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川区光大银行在哪里办公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

2024-07-11 1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二〇二二年四月

目  录

序  言.............................................................................. - 1 -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 2 -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2 -

第二节 发展环境.................................................... - 9 -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3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3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4 -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15 -

第三章 完善文化强区公共事业体系........................ - 17 -

第一节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18 -

第二节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20 -

第三节 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 22 -

第四节 升级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 24 -

第四章 提升文化强区产业发展水平........................ - 27 -

第一节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28 -

第二节 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 29 -

第三节 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 30 -

第五章 增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产品体验............... - 31 -

第一节 构建景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 31 -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康养度假旅游...................... - 32 -

第三节 高起点引领山地冰雪旅游...................... - 39 -

第四节 高标准升级重点景区体验...................... - 42 -

第五节 高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 52 -

第六章 升级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服务品质............... - 54 -

第一节 提高旅游互联互通水平.......................... - 54 -

第二节 提升旅游消费服务品质.......................... - 56 -

第三节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 59 -

第七章 扩大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品牌影响............... - 62 -

第一节 唱响文旅品牌.......................................... - 62 -

第二节 策划产品游线.......................................... - 62 -

第三节 整合品牌节赛.......................................... - 64 -

第四节 推动全域营销.......................................... - 66 -

第五节 深化区域合作.......................................... - 69 -

第六节 提升开放水平.......................................... - 69 -

第八章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 70 -

第一节 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 71 -

第二节 加快文创旅游商品开发.......................... - 71 -

第三节 推进文化资源和设施旅游化利用.......... - 73 -

第四节 推进文旅融合机制创新.......................... - 74 -

第九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 76 -

第一节 完善保障机制.......................................... - 76 -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 - 77 -

序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南川文化和旅游发展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文化强国、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战略,转化南川“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成为“金山银山”文旅价值,牢牢把握“锁定一区目标、突出两化路径、坚持五大定位、实现六个提升”全区工作总体思路,以“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为发展目标,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打造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建设“文化强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成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全民文化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南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20年南川文化产业增加值达9.749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2.7%,基本完成“十三五”文化发展既定目标,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全民文化生活品质。

——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高标准开放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实现34个镇街全覆盖,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藏书达22.22万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建成镇街、村(社区)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7个,覆盖率均达100%;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185个,覆盖率达到100%;建成标准文化中心户220户、特色文化大院10个、特色乡情馆10余个、村情村史馆100余个;基本建成“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分馆)-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体系。2020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公共文化物联网配送服务实现乡镇街全覆盖。基本实现社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乡镇(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成功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全区文化馆开展年均免费公益培训721班次,区图书馆接待读者17万人次。年均开展送文化服务进基层活动276场,惠民电影放映累计达3000余场次,每年不定期各类免费培训讲座100余场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20余场次、全区大型文艺演出20余场次、艺术展览10余场次、开展法治文艺下乡活动30场次、组织志愿者下基层开展文艺培训100余场次、组织文艺团队下基层开展演出100余场次,开展各级各类宣传宣讲5000余场次,实施文化惠民。

——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文化底蕴更加夯实。落实文物保护责任,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起文物保护日常巡访制度。推进尹子祠、张之选碉楼、大雄宝殿等市级文物修缮工程,完成龙岩城遗址考古试掘800平方米,全面推动龙岩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8处市级、2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历史建筑保护项目28处,市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夯实了南川地方文化发展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三不加酱油·食醋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评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个市级非遗教育传承基地、1个市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评审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5名。到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14项市级、11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名市级、27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有序推进。

——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艺生态更加丰富。编制出版《南川文旅》季刊杂志,开展战疫情诗书画展,拍摄微电影《金佛山天使》,创作和推动《板凳龙闹丰年》《龙儿·月米酒》等精品节目登上《魅力中国城》等央视舞台,协助摄制本土电影《大梦难忘》全国院线上映,摄制的《重庆南川:易地搬迁走出深山》获重庆“见证·脱贫”微视频征集活动三等奖,年均创作诗、散文、书画等文艺作品上百篇(幅),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成功授牌为市级文艺创作基地。

——广电文化传播服务稳步发展。全区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1座,卫星地面接收站48325座,电视节目1套,有线电视用户11.38万户,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7.4%,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41.2%。“互联网+文化乡村”平台列入“全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创新项目,利用该平台开展文化演出、培训、展览等活动500余场。建成南川融媒体中心,文化传播水平升级。

——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围绕“金佛山•福南川”旅游品牌,完善全域旅游格局,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外,各项指标增幅明显。从2016年至2020年,全区共接待游客99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0.3亿元,其中2019年游客量为2502万人次,提前完成“十三五”旅游规划2500万人次目标,旅游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详见表1.1)

表1.1 “十三五”期间南川旅游发展指标情况

年份

旅游接待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

人均消费(元/人)

人次数(万人次)

增长率(%)

收入(亿元)

增长率(%)

2016

1534

-

60.5

-

394.4

2017

1710

11.5%

70.3

16.2%

411.1

2018

2130

24.7%

89.5

27.3%

420.1

2019

2502

17.5%

104.5

16.8%

417.6

2020

2068

-17.4%

85.5

-18.2%

413.4

数据来源:2016年-2020年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域吸引物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全区拥有5A景区1个、3A景区5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建成东街尹子祠公园、金佛山书画院、金佛山药用植物博览园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金佛山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东街成为城市更新典范,入选重庆新地标10强、获评首批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大观原点获评“2020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7个村被认定为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个镇村获评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推出“南川好礼”大礼包、“金山五绝”文创产品,评选出南川名小吃10个、南川名菜10个,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菜品2个。

——旅游营销成绩斐然。“双晒”获评最佳营销奖,“金佛山·福南川”走进澳大利亚、新西兰、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金佛山方竹笋节暨第三届“味道南川”美食节等10余场大型节会活动,开展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旅游消费扶贫、自驾旅游消费扶贫走进窑湾等活动,形成线上线下全面宣传营销的态势,持续放大品牌节会活动影响力。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服务更加便利。建成投用主题酒店、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总数达到409家,床位数13172张。建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通景公路全部达到2级以上公路标准,完成乡村旅游公路和旅游连线公路改造提升800余公里。推进渝湘高速大观服务区、南道高速金佛山东服务区建设复合型旅游服务区。新建或改造提升旅游厕所171座;投放城市旅游观光巴士,开通主要景区旅游客运班线4条,完成旅游交通标识190余块、景区导览图和标识牌5000余块。

——现代管理体系构建完善,文旅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成立区旅游工作和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成立了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8个项目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1+3+N”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联合执法,累计查处案件100余件,调解纠纷300余件次。建设旅游产业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涉旅行业协会指导监管,成立农家乐协会、餐饮住宿业协会、旅行社联盟等,推动设立旅游民宿协会。

——“重庆康养看南川”效应逐步形成。南川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已引进40多家医药企业落地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良瑜、乐村•兴茂等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竞相发力,2020年全区康养度假物业销售面积17.0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81亿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金佛山)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博鳌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等节会活动,突出打造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塑造养生、养心、养老“三养”品牌,“世遗净土•康养胜地”效应持续攀升。南川获评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重庆康养看南川”态势加快形成。

    二、发展不足

    一是文旅融合不充分。旅游开发整体呈现“重生态、轻文化”特征,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景点文化内涵薄弱,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二是文化主题不突出。南川中医药、红色、三线、茶、竹等文化元素丰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暂未发展形成明确的文化主题,文化定位模糊。三是旅游效益不突出。南川旅游“门票经济”依赖较重,旅游综合收入和人均消费靠后,游客量经济转化率较低。四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接待能力、旅游管理及旅游服务质量还未达到高水平标准等系列原因,“十三五”期间未能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全区康养品牌还未完全形成。

    三、优势禀赋

发挥南川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优势。一是发挥南川处于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黔北地区的连接点的区位优势,立足文旅发展,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产业功能、服务功能、智慧功能,更好传导、放大主城都市区对周边的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南川在渝南黔北地区集散能力和集散中心地位。二是发挥生态优势,升级康养体验、推进全域度假。南川全域森林覆盖率55.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金佛山负氧离子高达2万个/㎝³,是重庆的“避暑天堂”“天然氧吧”“生态屏障”,是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为发展康养旅游、体验旅游、深度旅游奠基坚实基础。三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唱响文旅品牌。南川拥有被誉为“地球生物基因库”“中华药库”的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全国首个喀斯特生态公园山王坪等自然资源,以及龙岩城遗址等文化资源,具备极强的文旅融合开发价值,理应成为重庆大都市旅游文旅品牌重要支撑。

发挥土壤富硒、水源富锶、空气富氧的“三富”资源优势。一是全区富硒、足硒土壤面积占98.85%,分布广,土壤硒平均含量高,超过国家富硒土壤标准,为南川区发展方竹笋、南川米等富硒健康特色农业奠定基础。二是发挥水源富锶优势,南川区富锶水源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天然矿泉水的指标要求。三是发挥空气富氧优势,金佛山等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超3000个,生态优越。加快推动“三富”优势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利于做靓康养旅游品牌、做强健康旅居产品、做优健康养老产业、做大健康绿色食品,推进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胜地,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开局五年,广大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使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机遇和挑战。

    一、行业趋势

文化强国、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彰显文化旅游地位突出。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的提出更加凸显文化旅游日益突出的发展地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文化和旅游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更好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文化和旅游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需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强化价值引领,改善民生福祉。

    二、政策要求

全国战略指引新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提出,清晰地昭示新时代国家将更加重视乡村和西部地区发展,目标明确、要求更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南川文旅尤其应注重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南川文旅要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点,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承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各级规划要求,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全市指导融入新格局。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南川要按照重庆市委五届八次会议要求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要加强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宜居宜游等建设,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拱卫成渝相向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落实市委陈敏尔书记对南川三次调研指示:立足优势,提高金佛山含金量,大力推动景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抓好文旅深度融合,在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大做强冰雪经济,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升级版。积极承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规划要求,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国际旅游枢纽城市,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南川文化和旅游发展要主动融入全市文旅发展格局,支撑重庆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贡献南川力量。

全区定位明确新任务。落实重庆总体定位部署,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明确南川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推动南川建成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落实区委要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景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更好地传导、放大主城都市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接《重庆市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南川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市场需求

聚焦深度体验市场,观光游向深度体验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截止到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的游客人数一直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趋势,根据市场预测在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超85亿人次,未来需求总量巨大,且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更加追求深度体验、休闲度假品质游,注重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的体验,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享受。

聚焦近郊休闲市场,重庆主城需求持续扩大。南川近郊观光旅游仍将会保持一定市场份额,要聚焦近郊主城都市区和周边区县千万级客群市场,着力提升南川作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的旅游配套设施,提供品质化的旅游服务。

