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及其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二经书的寓意及象征意义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及其意义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及其意义

2024-07-05 2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及其意义

药师法门的价值还在于药师有十二大愿,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人们因为福报少了,多生病,且生一些怪病,而药物也因人心的不正而多是假药,而没有太大效用。而药师佛则有大利益,他的十二大愿不仅是利益众生的,同时也是告诫众生要以此为榜样而修学,在现世成就慈悲济世的善行,成就解救众生疾苦的慈善事业。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这也是让人们学习药师佛爱人如己的思想,自己有了圆满的智慧和福德,也愿众生都与自己一样幸福自在。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说明药师佛身相圆满,而且 能度幽冥众生,与地藏菩萨相近,因此东方的药师佛不仅能延生,也能为亡者提供帮助,也是说人可学药师佛慎终追求,不忘先人的思想。

第三大愿也是有行慈善之意。经中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这也就是说要多多为社会创造财富利益众生。从而使这个社会变成更为幸福美好。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这也就是让人们学习药师教化众生的精神,多支持社会的教育事业,使众生离开愚昧,从而利益社会和大众。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这也就让人学习药师佛利乐众生,使未能守好五戒的众生而将受苦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帮助他们守好自己应守的规范,从而获得幸福。

第六大愿,经中说“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而“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人们学习药师佛正是要学习他帮助众生脱离病苦,赠药与人,协助做义诊,看护病人,帮助病人,使人无诸疾苦。而日光菩萨则是如同光明一样照亮众生的心,让人脱离邪见和愚痴的种种过失。而月光菩萨则如月光一样给人清凉,给在烦恼和病苦中的众生带去一份清凉。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即是帮助贫苦无依,疾病缠身的穷苦人,使他们得到安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这也是助人能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妇女,使她们能得到心志的坚强,而得和男子一样的自在和平等。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这是说要帮助无知,持邪见的人,出离魔网而安立在菩提正道上,即多宣扬佛法,阐明佛理,得乐众生。

第十大愿中又说:“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这也是让人能学习药师佛帮助和关怀牢狱中的众生。

第十一大愿和十二大愿都是慈善事业的。十一愿说: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这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们可以多做慈善事业,来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药师法门的意义和价值

佛法每种法门,有如药物,都可治病。不过现世时代不同,人心多倾向现实,因此提倡药师法门,注重现世的修福,不离开社会,以求人类的利益,就极为需要。太虚大师在一九三四年,特在浙江宁波阿育王寺,与几百大众,宣讲药师经,以提倡药师法门。大师极力强调药师法门对于现世人类的需要,说到药师法门重视现实,适应东方国土以及对建立人间净土有利益。

一重视现实。现世科学发达,物质文明,人类思想多趋向现实,注重现实社会的物质享受,对于生前及死后的情形,毫不经心,认为那种思想是哲学家的幻想揣测,与注重现世快乐的事实,距离很远。而佛教对于人生的快乐,分为现世乐,后世乐、究竟乐三种。后世乐是指今生行善,来生富贵或生天享受;究竟乐是指后世了脱生死,往生净土。这两种乐,远在未来,眼光短视的人是观察不到的,也不会对之发生兴趣,发生兴趣的是在注重现世的快乐。现在这部药师经,正教人求现世的快乐。如经中说的:“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药师佛有此愿力,帮助行者达到此种目标,所以深契时代的根性所好,应多提倡实行,以求证验。

二东方净土与中国关系佛经中代表东方净土与西方净土的有两部经,一部是药师经,一部是阿弥陀经。阿弥陀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药师经则说:“从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琉璃。”这是揭示佛教两大法门的所在之处不同,一在西方,一在东方。西方教主阿弥陀佛,他的法化注重超度亡者,死后往生净土的。

