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中心思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五夜望月古诗简笔画模板 十五夜望月中心思想

十五夜望月中心思想

2023-12-26 0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心思想: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扩展资料这年中秋夜里,月光不着痕迹地洒落在诗人王建的庭院中,于是地上仿佛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在这静谧的夜里,栖息在树上的鸦鹊不知何时也静悄悄地入眠了,原本就安静的夜,悄然多了几分疲倦的气息。在“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王建只是简单地把夜里常见的意象铺陈开来,这本该是所有夜晚都应该有的景物,在今夜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了。诗人似乎是在告诉每一个读诗的人——今夜,就在今夜,好像所有的月色都不约而同聚拢在他的庭院之中,皎洁的月光均匀而优雅。如波澜不惊的江面,伸出手来便可掬起一捧独一无二的光亮。鸦鹊自然是不懂得今夜与平时有何分别的,聒噪了一天的它们此时此刻早就无所适从,于是随着它们的安静,整个夜晚都开始入眠了,大概只有某些思绪万千的人,才显得格外清醒。夜渐深,秋天的夜里也渐渐泛起了寒意,让人生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一点一滴打湿了树上的桂花,如玻璃珠一般轻轻掉落,只是却没有声音,这是无言的美。桂花的气息在任何时候都带着若有若无的甜蜜。即便沾湿了露水,想来依旧是无法掩盖的,只是当桂花的香气携带着令人生冷的寒气扑面而来时,一切便让人有了异样的感触。那一轮明月离人世千里万里,庭院之中尚且能感受到冰冷的寒意,既然如此,遥远的月宫中那棵桂树会不会被打湿得更加彻底。在那里面的女子是不是将更加直接感受到这彻骨的寒意?毕竟伴随着她的,还有永无止境的孤独与注定无法排遣的思念。在诗作前面的两句中,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清冷而幽远的景象,中秋之夜在诗人的笔下有了奇异的美感,今夜或许所有人都有着不同的情绪,不过相同的是,应该所有的人都会抬头望月。无论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还是闺中满怀愁绪的思妇。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便道尽了所有离人所共有的情结。夜晚是从天地大化中暂借而来的归宿,白日里的奔波与无奈,在此刻都将消融,然后沉淀,明月则承载了所有人的寄托,仿佛从这一轮白玉盘中,能看到故乡,也能看到思念之人。平日尚且如此,何况中秋佳节还有着比以往更加明亮的月光,“人尽望”细细读来似乎也是恰如其分。到这时,诗人委婉地问出了“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的团圆并不是普天下之人都能拥有的,今夜的离人想来又怎么会少?诗人的眼光有了横向的铺展,他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眼前所见到的庭院中的夜色,他所见到的,是天下人都能看到的一轮明月,是所有出门在外的人挥之不去的思愁。在诗人看来,这愁绪就像是随着清冷的月光,从没有尽头的天际倾落下来,绵延不绝,幽远流长,而此时也在望月的诗人又怎么能够避免呢?谁人能避免啊!空地铺满如白霜般的月色,桂香还有带着冰冷的寒意,似乎今夜所有的月光都集中在了诗人的庭院之中,最深切的秋思自然也将由诗人占有,诗人又怎会“不知秋思落谁家”呢?《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诗以写景起笔,最终以抒情结尾,全诗从始至终都处在一种清丽幽远的氛围中,王建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思绪,但是这种深沉的思绪贯穿全诗。诗作最后诗人分明想告诉读者,尽管天下离人都有秋思,但是唯独自己的是最深切的,然而他还是以疑问的语气结束全诗,留给读者更加意味深长的回味。这一年的中秋夜,除了彻夜无眠的月光,兴许还有诸多沉浸于自己情绪之中的无眠之人,当月光倾洒到这些人心中时,折射出来的全部都是动人的诗篇。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