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显著上升,冲进全球百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中科技大学edp 华中科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显著上升,冲进全球百强

华中科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显著上升,冲进全球百强

2024-01-16 0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

  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世界纪录;

  超算存储“10节点榜单”世界第一;

  图计算性能世界第一;

  ……

  相较于其他拥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华中大像一匹精悍的黑马,虽建校仅70余年,却已有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之趋。

  2022年8月15日,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发布。其中,华中科技大学首次跻身全球百强,位居第96。值得注意的是,近十五年间,华中科技大学内地排名相对稳定,但世界排名显著上升。从2008年的402-503名,到2018年的151-200名,再到如今的世界第96名,十五年间的数字变迁,背后是飞跃,亦是中国内地高校前进步伐的缩影。

  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校长之一、“华工之父”、奠定华中科技大学发展之基的朱九思曾多次讲到,他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情就是植树造林。其“大学之本在教师、大学之路在综合、大学之源在科研、大学之魂在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为当时的华中工学院成长为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奠基性贡献,也让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华中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26日,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青出于蓝,华中科技大学在原三所高校的基底上继承、脱胎、换骨、蜕变,却以更为严谨、踏实、低调的姿态,以二十年的时间走出一条令人热血沸腾的跨越之路。

  汇流相彰,各擅胜场

  高校合并,是寻求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重组之道,以不同的学校底蕴共谋发展合力,求同存异、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合并后的华中科技大学,文理工医管,全面发展,实力强劲,在四轮学科评估中呈不断上升之势。

  文,有新闻传播学学科独树一帜,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老牌新传名校复旦大学共评为A,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之后的传媒新锐;理,有物理学、生物学学科名列前茅,成为华中大在光电与医学等领域奔跑“加速度”的坚实支撑;工,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后来居上,以硬核科创成果引领未来;医,有赫赫有名的同济医学院坐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连续三次学科评估全国领先,其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六个学院之一;管,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学科成绩亮眼。

  各擅胜场,顶峰相遇,却又在华中科技大学这个平台上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近40年前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走综合化道路”理念延续至今,让不同的学科在融合与交叉中迸发出新的可能性,深根固柢,星火燎原。

  如看似与“科技”二字并不相融的新闻传播学科,便是华中科技大学70年发展历程中的得意之作,将“综合性”贯彻得最为彻底,走出了一条“文工交叉,应用为主”的独特路径。

  1983年华中工学院新闻系成立之初一鸣惊人,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创办的新闻系,一举开创理工类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典范,将“交叉”的理念提前落实了几十年。1998年大刀阔斧实行人文、社科与信息学科交叉,首开网络新闻本科班。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入选,成为全国范围内,新闻传播学科唯二入选的实验室之一。

  而自千禧年三校合并以来,“医”与“工”的交叉汇流带来的提升则更为明显。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以外,临床医学学科在四次学科评估中的成绩直线上升,生物医学工程更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A+的评级,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也在聚焦人工智能的医学应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生命、医学等方面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毫无疑问,同济医学院构筑了华中科技大学发展进程中,强悍而又坚实的医学底色。

  七秩沉淀,矢志一流

  工科杰出,医学强劲,文理并蓄,华中科技大学能在“综合性”大学中担纲,却又把“科技”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华中科技大学的关键词不尽于此,“应用”二字贯彻始终,“创新”是华中大前行的方向。2022年8月15日,《新闻联播》推出《解码十年—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专题,聚焦我国十年来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大科学装置和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关注。

  从十年前喻家山下一个小小的山洞实验室,到如今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为人才创新搭建广阔舞台,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后盾。

  追光:闯险关要扼

  近60年来,光电科学一直是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激光、光纤光缆、芯片、集成电路、通信产业……可以说,光电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是中国走向科技强国必闯的险关要扼,亦引领着人类的未来。

