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与产业布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堰市区分布图 三、区域与产业布局

三、区域与产业布局

2024-07-11 04: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省农业区域与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互补,突出特色;规模经营,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一)区域布局

按照全省“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将全省农业区域划分为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试验区、鄂西特色生态农业区与沿江优势农业带三大区域,各区域农业主体功能综合考虑区域所处自然环境、农业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确定。

图1 湖北省农业区域布局图

1、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试验区涵盖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个城市的农业区域,即武汉城市圈内的农业区域。武汉城市圈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发展基础,是全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密集区。根据发展的现状及潜力,试验区的农业功能应定位于:全省“两型”农业发展的科技示范区,全省现代都市农业、精致农业发展的先进基地,全省重要的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试验区产业发展重点包括:商品蔬菜、优质水产品、优质稻米、优质棉花、“双低”油菜和“三元”猪等优势农产品和水禽、特色禽蛋、牛奶、优质绿茶、优质水果、优质蜂产品、优质中药材、蚕茧、花生、苎麻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与武汉市近邻的东西湖、蔡甸、汉南、洪山、江夏、黄陂、新洲等地区在全省农业基础条件好,农业科技力量强,农业发展起点高,并具有紧邻武汉市区、人口密集、交通四通八达等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区应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新型农业以及以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城市建设与环境美化为主要目标的现代都市农业。

武汉市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畜禽、水产品产区与加工区,农业生产条件较优越,农业劳动力素质较高。本区应依托现有的发展基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由比较粗放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高质、高效、生态”为重要特征的现代集约农业转变。产业发展重点是:继续搞好主要农产品稻米、棉花、油菜、商品蔬菜、畜禽、水产品的品种优化与效益提升,同时大力发展水禽、特色家禽、优质牛奶、小龙虾、名优茶、优质水果、优质蜂产品、优质中药材、蚕茧、苎麻、花生等特色名牌产品。

2、鄂西特色生态农业区

鄂西特色生态农业区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个市州在内的农业区。本区地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密集,生态良好,文化多样,是我省农产品,特别是果、茶、药、食用菌、魔芋等特色产品主产区。

鄂西特色生态农业区应依托本区独特的资源条件,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三大总体发展目标,大力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农、特、畜、水产品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与品牌化经营;积极开发农业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积极推广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广农业生态养殖、立体养殖,推广低碳农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区内产业发展重点包括:优质稻米、小麦、“双低”油菜、“三元猪”、名特水产品、高山蔬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牲猪、肉牛、肉羊、家禽、食用菌、茶叶、水果、中药材、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在种子种苗繁育推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立体种养高效模式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3、沿江优势农业带

我省长江段长约1060公里,占长江干线总长三分之一以上,沿江地区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乃至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沿江优势农业区包括武汉、黄石、宜昌、鄂州、黄冈、荆州、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的农业区。本区土质肥沃,河湖广布,水资源丰富,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较为发达。

沿江优势农业带应利用好沿江水利、交通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沿江经济开发的机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力争成为全省农业集约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区。沿江优势农业带产业发展重点是建立“三带十二个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即建立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带;优质畜牧水产养殖与加工带;特色经济作物生产与加工带。十二个基地包括:优质稻米、“双低”油菜、商品蔬菜、优质花生、优质“三元猪”、奶牛、优质水产品、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中药材、魔芋、食用菌等生产及加工基地。

(二)产业布局

1、种植业

(1)水稻布局。根据自然条件、种植习惯、加工企业分布状况以及《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求,继续推进江汉平原和鄂东单双季优质籼稻优势产区、鄂中丘陵、鄂北岗地单季籼稻优势产业带和鄂东北优质、粳稻优势产区基地建设, 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其中优质稻面积达到2500万亩。

图2 湖北省水稻生产布局图

一是江汉平原、鄂东单双季优质籼稻板块。包括仙桃、潜江、天门、汉川、监利、松滋、洪湖、公安、江陵、荆州、石首、枝江、黄梅、武穴、蕲春、团风、浠水、鄂州、大冶、阳新、咸安、嘉鱼、崇阳、赤壁等县(市、区)。

