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项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怎么样 895项目

895项目

2024-07-15 1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IBM到Globalfoundries

杨浩是浙江杭州人,1998年考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并同时攻读了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双学位。在毕业前夕,他与团队一同拿下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2001)的季军。此时,他还处于对专业的探索阶段,对于未来的方向尚未确定。

时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的严晓浪教授,在学校永谦活动中心的一场关于中国芯片行业发展情况的演讲,让杨浩激情澎湃。他看到了中国芯片行业的未来,认定这是自己一生想要从事的职业。2002年毕业后,他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在电路与系统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开始正式踏入集成电路行业。在研究生期间,他和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中国首个DVB-S2卫星电视芯片的算法研究和原型设计。

2005年,杨浩收到了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和IBM中国研究院的offer。因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只在北京设有办公室,想离家近一点的杨浩选择了IBM中国研究院。没想到,IBM却又把他派往了位于北京的办公室,开展多媒体和通信算法、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研究。他在北京积极钻研行业知识,结交新的朋友,也时常跑去微软研究院串门,和朋友们交流与学习。这份努力给他之后的创业埋下了意想不到的伏笔。

2006年,杨浩回到上海张江,作为第一批成员,共同创建了IBM中国芯片设计中心(China Design Center)。彼时的张江还在蓄势待发,如火如荼的芯片创业大潮序幕刚刚拉开。

在IBM中国芯片设计中心,杨浩从工程师做起,直至芯片设计部门的研发总监负责IBM自有芯片和系统产品研发,包括IBM POWER服务器芯片、计算存储芯片、智能网卡和网络交换芯片、系统管理芯片、异构计算加速器芯片等,其后也负责大中华区、日本和亚太地区的ASIC定制产品业务。

2015年,随着IBM拆分半导体事业部,他带领团队来到Globalfoundries(格芯,简称GF),担任中国芯片设计中心研发总监,领导GF在大中华地区和日本地区的芯片设计业务及市场开拓,主持对22nm FD-SOI,2.5D-IC,3D-SRAM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几年后,当公司再次面临业务重组时,他萌生了独立创业的念头。

2019年末,正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创业如火如荼之时,杨浩也有了创业之心。回首这15年在IBM和GF的工作经历,杨浩从实习生做起,直至研发总监,对研发和市场的各链条都十分熟悉。在IBM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开发经验,让他找到创业的切入点。“服务器领域的芯片,大多由外资企业生产。从国产化率角度来说,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可做的事,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也在推动这个领域的持续创新。”

创立青芯,

做出领先的基于DRAM的

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

2019年12月5日,杨浩和伙伴们一起创立了青芯科技,选择了他们工作生活多年的张江。

成立之初,公司的核心成员都是杨浩多年好友和老同事。江国范、唐佳廉、吕寅鹏都曾是IBM、GF的资深工程师和技术高管。多年合作的信任,和对芯片行业而发展前景的判断,让他们再次一同出发。

来自青锐创投的天使投资

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许多行业陷入停滞,半导体行业也受到冲击。公司四个创始人面面相觑:没想到热血澎湃出来创业,不到十几天,就发生这样的事情。正当大家为公司运营着急时,青芯获得了来自青锐创投的天使投资,帮助公司渡过了启动时的资金危机,推动了产品的研发。早期投资看团队,这次合作得益于杨浩当年在北京工作时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朋友们积累下的友谊,这些好朋友们支持并促成了此轮投资。青锐创投官网的slogan是,“寻找即将改变世界的人”。基于对创始人的信任和专业判断,青锐创投向青芯科技伸出了橄榄枝。

公司很快运转起来。江国范负责建立青芯的逻辑设计和验证团队,构建设计方法学,负责DPU、PCIe/CXL Switch等系列产品的定义,主持架构和开发工作。唐佳廉负责建立物理设计团队,开发物理设计方法学和配套EDA软件,构建项目管理体系。吕寅鹏负责建立并领导青芯的系统部,包括可测性设计团队,建立可测性设计流程和方法,管理硅后(post-silicon)测试团队和硬件团队。

