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2021第四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创新奖揭榜 全国52位教师24所院校获奖―数据中心 中国电子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区块链大数据培训 获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2021第四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创新奖揭榜 全国52位教师24所院校获奖―数据中心 中国电子商会

获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2021第四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创新奖揭榜 全国52位教师24所院校获奖―数据中心 中国电子商会

2023-12-22 0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疫情在变,不变的是信心;科技在变,不变的是创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是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起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

会议现场

疫情在变,不变的是信心;科技在变,不变的是创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是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起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

全体起立 奏唱国歌

2021年12月10日~11日,初冬的北京,阳光绵柔。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指导,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邮电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业出版社、佛山市人工智能学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等26家单位和机构协办的“2021第四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创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产、学、研各界代表80多人出席了会议。全国各地50多所高校的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及教师骨干与20多位企业信息化高管、行业协会专家齐聚一堂,紧紧围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创新”主题展开讨论,为“十四五”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指引。同时,在会议现场,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向来自全国52位教师24所高校代表颁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创新奖”。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首要任务是要进一步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高校始终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

本次论坛共设置十大奖项,其中包括:人物创新奖、学术创新奖、教学创新奖、人工智能创新高校奖、大数据创新高校奖、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奖、突出贡献奖、区块链60位创新人物奖、教材建设奖、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奖。经过两个月的公开社会征集及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52位教师、高校获奖。其中,52位教师分别荣获人物创新奖、学术创新奖、教学创新奖、突出贡献奖;24所高校分别荣获人工智能创新力高校奖、大数据创新力高校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奖。同时,还评选出2021年度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优秀教材建设奖、“区块链60人”2021年度赋能中国区块链创新人物奖。

本次活动是积极推动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广泛联系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推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战略的重要平台。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从2021年8月15日开始,10月15日结束。

本次评选旨在鼓励高校转型升级,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科发展,为高校争创“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支撑。

奖项名称

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物创新奖

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术创新奖

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学创新奖

2021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奖

2021大数据专业(方向)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奖

2021“区块链60人“赋能中国区块链创新人物奖

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2021年度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

2021年度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

2021年度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

2021颁发联盟理事证书

颁奖嘉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划司原司长

孙霄兵

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工程科学顾问、教授、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陈立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联盟副理事长

朱 珍

西南医科大学特聘教授、联盟副理事长

娄 岩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委主任、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沈文海

中石油集团数据中心总工程师、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赖能和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梅绍祖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王汝林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原秘书长、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徐祖哲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公司总工程师、联盟专家常委

林闻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联盟专家常委

杨信用

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联盟专家常委

刘古权

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联盟特聘专家

王世刚

SAP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专家、联盟专家常委

董衍善

一、“人物创新奖”获奖人员名单(8人)

姓名

所属高校

获奖理由

陈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陈华副教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据科学与统计系主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目前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多核计算、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牵头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申报,形成了该校大数据专业的办学理念,至今已招生了三届学生。校企合作建设了基于Hadoop和spark的实训平台,2021年成功申报了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021年5月出版了《人工智能数学基础》图书等。

周毅

河南大学

周毅教授现任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一直奋战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第一线,作为学院建设筹备委员会骨干成员,参与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作,组织撰写了一系列学院规划方案;作为牵头人组织撰写了该校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和申报材料,并于2019年成功获批;作为牵头人组织筹备河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方案,组织河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作为带头人建设河南省车联网协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大学智能交通协同技术重点研究所。主持河南省首批“5G+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河南大学无人驾驶与车路协同示范基地;与百度、上汽、奇瑞等建立了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娄岩

西南医科大学

娄岩作为西南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海外引进人才。先后帮助多所高校创建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大数据专业、并为数十所大学申请了国家级虚拟仿值实验项目,取得了20几项软件著作权,主持参与并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写了《大数据技术应用》、《虚拟现料与增强现实导论》等一批高校教材。

梁学栋

四川大学

梁学栋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素质教育等领域,兼任四川大学商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等职,出版各类专著教材8部,发表文章60余篇,授权区块链类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指导学生运用区块链课题获得挑战杯全国金奖1项、创青春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等荣誉。