  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开始筹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地处光谷腹地,与“武汉·中国光谷”共生共荣。2017年科技部批准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聚焦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的基础性科学和技术问题,积累了雄厚的科研条件和基础。世界上第一个小鼠全脑高分辨率图谱、“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新一代相变存储器芯片、掌握国际话语权的100k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显示亮度增强6万倍的“点亮肺部”MRI……一个个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让矗立在湖北武汉的“中国光谷”在向世界进军的征程上,焕彩生辉。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依托硬核科研平台与实力团队的潜心钻研,华中科技大学在光电信息领域的成果频频惊艳世界,在大数据、高性能计算领域走在世界前沿。2022年5月30日,2022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SC22)公布IO500(超算存储500强)结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并行数据存储实验室PDSL团队夺得“10节点榜单”第一,将世界记录提高36%!6月1日,在德国汉堡举办的国际高性能计算大会上,国际上评价超级计算机图计算性能的最权威榜单——Graph 500榜单的第24届排名揭晓,由华中科技大学图计算团队研发的图计算机DepGraph,性能再次打破图计算性能世界纪录,超过日本“富岳”等超级计算机,蝉联全球第一!

  逐辰:探真理光芒

  2022年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授予华中科技大学,从此在璀璨星空中留下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足迹。据软科统计,目前,我国内地仅有16所高校拥有自己的“专属小行星”,而华中科技大学在天文领域的重大贡献,足以在广袤宇宙中留下姓名。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罗俊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以三颗卫星架起一把竖琴,聆听宇宙深处引力波的“声音”。其带领引力中心团队经过30多年的山洞蛰伏,于2018年成功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入选“2018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被编入高中物理教材。

  2019年“天琴计划”的首发卫星——“天琴一号”顺利发射,是目前为止国内第一颗由国家正式立项发射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验证卫星,华中科技大学参与研制其关键载荷技术,开启了测地观天新事业。同年,华中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启了中国中部地区天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先河。2021年国家天文台-华中科技大学“天眼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推动中部地区天眼FAST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从0到1,从跟跑到领跑

  2018年11月22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在物理学家看来,无异于开辟了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新天地。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在短短十年间,便从一无所有到领跑世界,完成了震撼世界的升级与蜕变。

  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上,华中科技大学孜孜不倦盛产“从0到1”的科研成果。然而攀科技高峰,不止于将丰富无垠的想象凝练于纸笔,“仰望星空、探索未知、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才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

  “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实现了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从无到有、产学研的核心装备从0到80%的国产化,以实力占领电子封装领域制高点;“中国源头创新、全球首创”全数字PET,打破国外对该设备的垄断,通过早期诊断将部分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提升至99.3%,使“癌症预警机”真正实现国产化;作为激光加工研究国内最早起步的研究单位之一,实现汽车车身激光焊接装备自主制造,使得国外同类产品降价40%……

  刘胜教授团队项目“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在教育部2021年5月批准成立的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名列其中。在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中,华中科技大学成为第二批入选的四家建设高校之一。截至2021年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同时揭牌成立,同时拥有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这两个重要平台的高校,全国仅有3所,华中科技大学正是这3所高校之一。聚焦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等方向,支撑集成电路等产业的高速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在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征途上,走在最前。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从0到1、从领跑到超越,华中科技大学在70年峥嵘岁月里扎根中国大地,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攀科技高峰、探真理光芒,打破未知、探索未来,完成了从世界500到世界百强的蜕变之旅。

  欲栽大木柱长天

  在这座被称为“森林式大学”的校园里,树木葱茏、碧草如茵,悬铃木、广玉兰、樟树苍翠欲滴,“植物界活化石”“国宝级植物”珙桐静静绽放,18万棵树木环抱的校园以“1037号森林”而闻名。传闻华中大校园里每砍一棵树都要经过严肃讨论,华中大的树是宝藏,更是华中大人的灵感源泉。

  树木,更树人。5年时间,建成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之一;35年蛰伏山洞,将万有引力常数精确到百万分之11.6;2020年疫情突袭,3.4万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栽大木、柱长天,顶天立地、追求卓越。华中大人用行动证明了“学在华中大,建设大中华”的闪亮名片,以与祖国发展的同频共振,诠释了“世界一流”的真正含义。

  从2003年9所中国内地高校上榜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到2022年163所高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从2016年清北率先迈入”世界一流“,到2022年8所中国内地高校在世界百强中汇聚,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强势崛起,更是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反映。期待更多划时代的原创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从中国内地高校产生,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