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 董事长兼CEO刘积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天集团董事长个人简历 东软集团 董事长兼CEO刘积仁

东软集团 董事长兼CEO刘积仁

2024-07-09 1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梦想和责任让东软越走越远

东软集团  董事长兼CEO

刘积仁

刘积仁说:“因为有梦想,因为害怕回到过去,害怕东软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失去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不能停止,必须一路向前。这一路走下来,我认为我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只要给了我时间,我一定把时间充分利用好,精准地利用好,有效地利用好,这样可以缩短你达到梦想的路径,也可以在这个路径上找到不同的转折点,获得不同的机会。”

校友简介

刘积仁,1955年生于辽宁丹东,1976年入东北工学院学习,1980年获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学位,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李华天教授,1986—1987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做研究工作,1987年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1988年,33岁的刘积仁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教授。

为了将大学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刘积仁于1988年创建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室,1991年创立东软,在中国软件产业还十分弱小的时候,从三个人开始艰苦创业,到创建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第一个软件园、第一个国家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家中国的软件上市公司,创造了中国软件产业的许多次“第一”。

1997年,在中国的大型医疗设备还完全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刘积仁带领东软将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台CT推向市场,并走向世界。1998年开始推动大连软件园的建设,2000年开始带领中国软件走向世界,连续7年成为中国软件出口第一名,并从2000年开始投资建设信息技术学院,培养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软件产业人才,先后在大连、成都、南海建立了三所大学,在校学生3.8万多人。

今天的东软在全球拥有近2万名员工,是中国软件产业的杰出代表,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电信、电力、金融、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汽车信息化等领域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在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新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东软研发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已经销售到世界110多个国家9000多家医院,成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的领导者。

刘积仁作为学者,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项重大课题,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多项,被国家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跨世纪优秀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作为科技创业者与企业家,刘积仁博士曾荣获2007年CNBC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2008年第六届CNBC亚洲商业领袖·创新人物奖、2009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0年安永企业家奖中国区大奖、2011年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2012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

刘积仁还担任过世界经济论坛新兴跨国公司议程理事会成员,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理事,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6年8月,还在本钢动力厂工作的刘积仁接到了东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一纸通知书意味着他能够离开那个随时都有爆炸危险,让他十分恐惧的“战场”,从一位煤气救护工变成一名大学生。

因为刘积仁的勤奋好学,英语和专业知识逐渐扎实,1980年顺利考取了李华天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1986年,刘积仁在李华天教授的建议下,奔赴美国国家标准局留学深造。在美国留学期间,刘积仁显然没有只专注于自己的细分科研领域,以拿到学位为目标,这和那一代的很多留学生不同。1987年,刘积仁拒绝了实验室提出留美工作的邀请,学成回国,留在东北大学任教,与李华天教授一起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刘积仁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年仅33岁,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令人羡慕的教授。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学者和企业家两者之间有着一道深深的沟壑。连刘积仁本人也未曾想到,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一个下海的教授,并且在商海中获得成功。

一句“用实践来证明”,说服了校里的老师们,也给了刘积仁创业的机会。就这样,刘积仁与两位青年教师在东北大学主楼的一间半研究室里,以三万元经费、三台286电脑,创建了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试图搭建一个技术转移中心,把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获取充足的科研经费继续做研究。“三个人、三台电脑、三万元经费”成为东软的创业佳话。

创业初期,在东软的员工不足200人时,刘积仁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在沈阳建造一个软件园。“建造软件园,是我在美国留学时萌生的想法。我不想让年轻人像我们以前那样,做研究还要到国外去学习,我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国家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刘积仁说。

1995年,坐落于沈阳浑南的东大软件园正式奠基并投入建设,占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很多人都对刘积仁的这次决定不理解,200人的公司就建了这么大的园区,太冒进了,然而,东软仅用了5年时间,公司规模达到3000人,10年后,东软员工人数已接近8000人。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建设,现如今的软件园里,一座座低矮的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树红花之间,清澈的同心湖与高耸的慧聚塔交相辉映,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穿梭在园区里静谧的小路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大学校园风光图。

然而,刘积仁并没有满足于此。1998年,刘积仁又看好了高校和IT人才相对集中的大连,在当时还是棚户区的由家村开始建设大连东软软件园,带领大连这座城市正式进入软件发展之路。从1998年的由家村,到2008年旅顺南路落成东软软件园大连河口园区,东软引领大连打造了规模化的软件产业带,使软件成为大连重要的城市标签,成为大连近2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大连成为软件名城。

