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的“三个急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夏银行的全称 华夏银行的“三个急迫”

华夏银行的“三个急迫”

2023-04-12 1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华夏银行的“三个急迫” 来源:铑财

  能迎来“白衣骑士”吗?

  吃着火锅唱着歌,一眨眼,定增高溢价发行?再一眨眼,之前接受高溢价的定增认购方还亏着。这样的银行,你敢投?

  5月12日晚,华夏银行披露定增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15亿股(含本数)A股票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200亿元(含本数)。

  以此估算,华夏银行每股发行价或13.33元。

  啥概念呢?定增预案发布当天,华夏银行收盘价为6.35元,也就是说接近110%的定增溢价,这在A股银行定增中实在少见。

  往期看,溢价定增不乏先例,例如杭州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等。但溢价率大多在30%以下,且多为区域性银行。反观华夏银行,不仅溢价创新高,股份制银行身份又自带流量,话题想低调都难。

  01

  高溢价定增是与非

  先来看定增溢价含义。

  不同于公开发售股票,定向增发类似于对机构、大股东的一次“打折出售”。通常会有折价空间,以维护投资者利益。

  反之,溢价定增则挤压投资者利益。试问,定增发行价与股价严重倒挂,谁还敢参与认购?如同买菜,市场上卖10块钱一斤,却卖给亲朋20块钱一斤。这难道不是杀熟?人家要真想吃,市场上自己买难道不香?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定增发行价格超过二级市场股价两倍,这在A股市场从未有过。机构投资者不会当“冤大头”,华夏银行的定增预案有炒作之嫌。即便是国有股东参与定增,溢价率太高,也有违背市场定价原则,毕竟股东向公司输血也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当然,由于预案中使用“不超过”等模糊字眼,给未来实际发行价留有调整空间。该定增预案或有炒作嫌疑,在“玩文字游戏”。

  言语犀利,但并非妄言。

  从定增预案披露信息看,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对象包括符合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法人和自然人等。换言之,定增还尚未确定发行对象,其前五大甚至前十大股东,会有多少参加呢?

  华夏银行公告也坦言:“本次发行完成后,其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短期内存在下降的风险,原股东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股吧用户“沪T85334”说:对于华夏银行的定向增发到底利好还是利空?我们来具体看。看多的认为按净资产值增发相对于目前二级市场上股价只有6元多一点,绝对是利好。但看空的,却是看到股票内在价值被稀薄。不管怎么说,华夏银行每年的总净利润是在增长,但每股净利润却是从2018年的1.56元,滑至2019年的1.37元,2020年的1.20元。不管定增方出多少钱参加定增,但这钱一定是交给华夏银行而不是你,你所得到的一定就是你的权益不断被瓜分。这也是上市公司和众小投资者考核的标准不同。

  是非争议背后,还有另一个原因――收益率。

  以杭州银行为例,其2020年4月完成71.6亿元定增,发行价高出二级市场价20%左右,但目前收益率已超90%,股东们赚了钱,质疑声自然小了很多。

  问题在于,华夏银行不是杭州银行,其历史表现能给予股东们多少信心?

  2019年1月,华夏银行完成292.36亿元定增,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京投公司合计发行25.65亿股股份,发行价11.4元,较彼时二级市场价高出约50%左右。截止5月25日收盘,华夏银行股价6.49元,换言之,3家认购方目前浮亏40%。

  那么,此次定增溢价再创新高的华夏银行又会何走势?

  业界也有失败案例,如2018年南京银行140亿元定增“补血”落空,A股提款翻船。

  当然,可能并不代表确定。有业内人士预测,华夏银行大概率将会迎来“白衣骑士”。

  站在资本层面,大股东或不会因华夏银行的成长性溢价定增。但如果是为“救急”,情况就不同了。

  02

  尴尬三降“补血”急迫

  一种舆论声音认为,华夏银行采取溢价定增,或也是无奈之举。

  看看资本金状态,应有更深体会。

  2020年底,华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8.79%,2021年第一季度末,再降至8.66%;同期,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5%和13.02%。在A股38家上市公司中,华夏银行的这一指标值排名倒数第五。

  华夏银行定增公告指出,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

  如本次定增募资达200亿元的上限,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升至9.42%,能满足趋严格的资本监管标准要求。

  发行预案也坦言,公司自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大资本消耗,持续补充资本的压力明显。“补血”意愿强烈。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工具主要有留存收益、IPO、增发、配股、可转债。

  由于华夏银行已上市,IPO首先要PASS。

  可转债方面,由于证监会程序繁杂,审批时间长,且转股前都属负债,资产表上也并不好看。

  留存收益方面,其盈利表现更感杯水车薪。

  财报显示,2020年,华夏银行营收953.09亿元,同比增长12.48%,净利润212.75亿元,同比下降2.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213亿元,同比下降2.54%。经营现金流347.59亿元,同比下降56.05%。

  尴尬三降,想来华夏银行也很难。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夏银行上市以来,首次年净利润增速下滑。在全国性大型股份银行中,净利润增速排名靠后。

  对此,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解释:“相比同业,净利润增速偏慢,主要是因让利实体经济,加快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拨备计提大幅增加。”

  所言中肯。2020年,华夏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04.31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400.10亿元。上年资产减值304.05亿元,其中信用减值302.51亿元。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增加百亿,是影响净利润的主要因素。

  不过,对于“让利实体经济”,外界存在考量声。

  2020年报显示,华夏银行主营业务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9.65%、8.65%。疫情之下,让利实体经济最好方式莫过降息。华夏银行利息收入占比这么高,是否扎眼呢?