聚焦康养度假市场,全民进入健康经济时代。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市场对健康追求的意识日益增强,身心健康成为消费者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龄人口更倾向于养生旅游。康养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在“健康中国”战略等利好政策推动、顺应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旅游需求转变、融合发展迅猛的休闲旅游市场需求之下,康养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聚焦康养旅游发展要致力于提高产品自身吸引力、品牌影响力,以丰富旅游体验元素、改善环境、提升服务、强化互动为方向,满足游客追求健康生活和精神享受的需求。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等重要指示。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牢牢把握“锁定一区目标、突出两化路径、坚持五大定位、实现六个提升”全区工作总体思路,以“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为发展目标,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打造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加强渝南黔北文旅合作,积极融入大娄山片区文化旅游发展;加强与主城都市区文化旅游合作推广,打造主城都市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功能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进旅游资源绿色开发、旅游方式绿色转型、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形成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宜融则融、应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基本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加快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文化高效能传播。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南川发展成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发展任务基本完成;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能力、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文化强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文化和旅游支撑地位更加牢固。

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高,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0㎡;文化保护和传承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龙岩城遗址联合合川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争新增3项国家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市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区1个,到202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家以上。

山清水秀旅游名城迈向新台阶。到2025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19.3%,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8.5%,金佛山购票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力争“十四五”期间把旅游业培育为南川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山清水秀旅游名城产品支撑更加有力,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金佛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市级旅游度假区2个;力争山王坪景区创建国家级5A级景区、新增4A级景区3个以上、3A级景区5个以上。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建主题度假酒店10家、星级酒店10家;国家等级以上民宿达到50家,旅游接待床位数达到5万个;新增自驾营地车位1000个;新增注册旅游企业10家;实现A级景区智慧全覆盖。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品牌影响显著增强,“金佛山·福南川”旅游品牌对外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康养度假产业形成新态势。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集聚康养度假人口30万,康养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有节奏推出200万方高品质康养物业,跻身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康养胜地,全面形成“重庆康养看南川”态势。

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境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文化铸魂和赋能旅游、旅游展示和传播文化功能明显增强,进一步发挥“文旅+”乘数效应,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全面带动城市提升。

表2.1 南川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内容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建设文化强区

1

万人均文化设施面积

210

800

约束

2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

0.51

1.5

预期

3

年均文化服务活动供给

865

1000

预期

4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

%

2.7

5

预期

5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14

20

预期

6

获市级及以上奖励文艺作品数

6

50

预期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3

预期

8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19

预期

9

市级及以上文保单位

8

18

预期

10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

98.7

99.5

预期

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

11

旅游产业综合收入

亿元

85.5

300

预期

12

旅游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

%

4.79

10

预期

13

接待国内外游客

万人次

2068

5000

预期

14

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

1

5

预期

15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0

1

约束

16

市级旅游度假区

1

2

预期

17

五星级旅游饭店

0

3

预期

18

国家等级以上民宿

/

50

预期

19

规模以上旅游企业

1

10

预期

20

等级景区智慧覆盖率

%

/

100

预期

第三章完善文化强区公共事业体系

    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保护与传承、全面繁荣文艺事业,升级文化传播体系,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文化强区。

第一节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助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时代新风行动”、“网络文明行动”、“家风文明行动”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志愿者服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多角度加强实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助推南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建设升级一批大型文化设施。高效率运营“文、图、博”三馆一体文化艺术中心,按照重庆区县级一流博物馆要求建设南川区博物馆。依托金佛山书画院新增加小型美术展览馆陈列室,打造区美术馆。立足南川非遗、龙岩城遗址等文化资源,适时启动“三不加”博物馆、龙岩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强化现代先进技术运用,推进智慧展陈与体验,提升现有主题博物馆。建设升级文化设施,夯实南川文化载体,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级。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水平。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为基准,以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度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对全域3街29镇2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对标升级,引领基层文化服务。加快村(社区)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域化覆盖,继续完善全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七个一”标准化升级,持续推进各村建设示范性“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等文化服务点,推进乡村数字农家书屋建设。预留文化设施发展空间,兼顾服务半径,实现人口密度与文化设施匹配,加大对居民聚集新区、农民新村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力度。

创新培育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推进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鼓励在商圈、景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屋、景区书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文化服务空间。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围绕南川地方文化体系,以“文化活动周、文化活动月”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地方特色文化主题活动。持续开展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重大节日“三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文化进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深入开展送演出、送讲座、送培训、送法规宣讲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推进开展全民阅读、阅读培训等活动,加快构建网络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全民阅读产品。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服务。持续开展广场舞展演、非遗民歌大赛、乡村文艺会演、公益音乐会等互动展演文化服务活动。举办“村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打造一批“一镇(乡)一品”南川文化活动品牌。此外,完善文化活动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民间文艺协会和民间团体自发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深化“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市场运作机制。认真落实免费开放政策,继续保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提供。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构建南川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库群,统筹全区文化资源信息,建设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系统,与各级图书馆分馆互开端口、统一认证、资源共享,搭建有统有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信息架构,实现全区公共数字文化共建共享。全域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升级,推进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字化建设,探索有声体验、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方式。推进云上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南川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出线上阅览、预定、咨询、直播、培训等文化服务功能,提供“百姓点单、政府配送”一站式服务,实现与南川区智慧城市平台共建共享。

第二节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加强文物保护和申报工作。推进文物挖掘与普查,建立文物数据库,规范文物管理;推进全区古建筑、古雕刻、古桥等文物修缮保护工作,推进文物智慧化保护。启动来游关西来寺、陡溪桥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争取雷坪石民居、廻澜桥长亭等10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推进龙岩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龙岩城遗址考古发掘力度和保护力度,根据《龙岩城遗址公园规划》启动建设龙岩城遗址公园。加强与合川钓鱼城申遗专家组对接,统筹协调有关联合申遗工作,力争把南川打造成“双遗之城”,打响走向国际的文化名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非遗专项调查,对区级以上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完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体系。力争三不加酱油·食醋传统制作技艺、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金佛山方竹笋宴制作工艺3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鼓励积极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发展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励非遗老字号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建设,加强石溪板凳龙舞、金佛山打闹、大有民歌等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传承,新增1所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和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带徒授艺、交流表演等传承活动,扩大培养100人规模非遗传承人队伍。推动非遗交流传播,常态化开展“南川非遗进社区”“南川非遗进校园”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编写“非遗”普及型读本,积极创建市级、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播,策划、组织和参加非遗专题宣传展示、展演、展销系列活动。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性综合利用。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发展,构建南川文化遗产保护性综合利用体系。挖掘观音岩村川渝茶马互市、古道商贸等文化,探访南川最后的驿站故事,打造古道商旅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和研学旅游发展。延伸石溪板凳舞、大有民歌等具有表演性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常态化表演,积极打造非遗文化表演团队,壮大非遗文化传承队伍。选取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非遗技艺,打造集非遗体验、产业发展、艺术文创等于一体的手工作坊,推进非遗技艺商业化,积极开展金佛山绳结编织、大树茶茶艺体验、方竹笋美食制作等手工制作体验,积极发展非遗制作技艺研学活动,推进文化综合利用和传承。

优化落实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全面落实文物保护责任,推进层层落实责任;加大文物安全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违法犯罪行为;结合法制宣传月、文化遗产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加大保护宣传,提高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提升保护意识。

第三节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推进文艺系列项目创作。鼓励民间文艺创作,推出歌曲、舞台艺术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具有影响力、时代精神的文艺文学作品,编纂出版系列南川文学研究丛书。围绕地球生态基因库、中华药库、南国雪原等主题,以情景再现、纪实拍摄、专家访谈等方式,拍摄一部具备南川人文生态特色的纪录片。围绕南川采竹笋、采古树茶等生产生活和历史进程,讲南川文化故事,创编一套南川文化故事荟,构建多元化的精彩故事体系,打造具有南川地方特色的精品语言故事体验项目。收集整理南川文化、民间故事以及历史文化遗存,编撰出版《南川历史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加快培育线上文艺新业态,推进互联网影视、数字艺术、数字传媒、视屏微电影、云展览、云演艺等文艺新业态加速发展,推动文艺与科技融合。

推进文化演艺发展。创新文化演艺精品,打造“金佛精灵”“龙岩城抗蒙传奇”“尹子故事”等地域文化品牌情景剧目;高标准打造一台金佛山高山实景演艺;以龙岩城抗蒙历史为背景创作一部历史文化电影,打造一场龙岩城抗蒙史诗相关历史演艺;升级《川军血战到底》《笙歌苗舞》等沉浸式文旅实景演艺项目;推出一批笙歌苗舞、板凳龙舞、香宝舞等地方非遗文化精品演艺,推进演艺常态化演出。打造展演空间,重点打造古佛洞“光影剧场”,依托景区建设小型演艺剧场;鼓励各乡镇(街道)统筹利用广场等空间构建文艺展演小舞台,推出戏剧、曲艺、杂技等大众化文化演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文艺人才团队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采用客座制、签约制、特聘制等形式引进优秀文艺人才。加强高层次文艺人才培养,造就在全市甚至在国内文艺界有影响的文学家、剧作家等。培育本土基层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实现建立1支区级综合文艺演出队伍,鼓励各镇街结合当地文化组建地方特色文化队伍,搭建群众文化平台,培育文化志愿者,集中开展群众文化业务轮训工作、开设文艺公开课。

完善群众文艺组织网络。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全队建设,吸纳、培养优秀群众文艺人才,打造一批在当地城乡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品牌团队。加大对广场舞、合唱等群众自发性文艺团队的扶持引导,在歌舞编排、骨干培训、器材配备上提供服务保障。建立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展示平台,组建群众文化队伍,集中开展文化业务轮训工作。加大对各类群众文艺团队扶持力度,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并对优秀剧节目和演职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优化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和环境。发挥政府评奖的导向作用,编制并落实南川区文艺创作扶持和奖励办法,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强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区级财政对文艺创作的生产投入,将文艺精品创作列为区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对象。积极打造文艺创作基地,构建文艺创作空间。制定文艺作品评价机制,举办各类文艺作品评选活动,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赛市级及以上评优活动,推出优秀作品。

第四节升级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巩固壮大主流媒体阵地。提升媒体融合发展水平,以南川融媒体中心升级为抓手,整合南川分散的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媒体资源,逐步形成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智游南川”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新浪微博等多个自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传播矩阵。创新融合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推动南川融媒体中心开展融合媒体引导传播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推进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话语体系创新,主动适应新传播环境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多元化要求,实现主流舆论传播效能的最大化,更好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动非新闻类节目形态创新与服务类节目业态创新,主动融入市级媒体服务品牌,创新各种“节目+”,满足人民多元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推进内容创作提质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以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释放南川文化为主要创作方向,建立内容生成骨干队伍,强化内容创作专业指导。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外引、内育并举,激励、管理齐抓,依托高校、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全域旅游研究院、文艺协会、社会人才等,培育内容生成骨干队伍。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深入挖掘南川文化精神内涵,切实强化历史人文纪录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栏目及文艺作品的创作指导。

