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七夕亮相羊城“潮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千里江山图汉服 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七夕亮相羊城“潮墟”

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七夕亮相羊城“潮墟”

2024-07-13 0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李婷婷图/主办方供图

8月25日七夕之夜,广州非遗潮玩艺术新地标——潮墟C·PARTY热闹非凡。由广州广电传媒集团和广州美术学院联手举办的“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学员结业成果展”(以下简称“非遗研培成果展”)在当天启动,现场还有七夕·粤剧“街文化”展演、瑶族绣娘炫技、汉服同袍大巡游等各种节目轮番上演。其中,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在“非遗研培成果展”发布仪式上亮相,令现场观众大开眼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亮相

10名绣娘历时五个月创作而成

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次来到“潮墟”的这幅《千里江山图》,全长14米,由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的10名绣娘历时五个月创作而成。这幅刺绣作品颜色匀净清丽,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本次“非遗研培成果展”涉及广东省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如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佛山剪纸、汕头剪纸、瑶族刺绣等,各自发展流变于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境遇。

非遗研培成果展启动现场

在“潮墟”的乞巧派对上,几位瑶族绣娘在电波艺术创意营前摆开阵仗,现场教市民绣起了书签。据介绍,这些瑶族绣娘大多来自清远连南,是非遗研培班的学员。

非遗研培计划已培训学员215人

非遗研培计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对于传承人群来说,意义尤其重大。2017至2019年,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广州美术学院先后组织举办了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佛山剪纸、汕头剪纸、瑶族刺绣等研培班,总计培训学员215人,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这些学员均与当地国家级非遗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本身是非遗传承人,有的从事非遗产品的经营开发,也有非遗保护工作的基层管理者。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打造当地文化品牌、促进文旅结合的产业脱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观众欣赏瑶族刺绣作品

 8月25日举办的“非遗研培成果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其中,线上主要通过虚拟展厅和多平台网页展示;线下启动仪式及部分优秀学员作品展示在“潮墟”同时举行。

展览展示作品是非遗传承学员在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历史发展和内在脉络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更符合非遗项目发展实际,尤其是当代人喜欢的非遗衍生品或文创产品、跨界产品。

观众欣赏瑶族刺绣作品

【链接】瑶族刺绣人物

张亚男 瑶族刺绣班学员,她用IP营销和大产业思维,整合瑶绣、壮绣和汉族刺绣,切合本地实际努力打造“清绣”(清远刺绣)概念,引入设计团队量身打造爆款产品,为民族融合、全域旅游的文化多样性呈现以及解决各民族贫困户绣娘迫切的生计问题付出了努力。 

邓俊莺  瑶族排瑶之一火烧排长老之孙女,她通过瑶绣向大众展示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她不仅走出了大山,还在城里经营着一间瑶族刺绣小铺,可以负担起全家人的生计。现在的她,背负着传承人的责任,怀揣着带领绣娘姐妹们走向致富路的梦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李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