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话中的满语词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话鹅吝 北京官话中的满语词汇

北京官话中的满语词汇

2024-07-11 0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的国语,严格来讲,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是汉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判断,意思是北京方言来自满语,并非纯粹的汉语。

确实,北京方言中有大量满语借词,比如邋遢、猫儿腻、捅娄子、作践、麻利、哈喇子、姑娘等,此外汉语第一人称复数历来只有“我们”,而“咱们”则出自满语,此外汉语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上向无敬语,“您”“怹”(音贪)也来自满语。

据明末来华的西洋传教士利玛窦记载,当时北京没有zh、ch、sh等音,这似乎也是北京话不纯粹的“证明”。再有就是“儿化音”,在八旗驻军的青州、德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均有,疑似出自满语。且北京话的声腔、音韵与郊区完全不同,却与黑龙江语音相似,明显受到满语影响。

此话题当年太平天国也曾提及,洪秀全在诏书中说:“中国有中国之语言。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

那么,北京话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北京话在古代叫“官话”,意思就是说做官的人说话,也特指京城的方言。

自清入关后,出于政治上强势,满人将紫禁城周围十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只供满人居住。所以十里之内称北京“内城”,十里之外则称“外城”。也因此,清朝时期的北京无论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于是,就出现了两个群体——满人群和汉人群。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北京话)。

可是汉族人口多啊,为了进一步巩固的统治地位,满人迫切需要改造文化,显然学习和模仿汉语是最好的法子,于是清国上至酋长下至奴才得学会运用两种语言,一是讲满语,二是讲汉语(确切点是讲北京话),于是清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满人讲着一口蹩脚的北京话。

于是,在在两百多年的满、汉杂合交往中,有大量满语词汇逐渐融入北京百姓的日常用语中。时至今天,北京话里依旧含有大量满语词汇,特别是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或许我们从没想到这些词是从满语中演化过来的呢。

1: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展开全文

举列说明:这瓜子别吃了,一股哈辣味儿。

2:抹擦(ma sa):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举例说明:衣服抹擦平了再叠,要不都褶子。

3:敞开儿(chǎng kār):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举例说明:知道您好这口儿,特意炖了一大锅,您别局着,敞开儿着招呼!

4:摘歪(zhāi wai)::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

举例说明:身子一摘歪,好悬没从马上掉下来

5:该漏(gái lou):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

举例说明:这些衣服我现在穿着都瘦了,您看看要是有看上眼儿的,您该漏走。

6:额吝 (é lìn): 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日常生活中多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

举例说明:拿碗接着点,弄上块儿额吝且洗不掉呢。

7:磨蹭(mò ceng)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举例说明:别磨蹭了,再不走就赶不上火车了。

8:咋呼(zhà hu):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举例说明:我还寻思多大的事呢,就这呀?也值得您这么咋呼?

9:克(kei,发四声):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举例说明:作业好好写,瞧这涂的跟花瓜似的,找你们老师克你呢!

10:掰持( baichi),来源于满语baicambi,本意为查看、详查。在《北京土话中的满语》一书中记载北京话中的“掰持”专指“争论”。

举例说明: 这事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咱们得掰持清楚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