优化广电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南川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建设广电5G移动通信网络。根据中国广电5G网络建设实施进度要求和统筹安排,中期完成南川城区全覆盖,“十四五”末实现南川全域5G覆盖。实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优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打造应急信息传播覆盖网,实现上连“市级应急广播平台”,下联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应急联动;融合多种视听媒体信息资源,同时聚集应急、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多维度信息接入,提升南川本土应急管理能力。启动全高清数字化播出系统提升改造,实现南川电视台综合频道高清播出,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渐长的文化需求。

深化广电行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广电行业内容优势和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优势推进媒体产业、内容产业和传输服务产业的业态创新和业态融合,打造一批新型产业主体,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南川广电媒体多元化发展,鼓励融媒体中心主动对接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主要服务类媒体,加强在内容服务新业态方面的合作开发与联合运营;鼓励南川广电媒体与市级广电媒体在内容服务资源联合开发营销、服务体系共建等方面积极合作。着力打造金佛山、山王坪等重点影视基地,完善南川影视拍摄服务和文旅影视融合服务,强化骨干旅游景区的拍摄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广电行业管理创新。主动适应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智慧广电发展战略要求,提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监管能力和调度指挥能力,推进广电行业管理创新。推进南川融媒体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完善南川融媒体智能化监测调度指挥、管理功能,全面提升融合媒体智能化监管水平。推进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南川融媒体中心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合作,开展融合媒体内容生产信息安全试点工程,为全面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内容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积累经验。

专栏1完善文化强区公共事业体系

重点项目:

新建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新建区博物馆、区美术馆、“三不加”博物馆、龙岩城历史文化博物馆。

完善镇街文化设施网络:3街道29镇2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建设、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升级工程、文化中心户打造、示范性农村文化大院20个、升级建设数字农家书屋185个、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拓展工程(城市书屋、24小时图书馆、景区书吧、社区文化服务空间打造)、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升级工程。

推进文物保护:推进龙岩城遗址、张之选碉楼、雷坪石民居、廻澜桥长亭、后街天主教堂等全区文物保护与修缮。打造龙岩城遗址公园、金佛洞熬硝遗址文化项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程:金山打闹非遗传习所、石溪板凳舞非遗文化传习基地、三不加酱油·食醋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文艺创作基地打造工程:打造金佛山景区、山王坪喀斯特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文艺创作基地;东街、德隆银杏村2个市级文艺创作基地;新增盐井梯田、袁家湾梯田、大观梅园、庙坝村、睡佛山森林运动公园5个区级文艺创作基地。

文化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工程:以重要景区景点为影视拍摄点选择,重点打造金佛山、山王坪、东街、神龙峡红山四大重点影视基地,依托特色景点打造小型影视拍摄点。

重要措施: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艺系列作品创作工程、文化演艺精品创作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优化文艺创作激励机制、融媒体内容生成团队组建工程。

重点创建/申报:南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龙岩城遗址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来游关西来寺、陡溪桥等区级文保单位创建;雷坪石民居、廻澜桥长亭、正阳桥等10项市级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力争三不加酱油·食醋传统制作技艺、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金佛山方竹笋宴制作工艺3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力争大有耍锣、金佛山绳结编织、叶脉画、张氏面塑、大观金佛玉翠制作工艺5项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章提升文化强区产业发展水平

以市场为主体,鼓励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促进文化与科技、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力争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20家。

第一节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鼓励培育七大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着力发展数字文化装备产业,瞄准数字文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加快引进和培育沉浸式设施、无人智能游览、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无人机等智能装备、文物和艺术品展陈、保护、修复设备等制造产业。鼓励培育数字文娱,引入虚拟现实、电子竞技等娱乐项目,构建数字文娱产业链。培育数字云演艺业态,发展“互联网+演艺”新模式,支持生产创作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原生云演艺产品,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鼓励培育数字出版,支持南川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发展数字阅读、数字图书销售新业态。鼓励培育数字媒体,结合融媒体、自媒体建设,发展一批本土网络自媒体博主,与土特产、文旅等形成数字媒体产业链。加快发展数字影音和文化影视产业,构建文化影视产业联盟,打造影视拍摄基地,支持动画片、影视剧原创生产,打造本土标志性IP,推动文化影视与音乐、玩具、服饰等衍生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平台,鼓励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文化服务功能和产品,支持企业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和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鼓励线上数字服务,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

积极推进六大传统业态新发展。推进图书出版和零售业,积极推进文学艺术和新闻内容创作出版,优化南川线上线下出版零售业布局。大力发展实景演艺和舞蹈产业,做优戏剧、歌舞、曲艺、杂技等文化艺术,推进演艺旅游融合,打造一批文旅演艺精品剧目,推动演艺企业、机构“上云上线”。做好文艺用品、印刷包装、非遗传承等产业,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振兴传统工艺,推动合香漆塑、金佛山绳结编织等传统工艺产业向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推进传统文娱业,优化电影院布局,鼓励传统娱乐场所环境和服务升级。推进文艺教育培训业,建立满足大众需求的文艺兴趣教培体系。大力发展新兴广告产业,发展依托电子网络、数字传输、动漫游戏为载体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广告产业,引导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新兴广告媒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节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数字文旅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数字文化创新平台,引导数字影视、数字文娱、数字会展、数字演艺、数字出版、数字媒体等新型数字文化业态落户南川,打造集数字文化体验基地、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新兴广告产业园等为一体的数字文旅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导南川文化要素资源集聚,引领南川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构建重点景区文化消费项目体系。鼓励金佛山景区、龙岩城遗址公园等景区景点,围绕文化创意、文化体验,开发非遗手工体验店、文旅商品展销店、现代文娱体验店、数字阅读概念店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消费项目,创新文化消费体验。

第三节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培育一批本土文化企业,重点突出、阶段分明、针对性强地扶持一批涉及传媒、出版、发行、影视、演艺、文化投资、数字文化、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本土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数字文创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完善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依托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引导文化领域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孵化培育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文化市场主体。强化文化产业引导和监管,建立文化产业动态监管“黑白名单”制度,完善文化产品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文化市场精准管理,明确市场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扩大社会监督。

专栏2提升文化强区产业发展水平

重点项目:

数字文旅和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景区文化消费项目。

重要措施:

成立文化消费项目建设扶持专项基金、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

第五章增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产品体验

    围绕“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升级版,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旅游、体验旅游、深度旅游拓展,全面升级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巩固旅游吸引能力、增强游客产品体验,高质量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

第一节构建景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布局全域文旅产品,实现景区、城区、乡村互通、互联、互融,构建“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空间发展联动关系,构建景城乡协调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支撑“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景”,以金佛山为核心全面推动南部生态康养旅游片。充分发挥金佛山核心景观资源优势,带动金佛山四坡发展,打造“金佛山生态旅游驱动核”;辐射带动龙岩城、山王坪、神龙峡、金山湖、乐村等重点潜力片区发展,以康养度假、观光体验、运动康体、文化体验等为特色,构筑“南部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引领南部旅游全面升级。

“城”,打造文创休闲旅游城。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更新,重点发展城市文创旅游服务,完善城市文创、旅游、商业、集散等城市服务功能,形成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纳入城区山水资源,构建城区景点体系,景城融合打造文创休闲旅游城。

“乡”,以大观园为核心全面推动北部乡村休闲旅游片。以大观原点为引领,统揽生态大观园升级,联动云都湖、黎香湖,引领乡村旅游,形成“大观园乡村旅游驱动核”;联动辐射石墙、中桥、民主、楠竹山等乡镇旅游发展,以乡村休闲、滨水休闲、中医康养为特色,构建“北部乡村休闲旅游片”,推动旅游主导下的乡村振兴,形成全国乡村旅游度假典范。

“融合”,打造景城乡联动发展轴,推动景城乡融合发展。以南北联动交通为纽带,串联“金佛山生态旅游驱动核-文创休闲旅游城-大观园乡村旅游驱动核”,统筹推进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形成“景-城-乡”互补联动发展轴,一体化提升景城乡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景城乡融合互动。

第二节高质量发展康养度假旅游

    厚植南川气候牌、温泉牌、森林牌、医养牌、运动牌“五张牌”,立足加快康养旅游片区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区和丰富康养旅游业态三大方面,发展康养度假旅游产品,构建“8个组团、4个度假区”的重要支撑,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基本建成服务重庆主城、配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撑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

加快康养度假旅游片区开发步伐。将环金佛山片区、大观田园新城两大片区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金佛山西坡、北坡、南坡(金山湖)、东坡(龙岩城-大有)、乐村、山王坪、大观园、神龙峡八大康养组团开发建设步伐,推进适宜区域点上开发,打造形成康养产业示范样板。

——金佛山西坡组团。推进金佛山西坡康养旅游开发,融合天星温泉小镇,大力推进三汇、官地、仁乐、白金山等近万亩适宜康养产业开发,启动白泥寺、桃子坪等片区开发,开发温泉体验、康养度假、文创体验、文化展示、中医康养等业态产品,着力推进“天星温泉镇”·天星温泉度假综合体、天星温泉小镇(二期)建设、良瑜国际养生谷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景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带。

——金佛山北坡组团。突出文化和康养特色,充分挖掘生态、佛禅、三线、中医药等文化,优化山地、森林、温泉利用,加快金佛山北坡提档升级,推进三泉镇焦坪、槐坪、窑湾、睡佛山、黄草坪等康养片区开发,打造文化养心、温泉养生、中医药养生主题康养基地。聚焦康养度假、温泉养生、观光休闲等产品开发优势和市场需求,提档升级金山泉温泉酒店,建成焦坪康养度假小镇、金佛山万卷书台花园等重点项目。以乡村、森林、运动为主题,以观“金佛山睡佛”和“窑湾梯田景观”为特色,完善沿线乡村生态景观以及观景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打造窑湾乡村旅游度假区。

——金佛山南坡组团。依托金佛山、金山湖、古树茶资源特色,大力推进金山镇、头渡镇、金山湖、德隆镇、南坡上山公路沿线等康养旅游开发,以康养度假、山地运动、冰雪运动、茶旅养生为方向,打造运动康养、森林康养、文旅康养基地。以“动养胜境”为主题,构建生态山水运动和冰雪运动主导业态,开发滑雪、攀岩、飞拉达、溯溪等动养产品,打造户外运动及培育基地、奥悦滑雪旅游度假、金佛山南坡山地户外运动公园等项目;策划国际性运动赛事活动,推进国家级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目的地建设,打响金佛山运动康养品牌。结合金山、头渡、德隆三镇场镇建设,推进康养度假旅游接待,优化文旅商业业态,重点建设金山小镇、金山湖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融入星空酒店、森林院落、崖壁露营等特色体验,丰富度假体验。推进茶旅康养旅游,以南川大树茶种植、加工、体验、品牌打造为核心,以千年古树茶、千年古银杏为文化IP,开展以茶养生、以茶养心体验,结合传统民居院落和野生古银杏群落,打造民宿和原乡艺术,构建中国康养度假高端社区,打造德隆原乡小镇。

