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市政府领导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3-09-27 1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1月10日在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陈之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五年来,我们立足南京实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砥砺奋进、开拓前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动能转换,“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人均GDP达17.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年均增长7.1%,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中科院麒麟创新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地运营,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成为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实验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844家增加到88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85亿元增长到85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3.01%提升到3.7%。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万余家,独角兽企业1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优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南京高新区全国排名从第27位上升至第12位。产业能级显著提升。聚焦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形成1个五千亿级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创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基因与细胞技术产业集群成为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超4000家、增长70%,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对外开放再创佳绩。外贸进出口总量由611.9亿美元增长到920亿美元左右,一般贸易占比达79%,累计使用外资223.3亿美元。江北新区直管区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建设,90余项首创性制度成果复制推广。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国家级农高区、农创中心获批建设。“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个“100条”政策,率先开展“不见面”审批,“一件事”改革在全国推广,启用“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科技体制、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年均增长7.3%,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民生投入年均增长5.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以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连续每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医保市级统筹,10.7万名协议征转用地人员稳步纳入社保,建立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域范围通存通兑的互助式养老服务,建成72家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727幢在册危房完成治理,建成保障性住房150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受益群众达41.4万户。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新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所、普通高中19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双减”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7.5%,教育发展指数居全国全省领先水平。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涉农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在全省首批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长56%。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低保标准从每月810元提高到1030元,惠及困难群众8.6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部脱贫摘帽。农村“三块地”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省内率先出台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持续开展面向8个市县区的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支持结对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平安南京建设迈上新台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双下降”,群众安全感稳定在98%以上,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推动系统性治理,“环境美”的底色更加绚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高淳、溧水、浦口先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淳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72.3%提升到79.7%,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40微克下降到27.9微克,环境空气质量在省内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72.7%上升至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首位。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6平方公里,退出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高到80.3%,生物多样性改善成效明显,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显著增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万元GDP能耗下降16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8.4%,率先在全省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级标准。城乡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成型,禄口国际机场实现双航站楼运行,龙潭港公铁水联运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成区面积拓展至868.3平方公里,新建成通车燕子矶长江隧道等3条过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1公里、总里程达449公里,美丽宜居乡村总数达2300多个,创建1138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凝心聚力弘扬时代新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走深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域全覆盖,获评一批全国道德模范时代典型。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获得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涌现出一批获得梅花奖、文华奖等奖项的艺术名家和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传播力和对外影响力持续增强。“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新增2座国家一级馆,备案总数达68座,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居全省首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断深入。积极推动历史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遴选6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累计发布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160余处红色资源得到赓续传承。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小西湖有机更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石榴新村有机更新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颐和路等项目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文明之风得到广泛弘扬。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断走向深入,“志愿之城”、“书香南京”品牌持续放大,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九连冠”。

各位代表,2020年新年伊始,我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底板。在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全市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夜以继日、奋战一线,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面对突然来袭的禄口机场疫情,我们全力应对,及时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机制和举措,较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传播。我们坚持防在前、早发现、快处置,有力有效迅速扑灭多起突发输入疫情。我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先后派出医疗团队驰援武汉、上海等地,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贡献了南京力量。我们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升公卫医疗中心、疾控中心功能,扎实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实担负起勇挑大梁的重大政治责任,承压前行、苦干实干,顶住了冲击、稳住了大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现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

(一)全力保增长、稳大盘,经济运行实现企稳向好。积极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和异常严峻经济形势,着力实施稳增长、促发展“六大行动”、“八项举措”,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多措并举保市场主体,用好用足中央、省助企纾困政策,及时推出市级助企纾困20条以及稳工业、促消费等一揽子举措,深入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全年退减免缓税费近700亿元,超75万户市场主体受益。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建立专项协调会办机制,加快417个省市重大项目、313个工业“双百工程”项目建设,龙电华鑫、华天存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实际使用外资48.5亿美元、增长10.5%。多方联动促消费回补,举办南京国际消费节,推出1000余场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着力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打造1000个消费新场景,新增商业品牌首店近300家,新街口商圈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熙南里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拉动作用稳步增强。

