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C,为南外滩打造的“门户之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外滩景点什么时候建的啊 BFC,为南外滩打造的“门户之所”

BFC,为南外滩打造的“门户之所”

2024-07-12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谈到复星集团打造的外滩金融中心(以下简称BFC),必然会想起上海的外滩。新开河路作为近代上海公租界与老城厢的分界线,其往北是老外滩(现在称为北外滩),往南便是上海城市规划意图打造的、延续老外滩金融定位的南外滩“金融聚集带”。金融聚集带由BFC起始,经久事大厦、金外滩,延伸到董家渡中民投地块,至南浦大桥收尾。

 

南外滩金融聚集带区位图

作为南外滩金融聚集带的起点,BFC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东靠中山东二路,南临东门路,北接龙潭路,西侧为人民路。基地面积45 4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6 073平方米,包括190 000平方米的办公,30 000平方米的酒店,4 300平方米的文化和96 000平方米的商业。这样的功能配套是上海市规划局在综合考虑地块周边需求后,于项目之初即定下的。由于其复杂的商业功能及其所代表的南外滩形象,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从投标开始就受到上海市规划局、两岸办、区政府、地产界和建筑行业的重点关注,并几经国际招投标,最终由英国的Foster + Partners建筑事务所与Heatherwick studio联合提案,华东总院作为项目的中方配合单位。如今,跃然纸上的方案经过六年的设计与建造,已巍然屹立在南外滩的起始点上,它曾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南外滩的起点

BFC除了是南外滩的启始点,还是上海外滩风貌旅游区、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及上海豫园特色商业旅游区的交汇点。一方面,沿地块东侧的中山东二路面对黄埔江沿线,需要延续老外滩高贵、典雅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地块西侧与人民路比邻的豫园老城厢,那里是最具老上海气息的小尺度空间。此外,由于地块的进深相对局促,可以说相当“薄”,如果方案不够有识别性,其特色就很容易被忽略掉。

 

最终,地块被枫泾路分为南北两区。北区由五栋建筑组合,其中最北端沿龙潭路的是万达瑞华酒店,沿中山东二路沿线是商业和办公综合体,枫泾路与中山东二路的转角处为整个地块的标志性广场兼入口——复星艺术中心。除艺术中心外,单体建筑采用错落有致的高度,既减少了单个建筑的体量感,又延续了外滩滨江波浪起伏的天际线。南区是体量相对更大更完整的商业综合体,两栋180米高的标志性“双子塔”呈45°布局,留出从浦江对岸至豫园商业区的视觉通道。东西两侧沿街风格与尺度相距甚远,契合了一个城市的两种面貌,并且通过拆解与渗透,在每栋楼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通透缝隙,这样就不会因BFC的庞大体量割裂了外滩与老城厢的联系。在地块中着重表达的复星艺术中心与公共性广场,则为来自外滩及城市的人群提供一个驻足停留的场所。

 

 

BFC总平面图

 

 BFC 外滩形态分析 

 

BFC鸟瞰

 

中山东二路沿街界面 摄影︱庄哲

 

人民路沿街界面 摄影︱李忠龙

 

点睛之笔

位于中山东二路与枫泾路交界处的复星艺术中心是BFC地块的“心脏”,前后经历了几轮修改,最后才得以落稿。方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上海城隍庙的“老戏台”,时代的变迁让老外滩呈现出“你方唱罢我方上演”的新景致,唱戏的人乐在其中,看戏的人也沉醉在其中。而复星艺术中心定期举办的艺术展陈及活动,是新时代外滩时尚品味的代言。在看与被看之间,BFC融入了外滩文化,成为了浦江两岸对景的有机组成。

 

该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老戏台的帘幕”设想,是用一种牵动三层管帘的机械装置实现帘幕的开启、转动效果。为了验证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施工前期还进行了1:1的实样制作。单个管子的芯是铝合金材质,外裹彩色不锈钢镀钛,加上精细的不锈钢压印工艺形成的艺术效果。管子与管子间用细钢丝线串连,管口插有橡胶箍,避免彼此相撞。管底端的橡胶斜切面采用渐变的红色系颜色点缀,像是新娘的红盖头,又像摇曳生姿的裙摆,让人浮想联翩。

