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40载 华北制药集团改革再创辉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北制药厂是哪年开始建的 激荡40载 华北制药集团改革再创辉煌

激荡40载 华北制药集团改革再创辉煌

2024-07-09 2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激荡40载 华北制药集团改革再创辉煌

2018-10-23 10:55 作者:李晴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菌种培育、发酵、合成、提纯……从某种生物成分到可治疗疾病的药物,一粒药的生产过程,伴随着无数神奇的化学反应,着实让人震撼,就如同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医药工业在大浪淘沙之下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河北医药工业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华药迎来投产60年华诞。

  自1958年6月投产,新中国的第一批青霉素诞生于此。华北制药厂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菌种依赖进口的历史,新中国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开创了我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因而华药素有医药领域“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回望过去,无论是当年的华北制药厂,还是今天的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药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是改革激发活力的见证。

  从顺应整合大势组建华北制药集团搏击市场,到新时代优化产品供给把握市场;从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到免疫抑制剂全线产品;从“四大素”当家到拥有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维生素及营养保健品等700多个品规的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改革创新路上,伴随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华药转型升级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华药华民公司实验室。

  使命——肩负历史责任

  石家庄市体育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东侧,两座临街而立的典型“俄式建筑”,是曾经风云一时的华北制药旧址——抗生素厂与淀粉厂,这是“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工程,由前苏联援建,代表当时高规格的建设项目。

  淀粉厂大门顶上的两朵“祥云”,环绕中间的红日,构成了“旭日东升”,红日之上的和平鸽展翅飞翔,敲动着历史的思绪……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西方实施禁运,1瓶仅重0.12克的青霉素,价格却相当于0.9克的黄金。高昂的价格,极低的青霉素自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全国的需要。加之抗美援朝期间,伤员的救治也急需足够的青霉素。建立自己的抗生素大厂成为年轻共和国的当务之急!

  肩负历史重任,作为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华药自1953年筹建,1958年6月建成投产,由包括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组成。

  华药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迅速带动了青霉素的普及和降价,使中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十年。同年底,中国人自己选育的第一株生产用青霉素菌种在华药研制成功,打破了苏联专家“只有科研单位才能搞育种”的断言和技术垄断,彻底结束了我国依赖进口菌种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华药还承担了国内外援建任务,先后支持并援建了蒙古土霉素车间及生产技术、朝鲜青霉素发酵技术、越南葡萄糖厂生产技术和帮助考察筹建抗生素厂,以及援建罗马尼亚葡萄糖车间等任务;支援了国内46家单位的抗生素厂、药用玻璃厂、淀粉和葡萄糖厂的任务。

  毛泽东、周恩来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对华药寄予厚望,其殷殷嘱托从未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华药始终秉承“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的企业精神,一直致力于满足人民用药需求,不断扩展升级产品结构,以高质量产品支撑企业品牌。华药由一家产权结构单一的工厂,发展为拥有40余家子(分)公司、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集团。

  与刚投产时相比,华药集团经营范围逐渐由单纯的抗生素拓展至化学制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维生素及营养保健品、现代中药、生物农兽药等领域近700个品规,治疗领域涵盖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肾病、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等。

华药生物技术分公司生产车间。

  机遇——开启转型之路

  射液被列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品种。金坦公司与韩国CJ医药健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国内开发用于治疗肾性贫血、肿瘤化疗引起贫血的生物技术药物长效EPO。

  华药生物制药板块已形成上市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技术能力和发展规模居河北首位、国内前列。根据研发储备形势,华药将在未来3~5年陆续推出重磅生物制药新品,打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壮大生物制药产品集群,形成生物药领航企业发展新格局。生物制药是华药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将给企业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2009年,重组后的华药,加快了整体迁建步伐,实力得到巨大提升,并开始在转型升级上寻求新路径,以开放共赢的姿态,用创新谋划企业未来发展。

  华药内部建立起了完善的创新鼓励机制。有严格的科技、管理、政工成果评审管理办法和成果奖励管理办法;有内部突出贡献专家评审奖励办法;有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7年,仅创新成果奖励就支出近200万元。依靠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生物制药也开启了华药新的发展机遇。

  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式增长;一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获得Ⅲ期临床批件;国家重大产品重组人血白蛋白先后获得不同用途产品的临床批件并在国内首家开展临床研究,获得河北省首个生物类似药临床批件;长效EPO开发(重组人促红素)获得突破性进展。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华药就已涉足生物制药领域,是国内最早开展研发的药企之一,依托华药中央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强大的研发能力,先后孵化了金坦公司、生物技术分公司等生产机构。经过多年积累,其生物技术药物开始厚积薄发。

  重组乙肝疫苗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国内唯一的生产厂家就是金坦公司。重组乙肝疫苗的持续热销“催”着金坦公司提高生产效率。金坦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提高76.11%和37.22%。

  2018年,一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获得Ⅲ期临床批件。作为自主创新项目,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

