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的板桥会有发展吗 南京记忆

南京记忆

2024-07-14 20: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朱永昌

应天大街高架下的辅路上,有一座横跨在南河上的桥就是拖板桥。拖板桥始建于明代,在当时是“税关”之一。所谓“拖板桥”,就是在桥下设一挡板,挡板两头有固定的绳索铁环,船只经过这里,须照章纳税后,税官才用绳索将桥板拖开,纳税后放船通行,称为“税关”,因此在明代时“拖板桥”也是税关。船舶桥下通过不影响桥面行人,因为桥面也是可拖动的桥板,所以俗称为拖板桥。

拖板桥“税关”功能结束后,仍然保留普通活动桥的功能。需要时桥面铺上板可以行人,把木板拖走,交通就中断,人员无法往来。此地地势低洼,河滩密布。南京先民在此筑圩为田,形成了多个圩田区,统称为沙洲圩。圩里除了可以种“大田”(粮食作物),水产也极为丰富,从鱼虾到名产“水八仙”都很出名。圩里的农民,天蒙蒙亮就挑着“八根系”的担子,装着活鱼虾、蔬菜、瓜果,通过水西门进城,走街串巷叫卖给城市居民。

笔者专门采访原住民唐立冬老先生,他说:“旧社会拖板桥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当时南京人称打群架之类的为‘活闹鬼’,夜里圩里面的人怕市区的人来打架,市区的人又怕圩里的人来打架,叫作‘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所以拖板桥白天木板搭上使用通行,到了晚上把木板拖走,桥就不通行了,中间有个桥墩子,桥的两岸各控制自己的桥板。晚上桥不通行,还有一个原因,每次圩里小麦和稻谷成熟期,怕圩外面的人到圩里来偷粮食。”

其实原来的拖板桥周围比较偏僻,人烟稀少,还记得70年前,我小时候同几个“厌蛋头”(南京人称比较调皮的孩子)、“皮脸”(顽皮),有时候从水西门往赛虹桥(现在的长虹路)跑去玩。沿着河边路走,路过南伞巷、大王庙、二伏庄、三伏庄,一路就听到一片叫声嘎嘎嘎,河边全是圈养鸭子的围栏,按照现在的说法“南京活鸭子露天的仓库”。路两边全是农田,还有坟地。没有汽车,行人很少。再过桥北村,过了赛虹桥右边拐弯不远就是拖板桥,桥下有来来往往穿梭的运货船舶,桥上有行人往来,河水清澈见底,居民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服。水西门至赛虹桥到了傍晚由于人烟稀少,就有点害怕了,赶快回家。1958年“大跃进”开始大炼钢铁,这附近才有了南京跃进钢铁厂(后来的南京轧钢总厂),人多了,房子也多了,变成比较热闹的地方了。

拖板桥属于雨花台区,位于城郊接合部,又接近建邺区、秦淮区,交通较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汉中门内有个水产交易市场,因城市规划和外地载有活鱼的箱式大货车禁区等原因,水产交易市场转移到应天大街,称为“拖板桥水产交易市场”,后半夜开始交易,天亮基本结束,早晨留在马路上的鱼腥味还很重。后又全部搬到江宁的众彩物流批发市场。

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是由堂子街逐步转移过来的。建邺区曾在堂子街设立旧货市场,经营劳保用品、旧货,并设立了自行车过户办证处,因此这条街上的自行车店铺形成“一条龙服务”。2011年以后二手车交易逐步转移到拖板桥附近,又称拖板桥二手车市场。以后因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加上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问世,拖板桥二手车市场逐步消失。

现在,原始的拖板桥已不再孤单,平行加宽又加桥,并增加“拖板桥闸”、电力排水站,可调节南河上下游水位。拖板桥上面,是飞架在空中的应天大街高架及赛虹桥立交。南京人都熟悉南京金桥、银桥,银桥国际生活广场就离拖板桥不远,成立于1990年10月。家庭或者单位里缺什么,配什么,到了银桥都能找到,价格便宜,称心如意。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