 

 

复星艺术中心 来源︱网络

 

复星艺术中心一层平面图

 

复星艺术中心二层平面图

 

复星艺术中心东立面图

 

复星艺术中心外观 摄影︱庄哲

复星艺术中心底层架空,连接BFC内部广场 摄影︱李忠龙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走进BFC,有种与老外滩建筑气质相似的感觉。老外滩建筑中外墙饰面采用大量的石材,除了其带给人们厚重感觉以及尊贵的身份特征外,斧凿的痕迹日渐柔和让人联想起时代的磨砺,历史的沧桑。此外,装饰性极强的精致铜门也令人眼前一亮,在古铜的光泽中仿佛感受到古典的精致和奢华气息。设计团队希望BFC也有这样的厚重感与精致感,如同老外滩的历史建筑一样长久地屹立在南外滩上,能经得起岁月的打磨。

 

用现代手段实现古老的材质效果是设计师绞尽脑汁的经历。为表现石材斧凿的肌理和手工的韵律感,如果通过全人工雕刻,无论是造价、工期还是安全性都是困难。设计团队在精益求精的驱使下,积极地找寻实现方式并进行全方位论证,最终说服业主,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手工刀割雕塑方式,实现了人工雕凿的痕迹。粗糙的石材包裹着建筑外面的边框,更加衬托出金属玻璃幕墙的平整线脚和通透的玻璃质感。将铜在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也并不合适,虽然当下有涂料可仿照古铜的颜色,但质感不够真实,效果亦不够持久。出于造价以及后期保养的考虑,经过反复论证与调研,设计团队最终决定运用彩色不锈钢镀钛材料取代铜,既能达到古铜的金属光泽感,又能满足造价与长期使用效果。

 

建筑细部材质 摄影︱庄哲

楼间缝隙,引导人流进入内部广场 摄影︱李忠龙

 

古典与现代材料、技术的有机融合,将整个BFC衬托得时尚而魅力非凡。每当夜幕深垂,玻璃幕墙变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时候,建筑呈现出一种与白天全然不同的面貌,每一种材料都是如此独特,却又如此和谐地共生着。

 

BFC夜景 摄影︱李忠龙

 

商业的危机

BFC的商业部分占整个综合开发不可忽视的比重。最初的商业设计参照了伦敦百货公司的传统布局和高端定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意识到电商对高端实体商业的巨大冲击。此外,豫园多代表的老城厢以小商品零售及餐饮而著名,如何能将其消费人群引入BFC中?商业定位经历了从最初以高端品牌转化为依托豫园、十六铺码头文化的旅游商业策略,这就需要对其业态进行重新的调整。

 

原始商业动线由Foster+ Partners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由于商业定位转变,又先后引入了以商业设计著称的Benoy与KOKAISTUDIOS专门负责商业设计的改造。华东总院在调整过程中一直不断配合,至今还在配合修改。其中,变动最大的地方当属南区的下沉式广场,这里经历了从被叫停与再次被打开的波折。复星集团对商业定位慎之又慎,留足时间不惜余力去打造,只为未来项目的商业运营达到与地域环境完美契合效果。

 

 

南区一层平面图

 

南区地下一层平面图

 

BFC南区双子塔楼 摄影︱庄哲

 

如今,在沿黄浦江往南推进的过程中,除了南外滩金融聚集带,上海世博地块以及徐汇滨江都在积极的规划建设中。不难想象,未来的金融、文化、艺术都将在此聚集。BFC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开始,伴随整个南外滩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这里集中大型商业服务配套紧缺的状态下,无论对于日益增加的办公人群还是周边老城厢居民来说,这里都让人值得期待。

本文采访了Foster + Partners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彭惠君、华东总院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张如翔、项目副设总凌吉,特别感谢他们对本文提供的信息。

资料提供 / 事业一部 凌吉

感谢 AAAPLUS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APLUSmagazin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