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与华夏的“华”字本源究竟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字的字体演变过程视频 中华与华夏的“华”字本源究竟在哪里?

中华与华夏的“华”字本源究竟在哪里?

#中华与华夏的“华”字本源究竟在哪里?|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中记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

我家嘉夷,来宾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因此,《左传·哀公七年》记载中的“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发生地涂山,是华夏王朝的标志,为夏朝的中心区域,是万国诸侯或部落对夏朝的原始印象与记忆。而“禹会诸侯”的涂山、荆山和贯山而过的淮河,以及联通淮河的涡河、芡河、天河、泥河、高塘湖,就是夏朝的地理特征与华夏王朝的重要地理标志,是万国诸侯心中的圣地,是万国诸侯一生的荣耀之地;更明确一些,实际为夏朝建立做出重要贡献的涂山氏族的地理标志。

作为参加大禹涂山之会的万国诸侯,要记述这个地方,只能把涂山周围的地理、山川、河流、湖泊特征,原汁原味地刻画出来。这就是“华”字表意的原始图画,是“华”字的起源地,是“华”族的兴盛地与代表区域。

我们先看一下“华”字,在各种字体中的形态:

再来看一下涂山、荆山、淮河区域的地理环境:

在骨刻原图中“华”字纵横交错,与涂山脚下的淮河水系、河流湖泊,极为相似,基本上达到高度吻合度,可以说就是一幅朴素的素描山水图画。

“华”字的骨刻文,更是将淮河、涡河、芡河、天河、泥河、高塘湖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幅标准的涂山地区水系概况图。

“华”字的甲骨文,对骨刻文进行了少许简化,但所有水系素描,没有变化,与骨刻文一脉相承,也完全是对涂山周边河流的刻画。

“华”字的金文,发生了一些笔画的变化,为一条河流穿过两座山峰的形态,在下方经过四个湖泊形成的两条横线,主河流上方向东延伸,下方向西延伸。四个湖泊在淮河主河道没有围提前,应是与淮河自然相连,东西贯穿淮河,就是我们在今文中看到的两条横线。“华”字金文中两个山峰的出现,也更细致地表现出了一幅山水画的素描特色,更加写实,代表了涂山与荆山;淮河从两山之间穿过,向东流去。

涂山禹王宫

荆山启王宫(已毁)

“华”字的小篆,在金文的基础上,在两个山峰上添加了两个权杖标志或王冠标志,代表了涂山上的禹王宫与荆山上的启王宫,使得“华”字所表现的地理特征更加明显,也更加写实。说明了小篆形成时期,涂山与荆山上建立了大禹与启王的祭祀庙宇,金文表现更加写实;这是时代发展,在“华”字的写实变化,更是对“华”字产生于涂山,代表涂山氏族与东部九夷部落的直接体现。

通过以上对“华”在骨刻原图、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图文表意的分析表述,“华”字所代表的东方东夷部落的涂山氏族,“华”字的本意生动形象地表现在“华”字发展的各个阶段。

结合史料的各种记载,所得出的结论,笔者所形成的华族就是涂山氏族在夏朝时期的称谓,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华”是对以涂山氏族代表的东方东夷部落新的称谓,其标志就是“华”字做代表的地理特征,和大禹在涂山地区“禹会诸侯”建立的不世之功;华夏王朝也就是华族与夏族共同建立的统一王朝,代表了东夷部落与中原部落的文化融合。华夏王朝的都城“华夏城”,在涂山北十五公里处的四方湖畔的怀远古城,就更进一步走向现实,是早日破解夏朝国都的重要考察目标。(作者:赵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