(二)聚力抓创新、强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推动科创产业和产业科创双向发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转化,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等4项重大创新成果,成功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信息高铁试验设施等加快建设。大力实施高企培育工程,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以上。入选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出台创新型产业体系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万亿级软件信息、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基因技术等产业新赛道,创新型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5%左右。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896个,覆盖规上企业2264家,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国家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成功举办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三)大力推改革、促开放,机制活力持续优化提升。建立“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进机制,统筹实施116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质量工作和服务中小微企业“质量小站”分别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通报表扬。成功举办2022全球服务贸易大会暨首届国际数字贸易峰会,数字贸易总额增长17%。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评价居全国第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入选全国十佳。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得到加强,宁滁产业合作园区、宁淮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对标RCE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在全国首推自贸协定惠企“一键通”平台,自贸区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四)着力提品质、优功能,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宁宣高速、宁马高速等建成通车,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完成改扩建,南沿江铁路主体工程完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全面实施,新生圩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地铁S8南延线、1号线北延线、7号线北段等投入运营,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主线通车,打通岱山东路北延等4条主城跨区“断头路”,完成15处拥堵节点改造,新建主城区公共停车场18处、泊位4500余个。完成200条背街小巷整治、12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长江禁渔成效明显。加快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40亿元。成功创建1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完成151公里农路提档升级,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五)致力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全面完成10类43项民生实事。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开展“宁聚”十项行动,筹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4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2.2万人。推进义务教育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南师附中奥南校区、中华中学雨花校区等建成投用。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综合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社保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完善基本医保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生育保险支持政策。举办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200余场,新建体育公园8个、健身步道100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建成保障房383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1万余套(间)。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建设12个普惠养老和27个普惠托育项目,新改扩建幼儿园30所,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托育服务保障持续增强。

(六)强力守底线、防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坚持以快制快、果断处置,迅速控制并扑灭“3•10”、“10•13”、“10•25”等突发输入疫情,努力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阻断疫情传播,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全力抓好医疗救治,保障群众就医和用药需求。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深入开展“治本攻坚”大会战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大型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涉众型投资风险持续压降,涉险房企监管得到有效加强。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区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启用。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建立微网格治理机制,实施社工和网格员队伍一体管理,为基层赋能提质、减负增效。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守清正廉洁底线,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以贯之纠治“四风”,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行政运行成本,政府部门公用经费压减20%。持续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4件,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59件、市政协提案589件,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全市老龄、妇女儿童、共青团、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进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业绩令人鼓舞,发展成就振奋人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守护城市安宁的驻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向关心支持南京改革发展稳定的驻宁单位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仍需加快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有待持续加力;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集约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与百姓期待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少短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行业领域风险隐患仍较突出,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快推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要求,牢记“三个务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示范引领。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产业竞争力和稳定性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南京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居环境更为宜居,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先行示范。重点聚焦五个方面攻坚突破。

——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攻坚突破,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创新型产业,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和数字南京。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业中心城市、重要金融中心和数字经济高地。

——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攻坚突破,着力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枢纽。深入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取得新成效,打造枢纽经济高地和资源配置高地。促进内外需市场循环畅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国际化门户枢纽功能,推动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建设,构建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初步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市域格局。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攻坚突破,精心绘就美丽中国的南京画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加快钢铁、石化、建筑等行业绿色转型,努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更好展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持续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坚决落实“十年禁渔”,着力塑造山水城林主轴、魅力人文江岸。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

——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攻坚突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富民增收步伐,持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落实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施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举措,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南京。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放大南京古今交融特色,让文化成为世界读懂南京的窗口、南京走向世界的桥梁。

——在制度创新、治理变革上攻坚突破,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城市各领域,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广放大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京。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三、2023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单位GDP能耗下降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大力提振消费市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南京国际消费节影响力,健全都市圈消费联动机制,促进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新街口商圈打造高品质、国际化消费地标,加快提升江北、河西、江宁等商业新中心功能,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推动490个省市重大项目、270个工业“双百工程”项目、400个城建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抢抓政策机遇,围绕国家部署的五大类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以上,加快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实施对外贸易促进行动,强化外贸物流保通保畅,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海外仓、工业品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制定实施新阶段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完善“宁企通”平台功能,擦亮“宁满意”服务品牌。