所以照太虚大师的研究考察,从印度以西的国家人民,他们的宗教思想大多倾向天堂净土。例如回教,天主教等信仰一神,多倾向死后求生天国,着重于后世的快乐。

药师法门与人间净土。

学佛的人,平时学习药师法门,多希望自己消灾延寿,本来没有什么错处;可是我们在这里要十分注意到药师佛所以成佛,是因他在因地发菩提心,立广大愿,行大悲行,注重度生,利益他人,然后才成为佛,实现了清净庄严的琉璃净土。因此学习药师佛法,药师法门,亦是学习药师佛的悲愿,立大愿、修大行、建大业、一面自求福德,净化身心,一面更祈佛力加被,净化他人,美化社会,扫除杀盗淫妄,灭去贪瞋痴慢,养成慈悲仁恕,谦让和气,成为现实美丽的乐园,人间净土,大家过着升平乐业的生活,不必再从幻想中去找世外的桃源。 四.药师十二大愿的启示。药师佛的大愿多与社会的慈善事业相关,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社会要变成更美好,就得人们认识到社会的福利来源于人们的相互奉献,来源于人们以善心来做慈善事业。这了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最根本的追求吧,如果人的现生不幸福,却把希望寄托来生,则有点不现实,因为活着不幸福,又怎么能在死后福呢。因而圣人神道设教,无非是让人在现世得到安乐,活得幸福,离苦得乐。因而人间的幸福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事,是自己应努力实现的事,这也是自利利他的一个途径。而且人也只须关爱他人的幸福中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在从事慈善的工作中得到心灵的安乐,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所在,是佛教的菩提心思想。在这种奉献中人能得到幸福,也能在奉献中得到人生的智慧,实现生命的圆满。

在佛的本生故事中,也可以看到佛在因地里修行也多是修福德,做了无数的善行,积累了无数的福智资粮才成佛的。所以学佛就是学佛的这些行为,多做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的事,从而象佛陀一样有一个清净的慈悲心吧。而且人类社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幸福和安乐,这是世界得到和平和发展的不二法门吧。也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得到真正发展,并且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文化与物质丰富的一条途径。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根源就是源于人的自私,想到幸福,人们有时以为就是向社会和别人索取。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真正幸福是在于奉献自己,做利益社会和大众的慈善工作。人类如果能大力培养自己的慈善精神,则地球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了。

展开全文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及其意义

药师法门的价值还在于药师有十二大愿,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人们因为福报少了,多生病,且生一些怪病,而药物也因人心的不正而多是假药,而没有太大效用。而药师佛则有大利益,他的十二大愿不仅是利益众生的,同时也是告诫众生要以此为榜样而修学,在现世成就慈悲济世的善行,成就解救众生疾苦的慈善事业。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这也是让人们学习药师佛爱人如己的思想,自己有了圆满的智慧和福德,也愿众生都与自己一样幸福自在。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说明药师佛身相圆满,而且 能度幽冥众生,与地藏菩萨相近,因此东方的药师佛不仅能延生,也能为亡者提供帮助,也是说人可学药师佛慎终追求,不忘先人的思想。

第三大愿也是有行慈善之意。经中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这也就是说要多多为社会创造财富利益众生。从而使这个社会变成更为幸福美好。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这也就是让人们学习药师教化众生的精神,多支持社会的教育事业,使众生离开愚昧,从而利益社会和大众。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这也就让人学习药师佛利乐众生,使未能守好五戒的众生而将受苦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帮助他们守好自己应守的规范,从而获得幸福。

第六大愿,经中说“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而“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人们学习药师佛正是要学习他帮助众生脱离病苦,赠药与人,协助做义诊,看护病人,帮助病人,使人无诸疾苦。而日光菩萨则是如同光明一样照亮众生的心,让人脱离邪见和愚痴的种种过失。而月光菩萨则如月光一样给人清凉,给在烦恼和病苦中的众生带去一份清凉。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即是帮助贫苦无依,疾病缠身的穷苦人,使他们得到安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这也是助人能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妇女,使她们能得到心志的坚强,而得和男子一样的自在和平等。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这是说要帮助无知,持邪见的人,出离魔网而安立在菩提正道上,即多宣扬佛法,阐明佛理,得乐众生。

第十大愿中又说:“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这也是让人能学习药师佛帮助和关怀牢狱中的众生。