随后,东软先后在南海、成都建立多个软件园。如今,东软在全国已经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0个软件研发基地,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在6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 这样的布局让东软得以快速发展,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软件园也成为了数以万计的东软人生活、工作的乐园。

1996年,中国软件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东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

1996年到1999年间,东软快速在全国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进入金融、电力、社保、电信、教育等行业,为东软今天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刘积仁就开始在东软内部进行股份制改造,启动第一轮员工持股计划。刘积仁称:“那个时候大家集资入股,一元钱一股。一开始员工持股比例是25%,后来经过融资摊薄到了10%……当时的想法就是,每位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份,是公司的主人。” 因为信任刘积仁,大多数员工都是左手拿到工资,右手又交出去,只留下一些生活费。90年代,人们还没有投资意识,也不懂炒股,所以有些员工家属会抱怨、会不满,生怕投入的钱打了水漂。 直到1996年东软上市,在当时“万元户”都罕见的时期,东软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1999年和2000年间,东软再次启动员工持股计划,使更多的东软员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东软集团整体上市,由东软员工持股的沈阳慧旭公司所持股份已经超过9000万股,占全部股份的17.17%,按照当时的股价其总价值超过27亿元。

“在90年代,中国人对CT的渴望可以说超越任何一个国家,当时的国内市场完全被美、日、德几个跨国公司垄断,新的CT价格昂贵,很多医院只能购买二手CT,维护成本非常高昂。在考虑到公司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让东北大学如此宝贵的科研成果付诸东流。”刘积仁说。

1997年,经过两年的投入研发,东软成功推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机并推向市场。随后,东软一步一个脚印,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于2014年推出64层恒睿CT,2015年推出128层精睿CT,2016年再推PET/CT,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中国智造高端CT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三级跳,使得中国成为继美、日、德、荷之后的世界第五大CT整机生产国和出口国,让民族品牌站到世界舞台。

今天,东软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等尖端医疗产品已经遍布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客户9000余家。

在医疗健康领域,东软已经为7亿人、1000多万个参保单位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医疗两定数量超过15万,市场份额超过50%。东软承担了30多个省市的卫生厅局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维护,为2500多家大型医疗机构、30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

东软的远程医疗系统汇聚了近5000位远程医疗专家,服务患者累计超过40万,日会诊量达200多次。2014年,国内首家云医院东软熙康云医院在宁波建立,这是东软集合其在医疗设备、社保、医院信息化等多领域所积累的资源和技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全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在国内30多个城市快速铺开,与全国20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服务居民超过2800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软时,对东软在信息技术领域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如虎添翼。”

2014年12月12日,弘毅投资、高盛等联手投资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37亿人民币,刷新了国内医疗设备和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就在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融资后,刘积仁又一次“折腾”起来,提出要再创业、再出发,要把东软打造成创业的平台公司,将过去二十多年在技术、市场、业务和管理等资源积累作为一个创业平台,快速孵化新的创业公司。经过这一轮再创业,东软已经从一支巨型航母,变成了以东软集团为主力,由医疗健康和汽车两大前锋并驾齐驱的强悍舰队。

刘积仁说,企业在不同时期要有不同活法,一边生存一边寻找下一个阶段的活法,持续打造企业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为与环境之间的争斗,所以我们要对环境始终保持敏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始终保持敏感,同时,对自身资源和弱点始终有清晰的认识,懂得利用外部的力量,才会让企业越来越强大。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这一生十分幸运。‘文化大革命’,同学都下乡了,我去本钢做了工人,后来有机会上了大学,又考上研究生,出国读博士。别人都在读书爬坡的时候,我当了教授,又开始创业。这一路走下来,本就普普通通、并不完美的我,对人生能够拥有这种幸运而感到满足。”刘积仁将过去近四十年的经历用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把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解释为一种“幸运”。

正所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积仁的幸运也绝不是一种偶然。在中国经历巨大变革的70年代,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懵懂年少的刘积仁成为教授和企业家的概率可能比中彩票还低,而身为东软的掌舵人,历经行业的起起伏伏,如果没有精准的战略远见和自我认知,没有持续变革的勇气和智慧,东软恐怕很难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

经常有人抱怨生不逢时,有人在选择面前纠结徘徊。其实,环境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人生不会因为等待而成功。同样的时代,同样的机遇,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选择,就有了不同的结果。

刘积仁通过他的精准计算,抓住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掌舵东软这艘巨轮,劈波斩浪,一路向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