——金佛山东坡组团。推进龙岩城片区和大有片区康养地块开发。龙岩城片区,突出山地生态优势、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三泉镇白庙、观音、沙坝等龙岩城片区适宜康养产业地块开发。依托龙岩城和观音岩驿站为两大文化遗址,深化城防历史文化和古道商贸文化内涵体验,强化沿线民宿及农家山庄建筑风貌及景观,积极推进东坡龙岩城片区文化康养旅游接待。大有片区,突出生态优势,推进轿子山、石人山、大堡、集镇拓展区以及三泉镇马嘴村落星等大有片区康养地块开发,融合大有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加快金佛东麓山地生态度假区、石人山康养度假项目、金山东品等项目建设。

——山王坪组团。突出生态特色,依托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水井山、庙坝等景区景点,推进山王坪村吴家山、山王坪、水井山、袁家湾一线,龙泉村人旺坪及裴家湾、苟家坪一线,河嘴村中岭等地块开发。面向户外运动康养市场,发挥山地地形优势,升级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森林运动体验,开发运动健身、生态露营、低空观光、峡谷探险等“动养”体验产品,重点推进天山坪大峡谷户外徒步基地、山王坪户外运动体验项目建设。融合乡村康养旅游,发展高端生态农业,开发乡村生态养生、膳食养生等产品,重点推进槐坪农事体验康养旅游小镇建设,联合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积极推进山王坪旅游度假区发展。

——乐村组团。突出森林、气候、中医药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蔡家坪-瓦屋基-核桃坪、凉风垭口乐村街上-磨子纤山、五公里、冯湾、归望山庄片、山羊坪片区等康养地块开发。复合文化体验、避暑康养、旅居度假、休闲娱乐等业态,丰富中医康养、森林公园、七彩彩花谷、温泉养生、景观田园等高端度假、森林康养、田园休闲系列精品旅游产品,重点推行森林康养旅游度假,推进和新建兴茂乐村旅游康养度假区、山语涧·康旅度假村、乐村·归望云湖森林康养等康养度假项目,打造森林康养基地。

——神龙峡组团。突出峡谷、森林风光,大力推进南平镇永安村大柏林、尖山子、乌坡埫、宝象寺等适宜康养地块开发,立足三线工业遗址、森林等资源,盘活利用里隐坝民居、旅居地产以及农业种植产业,深化开发康养度假、文创体验、休闲运动等业态产品,加快里隐文旅综合体、神龙峡红山三线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神龙峡康养旅游综合体开发,积极吸纳康养度假群体,完善康养度假设施和业态,推进神龙峡片区森林康养发展。

——大观园组团。突出田园风光,依托大观原点及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石桥村-中江村-金龙村、木凉汉场坝-云都湖、河图骑坪、黎香湖、太平场三星村、清凉山等区域乡村生态康养和中医药康养开发,推进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片核心区和田园新城建设步伐,打造中医药康养基地、乡村旅游康养基地。发展中医药康养度假,依托中医药产业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中医健康旅游,开发中医药康养度假、中医科普研学、田园康养度假等养生产品,完善康养配套服务产业,重点推进生态大观园中医药康养中心、中颐农文旅生态智慧康养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发展滨水康养度假,以双河场水库、黎香湖生态湿地公园为依托,推动“水利+健康农业+康养旅游”融合,立足黎香湖、双河场水库等资源,开发滨水休闲、水上游乐、度假旅居等滨水度假体验,新建双河场水库康养基地和黎香湖休闲度假项目,持续推进中海黎香湖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

——全域发展多节点康养旅游。依托森林、乡村产业、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培育具备条件的乡村发展旅游产业,鼓励“龙凤村、普陀村、楠竹山”等重点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推进“农旅+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等多元康养产品开发,重点建设楠竹山森林休闲旅游区、金佛山·龙凤村康旅小镇等项目。

高质量建设旅游度假区。结合八大组团开发,发挥金佛山、山王坪等旅游景区吸引能力,聚焦避暑度假、康复医疗、生态观光、养生养老等度假旅游市场需求,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补充景区体验,发展旅游康养度假业态,高质量建设四大重点旅游度假区。对标《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 GB/T26358-2010 )》要求,推进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大力创建金佛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世界自然遗产为品牌,以福文化为核心文化体验,依托金佛山景区,以金佛山西坡组团为核心,联动北坡等区域,遵循“福养、避暑”发展主题,发挥珍稀植物、中药草、温泉、森林、冰雪等资源优势,丰富旅游养生度假产品,构建环金佛山文旅休闲康养旅游度假产业集群,形成四季宜游、宜居、宜养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金佛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面建设山王坪旅游度假区。依托山王坪景区、龙岩城景区,以康养度假旅游为核心、龙岩城城防历史文化体验为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补充,围绕山王坪镇、三泉镇、大有镇、水江镇四镇范围,构建以森林度假为特色的山王坪旅游度假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并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要求。

——启动建设金山湖旅游度假区。依托金山湖景区,联动金山、头渡、德隆三镇,深挖高山平湖、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建设以滨水休闲、山地运动、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山水+”运动产品体系,极致化打造滨湖休闲、生态动感、康养度假为特色的金山湖高山滨湖旅游度假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并不断完善度假产品和配套设施建设,向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

——全面打造大观园乡村旅游度假区。以大观原点为核心,联动兴隆镇、木凉镇、大观镇、石溪镇、河图镇等乡镇,依托黎香湖、清凉山、云都湖等景点资源、农业、中医药产业和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中医药旅游、农业休闲游、民俗文化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以“梦幻田园·乐养大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以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建设成为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成渝地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丰富康养旅游业态。拓展“康养+”业态,推进康养与运动、中医药、乡村、森林、文化等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加快供给温泉康养、滨水康养等康养产品,重点围绕八大组团推进旅游康养度假项目建设。搭建文旅康养平台,推进金佛山安养院建设。积极完善康养配套服务,发展机构养老和智慧养老,引育一批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机构,开发一批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项目,建成一批健康养老基地。积极发展康养物业,力争每年向市场推出高品质旅居物业30万平方米。健全康养旅游业态,实现构建全方位康养旅游产业链,塑造“养生、养心、养老”三大品牌,打造“世遗净土·康养胜地”的康养品牌。

专栏3高质量发展康养度假旅游

重点项目:

金佛山西坡组团:天星温泉小镇(二期)、金佛山安养院、良瑜国际养生谷、“天星温泉镇”·天星温泉度假综合体、金佛山天星户外自然营地、白泥寺国际禅修村、荣盛·金佛山阿尔卡迪亚康养小镇。

金佛山北坡组团:焦坪康养度假小镇、金佛山万卷书台花园、窑湾乡村旅游度假区、黄草坪金佛禅苑。

金佛山南坡组团:金佛山南坡山地户外运动公园、金佛山奥悦滑雪旅游度假项目、奥悦户外运动及培育基地、金佛山苦李子坝滑雪场项目、金佛山南坡地质公园项目、田上-隆渡村颐乐运动康养综合体、金山湖康养小镇、金山小镇项目、龙山桃源精品民宿聚落、德隆原乡小镇。

金佛山东坡组团:金佛·东麓山地生态度假区、蓝城石人山康养度假项目、金山东品项目。

山王坪组团:天山坪大峡谷户外徒步基地、槐坪农事体验康养旅游小镇。

乐村组团:山语涧康旅度假小镇、乐村·归望云湖森林康养项目、兴茂乐村旅游康养度假区、长青森林康养度假项目(二期)、山羊坪户外运动基地运动。

神龙峡组团:神龙峡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神龙峡红山三线文化创意园、里隐文旅综合体。

大观园组团:黎香湖休闲度假项目、中海黎香湖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中颐农·文·旅·生态智慧康养综合体(南川凤凰岭油茶康旅综合体)、蓝城·桃李春风度假项目、生态大观园中医药康养中心、双河场水库康养基地。

拓展多节点康养旅游项目:楠竹山森林康养度假项目、金佛山·龙凤村康旅小镇、七十二洞康养休闲项目、“云中普陀”渝黔茶马古道文旅生态康养产业园。

度假区建设:金佛山旅游度假区、山王坪旅游度假区、金山湖旅游度假区、大观园乡村旅游度假区。

重要措施:

重点创建:南川区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金佛山市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山王坪旅游度假区、金山湖旅游度假区2处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远期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乐村、山王坪创建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创建1个国家级户外运动训练基地。

第三节高起点引领山地冰雪旅游

    瞄准重庆主城区冬季赏雪热度所蕴含的冰雪旅游市场,把握2022北京冬奥会触发的冰雪体验热情,深度挖掘南川金佛山、山王坪等中高海拔山地冰雪气候资源,高起点打造冰雪体验产品,引领重庆山地冰雪旅游。

    一、大力开发优质冰雪旅游产品

——突出发展金佛山冬季冰雪旅游。发挥金佛山冬季冰雪资源优势,创新冰雪运动、冰雪赛事、冰雪文创、冰雪观光、冰雪VR等体验产品,升级“冬玩雪”体验。积极与运动俱乐部、体育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冰雪运动冬训活动,打造西南地区冰雪运动冬训基地。同步设置室内冰雪体验,结合现代技术,建设室内VR冰雪运动虚拟体验馆等设施。创意开展雪雕展、冰灯会、雪上竞技、狗爬犁等特色冰雪体验;积极举办金佛山冰雪旅游节、残疾人冰雪嘉年华活动、冰雪灯光节等冰雪节庆活动,推进全民冰雪体验。积极推进冰雪文化与金佛山佛文化融合,推进冰雪文创产品开发,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加大冬季冰雪旅游宣传,提升冰雪旅游人气,做大做强冰雪经济。

——高起点开发全域全时冰雪旅游产品。以金佛山高海拔山地冰雪旅游为引擎;山王坪规划纳入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计划;整合金佛山、风吹岭等冰雪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深度拓展专业滑雪场、冰雪实训基地、冰雪气候科普馆等产品;在金佛山等人气较高的有条件区域,分析论证冬夏季室内冰雪产品开发;建立起“金佛山+山王坪+N”的南川全域全时冰雪旅游产品体系。

    二、全面引领重庆冰雪旅游消费

——引领重庆冰雪消费理念。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开展宣传、展览等冰雪文化活动,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推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良好习惯。抓住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的契机,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并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树立正确的冰雪旅游消费观。

——引入培育冰雪旅游主体。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支持各地开发夜间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延长冰雪场馆开放时间,研究补贴奖励政策。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冰雪旅游企业,鼓励各类中小微冰雪旅游企业、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塑造山地冰雪旅游品牌。以主城区为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打造一批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活动。

    三、推动“冰雪旅游+”融合发展

——“冰雪旅游+文化”。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南川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雪文化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作用,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元素,支持创作生产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数字文化等。利用南川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假日冰雪活动,建立以“城区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为主线,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旅游节庆活动为支撑的冰雪文化旅游季。

——“冰雪旅游+教育”。促进冰雪旅游与教育融合。大力推广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鼓励冬季在大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研学旅游和冬令营发展。

——“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促进冰雪旅游与装备制造融合。依托重庆主城冰雪旅游消费市场,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与滑雪场、度假区等联合开发推广一批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冰雪场地设备设施、运动装备器材、维修维护装置、应急救援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

