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第一山:广宁“大山”医巫闾山(重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医巫闾山门票多少钱都包括什么 东北第一山:广宁“大山”医巫闾山(重发)

东北第一山:广宁“大山”医巫闾山(重发)

2024-07-09 18: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 ,“幸辽西,望祀医巫闾山”。

隋朝在闾山“就山立祠”,封其为“北镇名山”,始建医巫闾山庙。

隋炀帝杨广时期,发动大规模的东征高句丽战争。隋炀帝三次亲自率兵住怀远镇(今北镇广宁城)指挥作战,并亲自到父亲下诏书修建的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神。

公元(613年)李渊随东征高句丽大军来到北镇,受命在怀远镇负责督运粮草,亲自到姨夫隋文帝所下令建造的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唐时祭祀”其牲皆用太牢,笾、豆各四。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

《元史》中就记载忽必烈对大臣们说:"五岳四渎祠事,朕宜亲往,道远不可。大臣如卿等又有国务,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汉人选名儒及道士习祀事者。"这些山河之神,本来是应该我亲自去的,但是路太远了,又没有发明飞机,我只好让我的大臣代劳了。

明代皇帝遣官告祭闾山曰:“维神功参造化,永镇北土,奠安民物,万世允赖。”

清朝尤其重视对闾山的祭祀:今清肇基东北,故崇奉之典尤有加焉”。清帝曾来闾山祭祀18次,留下大量祭祀碑文。康熙皇帝遣官告祭闾山曰:“灵瑞所钟,实护王气,以壮鸿图。”他在《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中将长白山、医巫闾山、泰山龙脉联系在一起,试图从政治文化上建立“一体化”,促进满汉等多民族的融合,从而达到“同文可识正同伦”。由此可见,闾山祭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闾山还是契丹人重要的活动区域,契丹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闾山地区最早是耶律倍家族的领地,闾州“罗古王牧地,近医巫闾山”。罗古即娄国,耶律倍次子。耶律倍后裔世代经营闾山,他们将闾山视为祖居。

闾山也是辽代学术文化中心之一,契丹文化与汉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人皇王耶律倍“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在闾山有其藏书万卷的望海堂。

闾山也是辽代帝王和皇族陵寝在地,耶律倍、辽世宗、天柞帝均葬于显陵,辽景宗葬于乾陵。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葬于闾的耶律倍一系皇族、大臣及后妃等达1o余位,如著名的萧太后就葬于闾山乾陵。辽为守护显陵、乾陵,在闾山地区设置奉陵州显州和乾州,闾山成为辽代三大皇家陵墓群之一,在辽代皇家陵寝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辽代多个皇帝到闾山巡守和祭拜山神、祖陵,其中世宗1次,景宗2次,圣宗15次,兴宗15次,道宗5次,天柞帝3次,总计30次。

从契丹人迁到闾山,直到辽朝灭亡,契丹人在闾山活动达500多年,闾山成为契丹人的神山和龙兴之地,备受重视。

闾山也是拥有多元宗教文化特色的宗教文化名山,萨满教、佛教、道教在这里传播、并存。

佛教在闾山传播较早。北魏时期,闾山迎来了佛教传播的第一个高峰期,在闾山西麓留下了著名的万佛堂石窟。耶律楚材曾称“无恙闾山三百寺”,这些寺院大多是在辽时期修建,可谓寺院林立,梵音香火不断。咸熙寺为辽代皇家寺院,始建于辽开泰九年,规模宏大,是辽西佛教兴盛之象征,彰显闾山佛教在辽代的重要地位。闾山佛教文化一直兴盛不衰《大元国大宁路义州重修大奉国寺碑并序》曰:“辽江之西有山曰医巫闾,广裹数百里,凡峰开地衍,林茂泉清,无不建立精舍以极工巧。”清时,藏传佛教传入闾山北部地区,阜新海棠山建有喇嘛寺院普安寺,影响甚巨。

闾山道教在辽代始兴,耶律倍曾翻译道教《阴符经》。辽圣宗、兴宗、道宗都提倡道教。丘处机的二传弟子杨志谷来到闾山地区传教,修建玄真宫。

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在闾山大朝阳三清观修道,后成为武林界一代宗师。清朝中期,道教龙门派传入闾山,在闾山修建四大道观,大芦花海云观是当时最大的道观,曾有道士300多名。

《尔雅·释地》曰:“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之珣玗琪焉。这一带古诗还是美玉的主要产地。大概是指阜新的玛瑙。

“医巫闾山”属于阴山山系松岭支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闾山北端起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拉拉村北,向西南蜿蜒延伸,周边连接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清河门区和锦州的义县、北宁市、黑山县,余脉进入凌海市,止于大凌河东岸石山镇。闾山”地势北高南低,中段山势雄浑,主峰望海峰海拔866. 6米。

闾山位于辽西古廊道的东北端,是古辽西和辽东的分界线,由大凌河谷越过闾山,便进入辽东,向北则进入东北腹地。闾山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代民族和文化分界线,大体来说,闾山以西主要是东胡族系,闾山以东主要是东夷秽貂族系,闾山以北主要是肃慎族系。闾山处于多民族、多种文化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具有过渡地带性质,这使它能接纳四面八方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兼收并蓄。

进山先拜庙,医巫闾山脚下,北镇庙。

北镇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

北镇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

北镇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在其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庙内保存有元明清碑刻56通。庙东有乾隆年间所建的"广宁行宫"遗址。

大殿为歇山式大木架结构,殿墙以青砖围砌而成,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柱、檩均为红色;墙壁上绘有汉代至明代各朝著名的文臣武将画像32人,各具神态,惟妙惟肖,至今仍色彩鲜艳。殿内有一尊"北镇山神"的泥塑。

庙内留下自元代以来的告祭碑、修庙碑记、题咏刻石共计有56通。其中元碑12通,明碑16通,清碑28通,这些石碑都是研究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医巫闾山远眺

医巫闾山景点有:北镇庙、圣水桥、鱼池、观音阁、四角亭、旷观亭、蓬莱仙境、莲花石、望海寺、万年松、名山、老爷阁,风井、桃花洞、白云关、游目天表等。

望海堂建在医巫闾山的主峰望海山上,据文献记载,这里是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的读书处。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从这里可以望到渤海。

望海堂建在医巫闾山的主峰望海山上,据文献记载,这里是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的读书处。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从这里可以望到渤海。

耶律倍(899年―936年),小字图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升东平为南京。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拜东丹慕华(即耶律倍)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

慎州:唐武德(618~713)初,以涑沫乌素固部落置,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696),营州陷于契丹,慎州侨迁于淄青州之境。神龙初(705)北还,寄治幽州良乡县之都乡城,即今北京房山区东长沟(汉西乡故城。

瑞州:原来的绥中前卫古称瑞州,贞 观 十 年 置 营 州 界 � 隶 营 州 都 督 � 处 突 厥 乌 突 汗 达 干 部 落 � 万 岁 通 天 二 年 迁 宋 州 � 神 龙 初 还 � 隶 幽 州 都 督 。(武则天时代)。

五代,916年改瑞州为来州,属中京道大定府。这时距人皇王奔后唐刚刚十几年。所以这个瑞州恐怕不是绥中的瑞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