生产场景。

  坚守——锻造金牌质量

  无论体制机制和发展战略如何转变,华药人对于质量永远第一的理念始终不曾改变,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历久弥坚。

  2006年担任华药质量管理部部长的王欣明,是名副其实的华药“第二代”。文革期间读大学的王欣明父母,毕业后被分配到华药,母亲一直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父亲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在华药大院里长大,王欣明从小就被父辈们对于质量追求的精神深深熏陶着,也被华药营造的质量文化和氛围深深感染着。

  上世纪80年代初,华药率先在全国医药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质量的理念也在每个华药人心里扎下了根。王欣明觉得,正是这种“视质量如生命”的精神,促使华药在产品质量方面交出了一份份耀眼的成绩单:1986年在医药行业首家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华北制药股份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得青霉素类粉针剂新版药品GMP证书的企业。

  “这种精神也许不够华丽,但却很扎实。”王欣明说。60年峥嵘岁月,朴实的华药人,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对生命健康的最高伦理。

  尽管时代变迁,现今提倡的许多新概念,都能在华药的历史上找到影子。比如华药建成初期就配有科技图书馆和档案室,科技图书馆存有大量国内外前沿技术资料,而档案室则对研发资料和技术改进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便于后继者查询,这正契合了现在ICH Q10制药质量体系中“知识管理”的要求:知识获取和知识的存档与共享。另外,华药一直延续的技术分析会、班组研讨会、“五小”等活动也都是遵循着现在GMP中的“变更”原则。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药品GMP的全面实施和国际认证的推进,华药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部,负责药品质量监督和GMP认证工作,各子公司也建立起自己的质量管理部门。

  2010年新版药品GMP出台后,华药将其视为转型升级的新机遇,率先在河北省制药行业进行2010年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改造工作。通过统筹谋划,分步推进原有60余张药品GMP证书涉及生产线的改造工作。通过全员持续培训、健全内部质量审计、完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等措施,树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质量管理理念。2011年6月,华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口服制剂生产线通过了2010年修订药品GMP认证的现场检查,再次成为河北省首家、全国首批取得2010年修订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近年来,华药又将目光锁定国际市场,对产品结构、装备工艺进行了调整和升级,生产线标准达到世界先进的美国、欧盟等法规标准。青霉素类产品生产线先后通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认证检查,成为合格供应商;先后取得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马达加斯加等多个国家官方组织的认证批准。目前,华北制药拥有830个制剂产品的国际注册证书,产品销售区域覆盖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亚、东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料药获得高端认证的品种42个,产品销往美国、欧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华药用品质赢得了信赖,截至目前,品牌价值达到196.26亿元。

华药华民公司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人正在摆放药物。

  再造——开创崭新未来

  2017年6月,华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对公司的现状进行诊断和分析,对公司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面对老国企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历史包袱过重等问题,华药从解决好效率问题入手,通过实施战略再造、管理再造和文化再造,化解结构效率、运营效率和研发效率低下的问题。

  ——战略再造为企业指明方向。华药从企业实际出发,在整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和集团管控等方面形成战略规划,明确了以制药工业为核心,重点发展生物药,巩固发展化学药,做优做大新治疗领域,做精做强抗感染板块,积极发展农兽药,积极培育健康消费品和医药商业,打造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力争实现“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重塑一个新华药”的目标。

  ——管理再造使企业重塑筋骨。华药以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优化发展结构,通过结构调整重新布局,构建了“10+6+N”组织架构:“10”指十家重点骨干型企业,“6”是将原来小而分散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六个平台型企业,“N”指N个合资合作企业。“10+6+N”模式的运用成为华药破解结构效率低下问题的有益尝试。

  ——文化再造为企业焕发活力。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华药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培育和形成了以“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为核心的品质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华药集团在原有品质文化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层次或结构的位置重新设定,构建新的核心层次,形成蕴含企业历史和未来发展预期的企业文化系统,构建覆盖全员的创新文化与业绩文化,“文化再造”将为企业战略实施增加强大的内驱力。

  重新设计,从头改变。三个“再造”是华药在对企业运行进行了根本性思考后,作出的彻底改变。

  “10+6+N”模式运行以来,10家骨干单位均保持良好态势,销售利润同比翻番;6家平台公司组建完成,即将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目前正积极推进对外合资合作,价值创造力不断提升;“N”个合资公司将成为混合所有制的新的试点单位,通过引入合作伙伴、高管持股等方式,探索建立适合华药集团特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华药华恒公司作为省内第一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单位,近日已完成员工持股实施,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资至2.1亿元人民币,已完成工商登记,成为河北省首家完成员工持股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集团公司已与5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合资公司已经成立,为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历了辉煌,走过了寂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华北制药将不忘初心,奋发前进,扎实推进企业战略落地,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目标坚定执着迈进。(文/李晴  图/周克禹)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返回首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