第四节高标准升级重点景区体验

    推进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转化,加快文化体验、避暑度假、温泉疗养、冰雪体验、观光农业、文化演艺等深度文旅产品开发,力争建成“双5A”引领的“7+N”旅游景区体系。

    一、高标准打造七大精品旅游景区

    (一)提档升级金佛山景区

    提升金佛山品牌号召力,厚植金佛山福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内涵,优化景区景点打造,拓展金佛山四季体验,加强冰雪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产品开发,持续优化金佛山景区经营体制改革和景区管理制度,扩大金佛山5A级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影响力。

——深化金佛山景区景点开发和体验产品优化。提升古佛洞、生态石林、古杜鹃公园、云端栈道等景点,重点打造拜佛台、金佛顶、金佛洞、南天门等景点。推进金佛山景区未开发和待开发洞穴、森林、绝壁等景观资源,发展洞穴主题全息光影秀、生态教室等文化项目,推进森林探秘、高山慢跑等特色运动体验。发挥金佛山珍稀植物、珍稀中药草的独特资源,注重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地方文化融合发展,开发金佛山科普体验产品,打造金佛山珍稀植物和中草药科普教育基地。优化景区主题特色餐饮、品牌住宿、管理等配套服务,开发金佛山珍、中医药膳等主题美食,增加树屋、地球仓、气泡屋等多种形式的住宿体验,优化高山自行车租赁骑行、骑马等特色交通旅游体验,高标准优化和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构建“金佛云顶轻奢微度假”特色体验。

——提升金佛山景区文化体验。深化金佛山以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验,补充发展生态、中医药等文化内涵。以福文化为主题,创新洞穴祈福、禅修祈福、文化研学、文化演艺等文化体验,讲好“金佛山传奇”文化故事,塑造金佛山文化IP。创意策划一台金佛山大型实景演艺,推进古佛洞文化提升,打造沉浸式洞穴演艺体验。联动拜佛台、古佛洞、金佛寺等文化景点,金佛山山上山下联动策划“金佛山寻福之旅”祈福线路。将福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构建“金佛山十二节祈福节”,以节会聚集人气与活力。积极配合民宗委开展研讨会、福文化主题节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与四川峨眉山景区形成文化互动,互推互宣文化产品,提升金佛山福文化影响。补植金佛山梅花树林,将金佛山“雪”与“梅”结合,营造“雪落梅开”的人间美景,开展诗歌会、写生活动等体验,提升景区冬季文化体验。推进洞穴祈福禅修体验基地、北坡拜佛台、金佛山实景演艺基地、金佛山中医药植物科普馆等项目打造,丰富景区体验。

——提升“金佛+春夏秋冬”四季旅游产品。擦亮金佛山生态资源底色,深化金佛山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四季体验。丰富金佛山春季“赏花”游览方式,以古杜鹃等珍稀植物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推进游园产品开发。优化夏季“避暑”体验,积极发展夏季夜间旅游,增加夜光森林、夜色观星营地等项目,开展夜间化妆舞会、夜间户外影院等活动,丰富夏季避暑夜游体验。深化金佛山“观秋”体验,结合山麓、山腰、山顶、交通沿线等节点,丰富秋韵植被种植,打造立体化秋韵特色景观。开发低空体验产品,俯瞰金佛山花海、竹海、雪海美景。重点推出金佛山中医药养身体验中心、古杜鹃游园、金佛山绝壁栈道、金佛仙踪低空飞行乐园等景区体验项目。

——以金佛山“四方”提升为重点,升级景区品质。推进金佛山景区“四坡”度假旅游、生态观光、避暑休闲、主题游乐等产品开发,推进南坡景区开放,加速金佛山景区北坡、南坡游客中心体系建设,完善景区上山快速通道、北坡索道、智慧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品质,形成以金佛山为中心,带动金山湖、山王坪、神龙峡等周边景区高品质发展。

    (二)加快打造山王坪景区

全面按照5A景区建设标准,以万亩水杉、生态石林以及生态溶洞为景观特色,以山王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为核心,重点发展避暑旅游、森林观光旅游、研学旅游等。

——推进山王坪景区景点开发。利用石林、森林等资源和山王坪网红吸引优势,推进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升级建设,完善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购物等配套设施;盘活公园内老旧建筑设施为精品民宿、杉叶DIY创意空间等项目,完善景区住宿、餐饮接待服务;开发山王坪露营基地、生态石林公园等体验项目,构建森林越野、生态露营、低空飞行、峡谷探险等景区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然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山王坪景区。

    (三)深化打造南川东街景区

全面按照4A级景区建设标准,以城市文创旅游景区为导向,深入文化内涵形式开发,形成以文旅体验为核心,以南川“母城记忆”为主题,推进东街与城市建设结合,开展文创体验、文化演艺、休闲娱乐等体验,营造旅游城市氛围,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助推城市建设升级。

——持续推进东街升级改造工程。借助老城区旧城改造契机,深挖老城历史文化,以“母城记忆”为主题,通过多元方式让南川解放文化、特色文化、传统民俗、非遗技艺和美食等地域文化在此荟萃,充实景区文化内涵;升级特色餐饮、非遗手工体验、文旅商品、文化演艺等业态开发,结合景区特色建筑空间,布局小型实景剧场、街头艺创、非遗空间、校园主题乐园等体验项目,解锁城市商业旅游新玩法;兼顾城市居民日常使用,优化街区周边交通流线、环境及智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服务于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功能平衡,将东街建设成为美食街、商业文创名街、全市文旅精品典范;积极推进东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四)升级建设神龙峡景区

以神龙峡为重点,以重塑神龙峡景区文旅品牌为重要任务,整合红山厂遗址、里隐洞、宝象寺等景点,实现与神龙峡互补发展,发挥苗族、三线等文化优势,深化景区文化产品开发,打造集漂流运动、文化体验、祈福养心、洞穴体验、文创体验一体的综合景区。

——做精做深神龙峡核心景区。挖掘龙文化、隐文化等文化内涵,主题化升级打造漂流河段,增设文化主题景观设施,讲述神龙峡“龙文化故事”,营造文化氛围;创意山地攀岩、云梯攀爬、高空溜索等峡谷体验活动,丰富神龙峡景区活动体验性。

——推进神龙峡片区景点开发。发挥神龙峡核心景区的吸引力作用,整合洞穴、庙宇、农业等周边资源,融合苗族、禅修以及农耕文化内涵,深化打造特色接待、农事体验、休闲度假、洞穴体验、文创体验等产品,重点推进里隐洞景区、宝象寺景区开发,完善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神龙峡景区片区景区景点游览体系和文旅接待能力。

    (五)升级打造大观园景区

全面按照4A级景区建设标准,以农耕民俗文化为核心,以生态农业、乡村休闲体验为重点,推进大观园提档升级建设,打造为南川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示范区,助推田园新城建设,打造为重庆主城近郊游、周末体验游首选地。

——重点实施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升级工程。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进社会投资参与接待服务,规范化新建与提升园区餐饮住宿经营设施;推进民宿群落打造,开展等级评定、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特色餐饮开发;重点推进大观镇精品旅游环线提档升级,进行行道树补植,提升环线游览品质;规范与完善各园区步道、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系统提升乡村旅游设施的文化性特征,讲好“乡村故事”,营造浓厚乡村旅游氛围。

——持续推进大观园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以乡村休闲、乡村观光、农业观光等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和园区景点建设,融合民俗和农耕文化内涵,开展休闲游、体验游、研学游、康养游等主题乡村活动,推进大观原点、大观民宿群、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启动油茶观光产业带种植,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提升大观园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建设。着力挖掘以南川名人文化为核心的乡贤文化体验,增补以“家谱、族谱、家训、祖训”等文化景观展示,厚植南川乡贤文化精神、延续乡贤文脉,通过开展乡贤故事课堂、文化诗牌展示等方式增加乡村文化旅游体验氛围。推进乡村农耕文化体验,以渔樵耕读等方式唤醒农耕乡愁,开展“渔樵耕读”相关的渔家生活体验、乡村农事体验、乡村文化创作等体验,提升大观园乡村文化体验。

    (六)规划建设龙岩城景区

全面按照4A级景区建设标准,以龙岩城遗址为中心的山地景观优势,立足龙岩城遗址资源保护,以“抗蒙文化体验”为核心主题体验,形成以龙岩城遗址为核心,联动周边月亮岩、龙岩瀑布、鱼枧湖、风吹岭等景观资源开发,建成以文化体验、科研考察、生态露营、生态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龙岩城景区。

——打造龙岩城景区核心体验。以主题公园为开发模式,以龙岩城遗址为中心,开展遗址修复,通过文化引导体验,挖掘延用龙岩城城防历史文化,放大和夯实南川抗蒙卫国的历史故事,诉说“传奇的龙岩城”历史,创意策划一台龙岩城抗蒙史诗大型实景演艺,提升景区体验;推进龙岩城遗址博物馆、登山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建设,共同打造龙岩城遗址公园。

——推进龙岩城片区景点开发。以“战地军营”为主题,融入抗蒙时期军人的户外扎营生活文化,积极开展房车露营、帐篷露营等,定期举办国际化露营节,特色化打造风吹岭生态露营基地。立足山地生态景观优势,开发利用灰钎河峡谷、龙岩瀑布、月亮岩、鱼枧湖等多个景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乡村休闲、乡村旅游接待等,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支撑龙岩城景区游览体验。

    (七)规划建设金山湖景区

以“山水传韵·梦幻动湖”为主题,发挥金佛山南部湖泊和山地景观优势,以“高山平湖”为景观特色,形成以金山湖为核心,联动柏枝山、箐坝山、锦屏峰等景点开发,建成以滨水休闲、山地运动、户外探险多功能为一体的金山湖景区。

——打造金山湖景区核心体验。依托金山湖水利工程开发,创意策划滨水休闲、观光体验等系列产品,提质金山湖生态环境和滨水景观,完善环金山湖步道、游憩码头、观景台等设施建设,打造金山湖生态景区,结合头渡镇和周边度假项目开发,补充完善景区接待设施,建设金山湖景区核心景点。

——推进金山湖片区景点开发。依托金山湖周边山地优势,整合柏枝山、箐坝山、锦屏峰、前星大峡谷、烛台峰等片区景点资源,立足运动游、徒步游、探险游等客源市场,开发登山运动、山地徒步、森林探险、生态露营、森林人家、山地运动公园等山地体验产品;加强各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游览线路,有序推进生态游线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景点联动。

推进A级景区评定工作。建立A级景区创建鼓励和辅导机制,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17775-2003)》要求,推进全域景区景点打造,到2025年力争新创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以上、3A级景区5个以上。有序推进山王坪景区申报国家5A级景区;推动南川东街、大观原点景区、神龙峡景区提档升级,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完善里隐洞、盐井梯田等景区硬件设施,完成升3A工作,推动全域形成的高质量景区系统。