二是鄂中丘陵、鄂北岗地单季优质籼稻板块。包括京山、沙洋、钟祥、安陆、应城、当阳、随县、曾都、广水、南漳、襄阳、枣阳、宜城等县(市、区)。

三是鄂东北优质粳稻板块,包括麻城、孝南、孝昌、黄陂、新洲等县(市、区)。

(2)小麦布局。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安排,结合结构调整的趋势、加工企业分布情况,以及大众消费特点,重点抓好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优质中筋小麦优势区和江汉平原、鄂东弱筋专用小麦优势区基地建设,全省小麦总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200万亩。

图3 湖北省小麦生产布局图

一是在襄阳、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安陆、大悟、老河口、谷城、丹江口、郧县、南漳、宜城、钟祥等北纬31°以北的县(市、区)建设中筋小麦板块。

二是在天门、仙桃、潜江、江陵、松滋、公安、黄梅、麻城、大悟、红安、罗田等县(市、区)建设弱筋小麦板块。

(3)玉米布局。服务饲料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需要,大力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稳定扩大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加强技物配套,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到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850万亩,单产提高到340公斤。

图4 湖北省玉米生产布局图

一是鄂西山地玉米区。包括恩施州、宜昌市和十堰市,主要有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兴山、长阳、秭归、五峰、竹山、竹溪等县(市、区),选用适宜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间套复种面积,提高单作或间套作玉米单产水平。

二是鄂北岗地玉米种植区。包括襄樊市的宜城、枣阳、谷城、保康、襄阳、南漳等县(市、区),可扩大种植规模,增加饲料玉米生产能力。

三是江汉平原及鄂中丘陵区。包括武汉、荆州、荆门等地,主要有天门、潜江、仙桃、钟祥、京山、汉南、新洲、荆州、江陵、松滋、公安等县(市、区),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和玉米套作模式具有一定潜力。

(4)马铃薯布局。根据省政府2008年制定的《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鄂西高山种薯优势生产区,鄂西低山粮、加、饲产业区,平原菜用、加工薯产业区和鄂东南丘陵特色商品薯产业区的基地建设,力争各类马铃薯基地建设突破500万亩。

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一是鄂西粮用、加工及饲料薯板块。包括恩施州、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和十堰市海拔1000米左右马铃薯产区,主要有兴山、宣恩、咸丰、长阳、秭归、建始、恩施、巴东、利川、五峰、竹山、竹溪等县(市);二是平原菜用、加工薯板块。以江汉平原和汉江流域为主体,包括荆州、襄樊、宜昌、荆门、随州、武汉市等市;三是鄂东南丘陵特色商品薯板块。主要包括崇阳、通山、通城、咸安、赤壁、嘉鱼、阳新等县(市、区)以及鄂州和黄冈市的部分县(市、区)。

种薯繁育基地建设:一是加强试管薯繁育中心的建设;二是微型薯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武汉市、随州市、恩施市、长阳县等处;三是原种、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包括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樊市和黄冈市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

(5)棉麻布局。进一步提升棉麻生产优势,建设适纺50支纱以上的中长纤维原棉生产基地和适纺30支纱以下的中短纤维原棉生产基地,棉田面积700万亩左右。建设优质苎麻生产基地,苎麻种植面积恢复到30万亩左右。

一是建设江汉平原、鄂东和鄂北三大优质棉板块。重点建设天门、沙洋、潜江、监利、公安、松滋、枝江、仙桃、汉川等县(市)。

二是建设鄂南优质苎麻板块。包括咸安、赤壁、嘉鱼、阳新、大冶等县(市、区)。

图5 湖北省棉花生产布局图

(6)油料布局。在长江、汉江沿岸地区与鄂东、江汉平原、鄂中北地区集中建设30个“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确保全省油菜面积达到1900万亩以上,油菜“双低”优质率和商品率分别稳定在95%和65%以上。在汉江中游和鄂东大别山建设300万亩花生、芝麻板块。

一是建设鄂东、江汉平原、鄂中北 “双低”油菜板块。包括天门、仙桃、公安、松滋、潜江、枝江、江陵、新洲、浠水、鄂州、武穴、阳新、大冶、赤壁、咸安、沙洋、钟祥、当阳、宜城、监利、洪湖、荆州区、黄梅、蕲春、石首、麻城、云梦、汉川、孝南、应城、黄陂等县(市、区)。并在鄂北建设杂交油菜良种繁育基地。

