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去世3年的张闻天补办追悼会,陈云突然反悔:我不致悼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国追悼会主持人悼词 1979年,去世3年的张闻天补办追悼会,陈云突然反悔:我不致悼词

1979年,去世3年的张闻天补办追悼会,陈云突然反悔:我不致悼词

2024-07-10 2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云和张闻天的革命情谊

张闻天和陈云初相识于中央苏区,记得那还是在1933年。那个时候,陈云在苏区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的党团书记。

平时,陈云就居住在中共中央局,是一栋老百姓的房子,张闻天因公务的关系也住在这里。

闲暇时,陈云喜欢打乒乓球,又比较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就这样,同为上海人的张闻天和陈云就结识了。两人无所不谈,从上海的小吃、弄堂里的邻里关系一直谈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未来。

每每吃过晚饭,陈云总爱拉上潘汉年和张闻天,在房子的空旷地带打上一会儿乒乓球,陈云还总是说:“要劳逸结合,不然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干革命嘛!”

长征途中,陈云的职务有所变动,接替李维汉担任地方工作部部长。

地方工作部是红军总政治部之下的一个分支机构,位列二线,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和政府,打土豪、分田地,安抚伤员。

所以陈云和张闻天的工作交际就少了不少,相互之间也就不经常联系。只有陈云来中央开会时,才会偶然碰个头儿,吃吃饭,谈谈心。

不过陈云当地方工作部部长时间很短,以后,陈云是政治局委员,但长征期间却没有一个具体的职务,也没安排他具体负责哪一方面的工作。

因此,有人就调侃陈云,说“他是机动干部,哪里需要陈云,中央就派他到哪儿去”。

渡过泸定桥后,大约是6月份,陈云接到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和国际共产组织建立联系。

于是陈云在四川党组织廖志高等人的安排下,一个人秘密前往白区。为了保密,只有核心层的几个人知道陈云的去向,其中就包括在中央站稳脚跟的张闻天。

当陈云离开时,张闻天的妻子刘英正好是在中央队任秘书长。

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好陈云留下的文件、档案、电文。这些东西统统装进了两个铁皮箱子,刘英就请示张闻天,如何处理陈云留下的行李。

张闻天说:“陈云肩膀上的担子重,一定要保存好这些材料,和中央放在一起比较好。另外,陈云的一些私人物品,就交给他的家人。”

从苏联回来后,陈云从张闻天处找到了自己的材料,非常感谢张闻天代为保管,还说:“闻天同志,谢谢你,不然以后出了岔子,我真是有口难辨。”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都开始争夺东北这块能左右大局的地方,陈云先走一步,张闻天随后就到。

1945年11月27日,二人在哈尔滨聚首,同高岗一起研究了东北的局势,一致主张放弃中心城市,到农村去搞群众工作,在铁路两边建立根据地,最后起草了《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

这个电报得到了中央的同意,为后来四野入关积累了政治资本。

东北解放后,陈云是财经委员会主任,张闻天是副主任。他们默契配合,都主张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不过此时,张闻天的工作有了变动,因为熟悉俄语,将他派到了苏联。临走前,张闻天对陈云敞开了心扉,罕见吐露了心迹:“我不想搞外交工作,想搞经济工作。”

陈云对此说道:“我是同意你搞经济工作的,但是中央不同意,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从陈云和张闻天的几十年的交往细细分析,可以判断二人不仅仅在政治上是同事关系,私下也是极要好的朋友。

不然陈云也不会对张闻天保管资料感激涕零,张闻天也不会私下透露出对中央人事任命的不满情绪。

不致悼词的陈云

改革开放后,让中国走出了内耗。不过此时,张闻天的身体条件却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在1976年撒手人寰。彼时中国政治尚没有稳定下来,各项事情都急需处理,也就暂时无限顾及张闻天的后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切尘埃落定,陈云也被委任为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一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陈云走马上任,就开始了推进改革。

1979年1月4日,陈云在纪委第一次会议上就开宗明义说:“纪委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基本任务之外,就是要平反冤案,不让党内外人士畏手畏脚,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陈云有感于历史沉重的历史教训,在动乱期间,陈云身处逆境,却不气馁,期望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同时,陈云也明白应该积蓄力量,充实自己,于是陈云就利用赋闲的时间,系统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

他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思想,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种的经验和教训,洞察世界局势,立足于中国现实的情况,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因此复出的陈云特别懂得稳定人心的道理,对一些历史旧案进行重新调查,这其中就包括张闻天的案子,为他恢复了名誉。

三年以后,中央做出了一项决定,要为张闻天补办一次追悼会。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胡耀邦想到此事非同小可,毕竟张闻天曾担任过核心决策层。他的追悼会,中央领导同志应该都要到场,就询问了陈云是否有时间,有条件来到现场,参加追悼会。

电话的这头,听到胡耀邦的来电,陈云十分高兴,答复道:“这是应该的,我坚决支持中央的意见。”

胡耀邦又说:“那您是主持大会呢,还是致悼词呢?”陈云说:“做什么都可以。不过需要等我几天,我一定要参加。”

谁知到了北京,陈云又突然对胡耀邦说:“耀邦同志,我看我最好还是不要致悼词了,改为主持人,比较妥当,致悼词就由小平同志来吧。”

为什么陈云会突然变卦呢?其实背后牵扯到丧葬文化的规矩。

一般而言,在领导人的追悼会上,致悼词的人选是重中之重。

儒家认为,丧事是慎终追远。步入现代以后,凡是对革命事业有贡献的,经过党组织的批准,应在遗体上覆盖党旗。

亲友来参加告别,进入大厅以前应该戴好小白花,分别在哀乐中向死者三鞠躬。会前也有拟定好出席者名单,准备悼词。

悼词一般都要简明扼要,概括死者的生平、业绩及评价。所以致悼词者就显得尤为重要,非是头把交椅不可。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就是最高决策者,是领导层的核心,且没有之一。出席追悼会,理论上就应该由小平同志来致悼词。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早在毛主席逝世时,致悼词的人选就是当时的华国锋主席。因此,考虑到种种的一切,陈云就将致悼词交给了小平同志,这也是陈云高风亮节的处事风格和滴水不漏的办事细节。

除此之外,陈云不愿致悼词有一个因素,就是他的身体状况不足以长时间站立,不然他也不会选择去杭州疗养。就在追悼会2个月之后,就查出陈云患上了直肠癌。

10月底,陈云做了手术。为了预防不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陈云还在为潘汉年的事情奔走,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胡耀邦。

陈云对身边人说:“虽然这次手术是小刀,但我老了,为防万一,还是希望有生之年要看到潘汉年问题的解决。”

在张闻天的追悼会现场,陈云友好和刘英交谈。事后,为了照顾遗孀,弥补过失,陈云还特地调刘英到中纪委工作,所以刘英才会特别感谢陈云的付出。

结语:

中国是一个礼议之邦,凡事都讲究一个和谐。陈云深谙此道,才会临时改变决定,不抢别人风头,注重细微之处,这就是陈云。

同时也要体谅年老的陈云,还不辞辛苦,抱着病体,来到北京,看望死者家属,我想这也是陈云为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报当年张闻天的恩情。

参考资料

《我所知道的陈云》党的文献朱佳木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张闻天追悼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人民日报1979.08.26

《生死寻常事,丧葬有仪规》社交礼仪李旸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