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多音现象的形成及多音字误读原因之浅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单姓读音有几种 一字多音现象的形成及多音字误读原因之浅探

一字多音现象的形成及多音字误读原因之浅探

2024-01-18 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邵阳市邵阳县塘渡口镇双合小学  马平波

    摘要:汉字读音规范是汉语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能否准确规范地读音是语文规范化水平和推广普通话成效的重要标志。而多音字是社会用字中出现误读最多的部分,而且常用汉字中多音字的比例更大,因此,分析多音字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理解为何造成误读,并准确把握其读音,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汉字 多音字 词语 误读

    一、多音字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这种汉字往往是不同的读音,其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总观其来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多音字的地域特性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我国北方方言地区很广,语音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词汇标准的范围广,而语音标准的范围窄,势必使一些词语保留古音。如“厕所”“茅厕”同是北方方言区的一些常用词语,所指相同,用“厕”字来表示,按标准音应该读ce,而西南方言读si,造成一字多音。

    (二)文白异读造成的多音字

    文白异读是形成多音字的原因之一。文白异读的字主要(并非全部)来自中古汉语中部分带有[k]韵尾的入声字。文读与白读的不同主要反映在韵母上,文读其韵母为单纯式,白读为复杂式。

    (三)某些词语的传统读音与今音并存形成的多音字

    某些姓氏、人名、地名、族名用字,由于“名从主人”的语言习惯,这些传统音项与现代使用的某个音项并存,于是形成多音字。某些姓氏中保留了古音,以及受地方方言影响所致。传统音项与今音并存,先拿一个多音字作个比方,如“单”字普通用法,人们常会想到的读音“dan ”,如果用于地名和姓氏,则读成“shan ”,但古代的“单于”中“单”字则要读成“chan ”了。

    二、多音字误读的几种类型

    汉字读音规范是汉语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能否准确规范地读音,是语文规范化水平和推广普通话成效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也应该按照规范化的要求,逐步将多音字里很多地方或行业的习惯读音清理掉。根据多音字形成的原因及通过调查分析后得出,多音字误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口语词语的误读。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词,一般在口语交际时较少出错,但是在测试环境中,被测试对象往往受书面形式的影响,形成误读。

    2、带有鲜明的行业或地方色彩、表示特有事物的词语的误读。这些词语使用范围有限,不属于普通话的基本词汇,所以误读率较高。

    3、不常见的地名、人名、姓氏以及一些音译词语的误读。这类字因为使用不是很普遍,所以相对来说误读率也较高。

    4、其他一些词语的误读。

    三、现实使用频率较低的异读音也可以不予再进行整理

    1、出现于行业词语的多音字

    有些多音字中的某个读音只适用于某一行业词语,这部分多音字虽然多是承继古音,没有辨义作用,且误读率较高,但因其使用的范围有限,所以也可以不必考虑再进行整理。

    2、表示特有事物的名称中的多音字

    有些多音字中的一个读音是表示特有事物的名称,如“尊麻糜子”等,这些多音字虽然误读率也较高,有的读音似乎也不尽合理,但是经常接触“尊麻”的人不会说错,所以也不宜随意改变。

    3、不常见的人名、姓氏中的多音字

    这些多音字因为记录的是人名、姓氏,原则上讲应该“名从主人”,不能随意改变。

    四、可以考虑进一步规范整理的异读音

    上述几种情况的误读,主要应从使用者的角度查找原因,通过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水平。但也有些误读,恐怕就不是只从使用者的角度能够解决问题的。

    如何对多音异读字的读音进行整理和规范,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提出来仅供参考。

    1、出错率较高且使用频率悬殊的多音字可以考虑合并读音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使用频率悬殊,其中某一个读音经常使用,而其余读音已经不用或基本不用。人们在碰到这些多音字时,往往会把非常用音误读成常用音,但是这样的误读多了,似乎也可以“积非成是”了。所以,我认为对这部分多音字可以考虑合并读音,只保留其中的一个常用音或规范为常见误读音。

    2、有些字的多音可以通过整理异形词来解决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并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经把“浑水摸鱼、浑蛋、浑球儿”作为推荐词形,这样既整理了异形词,同时也消除了“混”字的多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