二是建设汉江中游和鄂东大别山花生、芝麻板块。包括襄樊市郊区、襄阳区、老河口、谷城、南漳、宜城、大悟、红安、麻城、团风等县(市、区)。

图6 湖北省油料生产布局图

(7)蔬菜布局。按照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的要求,全省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的“三型”产业转变。到“十二五”末,全省蔬菜(含西甜瓜、魔芋、食用菌)基地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播种面积稳步发展到1900万亩。

一是城郊蔬菜。以武汉市为核心,全省16个中等城市和主产县市区郊区为据点,建立200万亩稳定的核心蔬菜基地,播种面积达到700万亩,产量1000万吨,总产值200亿元,蔬菜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保障本省蔬菜供应。

二是喜冷凉露地越冬蔬菜。在嘉鱼、天门、襄阳、云梦、应城、汉川、钟祥等县市区建立240万亩稳定的核心蔬菜基地,播种面积达到500万亩,总产量1100万吨,总产值160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以外销为主,蔬菜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参与支撑我国秋冬蔬菜市场供应。

图7 湖北省蔬菜生产布局图

三是高山反季节蔬菜。在长阳、五峰、兴山、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保康等16个高山蔬菜主产县市,建立160万亩稳定的高山蔬菜核心基地,播种面积发展到30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总产值9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外销为主。

四是水生蔬菜。在蔡甸、东西湖、江夏、汉川、洪湖等县市区建立150万亩标准化水生蔬菜基地,亩产量2000公斤,总产量300万吨,总产值60亿元,由自给为主向外销为主发展,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五是食用菌。在随县、远安、房县、保康、广水、钟祥、新洲、公安等县市建立高标准生产基地50万亩,鲜菇产量100万吨,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以上,力争使全省食用菌总产值和产量继续稳居全国前5位,食用菌出口创汇继续稳居全国前两位。

六是西甜瓜。在松滋、石首、公安、潜江、蔡甸、江夏、宜城等县市区建立西甜瓜基地150万亩,产量400万吨,产值40亿元。

七是魔芋。在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襄樊市有关县市建立生产基地50万亩,产量100万吨,总产值50亿元,其中种植产值30亿元、加工产值20亿元,基地农民从魔芋产业年人平增加纯收入1000元以上,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8)果、茶、桑、药布局。做好水果市场细分,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抓好“早熟”、“晚熟”品种发展,实现均衡上市,果园面积发展到580万亩。突出名优茶生产,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提高茶园整体素质,茶园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大力推广多丝量优质蚕品种,主推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蔟营茧等集成技术,大力开展桑蚕茧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桑园面积发展到40万亩。强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大力推广高产栽培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重点发展黄连、茯苓、板党、玄参、白术等品种,中药材留存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年度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

水果:一是以巴东、长阳、秭归、兴山、夷陵、点军、当阳、宜都、枝江、松滋、东宝等县(市、区)为核心示范区的优质柑橘板块;二是以丹江口市、郧县为核心示范区的宽皮柑橘板块;三是以老河口、枝江、钟祥、京山等县(市)为核心示范区的优质梨板块;四是以枣阳、随县、广水、孝昌、孝南等县(市、区)为核心示范区的优质桃、枣板块。

茶叶:一是在恩施、鹤峰、宣恩、咸丰、利川、五峰、夷陵、宜都等县(市、区)建设名优绿茶、宜红茶板块;二是在英山、罗田、麻城、红安、大悟、孝昌等县(市)建设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板块;三是在竹溪、竹山、房县、保康、谷城、南漳、神农架等县(区)建设高香绿茶板块;四是在赤壁、崇阳、通城、咸安、通山等县(市、区)建设名优绿茶及边销茶板块。

桑蚕:一是巩固提高鄂东优质桑蚕茧板块,包括英山、罗田、麻城等县市;二是积极发展鄂西优质桑蚕茧板块,包括郧县、郧西、南漳、远安、夷陵等县区。

中药材:一是重点打造武陵山优质地道药材种植区,包括恩施、巴东、利川、咸丰、鹤峰、建始等6县市;二是巩固发展大别山药材种植区,包括蕲春、英山、罗田、麻城等4县市;三是扶持秦巴山中药材种植区,包括郧西、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丹江口、谷城、保康、南漳等9个县市。

