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 笔谈

笔谈

2024-06-18 0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空间优化,高铁促进旅游产业格局演变

时空距离缩短和可达性提升是推动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显著。城市群的形成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可达性逐渐由中心区域向欠发达地区、边缘区域拓展,高铁打破旧有的社会经济格局,使区域联系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差距也将逐渐缩小。城市群的逐步形成和圈层结构的扩大促使旅游活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发达的高铁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了旅游目的地间的空间联系,为区域之间、城市群之间旅游要素的快速流动奠定基础。这些要素的流通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在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不断带动区域生产活动的重新分工,深刻影响城市群中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相关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动态流动共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实现新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群内旅游企业的分工协作。一是高铁带来的巨大客流量带动地区住宿、餐饮、娱乐、商业等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地区旅游投资吸引力,拉动就业,带动区域GDP增长。二是影响区域产业布局,成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尤其是对酒店业、会展业有着重要影响。高铁线路的开通使站点城市、地区获得区位优势,势必带动高铁站周围酒店、会展场馆选址布局和建设数量。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区域旅游经济中心。高铁借助自身优势扩展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半径和区域旅游市场范围,发挥着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不断培育壮大新经济、新中心及新产业。

(三)立体竞争,高铁加剧旅游目的地不均衡发展

高铁在提升便利性和节约游客出行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加剧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立体竞争,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区域和外缘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矛盾凸显。一方面,高铁的辐射效应提高了沿线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半径的重合度、交叉度,使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投资融资和客源竞争加剧。例如,高铁虽为站点城市带来了巨大客流量,但出游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可能导致游客在地停留时间缩减,人均消费降低,产生“旺丁不旺财”现象。另一方面,我国高铁路网规划建设遵循“主干道先行,支线逐步完善”理念有序推进,位于“主干道”上的旅游目的地往往获得发展先机,而偏远地区的旅游开发和提升相对滞后,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高铁开通带来的旅游要素也通常优先向沿线大城市地区流动和聚集,外缘城市和地区旅游投资不足,对处于竞争劣势的旅游目的地仅起到“过道效应”。与此同时,在高铁沿线未开设站点的城市也可能难以享受到高铁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扩散效应”,造成这些城市和地区旅游市场吸引力逐渐降低,游客到访量显著萎缩,旅游业呈现衰退趋势。

二、高铁与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路径

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在游客旅游消费结构和需求双重转变驱动下,提供给游客的出游选择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加剧,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窘境。高铁既是促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刺激消费、扩大投资的助推器,在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高质量是贯穿旅游业发展的主线,如何充分发挥高铁的综合效应以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做出重要努力。

(一)优化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高铁旅游新业态

当前,游客消费偏好呈现高品质、多元化、体验型的结构性变化,传统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因此,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提升旅游业发展品质、推动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让游客“进得来”且“留得住”依赖于对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的开发利用,要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完善高铁旅游产品开发。第一,开发特色高铁旅游线路产品。基于当前我国稳步提升的高铁运输服务水平,积极打造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高铁旅游专线产品,为游客提供品质化、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长三角地区推出的 36条高铁旅游产品线路为游客短途跨省出游提供多样化选择。第二,面向不同需求市场,丰富旅游专列产品类型。借鉴“熊猫专列”“江海小城之旅”等铁路专线,打造特色高铁车厢,改进高铁旅游专列车厢的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第三,积极发展“高铁 +旅游”新业态。充分整合利用高铁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发展“高铁 +购物”“高铁 +餐饮”“高铁 +景区”“高铁 +休闲”等旅游产品。

(二)拓展发展空间,强化高铁支撑引领作用

要充分发挥高铁对旅游的“扩散效应”和引擎作用,推动高铁与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一方面,稳步提升高铁配套交通设施的通达度和覆盖范围。高铁站点与目的地景点间多数有着较大的空间距离,部分新建、在建高铁站与主城区距离较远,而高铁站点辐射区内的公共交通系统薄弱,游客往往需要花费较高换乘成本,严重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因此,要逐步完善高铁交通的换乘接驳服务,提升高铁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便捷度。另一方面,高铁拓展了区域发展空间,应借助高铁优势深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高铁在扩大区域旅游市场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旅游企业应抓住全域旅游的发展契机,深入挖掘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资源,着力开发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高铁贯通带来的旅游业要素流动和聚集使旅游产业的空间结构展现出“核心 ‒边缘”特征,在这一趋势下,高铁沿线旅游目的地可以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有序合作。

(三)抓住发展机遇,推动高铁旅游经济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高铁建设力度、热度不减,全力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分别提出“八纵八横”高铁建设目标和“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构思,都突出强调了高铁路网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高铁交通布局,对建设交通强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铁旅游站点城市、地区应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充分结合高铁发展规划,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利用好政策优势和资金支持,促进高铁与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综合多种形式强劲赋能,搭建高铁与旅游宣传平台,建立高铁与旅游合作交流的宣传纽带。充分借助交通媒体,推进旅游宣传,通过高铁车载电视、电子显示屏等投放旅游广告。在数字化时代,还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高铁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扩大高铁在旅游业中的乘数效应,为高铁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监控高铁客流量,挖掘分析游客交通数据、移动支付数据等,形成智能化的高铁游客量预测系统,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优质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

交旅融合顺应了大众旅游时代的新需求、新趋势,是未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高铁与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有重要意义。要实现高铁与旅游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就要对其基础资源、生产要素等进行深入融合,共享互通发展理念,合作共用资源禀赋,不断拓宽高铁与旅游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高铁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新事物,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相关企业和部门要充分解读高铁旅游市场,把握旅游消费动向,以共赢发展理念推动高铁与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见原文链接)

作者简介:马勇,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唐海燕,湖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本文

马勇, 唐海燕. 交旅融合背景下高铁与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J]. 旅游学刊, 2021, 36(12): 10-12.

责任编辑 || 王 婧

责任校对 || 张文馨

技术编辑 || 叶子欣

图片来源 || https://pixabay.com/zh/photos/train-railway-snow-winter-railroad-62849/

图片如有版权保护请与我们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 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