  同时,盈利重要指标--加权ROE方面,华夏银行更进一步下探,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75%、13.54%、12.67%、10.61%。2020年仅8.64%,较上年下降1.97%。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配股和增发,虽都是从资本端入手,但前者对象是现有股东,只要在配股的股权登记日持有股票,就可享有配股的权利。但相比增发,配股可控性较差。在此背景下,增发成为华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唯一途径。

  只是,正如上文所言,其明明2019年刚补充了公司核心一级资本,为什么又“钱紧”了?

  发问并非苛求。

  拉长维度,华夏银行类似“补血”、“钱紧”烦恼并非首次出现。

  以2018年为例,9月17日晚,华夏银行发布公告,拟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和京投公司定向发行股票不超25.65亿股,募资不超292.36亿元,以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同时也是溢价定增。

  截止2018年6月30日,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6%、9.09%和11.97%。而彼时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0%,资本充足率为13.57%。

  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15年末的8.89%降至2018年6月末的8.06%。玩味在于,从2015年到2018年,三年内华夏银行两次A股募资“补血”,累计募集资金合计492亿元。

  如此补血,仍充足率下降,其高资本消耗模式是否亟待改变?后续腾挪空间又有多少?

  资本消耗速度,是否太快了些?

  03

  9830万元罚金加强风控也很急迫

  当然,这一现象与“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不无关系。从某种角度讲,不良资产核销等于对资产质量进行一次优化清洗,还能提高拨备覆盖率。

  尴尬在于,华夏银行不良率仍处行业高位。2020年及今年一季度末,其不良率为1.80%、1.79%,在A股38家银行中均倒数第三。拨备覆盖率147.22%,在业内也不算高。

  换言之,相比补血,加强风控也很急迫。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在研报中指出,华夏银行资产质量边际有所改善,但存量不良出清压力仍比较大,拨备覆盖率仍处较低水平。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定向增发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一直是中小银行较为看重的资本补充渠道。此类银行不但资本补充需求强烈,往往资产质量所面临的压力也较大,一些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高于监管指标。出于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以及化解存量风险的考虑,确实急需加大此类银行资本补充力度。

  简言之,在切实改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张健华还有很长路要走。若不能改变这一根本症结,即便定增成功,又能好景多久?安稳多久?

  深入看,业务端的麻烦,看似外部问题。本质上还是源于风控不严,也就是管理端存在漏洞。

  种种罚单,很能说明问题。

  5月21日,银保监会官网连续发布11张罚单,对华夏银行、渤海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东亚银行(中国)等5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合计约3.66亿元。

  其中,华夏银行罚金最多,合计达到9830万元,罚因包括部分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并使用理财资金对接本行信贷资产、出具的理财投资清单与事实不符或未全面反映真实风险等27项违法违规行为。

  罚单烦恼也并非个例。

  近日,因转嫁抵押评估费和超过总行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承兑汇票手续费,华夏银行济南分行被罚163万余元。

  2021年1月19日,因票据业务违规等原因,华夏银行南昌分行被罚90万元,同时4名负责人被警告。

  结合2020年一度登上热搜的“被伪造签名,男子莫名欠华夏银行2239多万”等闹剧。提升华夏银行内控风控力,不容小视。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多次因票据业务违规、屡罚屡犯已可从某种程度上印证华夏银行内部控制严重不审慎。

  3月2日,华夏银行营口分行前员工李某向营口银保监分局实名举报该分行行长顾某在审批贷款业务时违规给客户授信,给银行造成严重风险隐患。

  李某表示:“华夏银行营口分行连基本信贷系统操作都没给我培训,就将的营销二部(这部门就我一人)的我转入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就是员工因业绩考核不达标后,送入这个部门,开最低的生活保障。此部门实际上是顾某任职分行行长以来新设立的一个部门。”

  若情况属实,华夏银行的风控力精进迫在眉睫。

  04

  质量下半场精变又多急迫

  无需累言,如何强化风控、内控,考验华夏银行管理层的大智慧。

  2021年2月初,华夏银行公告,李岷因工作原因,辞去华夏银行副行长职务。1976年出生的李岷曾为改行最年轻的副行长。

  5月12日晚,华夏银行公告称,收到外部监事林新、武常岐、马元驹的书面辞职报告。三人驹因任职已满6年,辞去外部监事职务及监事会相关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华夏银行近年高层变动较大。仅2019年至今已有含董事、董事会秘书、监事、副行长等在内的13人离任,离任原因多因届满、工作原因或退休。

  深入看,金融业改革开放大潮汹涌,金融科技方兴未艾,银行业竞争也进入拼核心业绩、拼风控力、创新力,质量为先的下半场。

  如何内稳团队、外强业绩、改善风控力,用高质高效的综合精变提振各方信心,也是一道急迫思考题。三个急迫背后,华夏银行亦或张健华重任在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子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