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这些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大清华搞笑的名字 清北这些年

清北这些年

2024-04-09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北之间距离之短,乘坐614路不过4分钟车程,而怀着深沉的「爱」,两校学生的互损则从未停过。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是怎么「互损」的?

而光是提问的问题日志,就引来了双方「旷日持久」的修改:

这些「互损」发生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撒贝宁在脱口秀大会的经典脱口秀——

而在园子里也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横幅——

清北的「互损」经常充满着创意,也留下了无数的著名梗,例如2015年愚人节双方互相调侃的《清华大学整体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清华大学统一委员会告燕园同胞书 》的文章。

清华的同学也会制作一些关于「隔壁」的「要闻快讯」 (纯属虚构!)——

▲「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北京人民公园」?别纠结,一次春游,一网打尽!

▲有人模仿我的食堂,有人模仿我的酸牛奶

▲有的人表面上是个毒唯粉,暗地里还不是被CP甜掉牙?

▲「解放燕园」?亲历者揭开真相,称他们只是想……

▲「没错,他们只是潜入隔壁的湖边、花间、树下,处处寻觅我!」

平时「隔壁」,互损时「贵校」,

清北友谊就这样源远流长,绵延至今。

B面:挚友相随走过的历史变迁

虽然「互黑不停」, 但清北之间情感和友谊却经历了百年的时间检验。

在历史的碎影里,清华北大是亲密的战友,也是相互扶持的挚友。 通过一些校长们的发言稿,我们也可窥见百年来清北的情谊——

清北曾一起走过战乱纷飞的西南联大时期

苦中求学,热血不灭,最终携手返京

不应仅在形式上,需特别着重过去联合的战果,三校分开了, 三校合作的精神,应该继续。因为抗战以前,三校已经有相同的教育方法,或者是大同小异,人事上有 「通家」的传统。胡适之先生是清华的校友,清华文学院长冯友兰,是北大校友。南开秘书长黄子坚,也是清华校友,张伯苓在很早以前,曾任清华教务长,我自己在南开受过教。 俗话说「亲戚远来香」,但三校越近越香。

——梅贻琦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发言 1946年

50岁的你, 困境中奋斗不息

我们共同等待最后的胜利和黎明

「 北大这个多灾多难的孩子实在有点志气,能够在很危险、很艰苦的情形之下努力做工,努力奋斗。我觉得这个「国难六年中继续苦干」的故事在今日是值得我们北大全体师生记忆回念的———也许比「五四」「六三」等等故事还更有意味。

现在我们又在很危险很艰苦的环境里给北大做五十岁生日,我用很沉重的心情叙述他多灾多难的历史,祝福他长寿康强,祝他能安全的度过眼前的危难正如同他度过五十年中许多次危难一样!

——《北京大学五十周年》 胡适

院系调整与迁校工程,我们紧密相连

学科和建筑,自此带上彼此的气息

1952年的学科院系调整,清华的文、理、法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北大工学院调入清华。

北大迁校的准备工作从同年1月已经开始,1月8日以梁思成(清华)、张龙翔(北大)为首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三校调整建筑计划委员会成立,三校建委会的全部设计人员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由清华、北大工学院建筑系的师生组成,在北大(燕园)校区的建设是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竣工。

走在校园,至今仍可见彼此的百年之礼

历史的使命,你我都铭记于心,共攀科技革命的高点

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 「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这精辟地概括了北大的传统和北大的精神,也是北大百年历史的主旋律。面对世界范围科技革命的新高潮,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所面临的新挑战,我们深感任而道远。在下个世纪,大学作为创造、传授和运用知识的重要基地,对于国家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使命。

——陈佳洱《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如果仔细看双方建校100周年时互赠的石碑,也非常有趣。 清华送北大的题写「北大清华,友谊常青」;北大送清华的题写「清华北大,友谊长在」。

少了「互损」时非要前置自己名字的坚持,却多了很多的温情和趣味。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曾在园子里找到这石碑呢?

最后,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122岁生日快乐

最爱的隔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制图 文字|沉沉小肥宅 小鐸 挠头

编辑|一水

责编|巫山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