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透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协调的好处与对策 区域透视

区域透视

2024-07-17 1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 中国八大港口城市2002-2018年间RCI指数变动情况

从RCI指数整体变化看,中国八大港口城市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上海、深圳和广州为代表,城市属性与港口属性较为平衡。对上海与深圳而言,其最大的特征是都市经济的虹吸效应较为明显,未来有望摆脱港口城市标签。具体看,受到毗邻的宁波港与广州南沙港的冲击,其港口集中度均出现明显下滑,分别下降16.6%和10.8%,但其作为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持续放大,一方面,常住人口在16年间分别累计增加711.1万人与556.4万人,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75.6%和62.9%,以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同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分别低于GDP年均增幅3.2%和5.9%,远低于经济增速,通过自身经济溢出带动城市发展已成为这两个城市的特色。对广州而言,尽管RCI始终居于低位,但是唯一一个RCI上升的城市,反映出都市经济的辐射力与集聚性在衰弱。具体看,受到深圳以及经济腹地长沙、南昌等地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冲击,广州城市集中度从2002年的12.92%下降到2018年的11.0%,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在经济腹地的中心地位不断弱化,分别下滑9.8%和3.7%;与此相反,伴随南沙港的不断开发与香港港口影响力的式微,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占经济腹地比重从2002年的19.1%上升到2018年的33.8%,以港口为核心的临港经济与对外贸易依旧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港口经济的主导地位与虹吸效应正相对增强。

第二类以天津、青岛与大连为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明显快于港口经济。伴随这三个城市都市经济虹吸效应的持续放大,未来港城关系有望实现平衡协同发展。对天津与大连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受到唐山港、营口港在散货吞吐领域的冲击,天津港与大连港的港口集中度分别下降17.9%和22.6%,作为区域唯一出海口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得益于经济腹地(河北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持续疲软,天津与大连GDP占经济腹地比重则分别上升4.8%和2.6%,常驻人口累计增加455.5万人与99.1万人,城市集中度的不断上升与港口集中度的不断下降,使得天津与大连在各自的经济腹地中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巩固。对青岛而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受到日照石臼、岚山港区的分流,其散货吞吐量占山东省比重16年来累计下降21.6%,港口的集中度在相对削弱;另一方面,青岛GDP年均增速高于经济腹地山东1.5%,第三产业占比累计提高13.4%,常住人口累计增长16.8%,城市与经济体量扩张明显,伴随临港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至30%以下,经济发展动力将加速向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转变,城市发展快于港口发展,都市经济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类以宁波与厦门为代表,具有较强的港口属性,需要通过强化城市属性来打破平衡。这两个城市主要体现在RCI指数高于4且整体变化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各自在经济腹地中的城市集中度与港口集中度基本保持不变,一方面,作为各自经济腹地的核心港口地位在不断巩固,同时,高于100%的外贸依存度也体现出宁波的临港工业、厦门的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港口经济的主导作用依旧较强。

三、结论与观点

从多数转型成功的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看,港口是其在发展初期唯一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港口发展带来的货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开始发展临港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进而优化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城市功能的提升来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不断外延都市经济的内涵,推动城市发展动力的多元化,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引擎作用在逐步淡化。

对上海、深圳和广州这类都市经济与港口经济相对平衡的地区,应当进一步释放都市经济的虹吸效应,在保持自身发展动力多元的同时,可进一步推进其港口向第五代港口升级,以此提升在国际港口中的影响力与定价权,通过港铁联运、核心港+无水虚拟港的模式延伸经济腹地并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城市辐射能力与区域影响力。其中,广州如何进一步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并再度放大城市辐射力是接下来发展的重点。

对天津、大连和青岛这类都市经济发展快于港口经济,且都市经济的虹吸效应在逐步增强的港口城市,可进一步释放港口的资金、技术、人才集聚红利为都市经济发展服务,以“都市经济+港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来形成多元增长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对资源的集聚能力,通过城市能级的放大再来延伸经济腹地,推动港口升级。其中,天津与大连如何发挥港口的门户与枢纽作用带动经济腹地复苏成为关键。

对宁波和厦门这类港城关系近乎固化的城市,除了巩固现有港口优势外,需要培育多元发展动力,依托现代服务、先进制造来推动港口经济高阶化发展并促进城市软硬件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增强城市集聚效应来凸显城市属性。

备注

[1] X为衡量港口发展的指标,其中,X1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X2为港口货物吞吐量;Y为衡量城市发展的指标,其中,Y1为港口城市的GDP,Y2为港口城市的总人口,F表示各指标的权重。

作者

傅萌:青岛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霍伟:青岛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首发于GEI旗下“青岛新经济观察”公众号,版权归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