杨光华

暨南大学

杨光华研究员现任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副院长,负责学院学科建设、研究生、科研与产业化工作;也是学院人工智能学科的建设统筹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学院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科研与产业化实践做出了较大贡献。申报并获批“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授权点,申报并获批“电子信息”下“人工智能”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与学科发展需要,聚焦高性能计算领域,着力推动学院在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研与产业化实践。

赵卫东

复旦大学

赵卫东副教授长期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本科生和各类研究生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大数据核心技术和商务智能(商务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教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应用和大数据分析等。出版专著、教材《机器学习案例实战》《Python机器学习实战案例》等10多部。经过数年的努力,建设了有效支撑深度教学和学习的实战案例库及其平台,设计了比较完善的一手深度学习实训案例库和在线课程,探索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培养途径。

裴庆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裴庆祺教授一直活跃在区块链教育科研的第一线,从2018年开始,持续与区块链行业头部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BM公司、蚂蚁智信等公司联合申请了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其中2项已经结题,2项在研。组织开发一套功能完善的区块链教学实验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协同培养。与他人合著《区块链导论》等区块链方面教材2本。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区块链方向)第二专业负责人,规划设计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并开发完成了《分布式信任》的课程。

徐立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

徐立芳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讲教师,参加校级精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慕课建设,2021年9月,《人工智能导论》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课程。2021年,联合西门子公司,谋划并完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制造基地实验室论证,申请了工信部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数字化智能制造中心” 项目,获得实验室建设资金1500万,预计2022年6月完成建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智能制造实验教学工作。与百度、安谋中国等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同推广新知识体系人工智能课程。

二、“学术创新奖”获奖人员名单(9人)

姓名

所属高校

获奖理由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焦李成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计算、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焦李成教授及其团队一直针对海量、高维、非结构化信息处理中的优化与学习问题、对基于计算智能的学习与优化理论及其在复杂影像解译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十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出版中英文论著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

禹勇

陕西师范大学

禹勇现任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公钥密码、区块链安全、大数据安全。深耕大数据安全、区块链安全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目前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20项。提出了解决云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密钥管理难题的一系列方法,使得这类协议更实用;同时,又提出了可追踪门罗币的概念,有效解决了密码货币的追责问题,该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区块链数据监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社会兼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中国隐私保护专委会常务委员等职。

齐连永

曲阜师范大学

齐连永现任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服务计算、推荐系统。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并获博士学位。齐连永教授及其团队发表的“大数据服务推荐”相关主题论文荣获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服务推荐是从大数据中快速提取价值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保证推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大数据环境下用户隐私无忧的个性化推荐,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支撑。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10项。

曾建光

重庆大学

曾建光现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国致公党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在教学方面贡献突出:(1)从2018年开始,在重庆大学全校开设通选课《区块链技术》,为重庆大学本科生普及区块链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2)在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给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大数据+会计》和《人工智能与商学变革》课程。为商学院的研究生掌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研究和未来的工作中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孝如

广州软件学院

陈孝如现任广州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曾经获得2020年度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存储安全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企业资助经费8.1万元。2021年5月申请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应用研究》项目,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资助经费5万元。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5项,分别是:《一种用于区块链智能机器人的防护底座》;《一种区块链管理服务器用的防护装置》;《一种区块链服务器线路固定结构》;《一种区块链设备用网线分线器》;《一种区块链设备用固定装置》。

李瑾

西南医科大学

李瑾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讲师,曾经在SCI期刊上发表2篇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方向的学术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分子对接方法FWAVina,将群体智能算法与拟牛顿算法相结合用于蛋白质-配体最优结合模式搜索,并利用海量大型化合物数据库训练相关参数,FWAVina显著减少了分子对接执行时间;另外,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针对特定靶标的虚拟筛选方法,该方法提升了药物虚拟筛选的准确度。这两篇文章内容涉及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性的应用,有利于辅助药物研发,减少药物研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对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石华光

河南大学

石华光现任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讲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提高了自主研发WIA-FA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也为该标准在智能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呈现了WIA-FA在智能工厂中的重要应用价值。首次构建了一种基于WIA-FA的AGV通信架构,并为之设计了全新的传输调度方案,为保证仓储物流中AGV数据的实时、可靠、有序传输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治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孟治国现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多年从事《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导论》、《算法基础》等功课教学工作。在国际会议刊物发表2篇科技文章,取得EI会议检索。2020年申请并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基于智能生产测控系统研发的成果;在指导学生大赛之余,申报并获得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雷焕贵

