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半半歌李密庵注音 浅谈“一半”

浅谈“一半”

#浅谈“一半”|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浅谈“一半”

  清代学者李密庵曾作《半半歌》,曰: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廓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 妻子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 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一半”哲学与儒家的“中庸”之道颇为相似,“一半”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中间”。能拜读李密庵先生的《半半歌》还是得缘于林语堂先生的《中庸的哲学:子思》中《人生的盛宴》一文。

  浅谈“一半”

  鲁迅先生曾对“折中思想”进行过口诛笔伐,但如果把“一半”简单地理解为“折中”,那是悲哀的。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强调“过犹不及”。但是要说“过”,就必定是要有界限的,否则“过”就无从说起。儒家认为,行“中庸之道”则是为不过也。

  《论语·庸也》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今人对“中庸”的理解百度百科显示为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浅谈“一半”

  “中庸之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从皇帝出场其背后的匾额“中正仁和”就可见一斑。《古文观止》一书可谓是真真奇书也!但全书之奇,不在于内容,而全在于一个“止”字上!自古以来,就一直强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浩瀚无垠的书山学海里,竟然有人提出了“止”!这是多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壮举!

  

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流传不止,与中国人历来“知止”是离不开的。《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也就难怪如今的一些中国企业家发出“钱并不能带来任何快乐 有时越多越糟”的感叹了。不知止,则无以拓宽人生的宽度。有些路,走到一半最好,有些事,做到一半就得激流勇退。

  浅谈“一半”

  人们说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近年来,类似“袋子越来越满,脑子越来越空”的话语,也层出不穷。“一半”是越来越不容易做到了。且不说其他,就是昼夜对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业已成为梦想,凌晨三点的城市,大概也还有许许多多人在继续做白天做不完的事。对于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谁会嫌钱多呢?”,对于职位的升迁,永不满足,“人往高处走嘛!”

  “一半”不是简单的折中主义,更不是把事情做到一半就好。“一半”在于“知止”,在于平衡,在于使人更加关爱自己本身,在于去追求一种使人真正快乐的生活。

  茶道讲究茶不能倒太满,道家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酒饮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法国浪漫主义大诗人雨果也曾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推上欲念的门闩的人,就是聪明人。”我想,如果有一天能成为真正读懂“一半”的人,最起码,不会是一个太痛苦的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