2、畜牧业

生猪:以长江流域县(市、区)为重点,建设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生猪产业板块基地。包括襄阳、松滋、钟祥、随县(含曾都)、仙桃、潜江、当阳、夷陵、枝江、京山、南漳、恩施市、枣阳、鄂州、天门、黄陂、武穴、沙洋、宜城、通城、公安、宜都、江夏、监利、老河口等25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汉川、安陆、大冶、阳新、巴东、利川等县市区。

肉鸡:一是以湖北同星、宜城襄大、丹江口福润、十堰市康达等肉鸡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以随州、襄樊、十堰等地为主的鄂北双亿只肉鸡产业带;二是以温氏湖北公司为龙头的鄂南亿只优质黄羽肉鸡养殖基地;三是以谷城县为主的千万只生态土鸡养殖基地。形成我省3亿只肉鸡主产区和精深加工集中地。

蛋鸡:以湖北神丹、湖北神地、武汉灵星等蛋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设京山、应城、云梦、安陆、钟祥、沙洋、仙桃、公安、荆州区、石首、新州、浠水、团风等蛋品大县市为重点,形成鄂中、鄂东存笼过亿只的蛋鸡板块。

肉鸭:以汉口精武和飘飘鸭业、周黑鸭、鸿翔等肉鸭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以“8+1”城市圈为主的亿只肉鸭产业基地。

蛋鸭:以仙桃九珠、荆州离湖、荆州小胡鸭等蛋鸭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以江汉平原为主的6000万只蛋鸭养殖基地。

鹅:生产基地集中在江汉平原、鄂中产业区和鄂南产业区。

肉牛:肉牛基地以汉江流域、大别山肉牛产业带为主,包括竹山、郧县、丹江口、老河口、宜城、南漳、谷城、襄阳、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安陆、京山、钟祥、天门、大悟、红安、麻城、浠水、蕲春、黄陂、利川、咸丰、恩施等25个县市,实现出栏肉牛100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的59%。

肉羊:肉羊基地主要集中在以清江流域的建始、巴东、恩施、宜都、长阳等5县市,汉江流域的丹江口、郧西县、房县、老河口、襄阳、枣阳、南漳、谷城、宜城、随县、曾都、广水等12个县市区,大别山区域的麻城、罗田、蕲春、英山等4县市,年出栏肉羊600万只,占全省800万只的75%。

奶牛:奶牛基地以武汉为中心,联合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共8个市共同打造武汉城市圈奶业基地。其中,黑白花高产奶牛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武汉、黄冈、黄石、咸宁、孝感、咸宁市郊;奶水牛生产基地主要包括鄂州、天门、潜江、仙桃四个直辖市及黄冈、咸宁、孝感三市所辖部分县市;“黄牛奶改”发展区域主要包括黄冈、咸宁、孝感三市所辖县市。基地奶牛存栏突破10万头,年产鲜奶30万吨。

蜂:集中在鄂州、麻城、黄梅,崇阳、新洲、黄陂、随县、曾都、安陆、沙洋、钟祥、京山、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荆州区、公安、松滋、监利、石首、当阳、宜都、枝江、天门、潜江、仙桃、神农架林区、鹤峰等29个县市区。

图8 湖北省生猪养殖布局图

3、水产业

全省水产品养殖面积发展1030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20万吨。建设20个名特水产品省级苗种繁育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60%,建设30个稳产高产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面积达到600万亩,将我省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要求,结合我省各地自然条件、养殖习惯以及加工企业分布状况,在稳定发展“青、草、鲢、鳙、鲤、鲫、鳊、鲂”等8大常规当家品种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特色水产品养殖。重点发展小龙虾、河蟹、斑点叉尾鮰等三大出口优势水产品和鳜鱼、黄颡、鳝鳅、龟鳖、乌鳢、鲶鱼、青虾、长吻鮠、鲌鱼、罗非鱼、大鲵、胭脂鱼、鲟鱼等特色品种(除小龙虾、鲌鱼、罗非鱼、大鲵、胭脂鱼、鲟鱼外,其它各品种均被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图9 湖北省重点优势水产养殖布局图