山西农业大学

雷焕贵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山西农业大学乡村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参与2021年人力资源部国家级高级资助项目“智慧农业发展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申请、立项、实施的全过程;山西省高等学校决策咨询(智库)研究项目“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山西大学与山西农业大学组织的大数据调研,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工作;山西统一战线智库课题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山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育改革创新项目研究;指导大学生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与企业合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领域进行项目推广,为推动山西晋商大院等旅游景区建立大数据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创新奖”获奖人员名单(9人)

姓名

所属高校

获奖理由

孔令和

上海交通大学

孔令和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人工智能科目命题组组长,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人工智能赛评审组长。已出版教材1部,与华为共建慕课1门。2019年起,在具有30年历史的上海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考试改革,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技术考核人工知识”的核心理念,逐步推进3大智能化特色:面向考试管理人员的智能管控,降低考务工作量;面向考生的智能选题,提高考试公平性、等值性、体验性;面向教师的智能分析,提高教师阅卷效率,多维评估考生情况。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焦李成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计算、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截止目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及人工智能专业双双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从三个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实验实践体系,创新创业体系出发,构建人工智能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团队带头人焦李成教授于199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之路,注重链式思维,确立起了“国际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朝乐门

中国人民大学

朝乐门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处长(挂职)、副教授、博导。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据科学导论》、国家精品开放在线课程《数据科学导论》负责人;阿里云最有价值专家;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数据科学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的重要专著――《数据科学》的作者;编著教材《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被于2019年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优质教材。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莫宏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莫宏伟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在国内最先提出并建立了人工智能新知识体系,出版新知识体系教材《人工智能导论》、建设了《人工智能导论》慕课,并在国内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已有49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学习了此课程。2021年9月,《人工智能导论》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课程。与百度、安谋中国等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推广新知识体系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了哈工程安谋中国嵌入式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获评2020年度联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十大案例。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合作,策划新知识体系人工智能系列教材,3年内计划出版多个系列教材20~30本。

叶远浓

贵州医科大学

叶远浓现任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作为生物医学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引进到贵州医科大学工作以来,叶远浓积极开展健康医学大数据方面的教育及研究工作,2016年负责撰写并申报医学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并获批(该专业以医疗大数据分析挖掘为培养目标),于2017年正式招生,每届100人。专业开展近3年来,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指导该专业学生两支队伍获得2018年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泰迪杯数据挖掘大赛多次获得国家三等奖,其余省级奖项若干。积极建设大数据实训平台,于2018年申报并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学大数据分析挖掘实践基地。在科学研究方面,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批软件著作权16项。

袁红

西南医科大学

袁红作为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与管理教研究室主任,在医学院校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结合医学院校特点开展医工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一是打造物色“医工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了《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计算机基础》等线上课程。二是推进双师型教师教书育人工作。袁红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大力进行教材改革,正式出版教材三部。利用自身双师型教师优势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结合行业新进展、新技术、新应用打造应用型医工人才。

敖天勇

河南大学

敖天勇现任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在河南大学从事本科教学工作17年,热爱教学与教研,采用OBE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硕。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课程教学中,采用“雨课堂+课程微信群+课程设计小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雨课堂发布预习和教学内容,及时掌握学情状况;指导学生采用新技术在STM32处理器上实现CNN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注重过程考核,让学生定期汇报课程设计进展,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河南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

严卫

常熟理工学院

严卫作为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助理研究员,通过全面分析IT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提出“人工智能伦理与课程融合”的课程培养理念,并以此为统领,创立贯穿教学全过程,形成了教学科研协同的多维度相互支撑、合力共促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原理、评价和教学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式教学中深度学习模式研究”的教育理念,并获得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立项。主持的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课题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结题评审,已有五篇人工智能教科研论文被录用。探索了1+1+1+X的人工智能行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1批龙头企业+1个IT企业联盟+1个产业园+X个行业”的方式,让学院所培养的人工智能人才更能适应地方产业的需要。

