项目。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让本土规上企业、亿元企业安家,让“古商”回归古镇再出发。这也成为“中国灯饰之都”重新擦亮制造业底色的现实考量。

“很多企业觉得我们古镇的地已经不够了,其实这个信息不准确。”周锦添说,“我们可以告诉大家,目前古镇的储备用地是周边镇街最大的。”周锦添介绍,储备用地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改”,近年来古镇拆除低效工业园项目22个,整备了1300亩用地承载空间;二是3000亩待供存量工业用地,新建厂房面积超百万平方米。

古镇镇的产业升级,必然要踩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点上。在制造业的回流中,新的趋势正在孕育。

古镇镇美利路上,去年投产的狮盾电气工业园,年产开关插座超过1.3亿只,规模位居行业前三、广东第一,是国内电工开关行业的标杆。在照明灯饰产业发展中,以古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覆盖行业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和下游应用的丰富产业链,为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的出现创造了土壤,也成为古镇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曾经,照明只是“电能转化为光能”这一原理的应用,灯饰则更多停留在外观与色彩;如今,照明在能量转化上有了更多新内涵,消防应急照明、户外照明、农业照明等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的单打冠军企业。从产业链的融合到升级,古镇企业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

“中国灯饰之都”,不再只满足于灯饰。

“全力建设照明灯饰产业中心、贸易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打造全球一流的照明灯饰之都。”

——第30届古镇灯博会开幕式致辞

2024年3月上旬,在第30届古镇灯博会紧张筹备的间隙,薛治国带队赴江西省考察调研。据公开报道,这是一场深入了解硅基LED、智慧照明以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

在这次行程中,薛治国再次提到一个目标:要推动古镇从“灯饰之都”迈向“照明灯饰之都”。

打造“照明灯饰之都”,在“老赛道”跑出“新速度”,需要更坚定的“长期主义”。

市场早有预示。

今年3月1日,“雷士光电产业链主项目”在古镇镇动工,作为全国照明产业龙头,雷士照明将整合分散在周边地市的资源搬回古镇。

这是产业升级的明确信号。走过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古镇产业正经历从“灯饰”到“照明灯饰”的全新转变。在产业链的不断整合中,古镇镇已经成为国内照明产业龙头的产业链集中地。

3月18日,在第30届古镇灯博会开幕当晚,2023年中国照明灯饰行业颁奖晚会在古镇举行。经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和古镇镇政府从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自主创新研发实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评选,一批为照明灯饰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获得表彰,包括优秀供应链企业、优秀灯具市场、行业创新发展企业、行业品牌领军企业等。

在古镇镇举行这样一场评选,是古镇镇今天在照明灯饰行业的产业话语权、行业号召力的体现。而古镇镇的市场竞争力,则蕴藏在受表彰名单之中:在10家获奖的中国照明灯饰行业品牌领军企业中,除了古镇镇土生土长的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外,包括木林森、兆驰股份、雷士光电、三雄极光、西顿工业、宝辉灯饰在内,均在古镇镇布局有重要产业园或分公司,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在近年来落地古镇。

第30届灯博会上的人流熙攘。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古镇企业撑起了照明灯饰产业链的重要版图,照明灯饰行业的产业力量、资源和注意力重新聚焦在这个南方小镇上。

去年,古镇镇外贸增速达38.8%,高居全市第一。制造业的回流,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工业投资增长31.4%,经营主体净增长1.1万户。工业用电量增长18.8%,是古镇镇车间工厂重新投入生产热情的明确信号。

古镇镇制造业迎来“重塑性”的新发展,更加明确了发展照明灯饰产业的定力。在制造业逆势强增长的背景下,招商引资的发展需要、“工改”带来的产业空间与企业“安家”的强烈愿望,共同勾勒出炽热的产业发展景象。

3月18日,在第30届古镇灯博会开幕式上,薛治国提出了古镇镇的新思路:坚守照明灯饰这一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建设照明灯饰产业中心、贸易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打造全球一流的照明灯饰之都。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照明制造中心和供应链配套的中心,‘古镇灯饰’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提升。”开幕式上,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刘升平用这一句话概括了古镇镇过去40年的产业发展。她用另一句话来表达对古镇镇的期待:“我们要在安定环境里寻求新机遇;在经济陷入存量发展时,照明人要积极找寻新突破。”

璀璨灯火处,明珠焕新彩。

种种变化说明,灯都古镇不再满足于“点亮世界”,而是在新技术应用、新业态萌发中,努力迈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端,成为更具高端制造力、产业竞争力、行业号召力的产业中心。

今年前两个月,中山市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出口金额达30.2亿元,同比增长41.5%。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品出口稳中有升、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背景下,产业发展仍然充满生机。

“这几年,古镇作为灯饰行业的信息窗口,不仅没有减弱,反倒在增强。这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厂家不再以坐等商。”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秘书长涂巧玲说,“主动交流才有机遇,我们不仅要走出去交流,还将全球信息带回来古镇,将这些信息需求变成更好的新产品、新技术,并反哺到全球供应链上。”

走出古镇灯博会展厅,回到人流如炽的街上,可以发现,在古镇,除了灯,最多的元素还有一个——苏炳添。

1989年,苏炳添出生于古镇镇古一村一个普通家庭。20多年后,这个在田埂间奔跑长大的“小镇青年”,在中国短跑史上缔造了一个传奇。

在古镇镇古一小学,家乡人见证了苏炳添东京奥运的决赛表演。 南方+ 叶志文 李姗恒 拍摄

在古镇镇古一小学,家乡人见证了苏炳添东京奥运的决赛表演。 南方+ 叶志文 李姗恒 拍摄

2017年,苏炳添回乡参加中国灯都国际灯光文化节时,说了这么一句话:“2019年我30岁的时候,如果放弃了没有继续练下去,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解苏炳添的运动生涯的人会发现,他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凭借对速度的追求与执着,让他最终跑在了前面。

《人民日报》曾如此评价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历史的苏炳添: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而苏炳添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定力,同样是古镇人的品格:奔跑、努力、专注。

“我一直在努力地训练,只是为了追赶前面的强者。”这是苏炳添的故事,或许也是中国灯都的故事。

 【编者按】 

中山最具标志性的展会之一——古镇灯博会迎来第30届的里程碑。

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古镇灯博会记录了中国灯饰产业集群从无到有、由兴到盛的发展轨迹,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广东传统专业镇的成长、壮大过程。新时期,灯都古镇如何起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作示范?即日起,南方+推出“古镇灯饰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线报告”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苑世敏 苏芷妍 曾艳春 何伟楠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卢子衡

参考文献:

中山市古镇镇志编纂委员会:《中山市古镇镇志》

郑万里、陈恒才:《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

南方日报:《亚洲飞人的中山密码》

编辑 朱晓宇 钟古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打开南方+阅读全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