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如果爆发常规战争,北约和华约谁能赢?美国一举动给出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约和北约开战 80年代如果爆发常规战争,北约和华约谁能赢?美国一举动给出答案

80年代如果爆发常规战争,北约和华约谁能赢?美国一举动给出答案

2023-05-27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70年11月初,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下令,美国海军立即停止在台海的战斗巡逻,原计划向蒋系空军提供一个中队“鬼怪式”战斗机、以及对台5450万美元军援等一揽子计划,也被紧急叫停。老蒋知道美国人要变卦了,气得老泪直流,曾经派小蒋专程赴美,企图劝阻美国人不要改换立场,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所谓的“尼克松冲击波”势不可当了,几天前的2022年2月21日,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的日子。众所周知,从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签署停战协议以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完全处于敌对状态,美国人封锁我们,同时还援助老蒋在台海不断挑衅,我们打下的U2高空侦察机,那不都是美制的嘛。

然而时过境迁,美国人为何腆着脸也要凑过来,主动改善对华关系呢?无他,被苏联逼得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和全球争霸等多方面原因,曾经的盟友立即翻脸,从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热战就是直接干了)。以美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随即进入军事对峙,而对峙的焦点地区,就是刚刚战败的德国。

1949年8月24日,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宣布成立,后来简称北约,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同盟组织,总部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最初的成员国有12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几年后又增加了西德和西班牙。

那么苏联方面也针锋相对,当西德(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的1955年,苏方忍无可忍,于当年5月14日组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于是“华约”也诞生了。其最初的主要成员国有8个:苏联、东德(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华约总部设于莫斯科。

两大军事同盟组织形成后,以美苏为首开展军备竞赛,虽然没有真正爆发大规模战争,但欧洲上空的始终笼罩着战争阴云,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冷战”,并且沿续到90年初。当然了,别看两大军事同盟里面各有一帮国家,其实主要还是美苏两极的力量在争霸,而到了70年代初期,苏联的军事力量达到了最强大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不断地赶超,到70年代初,苏联拥有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已经追平甚至略多于美国,另一方面,其常规军力的建设也达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美国人表示快招架不住了。苏军的钢铁洪流让整个欧洲瑟瑟发抖:兵力约400万、现役和备用坦克数量达到65000辆、装甲车75000余辆、火炮29000门、作战飞机10000余架。

如果再加上其东欧盟国的军力,这几项数字还要增加,而整个北约组织,当时拥有的兵力为600余万,现役和备用坦克26000余辆、火炮9000多门和战机3000余架。在技术兵器的数量上完全落后于“华约”。而且千万别被600多万的总兵力数字迷惑了,那是包括美国本土驻军在内的全部数字,美国人不可能把军力全部地、常年地部署在欧洲。

(华约的苏式坦克)

所以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华约对北约在常规军力上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陆军大概是5:1的优势,空军大概是2:1的优势,无非海军弱了一些。但是战场如果在欧洲大陆的话,北约在常规武器的对抗中必输无疑,这一点毫无悬念,甚至连北约自己当时都很悲观,其战略基本构想干脆就是“防守反击”。

换句话说,在华约尤其是苏联的绝对陆空军优势下,北约在那一时期基本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以至于北约只关注,一旦“热战”爆发时,如何用战术核武器来延迟苏联的进攻的问题,而且把法国以东都当作缓冲区看待。北约预计不到一个月时间,遭到战术核武器打击的华约大军仍然能推进到法国,然后北约打算从法国开始实施反击。

(华约钢铁洪流)

注意啦,这还是在要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这里就不细说了),那么如果在使用常规武器、也没有两大条约组织以外国家参战的情况下,在上个世纪7、80年代,北约是扛不住华约的全力一揍的。

而且美国的战线很长,在东北亚、在台海、在中东甚至在后院,都要留驻一定的军事存在。那就是不可能把全部军力都放在欧洲,跟华约和苏联硬抗,如此进一步造成了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劣势,怎么办呢?那就必须引入其他力量,来牵制和抗衡苏联,于是美国人瞄上了我国。

(两个约的标志)

原因很简单,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苏发生交恶,两国从蜜月期、冷淡期进入到武装冲突和军事对峙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美国人也懂。所以尼克松和美国高层,才不顾老蒋的反对,坚持开启中美破冰之旅。

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抵达北京,七天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当然,对于我国来说,面对苏联的重兵压境,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也是战略所需,当时苏军在中苏边境陈兵数量高达百万以上,东北和西北都爆发了军事冲突,军事压力显而易见。

(北约坦克部队)

既然我国能牵制苏军如此大的力量,当然也就减轻了北约的压力,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说明如果北约和华约在当时单独开战,美国人和欧洲人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的,战争结果还用讨论么?曾经被志愿军打死打伤十几万人,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然后又厚着脸皮跑来建交,行动说明了一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此期间苏联也没闲着,从1971年至1981年的十一年时间里,苏联同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十二个国家签订了所谓的“友好合作条约”,利用这些条约把这些国家变成它的势力范围。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些局部战争,大多因此而起,包括我们79年的自卫反击战,也当然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爆发的。

(北约军演)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庞大的军备竞赛终于拖垮了苏联,1991年轰然解体,既然老大都四分五裂自顾不暇了,所以这一年的7月1日,“华沙公约组织”正式宣布解散。理论上说,既然华约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北约也就没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但是美国人不这么想,那是他们控制欧洲的战略抓手,如何能够轻易放弃?

所以北约非但没有解散,还在不断增加成员国不断东扩,连原来的一些“华约”国家,为求自保也纷纷投靠了“北约”,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等等,让如今的俄罗斯寝食难安。

恐怕这也是十几年来欧洲不太安定的根本原因,至于现如今的局面和最新的情况,我想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笔不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