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卖油翁剧本600字 《卖油翁》教学反思

《卖油翁》教学反思

2024-07-10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卖油翁》教学反思

        陈 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诚不我欺。教学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在检验中加深理解,才能懂得透。《卖油翁》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我经过多次的试上与重构,最后定稿。2018年4月20日,我在上饶县第七中学上展示课,自我感觉良好。我的课获得“赣渝沪深”四地初中语文学科建设优秀课例观摩与研讨会专家组的好评。现将收获总结如下:

 

节外生枝要不得

不管上什么课,情感先行是有道理的。考虑到是借班上课,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各位同学,我姓陈,单名一个亮字,在电视剧《活佛济公》中就有一位主人公叫陈亮。我这个老师最喜欢讲故事,现在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接下来,我讲了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的段子《逗你玩》。再接下来是《卖油翁》的教学。

在本校教研组老师评课时,有老师说:“这个导入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老师说:“不知道这个导入是干什么?目的是什么?”见说这话的老师是一个新晋老师,我不以为然地想:这种安排都不知道是什么意图?后来赣南师范大学的王从华博士说:“考虑到是借班上课,这样安排无可厚非。”我心中大定。王教授讲着讲着,又叮嘱了我一句:“尽量不要节外生枝。导入时要注意互动。”这句话值得思考,那“情感先行“要怎么做呢?

在去上饶的T26次列车上,广播中传来关于上饶的介绍。其中讲上饶地名的来历一段,让我突发灵感。在实际授课中,我这样设计——各位同学,我姓陈,单名一个亮字,在电视剧《活佛济公》中就有一位主人公叫陈亮。在来之前,我听说要到上饶上课,就在家里琢磨:这上乘而富饶之地的孩子长什么样?厉害吗?后来,我私下里打听到,你们很聪明。既然如此,我出一道题考考你们的情商。接下来,我表演了五招陈氏太极拳。表演后,请学生夸一夸老师的太极拳并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此时最想讲什么?最后揭秘,老师最想说的是: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顺势板书,问学生这句话出自哪里,然后解题(翁的意思),由此进入《卖油翁》的教学。

课后,象山学校语文组听课老师说这个导入天衣无缝。我算是明白了:情感先行,一要注意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要注意与所学习的内容结合,不要节外生枝。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所有的文言字词都要讲,眉毛胡子一

把抓。后来学习王荣生的教育理论时,我读到他主张要依据原则处理文言字词。其中有四大原则:放过、突出、深入、分离。“分离”最好理解,就是将考点字词分离出来,单独讲、重点讲。至于何处放过、何处突出、何处深入,实在是有点云里雾里,似乎只要凭老师主观判断就可以了。

在磨课过程中,老师们想到的是设计“导学案”。先让孩子们做导学案,然后将学生懂的文言字词放过,将学生不懂的、做错的放课堂上突出讲,将文言文中炼词炼句处于赏析时深入讲。

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案,让学生翻译或复述故事。待学生完成此项任务后,将学生懂的文言字词放过,不懂的、做错的字词放课堂上突出讲,将文言文中炼词炼句处于赏析时深入讲。

这两种方案都可以,做“导学案”,老师工作量大一些,胜在考虑周全,不容易遗漏知识;第二种方案可能会有知识遗漏,但胜在操作方便。

 

走一步,再走一步

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到“一体四面”,即文言文是由“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面构成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文言层面,文言讲完了,文章就学完了。基于此点考虑,我在最初的设计中将重心尽量往文学上靠,顺带进行文化的渗透。其中一个主环节是:学生参考老师给的《卖油翁剧本》试着演一演,演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演。当学生讲为什么这样演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带着学生品析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同时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试上后,语文组的同志又提意见了:你讲往文学欣赏上靠,可我觉得文学欣赏并没有到位,品读也不细致,大多是蜻蜓点水的学习。这个意见一针见血,差点让我崩溃。

其实,仔细想想也对。设计的表演品析环节,学生要熟悉剧本、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述说表演,占去了大量时间,品析时间只能大大地压缩,加上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又多,品析也就泛泛而谈了。这是快餐,绝不是文化大餐。我想起了王荣生老先生讲的: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不统一。

既然要品析到位,就再往前走一步。一节课,不要什么都想教。我参考赣南师范大学王从华博士与他的研究生林庆顺合写的文章《〈卖油翁〉阅读教学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的课例述评》,锁定文章重点句子是:(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最终展示课的主要环节还是三个:一、读顺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读懂文章(1.字词理解、复述故事、弄清作者的意图);三、读好文章、品析句子。在读懂文章的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引导学生从“惟手熟尔”的反复中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然后补充原文中的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引出《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拓展阅读,既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也算是一种文化渗透。接下来花15分钟重点品析“徐以杓酌油沥之”,具体品析过程:

请学生找出最能表现卖油翁倒油技术高超的一个字,写在黑板上——从动作技能角度、词义角度运用排除法,锁定“沥”——“沥”字解义——现场操作理解“沥”有多难——分析“沥”要做到哪些,再次让学生操作,明白:熟能生巧——记下关于“沥”字品析的笔记——分三步指导读“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第一步控制语速表现卖油翁高人的从容;第二步重读“沥”表现技艺高超;第三步读出“不湿”的惊叹语气,领悟情感。

这样安排学生品析,切实、有效。最后,展示课结束,好评如潮。

 

当我写到此处时,过滤掉一切赞扬的话,细细思量王从华博士评课时说的话——当讲到“惟手熟尔”时,“惟” “尔”的文言知识要进来,以突破教学点,领悟文章的道理、领悟人物的精神……我突然间明白:原来,我还可以再走一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