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方plus官网 南方观察

南方观察

2023-09-17 2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栏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格兰仕的智能生产线上,平均6.5秒生产一个微波炉,不同产品在同一生产线上0秒转产;

进管灌装,喷码扫码、包膜装箱,完美华南基地智能制造车间内,平均1秒钟出产1支芦荟胶;

中荣印刷藏有一个“黑灯工厂”——业内净深最大的智能仓储立体库,每天为上千张订单调度原材料及货品。

上述场景,是中山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场实践。

近2年来,疫情下的“中山制造”历经复工缺人、生产链断裂、原材料暴涨、海运缺箱等多重“不确定性”。

迈入爬坡跃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山制造”如何突围?

中荣印刷的智能工厂。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数字经济工作极端重要。”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即使财政再紧张,‘勒紧裤腰带’也要坚定不移大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长远来看,这是企业构建竞争力的基础,更是产业实现跃升的机遇。

今年以来,中山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快步疾走。中山市政府1号文《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以来,一批数字化转型“头雁”响应号召,率先挺进数字化经济的战场。

一场中山制造业“品质革命”,打响了。

全球竞争像“三明治”

夹心层如何凸显优势?

一次走访调研广东制造业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形势逼人”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中国制造的处境。周其仁认为,全球竞争就像一块“三明治”:上面有发达国家靠独到性优势的高价产品,下边有比你更便宜的要素。中国制造夹在中间,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了,独特优势还不显著。

与全国趋势一样,中山制造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当订单雪片式地飞来,企业为了保住市场占有率,往往重量轻质,逐步陷入“价格战”泥潭中,使得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在周其仁看来,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优良品质。企业应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诱惑,坚持让价可以但绝不让质的基本立足点,以独到性的品质来争取定价权。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独到性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定制化的制造能力上。以中山板式家具行业为例,该行业产值有百亿规模,制造能力较强,拥有顶固家具、皮阿诺两家上市公司。去年,广东皮阿诺科学艺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皮阿诺”)年产值约18亿元,年产能达200万套。

完美华南基地的智能化显示屏。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产量虽然很大,但实际上大部分全屋家具都是为地产商的标装房配套的。单价低,附加值也低。” 皮阿诺副总经理王夙文坦言,当前,标准化的板式家具利润空间非常小。定制化的高端轻奢产品才是皮阿诺未来差异化发展的方向。

要打造定制家具品牌,让生产制造端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实现大规模的精细化生产,智能制造是关键一步。目前,皮阿诺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提上日程,阜沙基地已建成智能仓储立体库,板芙基地的板式家具全智能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作为板式家具制造业企业的龙头,皮阿诺选择了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化,实现大规模的精细化生产,形成定制化生产优势。

同样的考题也出现在印刷业。

中山印刷行业龙头中荣印刷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天流转上千个订单——碎片化的订单需求,要求产品数量精确到个位数。“印刷行业的大忌是印错了、乱了。每天生产上百个单品,流转上千张订单,在今天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印刷行业要想做到这么大的规模,没有智能化,没有数字化,是不可想象的。” 中荣印刷中山总经理林海舟说。

定制化的订单要求印刷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及生产效率,这促使这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要向技术密集型靠拢,探索规模和精品兼得的路径——建设一家智能工厂。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们应对快速变化市场的必经之路。” 林海舟说。

数字化“马拉松”

中山制造如何以“智”取胜?

广东星昊药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投资1300余万元;皮阿诺阜沙制造基地的智能立体库总投资约1400万元;好来化工智能制造“MES”系统及智能仓储项目投入达11400万元;中荣印刷智能制造工厂投资上亿元……

走访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企业,不难发现,“看得见”成效的标兵,对于数字化改造的投入少则千万,多则过亿。这样的投资金额,对于不少企业而言,是一笔让人不敢轻易下决心的“豪赌”。

但是,在投入亿元的“标兵”看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应该是一本长期账本。

“智能化是一种生产模式的变革,我们已经在路上了,不会在停下脚步。”林海舟说,“我们看的不是短期,而是未来整个人力成本将越来越高,互联网将带来更大的冲击,需求越来越碎片化和个性化,生产复杂性及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智能化数字化能降低错误率,提质增效,是企业应对未来市场万变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投入千万规模的“标兵”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以全局思维谋划,推动局部化改造,逐步实现全链条改造。

作为高端医药制剂平台,广东星昊药业为丽珠医药、华北制药等80余个知名医药品牌提供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该企业主要生产的终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是制药领域的高风险品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防止内毒素污染、颗粒污染的技术复杂性高。

“为提高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我们启动智能化数化项目,升级建设了信息化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预算管理体系等系统,实现成本精细化管控、全链条的信息化管控,降低出错率。” 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黄炼昌说,企业年产值从2018年3.5亿元跃升至2020年超6亿元,新技术融入生产后,人力成本降低一半。

谈及制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黄炼昌从实践角度提出了3点建议,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企业自动化起步后,实现工业互联网之前,应该先梳理产业链工序,实现产业链工序的标准化,而后才是智能化的进阶。

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侧重人才队伍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不可能永久地解决企业系统问题,必须培养既掌握互联网技术、又熟悉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企业智能化提供保障。

广东星昊药业药品试剂。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当前,不少企业投入MES系统、WMS系统等,主要考量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很少企业能实现全产业链系统的数据打通。“而只有打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才能更好地实现药品生产全流程溯源,实现生产精益化。这直接的结果是以精细化管理获得更优质的客户,锁定更大的订单。” 黄炼昌说。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是周期长、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它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同的企业应该有自己改造的“呼吸节奏”,但更重要的是高位谋划,理清长跑的路线与方向。

聚力产业升级

政府怎么当好“投行专家”?

早在数年前,一批带有“顺德基因”的中山链主企业已大刀阔斧地启动数字化改造,如格兰仕、奥马电器、TCL等。多年来,在龙头企业带动以及工信部门的政策扶持下,中山制造业已经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数字化启蒙。

“2021年,中山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7%,增速全省第二。”中山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勇哲透露,数据显示,被抽样调查的2800余家中山规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应用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数字化等领域工业软件的企业,分别占比79%和74%。可见,中山拥有一定的自动化基础。

但即便如此,相对于中山庞大的工业企业数量,走上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仍属少数。“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仍然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尤为突出。今年两会,中山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张燕航建言:中山要高位谋划,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

中荣印刷的智能化工厂。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今年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对于推动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之深,抵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以市政府1号文形式发布了《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该政策首要瞄准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不少企业对数字化认识和理解不深,对于“要不要数字化转型,怎么转”仍感到茫然。这份政策彰显了中山主动支撑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重大决心与诚意,极大的释放利好消息,将引导一批企业先行先试,打造标杆示范。

针对企业“不敢转”问题,政策特别注重分类施策,面向技改企业,进行倾斜支持,面向需要“数字贷”产品的企业,按政策予以“全额贴息”,帮助企业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使之迈出数字化的第一步。针对企业“不会转”的问题,政策着重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赋能平台,培育一批懂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核心人才,营造产业服务生态。

从企业到产业,政府转身成为了链接多方资源的桥梁。针对中山五金、灯饰、家电、服装等各个产业集群特性不同,各有侧重,如五金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智能化侧重于共性工厂、智能生产;灯饰产业集群侧重于共享设计、数字化营销;服装产业集群侧重于采购、设计、定制、裁剪数字化。

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所说,如今,地区发展已经入了“要素创造”阶段,政府此时要像“投行专家”一样,借全国之力乃至全球之力,把高端人才、优势资源和优质要素吸引到本地来,助推地区产业往高端领域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