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蓝海经济新支点 打造向海经济发展“样板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海市将来发展前景 构建蓝海经济新支点 打造向海经济发展“样板区”

构建蓝海经济新支点 打造向海经济发展“样板区”

2024-07-16 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6月初,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名单,全国共有10个试点入选。其中,银海区沿海渔港经济区榜上有名,是今年广西唯一入选的渔港经济区。

银海区沿海渔港经济区凭什么入选国家级试点?入选意味着什么?入选之后怎么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银海区主要负责人及部分项目和企业。

久久为功入选“国字号”

回顾入选国家级试点的历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时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银海区牢记嘱托,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奋力打造向海经济发展“样板区”。

面朝东盟、背靠西南、紧邻珠三角、南临北部湾渔场,这让银海区具有建设渔港经济区的天然优势和良好基础。辖区拥有南氵万中心渔港、电建一级渔港两大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常年进港停靠渔船约3000艘。所在的北部湾渔场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渔业发展空间广阔。2022年,银海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6.3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52.79亿元,占比达到70%,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县区。

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18年,银海区就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文件政策指导,谋划渔港升级改造规划。2021年,农业农村部开启渔港经济区试点建设工作,首批15个渔港经济区被列入试点名单。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银海区决定发挥渔业资源优势,打造渔港经济区,并于2022年完成相关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正式开始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申报。今年2月17日,市长李莉率队赴北京拜会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汇报银海区渔港经济区有关工作情况。2月18日,银海区区长郭彦江带队参加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召开的2023年渔港经济区项目答辩评审会议,并顺利通过答辩。6月,银海区沿海渔港经济区入选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名单,成为第二批全国10个建设试点之一。

“竞争相当激烈!能够成功入围国家级试点,让我们非常振奋,这意味着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相信经过未来几年的建设,银海区沿海渔港经济区将全新升级,成为银海区乃至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郭彦江说。

趁着“东风”升级渔港

银海区渔港和渔业经济“底子”不错。

该区坐拥南氵万中心渔港、电建一级渔港两大渔港,渔港水域总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其中,南氵万中心渔港集渔船避风、休渔、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于一体。电建一级渔港有20多家渔业相关企业,形成了以捕捞、加工、销售、餐饮、传统节庆活动为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但不容忽视的是,渔船众多而码头泊位不足、渔港基础设施陈旧、渔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也制约着银海区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背景之下,这些短板日益凸显。

“这次,我们正好趁着入选国家级试点的‘东风’,对渔港职能和空间布局进行拓展升级。”银海区海洋局局长刘宁宁告诉记者,银海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共有13个子项目,包括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等5个方面。这要求银海区在着眼于渔业安全管理等功能的同时,促进渔港综合开发,推动港、产、城一体化,提升渔港多元化功能和现代化水平。

这样一个“高要求”的渔港经济区,效益如何?刘宁宁介绍,预计到2025年,银海区沿海渔港经济区的渔业相关产业年总产值将达到95亿元,年渔获卸港量规模在47万吨左右,实现当地渔民转产转业人数超过当地渔民总数的3%,渔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5%,可直接为当地居民提供500个以上工作岗位,间接带动就业1500人以上,通过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将缓解近海渔业生态压力,并改善渔港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刘宁宁说:“打造一个融产业支撑、旅游支撑、生态支撑于一体的美丽兴旺的银海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是银海区未来几年的努力目标。”

朝着目标全力以赴

迎着海风,记者近日在率先开工建设的电建渔港升级改造项目现场看到,挖掘机正在航道内作业,海堤两边堆满淤泥,沿岸矗立着十几根钢管桩。

“电建渔港经过多年使用,基础设施老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港窄船多,大型渔船无法靠岸,渔获装卸极为不便。”项目有关负责人石国科说,作为13个子项目中的平安渔港建设项目,完工后将提升港口防灾减灾能力,渔船停泊、物资补给、渔民通行也将更加便利。

在银海区渔港渔船管理指挥中心,电建渔港智慧渔港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站在全景监控屏幕前,记者可以看到渔港内的实时情况。银海区海洋局渔业股负责人何盛亮说,该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等,将实现信息化“管船、管人、管安全”,促进电建渔港成为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渔港。

项目建设逐步推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近日,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育苗车间里,记者看到了珍珠龙胆这一石斑鱼品种的种苗,直径不到一米的圆形塑料筐里,就有三四百尾鱼苗在水中游动。

“我们育有约2万尾珍珠龙胆石斑鱼种苗,此外还育有青蟹、沙虫、牡蛎等多个品种种苗,育苗水体达到1.3万立方米。”该公司副总经理彭慧婧介绍,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优良品种自主可控,各类种苗稳定供应市场,去年凭借青蟹种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不仅有优选的“好种子”,还有人工养殖的丰富渔获。

在位于福成镇大坎村的北海海兴农水产种苗产业园石斑鱼养殖基地,记者置身于数十个方形水池中间,只见流水声哗哗,石斑鱼在水池里灵活地游动。“我们年产石斑鱼15万公斤,产品销往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基地负责人彭波说。

银海区海洋局工程师邓敦乾告诉记者,包括海兴农水产养殖项目在内,共有5个子项目被列为产业渔港项目,涵盖海洋渔业、海洋文旅产业、渔业加工业等多个板块,全部建成后将推动银海区渔业产业融合,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为确保渔港经济区13个子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已经整合了用海用地、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政策,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和服务企业攻坚行动。”郭彦江表示,接下来,银海区将继续全力以赴抓好银海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渔港、产业、城镇深度融合,努力构筑蓝海经济新支点,为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