    二、拓展全域文旅多节点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七大景区和四大度假区为核心吸引,挖掘其它区域乡村生态、民俗、农耕和文化等资源,助推全域拓展城市休闲、红色旅游、工业文创等文旅产品,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助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提升城市休闲旅游。有序实施老旧片区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风貌,推动城市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共融共美。持续推进和升级尹子祠文化公园和金佛山书画院建设,增加文创主导类新业态,常态化开展以书画创作、文化沙龙等活动,联动南川东街,共塑南川城三大文化旅游新地标和城市打卡热点。延续“水”生态文化,完善休闲配套设施,推进半溪河、风嘴江、龙岩河“三江六岸”滨水生态游憩走廊打造。优化城区商圈布局,重点发展南川东街、凤嘴江特色商业街和万达广场等区域和商业综合体,打造高品质城市文旅消费商圈。

开发红色旅游,传承爱国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韦奚成、李培根等仁人志士的红色文化故事和德星垣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点,弘扬红色文化为重点,讲述红色文化故事,发展革命寻迹、文化研学等体验,完善基础配套,重点打造合溪红色文旅小镇和推动小型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开发。融合军旅文化和地方特色元素,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文化旅游,优化军事主题户外运动、战事演绎等主题体验活动,打造太平场军旅特色文化小镇。

发展三线文创旅游,传承三线工业文化。整合南川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等三线工业文化工业遗迹及文化故事,以“三线记忆”为主题,盘活工业遗址,通过空间置换、功能置换,植入工业文创、创客中心、孵化器、时尚艺术等方式,构建三线文化与时尚文创结合新业态,建设特色民宿、主题酒店、三线影院等产品,重点打造红泉三线文化特色街区、1966三线军工文创园两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业文化旅游发展。

专栏4高标准升级重点景区体验

重点项目:

金佛山景区:北坡拜佛台景点建设项目、古佛洞文化提升项目、金佛山珍稀植物和中草药科普教育基地、金佛山植物精灵主题文化乐园、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高山乔木杜鹃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金佛山中医药养身体验中心、金佛仙踪低空飞行乐园、金佛山核心景区旅游提升项目、金佛山景点和小项目持续开发工程。

山王坪景区: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升级建设工程。

南川东街景区:南川东街二期开发工程。

神龙峡景区:神龙峡景区升级项目、宝象寺景区、里隐洞景区。

大观园景区:大观园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升级工程、大观园乡村旅游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大观原点)、大观镇乡村旅游精品环线提档升级、万亩油茶三产融合示范园。

龙岩城景区:龙岩城遗址公园、风吹岭生态露营基地、龙岩城景区景点体系建设工程(灰钎河峡谷、龙岩瀑布、月亮岩景区、鱼枧湖景区)。

金山湖景区:金山湖景区景点体系建设工程(金山湖、柏枝山、箐坝山、锦屏峰、前星大峡谷、烛台峰等景点打造)

全域其它多处旅游节点:“三江六岸”滨水生态游憩走廊、红泉三线文化特色街区(红泉仪表厂)、1966三线军工文创园(庆岩机械厂)、合溪红色文旅小镇、合溪方竹笋竹海休闲基地、太平场军旅特色文化小镇。

重要措施:

重点创建:南川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A级景区创建:山王坪景区。4A级景区创建:南川东街、大观原点、龙岩城景区。3A级景区创建:里隐洞、盐井梯田、慢谷森林花园、川军血战到底景区、德隆银杏村景区。

第五节高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建立“农业体验、乡村文创、乡村民宿、农耕文化”四大产品体系,沿重点景区和游线全域布局,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带动农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实现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支撑之一。

发挥大观原点引擎作用,带动北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围绕太平场、石溪、河图等镇,依托南川米、花卉、茶叶等农业种植业发展,推进汉场坝、盐井梯田、清凉山、楼岭重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拓展农耕文化、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有序建设三星村乡村休闲度假区、墨翠湖民宿文化村、骑坪万里板栗农旅融合休闲项目、清凉山特色农旅融合一体化等乡村旅游项目。

充分挖掘南部乡村旅游资源,构建金佛山南部乡村旅游带。围绕大有、德隆、三泉、山王坪等镇,借力临金佛山的区位、生态和客源优势,发挥南城街道生态田园、德隆茶树村、银杏村、山王坪袁家村、庙坝等乡村生态和产业资源,打造梯田景观、民宿度假、田园游乐、艺术村落等乡村体验,重点推进袁家湾乡村旅游度假区、“水乡乌托邦”·三汇田园游乐综合体、庙坝“白颊黑叶猴”文化主题村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发挥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做大“后备箱经济”,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让产品变为商品,让商品变品牌,创新旅游富民方式,推进旅游富民工程,延长产业价值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专栏5高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重点项目:

三星村乡村休闲度假区、墨翠湖民宿文化村、骑坪万里板栗农旅融合休闲项目、清凉山特色农旅融合一体化项目、太平场森林越野公园建设、楼岭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袁家湾乡村旅游度假区、庙坝“白颊黑叶猴”文化主题村、“水乡乌托邦”·三汇田园游乐综合体、鱼跳峡户外休闲旅游区。

第六章升级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服务品质

    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以全面提升旅游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消费服务品质为支撑,提升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做大旅游价值链,助力同城化发展,实现构建品质、绿色、智能、高效的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第一节提高旅游互联互通水平

    打通内部循环,优化出行方式,全力构建“快进、畅行、慢游”的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三张网”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旅游集散服务能力,建立主次分明、功能协调的旅游集散体系;加快实现“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目标。

加快“快进”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实现“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加快中心城区至南川城市轨道快线和快速通道建设,加强与主城公交联动交通建设,构建重庆主城直达南川的公交网络,推动“重庆主城-南川”旅游交通同城化。加快推进万正高速、渝湘高速复线、渝湘高铁等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打造与中心城区快速衔接的多层次交通网络。

加快“畅行”交通体系建设,构建顺畅的干线网,实现“半小时从南川城区上金佛山”。加快环金佛山道路建设,实施环金佛山国省道改造提升工程,全线按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形成连接东、南、西、北坡的环金佛山二级陡崖环线。加快上山通道建设,升级金佛山北、南、西三坡快速上山通道新建与改扩建。加快北坡、西坡建设,改扩建北坡3S索道,推进西坡索道延伸线前期论证工作,全面提升游客输送能力。加快景-景通道建设,加速神龙峡、金佛山等景景交通无缝衔接,实现金佛山景区(景点)间互联互通。推进南川城区至金佛山、大观园快速通道建设实现景城连通。

聚焦畅通“最后一公里”,建设广泛的基础网,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服务。持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各片区康旅综合体连接道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打通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提速城区公交体制改革进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网络。

构建“慢游”游览体系。打造“金佛山178(公里)”环山自驾品牌,设置6-10个自驾服务基地。推进金佛山休闲步道体系建设,优化南坡上山游步道和环绕金佛山健康步道建设,力争申报纳入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利用环金佛山、环金山湖、景城、景景公路通道,设置骑行道100公里以上,构建景区骑行系统,打造金佛山骑行示范基地。推进金佛山南坡小火车项目建设,提升特色慢游交通体验。完善旅游通道沿线交通驿站、观景台、加油(气)站及综合能源站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通道沿线景观,创意设计旅游公共班车和公交招呼站,打造具有交通、观光、消费、服务等复合功能的旅游交通线路。

加快“城区-片区-景区(点)”三级集散接待体系建设,实现无缝高效中转。建成城区、金佛山和大观园三大旅游集散中心,即依托城区高铁站构建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南川快速通达渝南黔北地区和联动渝东南各大景点的旅游集散能力;提升金佛山游客接待能力,高标准建设金佛山旅游集散中心;持续推进大观原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辐射北部片区集散功能。新建与升级金佛南坡、北坡、山王坪片区游客接待中心。新建与升级多个景区景点游客服务点。

第二节提升旅游消费服务品质

    以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建立文旅消费集聚区体系为抓手,提升完善南川旅游餐饮、旅游住宿和旅游购物服务品质,创新文旅消费新业态,促进文旅消费,切实推动南川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工作。

品牌化提升旅游餐饮体验。挖掘南川老字号、非遗美食等本土特色餐饮,实施旅游餐饮品牌化工程,打造“味道南川”主体品牌,创新培育“金佛山方竹笋宴、药羊汤锅”等特色宴,发掘创新一批特色小吃和菜品,培育一批“味道南川”品牌餐饮店,提升特色餐饮旅游体验。

完善旅游商品购物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进一步丰富“金佛山珍农特产品、金山五绝文创产品、南川非遗手工产品、三线文创产品”等旅游伴手礼体系,打造“南川福礼”高端旅游购物品牌。巩固线下、拓展线上旅游商品市场,支持特色旅游商品进景区、商业街区、高速路服务区等游客聚集区,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推出“南川福礼”网上旗舰店。

优化旅游住宿产品结构。加快中高端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推进高星级酒店引进与认定工作,提档升级一批星级酒店,品质化升级温泉酒店、度假酒店等主题酒店,争取新建主题度假酒店10家、星级酒店10家。推进特色营地住宿体系开发,支持在有条件的重要景区、景点节点发展房车营地、露营基地,实现新增自驾营地车位1000个。推进南川民宿集群建设,围绕金佛山、大观园、神龙峡等重点景区,建成金山银谷、映舍民宿等国家等级以上精品民宿50家,鼓励发展杉语、漫居有点田等特色主题民宿100余家。面向大众旅游,提升商务酒店、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等旅游接待水平,力争存量空置房屋改造为快捷旅游酒店,形成满足大众需求旅游住宿设施;制定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标准,推动民宿质量提升。

促进文旅消费。培育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节会经济”,打造全天候文旅消费体验,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深挖18时到22时的文旅消费集聚区“黄金四小时”消费潜力,融合夜游、夜景、夜市、夜娱、夜秀等业态,打造夜间文旅消费品牌;邀请专业演艺公司、鼓励社会团体,通过主题公园演出、实景演出、剧场演出三管齐下,开展金佛山大型实景演艺、夜间小型展演、民间艺人街头表演、笙歌苗舞等非遗表演等活动,丰富特色演艺体系;开展夜间美食节、啤酒节、音乐节、非遗表演节等节会经济,提升夜间文旅消费活力。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推出文化旅游消费优惠卡,推行南川景区景点“一卡通”“一票通”服务,提升旅游消费吸引力。推进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体场馆宜游化改造,合理配置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创产品展售区,鼓励文体场馆延长夜间开放时间。

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构建以城市商圈和旅游休闲街区为核心的文旅消费集聚区体系。优化城区商圈布局,重点发展西城片区、东城片区、南川东街、凤嘴江特色商业街和万达广场等区域和商业综合体,打造高品质城市文旅消费商圈。发展文创体验商店、演艺小剧场等多种业态,打造东街、天星小镇、黎香湖小镇、奥悦冰雪小镇、大观原点五大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重点推进东街打造为商业文创名街、南川东街美食街区,建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强文旅消费政策引导支持,提高文旅产品和服务质量,创新文旅消费新业态,制定文旅消费市场监管机制,力争人均文化娱乐占消费达6%;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重点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切实推动南川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