第一颗基于DRAM的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

杨浩表示,他希望和团队一起在服务器数据中心里面做一些创新性的产品。这些领域都被Intel、AMD等大企业覆盖,青芯科技能做的,是通过不断的单点突破,最终形成多点汇集创新。

2010年,杨浩在IBM就参与了3DIC的早期学术研究工作,但当时产业界的供应链并未成熟。创业以来,青芯科技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了3DIC近存计算技术,并累计成功研发了三款定制3D-IC芯片。“与当今主流的HBM的技术相比,它在能效水平上又提高一个数量级。”杨浩说。

2020年10月,青芯科技与合作伙伴一起交付了第一颗基于DRAM的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它突破了冯·诺依曼架构的性能瓶颈,满足人工智能等场景对高带宽、高容量内存和更高算力的需求。目前,该芯片已实现数千张wafer的大规模量产。

2021年初,高性能以太网/IB混合交换芯片交付中国科学院,成功完成全部功能测试。2021年4月,面向安全领域的正则表达式加速器IP交付,已获得浪潮集团的测试互认证,获得Xilinx的认可。2021年9月,PCIe交换机链路动态切换IP交付,已获得客户测试通过。

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公司成立后,一群工程师们讨论了很久,要为公司制定代表企业文化的slogan,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在IBM已经践行多年的12字箴言: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对待客户与合作伙伴,杨浩始终认为要成就客户,为合作伙伴提供价值。“什么能做好,什么有风险,我都会坦诚地和合作伙伴沟通。即便无法达成商业合作,我们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期待客户的成功。”来自客户的信任,支撑了青芯科技过去两年的快速发展。

“创新”始终是一家硬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青芯科技一直关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公司通过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来协调企业间的合作,鼓励协作创新。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自成立以来,青芯科技就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参与制定PCIe标准、CXL标准、chiplet与光互联中国标准、通用互联技术标准的制定,通过I/O互联与传统网络互联的融合与改进,形成新的中国和国际标准。青芯科技相信,通过积极参与标准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小公司也能为行业带去大创新。

丰富的团队活动

有感于当下集成电路人才的紧缺,青芯科技在产学研道路上开始了探索。2021年10月25日,青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正式挂牌成立“研究生实践基地”。这为东南大学的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与企业密切接触的实践平台,也为青芯科技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引育结合、增强集成电路专业技术员工储备的人才通道。

集成电路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行业,工程师们的绝对工作时间都很长。作为一个厚积薄发、打持久战的领域,青芯科技一直坚持倡导灵活的工作模式,支持员工在工作、生活和家庭间平衡。在家办公,远程办公都是青芯科技的常态。这些兼顾员工个人需求的灵活方式,换来的是同事们之间的包容理解、互相支持和高效协作。

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价值观,青芯科技成长很快。公司从最初是4人增长到近60人,在上海、无锡和武汉等三地布局了研发、销售和运营团队。在产品研发方面,根据市场现状预测,未来十年的计算架构将从以传统的CPU计算+网络互联的模式演变为以DPU为核心的计算/存储资源池化的模式(resource pooling),到2025年前后,DPU的场景和应用落地会成为可能。青芯科技正在这个领域,研发包括PCIe/CXL交换机芯片,CXL异构加速和近存计算芯片,DPU等系列芯片产品。

青芯科技新办公室

青芯科技正在寻求融资,以推动接下来的产品研发和量产。创业之初就经历疫情,让杨浩对创业和融资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融资和IPO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做出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做出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伟大企业。我觉得做企业就应该脚踏实地,为客户、行业和股东创造价值,为同事们创造一个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在这基础上,我期待跟同事和伙伴们一起,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

895创业营

青芯科技是895创业营(第十季)集成电路专场的优质项目之一。

— END—

欢迎各企业、读者投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