(1)出口优势水产品布局

小龙虾:围绕全省“楚江红”小龙虾品牌整合和小龙虾加工业的深度开发,在潜江、洪湖、仙桃、鄂州、嘉鱼、监利、孝南、沙洋、应城、黄陂、浠水、天门、新洲、赤壁、蕲春、黄州区、钟祥、汉川、宜城、武穴等地重点建设20个小龙虾工厂化苗种繁育基地,同时在上述20个县以及公安、石首、广水、黄梅、大冶、枝江、江夏、荆州区、沙市、阳新、蔡甸、东西湖、汉南、松滋、江陵、团风、当阳、随县、京山、东宝、云梦、大悟、安陆、麻城、咸安、通城、老河口、枣阳、孝昌、襄阳等地建50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虾稻轮作”、“虾蟹混养”、“名优鱼类与小龙虾混养”等技术。

河蟹:围绕全省“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品牌整合打造,重点支持江夏、鄂州、洪湖、嘉鱼、汉南、监利、仙桃、汉川、赤壁、大冶、咸安、应城、阳新、浠水、公安、石首、沙洋、钟祥、天门、新洲等20个县市区。

斑点叉尾鮰:围绕全国苗种基地和鮰鱼加工出口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嘉鱼、长阳、宜都、钟祥、通山、枝江、仙桃、天门、潜江、监利、阳新、丹江口、浠水、随县、京山、老河口、枣阳、赤壁、沙洋、当阳等20个县市区。

(2)特色水产品布局

鳜鱼:重点建设洪湖市、江夏区、嘉鱼、鄂州、公安、黄陂、仙桃、监利、石首、汉川、应城、武穴、钟祥、天门、松滋、沙洋、浠水、蕲春、阳新、通山等20个县市区。

黄颡鱼:重点建设公安、荆州、嘉鱼、赤壁、新洲、鄂州、石首、监利、洪湖、云梦、汉川、天门、潜江、蕲春、黄州、松滋、江夏、黄陂、浠水、老河口等20个县市区。

鳝鳅:重点建设仙桃、监利、洪湖、嘉鱼、阳新、汉川、孝南、天门、沙洋、潜江、公安、鄂州、赤壁、咸安、通城、大悟、广水、蔡甸、武穴、汉南等20个县市区。

龟鳖:重点建设应城、京山、公安、沙市、天门、浠水、孝南、沙洋、黄陂、洪湖等10个县市区。

乌鳢:重点建设阳新、嘉鱼、云梦、汉川、沙市、监利、洪湖、公安、鄂州、蔡甸、浠水、黄梅、大冶、沙洋、当阳等15个县市区。

鲶鱼:重点建设监利、公安、嘉鱼、枝江、当阳、丹江口、麻城、天门、随县、阳新等10个县市区。

青虾:重点建设黄梅、监利、嘉鱼、鄂州、大冶、江夏、阳新、赤壁、洪湖、沙洋等10个县市区。

长吻鮠:重点建设石首、洪湖、长阳、钟祥、蕲春、夷陵区、当阳、宜都、枝江、汉川等10个县市区。

鲌鱼:重点建设丹江口、大冶、公安、当阳、宜城、黄梅、嘉鱼、咸安、江夏、鄂州等10个县市区。

罗非鱼:重点建设英山、天门、浠水、沙洋、潜江、钟祥、赤壁、应城、洪湖、襄阳等10个县市区。

大鲵:重点建设宣恩、咸丰、恩施市、竹溪、房县、竹山、丹江口、嘉鱼、当阳、夷陵、五峰、京山、神农架、东西湖、郧西等15个县市区。

胭脂鱼:重点建设孝南、东西湖、荆州区、嘉鱼、当阳等5个县市区。

鲟鱼:重点建设荆州区、宜都、长阳、当阳、蔡甸、麻城、仙桃、洪湖、广水、沙市等10个县市区。

4、农村能源

户用沼气:建设重点放在十堰、黄冈、宜昌、襄樊等地。

小型沼气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荆州、黄冈、襄樊、宜昌、仙桃、天门、潜江等地。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重点放在武汉、黄冈、孝感、襄樊、荆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地。

秸秆气化(固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重点放在仙桃、天门、潜江、黄冈、襄樊、十堰、荆州、咸宁等地。

5、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应遵循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选择交通条件优越、农产品原料富集、市场辐射范围广泛的地点组织生产,并尽可能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应充分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围绕优质稻、棉花、双低油菜、生猪、水禽、水产品、食用菌、果茶等优势主导产品,加快板块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加工基地,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