第三节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着力构建“一中心两平台”智慧旅游体系,即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和服务平台(一部手机游南川平台),开发智慧旅游体验、全域旅游服务、全域旅游管理等,实现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为旅游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中心。依托新基建、5G等现代化技术,构建集一体化管控、指挥调度、旅游数据统计、产业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心(南川旅游云),全面汇聚旅游各行业数据信息,实现旅游相关领域数据的集中统一采集、存储、处理;通过对旅游数据的多维度挖掘整理、统计分析和科学预测,提升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提升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加强全域旅游智慧化管理水平。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景区大数据监测平台建设,实现门票、客流、车流、资源等的智慧管理;加快景区(度假区)人脸识别系统、定位系统、智能安防视频监控、自动售检票系统等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全覆盖,提升景区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推进神龙峡、山王坪等智慧旅游景区示范点打造。建设全域旅游智慧化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整合全区应急资源信息,构建旅游日常监管调度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体系,推进旅游日常监管调度与应急指挥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提升,全面提高各类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全域旅游数字化服务水平。建设“一部手机游南川”旅游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导览、旅游交通、景点预览、信息发布、投诉建议等子系统功能,以南川全域旅游APP、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矩阵等为载体,为游客构建覆盖旅游全过程旅游综合需求,提升旅游智慧服务。加强线上数字化营销水平,依托“一部手机游南川”旅游服务平台,构建南川全域旅游数字营销矩阵,通过数据系统,挖掘旅游热点,策划对应营销主题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的传播和营销,逐步形成本土化的自媒体营销体系。

提升景区智慧服务水平。优化智慧导览设施,推进全域重要景区景点设置互动机器人、智能实时显示屏等智慧导览系统、触摸屏等设施,建设智慧解说系统,提供多语言讲解和景区自主游览服务,普及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实现文旅服务智慧化。推进“智慧公厕”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开展旅游厕所“一张屏”工程,实时公布景区公厕使用状态及厕所布局,建立旅游厕所评价反馈和投诉收集处理平台,提供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推进“智慧环卫”建设,优化环卫设施建设,鼓励景区景点设置智慧分类垃圾回收箱,普及保洁员“智能手表”,实现对环卫工人远程调度、管理,确保把景区精细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

专栏6提升山清水秀旅游名城服务品质

重点项目:

旅游交通“外联”工程:加快渝湘高铁、渝柳铁路建设,研究论证渝桂广高铁、渝铜城际铁路等南川段铁路建设;推进渝湘高速复线、重庆-南川快速通道、万正高速建设、城市快轨南川线等主要交通建设。

旅游交通“内畅”工程:“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快进旅游交通体系建设。

旅游交通“慢游”工程:南坡上山步游道、环金佛山健康步道、景区骑行系统建设工程、金佛山南坡小火车项目、大金佛山与生态大观园片区交通沿线观景台建设项目、公路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工程。

提升旅游集散服务: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区)、金佛山旅游集散中心(西坡)、金佛山5A景区接待中心(北坡)、金佛山南坡接待中心、山王坪景区接待中心。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工程:南川区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南川区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体系建设项目、景区智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品质:南川民宿集群建设项目、打造一批旅游休闲街区。

重要措施:

旅游餐饮品牌化工程、“南川福礼”文旅商品体系打造、推动住宿产品提质增量、文旅消费提振工程。智慧旅游系统构建、建设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构建“一部手机游南川”旅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景区示范点建设(神龙峡、大观园、山王坪景区)。

重点申报/创建:南川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环金佛山健康步道申报国家森林步道。

第七章 扩大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品牌影响

    立足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建设,唱响“金佛山·福南川”文旅品牌,通过推出旅游精品路线、开展节庆赛事活动、强化营销推广、深化文旅跨区协作、提高文旅国际开发水平,扩大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打造重庆文旅品牌重要支撑。

第一节唱响文旅品牌

强化“金佛山·福南川”主题品牌形象,完善品牌体系。厚植金佛山福文化,挖掘和利用好生态文化、中医药文化、竹文化、茶文化、佛文化等文化内涵,夯实金佛山福文化品牌内涵。强化文化体验,推进文化与康养、休闲、运动等业态融合,催生新业态,构建文旅体验产品体系。以“金佛山·福南川”文旅品牌为核心,统筹“世遗净土·康养胜地”、“洞天佛国·养生福地”等南川康养旅游、休闲旅游、冰雪旅游等一系列品牌体系,形成南川“一总多分”的旅游品牌体系。强化品牌营销与推广IP导入、品牌塑造、活动引爆、渠道引流、形象升级,展示南川城市特质,唱响“金佛山·福南川”主题品牌。

第二节策划产品游线

    整合全域生态和人文资源,提升优化赏花赏雪、观光农业、洞穴游览、避暑休闲、温泉疗养、科普研学六大传统旅游产品,着力培育冰雪旅游、祈福旅游、山地运动、中医药养生、自驾露营、乡村度假、文化街区、主题乐园八大新型旅游消费产品,构建“六大传统产品、八大新型业态”为内涵的四季多级主题游线,形成三日游、七至十日养、一至三月居特色化、个性化旅游度假组合产品游线。

四季康养主题游线。以“山水南川·康养胜地”为主题,聚焦避暑度假、养生养老等客源市场,以生态康养、避暑度假、温泉疗养、中医药养生等体验为核心,串联良瑜国际养生谷、乐村兴茂旅游度假区、中海黎香湖休闲度假区、清凉山禅意养生度假片区等项目,推进深度康养游、旅居度假游,形成景城乡联动的四季康养度假体验游线。

乡村休闲主题游线。以“田园农耕·乐游乡村”为主题,聚焦大众客群,以乡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研学为核心,连接大观原点、黎香湖生态湿地公园、盐井梯田景区、骑坪万里板栗农旅融合休闲项目等项目,构建北部乡村休闲游线;串联窑湾乡村旅游度假区、袁家湾乡村旅游度假区、德隆原乡小镇、庙坝“白颊黑叶猴”文化主题村等,构建南部乡村休闲游线。

文化体验主题游线。以“文韵南川·创梦体验”为主题,聚焦青年市场客群、大众客群,以历史人文体验、文创体验、文化研学为重点,串联尹子祠文化公园、东街、金佛山书画院、金佛山自然博物馆、龙岩城遗址公园、合溪红色文旅小镇等,打造文化体验主题游线。

山地户外运动游线。以“活力南川·动享激情”为主题,开发以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滨水运动等户外运动体验产品,串联金佛山、神龙峡景区、金山湖景区、金佛山奥悦户外运动与培训基地、金佛山南坡户外运动公园、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山羊坪户外运动基地等,打造精品山地户外运动游线。

环金佛山自驾游线。围绕“世遗体验”为主题,以环金佛山为重点,围绕世遗观光、自驾露营、自驾度假等体验,串联金山文旅小镇、头渡镇、金山湖、德隆镇茶树村、银杏村、龙岩城等节点,构建自然遗产自驾精品游线,推动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

第三节整合品牌节赛

    联动部门、乡镇(街道)、有关企业,打好宣传营销组合拳,形成4大品牌节事、5大重要赛事、12大全时节庆活动的三级文旅营销节事体系。

构建4大文旅品牌活动系列。高水准打造“博鳌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峨眉山-金佛山”康养峰会、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金佛山国际冰雪节”4大国际品牌节事,将其打造成为南川文旅体验目的地强势IP品牌印记,提升南川文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承办5大高能级赛事活动。积极争取主办、承办或创办金佛山国际登山节、金佛山国际绳索救援邀请赛、环金佛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等各种大型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加强活动期间高星级酒店相关会议服务功能;启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国家营销宣传,提升南川文旅国际范。

办好全域四季节会。根据不同季节的景观、产业特点,发挥乡镇旅游参与能动性,形成全区开花的四季全时旅游节庆,推进漂流节、杜鹃花节、采茶节、李子花节、油菜花节等乡村品牌节会活动,精心策划“金佛+春夏秋冬”文旅活动,推出不同主题的“南川旅游周”、“南川旅游月”活动,实现四季有节事,处处有活动的全域节事格局。

表7.1南川节事活动策划表

能级

节事活动

4大品牌节会

博鳌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

“峨眉山-金佛山”康养峰会

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

金佛山国际冰雪旅游节

5大重要赛事

金佛山国际绳命绳索救援邀请赛

环金佛山骑行公开赛

环金佛山国际马拉松赛

金佛山国际登山赛

太平场定向越野邀请赛

12个全时节庆

非遗文化旅游节

南川美食文化节

大观美丽乡村百花节

金佛山中医药发展论坛

南川古树茶文化旅游节

金佛山高山草坪音乐节

山王坪森林露营狂欢节

神龙峡漂流节

南川农民丰收节

金佛山山地户外运动节

大观原点乡颂文化节

东街年货节

第四节推动全域营销

    统筹相关部门、旅游企业、自媒体、市民等力量,紧抓营销渠道挖掘,开启南川“线上旅游+线下旅游”智慧联动营销模式,着力构建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全方位全域立体营销矩阵,做亮“金佛山·福南川”品牌。

精准开展客源市场营销。基于大数据分析,精准重点目标客源地,用好主流媒体和重量级平台。瞄准重庆主城核心市场、四川等周边省市市场,开展常态化营销宣传与推广合作。针对国内其它一线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客源圈层,每年举办2-3次旅游推介会。深化区政府与国外核心客源市场国家旅游部门和国际旅游公司合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推介会,推动政府间的文化旅游互访交流、营销互动、游客互送,拓展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把“金佛山·福南川”品牌推向全球,强化主题宣传提升“国际范”。

整合主流媒体宣传。以融媒体中心为主体,巩固提升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深度,抓好央视、人民网、新华网驻渝媒体等官方网站,通过制作播出文旅主题短片、植入南川文旅元素、报道南川文旅新闻等方式,加强新闻信息传播,放大宣传效应。用好全国各省级媒体、重庆卫视、重庆日报等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合作腾讯网、新浪网等知名网站,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率和覆盖面,“晒”出“金佛山·福南川”文旅品牌魅力。

持续推进传统硬广宣传。精选人流量大的市内市外目标客源地,精准采购航站、高速大牌、高铁灯箱、地铁广告等媒介广告,实现营销推广覆盖机场、公交、轻轨、高速、商圈、社区、景区等界面,让南川文旅宣传,走进商圈、小区百姓身边,提升“金佛山·福南川”主题品牌营销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宣传氛围。

深化开展全民自媒体营销。推动全民参与,统筹开展好区内“全民晒南川”自媒体营销活动,持续强化“南川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南川文旅官方自媒体运营营销力度。与自媒体平台知名用户、微博大V、网红用户和企业等开展业务合作,引导南川旅游品牌餐饮店、酒店、民宿、街区等推出自主特色直播带货活动,打造南川文旅网红IP。开展全国性南川研学游记、南川美文等有奖评比活动,强化全国宣传影响力。适时邀请摄影、书画、文学、音乐等知名大咖到南川景城乡采风活动,将南川描绘景城乡的美景及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文艺作品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平台。大力倡导文艺爱好者将南川文旅相关的文章、诗词、游记等进行网站自发投稿活动,丰富各大网站南川文旅词条搜索宣传内容。