(二)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在未来网络、6G研发等领域加快突破,高质量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力争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加快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打造麒麟科技城重要创新策源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2万家,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链骨干企业协同创新,新研机构及关联带动企业营收力争突破500亿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以环紫金山科创带和江北新区创新带为重点,发挥以“双一流”高校、中科院系为龙头的高校院所支撑作用,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育集聚一大批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持续推动技术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为重点,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持续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高能级、做强竞争力,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0%。深入开展强链补链固链行动,着力抓好“链主”企业和产业链重点园区、公共平台培育。加大创新产品示范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宁创”品牌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家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名城提质升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8500亿元。做强新兴前沿数字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抢占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新赛道。加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更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和应用场景落地,实现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数据基础等制度,更好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内部资源优化整合、骨干企业强链补链、上市公司提质增量”三大工程,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放管服”、财政金融、生态环境、事业单位等领域改革,提升“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成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集聚全球高端服务业资源,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深化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经开区、高新区转型升级,提升临空经济示范区开放功能。加快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深化宁台产业合作,办好202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落地落实。高质量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续建宁扬、宁滁、宁马市域(郊)铁路和宁淮城际、宁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宁扬宁马铁路,加快跨界一体化合作示范区建设,更大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工作。

(五)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实施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区、街镇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加快江北新主城中心片区、三桥片区和河西南部、大校场、麒麟等新片区建设,提升六合、溧水、高淳三大副城功能。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成南沿江铁路南京段建设,续建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南京北站、上元门过江通道,进一步提升南京对外交通通达水平。稳步推进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等8条地铁建设,推动新生圩、建宁路、龙潭3条公路过江通道建设,续建机场二通道、绿都大道等工程,推动交通堵点综合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便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开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统筹推动浦口火车站、小西湖、石榴新村等项目,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功能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统一。聚焦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实施72个老旧小区改造、200条背街小巷整治、14项积淹水整治工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着力补齐污水处理、雨污分流、供水和燃气管网、环卫末端处理设施等短板。完善提升幕燕滨江、清凉山等公园景区功能,打造“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20个。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00个。加大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新增共享停车位1万个。

(六)扎实推动美丽南京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百项提升工程”,落实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持续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发展,大力抓好入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统筹实施长江禁渔、江豚保护、湿地矿山修复等工作,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入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建成30处幸福河湖,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强化土壤分类管控和固体废物治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坚决彻底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着力化解交通和工地噪声、餐饮油烟、废气排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紧扣“双碳”目标,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持续落实控煤举措,深化工业领域节能提效。倡导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可持续投资理念,大力培育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开展低碳示范试点,创成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支持江北新区建设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江心洲、南部新城打造“零碳未来城”。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48万亩,加快推进“吨粮田”示范片区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都市现代农业、数字农业、特色农业,推动国家农高区、农创中心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高效融合,发展乡村民宿等富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建成美丽宜居村400个以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扎实推进农房改造、农村物流、数字乡村等设施建设,完成1218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和120公里农路提档升级。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公共服务统筹布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高水平建设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宅基地等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家、示范合作社30家。

(八)着力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古都文脉,彰显城市文明,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铸魂育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南京美术馆新馆开馆运营,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开发推出更多线上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明城墙保护修缮,加快南京博物院故宫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建设,实施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出版基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加强城市传播能力建设,办好“中国南京周”等活动,扩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文学之都影响力,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九)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积极回应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细落实援企稳岗一揽子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支持开展就业见习,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支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行门诊共济保障,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水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集租赁住房2万套(间)、人才房1.5万套,努力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安居乐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力度,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与部省属高校高质量融合,推动市属高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健康南京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二期、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建设。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深化中心城区三甲医院与新五区医院共建,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创建15家甲级村卫生室。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首诊率。实行高龄老人优先就医绿色通道,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推动医学创新中心、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聚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加快护理型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实现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

(十)筑牢夯实城市安全发展防线。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乙类乙管”各项举措,做好老年人、儿童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护和救治,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危化品、消防、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人民防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分类监管、全程追溯等机制。强化应急力量建设,做好防汛抗旱和极端天气应对,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效防范化解大型企业债务、房地产、非法集资、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风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及平台公司规范经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街镇集成改革,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体系,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稳定。推进平安南京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各位代表,为了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遴选12类60项民生实事提交大会,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决。我们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努力把每一件实事办实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推进新实践,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躬身实干、笃行不怠,全面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我们一定加强政治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我们一定恪守为民宗旨。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政治立场,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来检验政府工作成效。始终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坚持不懈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实绩实效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我们一定强化实干担当。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坚守“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践行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抓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条措施都落到实处。加强调查研究,提升政府公职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我们一定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政务公开、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提高政府立法和决策质量,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一定保持清正廉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大家有更多的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带头过紧日子,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把更多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为民服务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体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事业、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