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遗弃矿坑“重获新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宁园博园航拍视频 让遗弃矿坑“重获新生”

让遗弃矿坑“重获新生”

2024-07-10 07: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日前,广西自然资源厅印发《2023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推广生态效益好、生态产品价值高、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案例12个。这些案例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海洋生态修复、物种多样性保护等各类型,既体现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也提供了接近自然的工程措施,为生态修复如何科学把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提供借鉴。同时还展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开发整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等建设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效应,为如何整合自然资源政策,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从本期开始,“广西自然资源”将分批刊登2023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让遗弃矿坑“重获新生”

——南宁园博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案例

◎ 黄飞波,袁文馨,农菊蓉

一、案例背景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南宁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全力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矿山早期粗放式的开采,造成高陡边坡,稳定性差,存在危岩、崩塌、滑坡等地质问题;90%以上的矿山为露天开采,遗留的矿坑多达300多个,严重破坏地形地貌,形成大量“生态疤痕”,土地利用效率低;喀斯特岩溶地区,土层浅薄,生态脆弱,矿山早期无序开采造成石漠化加剧,导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态问题突出。为了实现“两山”转化,南宁市以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为抓手,将顶蛳山遗址公园现存的16个废弃矿坑纳入南宁园博园建设范围,面积约35公顷,总投资约9823万元。通过“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等近自然的生态修复方式,根据矿坑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分区,16个矿坑被划分为6个矿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矿坑花园,遗弃矿坑“重获新生”。

二、存在的问题

1.地形地貌破坏严重。矿坑开采前,地形以小型山丘为主,地类以林地为主,地势较为平坦,矿体露出于地表。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导致地形地貌、植被破坏,山体破损、表土裸露、岩石风化,与周边自然环境极不协调。

2. 地质灾害风险突出。露天开采对山体外部的直接破坏,造成地质不稳定,存在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经勘察,崖壁最高高程达105.47米,最大高差达42.80米,崖壁长度最长达907米,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地下水资源受损。早期开采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含水层结构的稳定性,引起地下水位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水体无法达到循环状态。矿坑水位不断上升,难以提供有效的水文数据作为矿山生态修复的数据支撑。经多次监测,矿坑内部最大现状水位与地面高程达71.78米,且仍在持续上升。

三、具体做法

1.以低影响开发理念指导生态修复

南宁园博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等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进行设计,实施近自然生态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修复方式,对现有的山水格局进行保护和梳理,发挥废弃采石场特色鲜明的地貌肌理优势;挖掘凹陷矿坑形成四面围合或者局部围合的独特空间所具有潜在的景观和休憩价值;利用矿坑自然降水充沛、自然恢复的植被丰富等有利条件,通过保护、保留、修整、修复等策略,以最小的工程实现最自然的修复效果,保留原有自然山水风貌比例为43.4%。

<<<矿坑花园总平面图

2.结合现状定制特色矿坑改造

南宁市积极响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状矿坑崖壁、峡谷、深潭、工业遗迹、自然恢复的植被系统等景观资源,让矿坑修复既留有历史痕迹和沧桑感,又能注入新的功能与活力,最后形成主题鲜明、特色明确的矿坑花园。

一是清理矿坑碎石,修整稳固崖壁,保留矿坑山水风貌;二是采取人工干预结合自然演替的植被恢复、自然人工结合的生态修复手段;三是结合现状条件和原始工业遗迹,适当增设人工构筑设施,不破坏矿坑的原始风貌,传承记忆;四是通过设置大小不一、高度不同的平台、栈道、廊架等,恰当地“介入”场地环境,使其具备安全、惊险、刺激等丰富的游览场景,以最小的干预手段提供多样的游园体验,彰显多重主体的矿坑花园魅力。

矿坑花园的设计结合本地特色,以6个不同类型的矿坑作为艺术、生态、旅游等多重体验载体,赋予每个矿坑独特的气质。游人进入矿坑花园,会依次体验险峻的峻崖潭,观看亚热带丛林和瀑布景观的飞瀑湖,参观工业记忆和园艺花卉的台地园,游览自然岩石和岩石植物景观的岩石园,感受自然野趣、悬崖景观的水花园,以及观赏山水风韵、三角梅海的落霞池。

<<<落霞池修复前后对比<<<水花园修复前后对比

3.融入文教功能,传承矿山文化

保留矿坑周边遗留的锈迹斑斑的料仓、破碎机、传送带等全套采石设备,作为人类采矿历史和破坏环境的见证。生机勃勃的植物与锈迹斑斑的机械形成有趣的对比,展示采矿业发展变迁的历史印迹,达到延续场地采矿记忆、保护和传承采矿业文化遗产的目的。

设置契合园博会主题的科普体系展示,提取本土文化要素融入景观环境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矿坑生态修复文化,让游人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受损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与影响,引发游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与思考,并获得启示和教育。

4.政策引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南宁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将南宁园博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与城市布局、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工作统筹结合。一是在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利用的同时,完善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二是同步规划南宁园博园周边发展,利用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镇乡村发展,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与城乡生态文明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总结南宁园博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为后续矿山生态修复实践积累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岩石园修复前后对比<<<峻崖潭修复前后对比<<<飞瀑湖修复前后对比<<<台地园修复前后对比

四、主要成效

1.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矿坑植被恢复、水体修复后,吸引了白鹭、斑鸠、翠鸟等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废弃矿坑恢复了生机,成了南宁市山水田园旅游开发的新亮点,形成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坑生态修复示范园,也成为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普研学的最佳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园”带“区”提升绿城品质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建成后成为永久性公园,成了南宁人花红柳绿的生态“后花园”,同时也促进了顶蛳山遗址公园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并以“园”带“区”辐射全南宁,促进南宁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升级完善,提升了绿城南宁的城市品质。

3.带动旅游发展,促进城市转型

南宁市以园博园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南宁城市特色、生态优势,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培育了区域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餐饮、住宿的接待能力和档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推动了南宁旅游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周边地块升值,促使南宁向“商贸、旅游、服务”等多功能、多支点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4.增强民众生态保护意识

南宁市通过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并保留部分矿区矿业遗址,同时开展生态体验、环境保护教育等,充分保护和传承了矿区历史文化,提升了游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

(第一作者单位:广西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图片由广西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统筹提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