黄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黄峰教授及其团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能技术的基础与临床融通整合式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研究”,2021获教育部新医科协同育人立项(经费5万元),2021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一等奖”。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的背景下,黄峰教授及其团队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整合式教学改革,研制“人体酸碱平衡紊乱(血气分析)人工智能精准诊疗基础---临床一体化实训教学平台” ,建立国家创新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为新医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教学效果显著。

四、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奖(4所高校)

高校名称

获奖理由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开班。这些本科生的加入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在科教融合体系下的本、硕、博连贯人才培养模式初见端倪。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8日,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2019年,学院启动了本科生招生专业备案工作,尝试构建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担任主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力求充分利用科教融合优势,在学校和自动化所现有科研成果与学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教学。专业课程以数学与统计学基础、工程科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核心、人工智能伦理五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设置专业必修课;以模式识别与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三个主要分支方向设置限制性专业选修课;以10门“人工智能前沿与交叉”课程构成专业前沿拓展的教育内容,形成“强基础、重交叉”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领军型人才与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南京大学

2018年南京大学招收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学生。放眼全国,他们也是最早开始系统学习人工智能专业而非其他相近专业的新生群体。南京大学于2018年3月5日下文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教授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南京大学文理工医学科形成交叉优势,为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南京大学吕建校长指出,南大在人工智能方面已有很好的积淀,可以在最基础最本源的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予以支撑,为江苏、为全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凝聚了哈工大计算机学科人60余年专业发展的结晶,承载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十年研究成果,依托其背后支撑的强大研究团队和教师队伍,汇集海外学成归来的新一批杰出学者代表,于2019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该专业虽然最年轻,却规模大、实力强,有着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专业独具特色,早在1958年哈工大便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并逐渐形成了哈工大声图文特色的计算机学科。人工智能专业所依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人工智能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条件,拥有高校-企业联合实验室3个,人机对话平台、无人机、智能感知等多种软硬件实践平台。人工智能专业前两年侧重数学、计算机专业基础学习;进入人工智能专业后个性化发展,设置了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视听觉信息理解方向系列课程,并设置了特色选修课程,为学生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前沿技术创造条件。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0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申报人工智能专业获批,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学院在产学合作、人工智能科研及专业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9年9月29日,慈星股份捐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00万用于联合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事业,翌日联合创立慈星智能产业学院,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为现代企业智慧化、智能化人才成长和培育打下扎实基础。慈星智能产业学院依托慈星集团雄厚的研发实力,构建“智能+X”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智能+软件应用开发、智能+嵌入式系统、智能+移动物联网等多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慈星智能产业学院采用“2+2”和项目驱动办学模式,整合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的资深技术工程师,形成联合导师团队,采用企业标准项目管理方式完成人工智能项目课程实践教学。慈星智能产业学院立足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产业链,强化产教融合技术教学和企业项目研发,以项目驱动方式作为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围绕企业项目需求进行构建。学院目前专业建设以宁波环杭州湾智能龙头企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浙江省两化融合”的产业数字化,实现产教、科教、创新创业共融。

五、大数据专业(方向)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奖(4所高校)