第十一大愿和十二大愿都是慈善事业的。十一愿说: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这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们可以多做慈善事业,来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药师法门的意义和价值

佛法每种法门,有如药物,都可治病。不过现世时代不同,人心多倾向现实,因此提倡药师法门,注重现世的修福,不离开社会,以求人类的利益,就极为需要。太虚大师在一九三四年,特在浙江宁波阿育王寺,与几百大众,宣讲药师经,以提倡药师法门。大师极力强调药师法门对于现世人类的需要,说到药师法门重视现实,适应东方国土以及对建立人间净土有利益。

一重视现实。现世科学发达,物质文明,人类思想多趋向现实,注重现实社会的物质享受,对于生前及死后的情形,毫不经心,认为那种思想是哲学家的幻想揣测,与注重现世快乐的事实,距离很远。而佛教对于人生的快乐,分为现世乐,后世乐、究竟乐三种。后世乐是指今生行善,来生富贵或生天享受;究竟乐是指后世了脱生死,往生净土。这两种乐,远在未来,眼光短视的人是观察不到的,也不会对之发生兴趣,发生兴趣的是在注重现世的快乐。现在这部药师经,正教人求现世的快乐。如经中说的:“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药师佛有此愿力,帮助行者达到此种目标,所以深契时代的根性所好,应多提倡实行,以求证验。

二东方净土与中国关系佛经中代表东方净土与西方净土的有两部经,一部是药师经,一部是阿弥陀经。阿弥陀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药师经则说:“从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琉璃。”这是揭示佛教两大法门的所在之处不同,一在西方,一在东方。西方教主阿弥陀佛,他的法化注重超度亡者,死后往生净土的。

所以照太虚大师的研究考察,从印度以西的国家人民,他们的宗教思想大多倾向天堂净土。例如回教,天主教等信仰一神,多倾向死后求生天国,着重于后世的快乐。

药师法门与人间净土。

学佛的人,平时学习药师法门,多希望自己消灾延寿,本来没有什么错处;可是我们在这里要十分注意到药师佛所以成佛,是因他在因地发菩提心,立广大愿,行大悲行,注重度生,利益他人,然后才成为佛,实现了清净庄严的琉璃净土。因此学习药师佛法,药师法门,亦是学习药师佛的悲愿,立大愿、修大行、建大业、一面自求福德,净化身心,一面更祈佛力加被,净化他人,美化社会,扫除杀盗淫妄,灭去贪瞋痴慢,养成慈悲仁恕,谦让和气,成为现实美丽的乐园,人间净土,大家过着升平乐业的生活,不必再从幻想中去找世外的桃源。 四.药师十二大愿的启示。药师佛的大愿多与社会的慈善事业相关,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社会要变成更美好,就得人们认识到社会的福利来源于人们的相互奉献,来源于人们以善心来做慈善事业。这了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最根本的追求吧,如果人的现生不幸福,却把希望寄托来生,则有点不现实,因为活着不幸福,又怎么能在死后福呢。因而圣人神道设教,无非是让人在现世得到安乐,活得幸福,离苦得乐。因而人间的幸福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事,是自己应努力实现的事,这也是自利利他的一个途径。而且人也只须关爱他人的幸福中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在从事慈善的工作中得到心灵的安乐,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所在,是佛教的菩提心思想。在这种奉献中人能得到幸福,也能在奉献中得到人生的智慧,实现生命的圆满。

在佛的本生故事中,也可以看到佛在因地里修行也多是修福德,做了无数的善行,积累了无数的福智资粮才成佛的。所以学佛就是学佛的这些行为,多做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的事,从而象佛陀一样有一个清净的慈悲心吧。而且人类社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幸福和安乐,这是世界得到和平和发展的不二法门吧。也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得到真正发展,并且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文化与物质丰富的一条途径。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根源就是源于人的自私,想到幸福,人们有时以为就是向社会和别人索取。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真正幸福是在于奉献自己,做利益社会和大众的慈善工作。人类如果能大力培养自己的慈善精神,则地球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