创新多元营销方式。深挖南川“食住行游购娱”商品特色,推动“食住行游购娱”营销植入,提升转化效率。通过“话题+达人”互动模式提高用户关注,以“POI+卡券”为连接点,调动消费热情。积极推广热门游线营销产品,配套赠送“盲盒机票”“盲盒景区”“盲盒酒店”等旅游产品,点燃营销新热门与新话题。开展与王者荣耀等知名游戏合作,推动南川旅游场景接入热门游戏,构建虚拟现实场景,植入南川元素,构建营销新场景。深耕“城市、景区、乡村”三级内容营销,形成“景城乡”全域营销体系,做深“金佛山·福南川”旅游目的地营销内容体系,实时创新发起“探秘金佛山”、“金佛山雪运会”等热点话题,联合融媒体中心开设热点话题分享交流专栏,持续更新文旅营销内容。充分对接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OTA企业以及在线旅游第三方平台,加强多渠道营销。争取与明星真人秀、影视节目等平台合作,深度植入南川旅游场景,借力综艺节目、影视或音乐作品宣传南川文化旅游。

搭建立体化营销机制。围绕“金佛山·福南川”的文旅品牌形象,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机制。主动对接国家文旅部、市文化旅游委及渝南黔北等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主动融入国家文旅部、市文化旅游委整体推广计划,积极参加国家文旅部、市文化旅游委统一组织的海外推广活动,组织相关部门、企业赴境外主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广。积极做好同区级各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跨部门共同参与文化旅游营销的联动机制,强化部门作用的共同发挥和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行业、媒体、公众等多性质主题共同参与文化旅游营销的常态化机制,利用好多主体共同作用、充分整合有效资源的优势。

第五节深化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一圈一廊一区两带”区域联动合作,深化区域协作扩大“朋友圈”。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扩大与乐山、峨眉山、广元、洪雅等四川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建立旅游联盟;联动乐山、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九寨沟等四川知名景区,打造川渝文旅最强CP。强化与重庆主城都市区文旅联动,深化南川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发展,通过外部推广、内部宣传、景区联票及年票优惠等营销方式,联动主城都市区热点景区,打造为重庆大都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支撑。积极融入联动大娄山生态旅游带、大武陵山旅游带“两带”发展,错位整合“同质产品”,有序联动“异质产品”,切实加强南川区与渝南黔北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联合捆绑营销策略,深化与周边区县文旅跨区合作。继续深化世界自然遗产联动合作,积极推进遗产联盟。

构建区域协同联动合作机制。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化渝南黔北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联盟合作,构建游客互推互送、政策联动互惠、文旅节赛互动共办、产品互进互销等合作机制;推动文旅资源共享、宣传营销互动、产业发展共赢,开创区域文旅合作新局面。

第六节提升开放水平

    实施文旅推广“走出去”工程,推进南川文旅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强化文旅特色对外推广,依托金佛山、山王坪、大观原点等景区/度假区文化和自然资源,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南川文旅“国际范”。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立足南川生态、中医药、茶等文化,依托文化设施及文旅项目建设,通过论坛、展览、展演、学术讨论、旅游节庆等系列活动方式,开展文旅交流活动,搭建文旅交流平台,推动区域文旅交流、共谋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优势,大力提升文化文旅IP品质,提高现代化水平,提升游客通达性、便捷性以及环境整洁度、美观度,在酒店、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和商圈、车站等窗口行业开展涉外旅游服务培训和涉外服务导游技能大赛,提升旅游接待窗口的国际游客服务能力。

专栏7增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品牌影响

重要措施:

构建五大主题游线、推动节事品牌营销、拓展营销渠道、区域协同联动合作机制建立、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平台创建。

第八章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宜融则融、应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基本思路,走源于文化、形于产业、用于生活、成于品牌的路子,加快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融合发展,力争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发展特色旅游主题文化,提升旅游项目文化体验。深入推进旅游业与红色、三线、生态、中医药等文化有机融合,通过文艺表演、文化体验、文化节会、影视拍摄、书画写生等方式植入文化,打造文创集市、创意工坊、文创基地、演艺基地、文创商店等景区业态,推动文化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实现将南川文化内涵植入全域旅游吸引体系之中。如:依托金佛山书画院,开展金佛山摄影展、金佛山赋诗会等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景区结合,打造古佛洞演艺剧场、川军血战到底、笙歌苗舞等演艺体验等重大演艺活动,塑造文化旅游演艺品牌;以书画、摄影、艺术、拍摄等为方向,融入金佛山、山王坪等景区,打造一批影视拍摄基地、文艺创作基地等项目;推进板凳龙舞、绳结编织等非遗文化进景区,打造一批非遗工艺体验工坊、非遗表演等项目;多渠道、多方式、全领域引入旅游主题文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第二节加快文创旅游商品开发

塑造“南川福礼”文旅商品品牌。推进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融合开发,打造“金山五绝、金佛山珍、味道南川、南川手创、三线文创、南川福娃”等主题文旅商品体系;通过招商、引导、合作等形式,探索“南川福礼”IP授权模式,做响“南川福礼”文旅商品品牌。

优化“金山五绝”特色文创产品体系。持续推进金佛山五绝、黑叶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研发,开发“金山五绝”丝巾、金佛山福猴抱枕、金佛山福猴文创包、金佛山福猴水杯等工艺类、生活用品类文创旅游商品。

培育“金佛山珍”农创产品体系。以“农产品+文创”思路,打好富氧、富硒、富锶“三富”牌,依托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南川米、蓝莓“3+2”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开发方竹饮料、古树茶包等农创产品,优化农产品文创包装设计,培育“金佛山珍”旅游农特品牌,实现文旅赋能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有效传播。支持三不加、庆酒酒庄、特珍食品、轩瑞食品等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培育3-5个工副食品南川造品牌。

构建“南川手创”非遗手工文创商品体系。以南川绳结编织非遗技艺为基础,开发五彩绳结包、五彩绳结服饰等服饰、家具饰品、挎包等非遗文创旅游商品;加快合香漆塑、叶脉画、张氏面塑沉香、南川剪纸、百变泥匠、老篾匠竹编等传统非遗手工文创商品开发,打造十大南川特色手工文创商品。

构建“味道南川”道地美食商品体系。按照“文旅+美食”思路,借势南川刘氏烧鸡公、迷你小灰粑、白油笋条等非遗美食制作技艺,打造“味道南川”美食商品。

推出多元特色文创商品。依托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等三线文创体验项目打造,开发三线文化盲盒、三线扣、铁皮书签、创业缸等“三线文创”产品体系。立足“金佛山·福南川”品牌,设计“南川福娃”抱枕、手机壳、福娃表情包等生活用品、旅游用品以及线上娱乐等时尚文创产品体系。依托中医药产业,开发药皂、花卉精油、香薰等系列养生文创商品。完善特色文创商品供给链,丰富购物业态。

第三节推进文化资源和设施旅游化利用

推动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利用。加强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化利用,实现文化资源的旅游利用开发。发挥文化遗址资源优势,推进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依托龙岩城遗址,挖掘抗蒙之战故事,建设龙岩城遗址公园。讲好南川母城文化故事,传承南川历史文脉,重点打造东街文旅精品典范。优化尹子祠文化公园、金佛山书法院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全面推进观音岩驿站、老旧三线工业厂区等系列文化遗址类旅游项目开发,着力培育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结合板凳龙舞、大有民歌、金山打闹等非遗文化,开发文化演艺、文化体验、文艺文创等新业态,积极融入景区发展,推进非遗文化资源的旅游化保护性传承和利用。

推进现有文化阵地旅游功能提升。推进南川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游客开放,开发展览、剧目、主题活动等特色化、常规化的文化活动,完善游客接待,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体验性。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增加旅游、休闲功能,推动现有农家书屋、村情村史馆与乡村农家乐融合,打造特色乡村文旅接待体验。结合现有特色文化历史建设、历史文化村等文化遗址与旅游体验融合,提升南川文化遗址的旅游功能和旅游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创新体验,开展VR、AR等高科技文化体验等项目,将静态文化展示向动态创意互动转化,推进文化资源的创意体验利用。

第四节推进文旅融合机制创新

加快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图文博馆、国有文化景区等企事业单位改革,通过经营性资产剥离或依托经营性项目开发、发展职工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等,激发创造活力。加快推进国有文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兼并重组、相互持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建立和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建立文旅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机制,充分考虑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和承载力,推进旅游服务设施与文化要素融合建设。建立和完善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从重大文旅项目协同推进、文旅品牌融合营销、文化演艺与旅游景区演艺合作、公共文化单位与文创市场主体协作、智慧文旅协同创新等方面构建文旅融合机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完善文旅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银行+保险+企业+政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增大银行授信额度,支持重点文旅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进一步推进著作权、景区运营权、旅游景区收费权、旅游用地使用权等质押、抵押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扩大信用融资比例,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发展。

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整合国有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兼具文旅功能,组建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引进区外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主体,境内培育一批本土骨干文旅企业。建立投融资平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发展文旅产业,构建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文旅企业体系。

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文旅融合规划及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工作,落实南川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从市场推广、产品创新、资源整合、服务功能等方面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要素的业态融合与转化,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专栏8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重点措施:

构建南川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南川福礼”文创品牌及系列产品体系打造工程

重点创建:南川区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九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南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完善保障机制

提升文旅治理能力。优化文旅治理机制,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将旅游监管方式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健全文化旅游“黑名单”制度,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彻底理顺南川各大景区生态红线和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升景区运营管理质量。提升文旅法治水平,加强普法教育宣传推广,健全法制考核制度,做好执法工作管理专项整治。坚守绿色发展底线,践行“两山”论,规范建设行为,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坚守安全发展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危机预警机制,统筹推进文旅发展安全建设,维护文旅发展稳定。

强化组织协调合作。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文旅部门、街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区域间、部门间联动机制,推进政策制定、规划实施、资源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统筹与协调。

切实加强政策保障。结合中央、市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政策,进一步梳理、规范、强化文旅康养招商引资政策,加大用地、税费、审批等扶持力度。及时兑现招商引资协议约定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性、兑现率。加大“放管服”力度,营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

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存量土地盘活,保障重大招商项目及时落地。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将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并给予重点保障。加强用地质量监督,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梯队。强化旅游、康养、文化主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以市场化手段引进职业经理人,充实、优化国有公司管理团队和经营队伍。加强旅游在岗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

    强化发展计划对全区各文化和旅游相关规划的衔接落实,确保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任务精准落地。强化政府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镇街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并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创新监测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整合互联网大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科学精准评估,全面真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完善规划评估监督机制,创新评估方式,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强化市场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

附件下载: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oc

部门解读:

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读懂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