高校名称

获奖理由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数据思维和设计思维的“系统架构师”与“数据科学家”。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的管理、处理和分析能力,从而能够用数据去为各个行业赋能,提升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学生将具备数据管理与处理工具的使用、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数据分析和系统工程实现所需的算法设计和工程化能力;具备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和应用解决方案构建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与动手实践能力。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方面,教学内容综合了计算机、应用数学与统计、信息系统等学科的专门知识。周傲英教授发起成立了数据专业建设协作组,编写并于2020年出版了《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体系》一书,形成了示范性的数据专业培养计划。在培养方式上,学院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本科阶段以培养数据思维、设计思维,点燃数据科学与工程学习兴趣,养成动手实践习惯为主要目标。学院每届本科生招收一个班,约45人,参照“菁英班”模式进行培养,配备专门的学生工作室、服务器、云计算资源等相关设施。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率先提出“大健康”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策略,形成“大数据是手段”,“大健康是目的”的发展目标,逐步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相关平台。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1年申报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本科专业,着力开展健康大数据和智能医疗的人才培养。在各大数据相关平台的支持下,学校建设了大健康学院教学科研平台,探索国际化办学合作模式,围绕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体系借鉴、教学方法上开展全方位专业化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为贵州省的大数据大健康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整合了贵州医科大学7所直管医院临床医疗资源,以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定量化、智能化、精准化诊断为目标,建设覆盖病理、临床等多种数据“贵医云”(私有云)的初步基础设施,逐步过渡为混合云并实现其与贵阳市智慧医疗云的融合,为贵州省智慧医疗云奠定基础。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2017年开始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数据工程专业方向,2020年获批招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并成立数据工程与智能科学系,在校本科生250名,毕业学生48名,就业率约96%。校企合作培养“四能”型人才以适应长三角地区的企事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学校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始于2017年与中科曙光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是教育部规建中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的首批入选院校,中科曙光派有工程师长期驻校,并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材。学校还与曙光共同投入在学校网络中心建设并运行大数据平台,其大数据技术架构、数据和模型可供学生训练。此外,学校与华为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包含有工程师培训课程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鲲鹏系统等教学平台,面向企业应用;与上海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课程和实训;与之前就已有合作的华钦科技在金融大数据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企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和各类大赛、开展科研也是检验校企合作效果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等全国性奖项8个,成效显著。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于2019 年申报,并通过陕西省教育厅审批,同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2021年更名为大数据技术专业。2019年12月13日,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培养人才协议书”,将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学院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实施“五联合模式”开展校企共建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关系。2021年7月,学院与苏州正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腾智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扎实落实“2+1”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式和新模式。2021年9月,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申请参与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试点德国“双元制”模式;并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等国际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多模式合作办学,打通人才学历上升通道,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六、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16所高校)

高校名称

电子科技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七、2021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16人)

姓 名

单位

陈 晶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张 雷

同济大学教授

李 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

杨爱民

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 平

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主任、教授

李 涛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单光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

谭立云

华北科技学院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研室主任

欧阳建权

湘潭大学教授

郝志峰

汕头大学校长

陈立潮

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工程科学顾问、教授

张祖平

中南大学信息院教授

谭鹤毅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电信系副主任

刘群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刘西奎

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

吕波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院长

八、2021年联盟新增理事成员名单(部分)

单 位

姓 名

北京化工大学

卢 罡

河南大学

周 毅

浙江工商大学

倪 禾

广东东软学院

马世登

黑龙江工业学院

向洪波

沈阳城市学院

李婷雪

沈阳工程学院

尹常永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钟才明

江西工程学院

巢喜剑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许 珊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杨 霞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媛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俞发仁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胡长生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柯建琳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系主任

潘 杰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系专业带头人

王 凯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机电教研室主任

敬朝晖

以下是颁发荣誉证书现场:

为了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鼓励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大会还对全国已经开办、正在开办、即将开办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的高校进行推介,并对具有创新思想、创新成果、做出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向参会获奖人员颁发了2021人物创新奖、学术创新奖、教学创新奖、人工智能创新高校奖、大数据创新高校奖、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奖、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奖、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2021年度“区块链60人”创新人物奖、2021年度“优秀教材建设”奖,同时,颁发2021年增选的联盟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证书。

颁发联盟名誉理事长聘书

颁发联盟副理事长聘书

颁发联盟专家委员聘书

2021年度人物创新奖

2021年度学术创新奖/教学创新奖

2021年度创新力高校奖/教学先进单位奖

2021年度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奖

2021年度“区块链60人”创新人物奖

2021年度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2021年度“优秀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

2021年度“优秀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

2021年度“优秀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

2021联盟理事证书颁发仪式

全体合影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秘书长 朱启明

最后,联盟秘书长朱启明总结发言,他谈到,今天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与来自全国20多家重点行业、企业的信息化高管、CIO、CTO、CDO以及企业家、创业家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地接触,赋能产学合作、推动协同育人,对促进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期待明年再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海豚大数据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机构和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新道科技、众享比特、海豚大数据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新商科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新商科专委会(简称:高校新商科专委会),是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海豚大数据、北京中云国创等全国2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100多家。高校新商科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动高校新商科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新商科教育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特别声明: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