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接招“零碳”挑战,专家这么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老旧机动车淘汰南部中心 交通行业接招“零碳”挑战,专家这么说

交通行业接招“零碳”挑战,专家这么说

#交通行业接招“零碳”挑战,专家这么说|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交通运输是节能减排降碳的重点领域。5月10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多家行业单位举办了以“碳惠交通,智享未来”为主题的出行碳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城交协碳分会承办,北京交研都市公司协办,会议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交流交通运输绿色“零碳”转型经验,展望“零碳”交通未来。

共建共治 推动绿色转型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其中也明确要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除了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广低碳设施设备、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传统举措以外,特别强调要健全碳排放控制政策。

要达成“零碳”交通的美好愿景,需要提升城市绿色出行吸引力,鼓励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会长郭继孚表示,当前城镇化进程仍然还在持续,城市群、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居民出行空间范围和半径随之增加。同时,我国机动化进程仍未饱和,居民对高品质的出行需求逐步增强。这些都是交通“零碳”化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实现“零碳”交通愿景,应尽快形成“3+2”(城市结构、出行结构、能源结构、科技与金融赋能)“零碳”交通体系。

会议现场。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葛昱介绍:“北京的绿色出行经历了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和‘零碳’转型三个阶段。”2019年11月起,依托综合出行服务平台,北京的公共交通乘用体验不断优化。经过3年的建设,北京MaaS平台用户超过3000万人,每天服务绿色出行600万人次。未来,北京MaaS平台还将聚焦场景功能拓展优化、互利共赢生态圈构建,服务绿色交通发展。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秘书长刘莹认为,目前国内主要超大城市纷纷启动车辆全面电动化研究,设计研讨发展节奏和实现路径,开始释放政策信号。“商用车新能源化势在必行。”刘莹认为,目前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商用车新能源化仍需克服很多问题,诸如城市电网容量有限、电力报桩难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能源技术和数智技术创新来解决。

多元探索 增强发展韧性

当前,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企业发展的共识,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发布共识宣言。

滴滴出行积极推动网约车、单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进行融合,进行低碳出行探索。滴滴研究院院长王浩介绍,滴滴共享出行业务对现有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起到了补充作用,同时滴滴在全国探索碳普惠项目,目前已与重庆碳惠通平台合作上线完成拼车场景的碳普惠,未来滴滴还将积极参加北京、重庆等碳交易试点的自愿减排项目,不断激励居民绿色出行,引导私家车用户转移,整体提升居民绿色出行比例。

会上,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刘然介绍了内蒙古的“散改集+新能源”数字甩箱项目。以绿色甩箱运输为主要场景替代传统的煤炭装卸运输,通过干线和装卸解耦改变运输模式,形成了集绿电发电、内陆港、新能源车、散改集、智能调度和智慧物流于一体的项目模式,搭建了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周边多家电厂、煤矿及用煤企业之间低碳重型卡车货运干线,并通过“散改集”等智慧物流手段积极构建绿色煤炭供应链。

北京金隅集团正在打造大宗建材绿色智慧供应链。“根据物流运输半径的不同,可以采用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思路,用氢和电补充长距离运输中的市场成本。”该公司战略发展部副部长路来光说。

新能源车保有量大幅上升,车辆充电需求爆发式增长。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羽认为,结合新型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及充电运营商传统的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定位,必然需要新增能源交易的属性。充电运营服务商要从能源聚合入手逐步发展升级到提供能源金融服务。这需要运营服务商能够积极响应政策、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商业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建好碳市场 形成减排生态

“碳市场是中国实现双目标的一个基础性政策工具,其运行原理是配额交易与抵消机制。未来也将成为重点行业、地方控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抓手。”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

从2011年起,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交通行业目前没有被纳入到碳市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事业部部长周才华介绍,“交通行业自愿减排方法学有燃料替代、运输方式改变、建立碳普惠机制三大类。”

碳普惠是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从而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

以北京市碳市场试点建设为例,“为鼓励小汽车用户转向绿色低碳出行,2020年9月8日,北京市创新提出基于MaaS平台绿色出行碳普惠机制,依托北京MaaS平台,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行动,可将一次出行中组合使用多种绿色出行方式的行为纳入鼓励范围并参与碳交易。”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事务中心副主任于凤菊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低碳出行已备案项目活动累计注册用户近330万人,累计绿色出行量1.8亿人次,累计签发绿色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

对企业来讲,建立企业碳账户可以更好量化企业低碳行为,折算低碳行为带来的收益。据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助理綦久竑介绍,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建设的企业碳账户绿色项目库,可以将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纳入平台,对其进行碳核算和评价,对接银行和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实现绿色投融资。

提升绿色出行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绿色出行吸引力。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超华认为,可以通过行业指导部门共同努力,通过碳交易的基金反哺出行用户,可以把其他出行方式的用户吸引到公共交通上,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机动分担率、出行人次的提升。

专家观点集锦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希良

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政策工具

绿色低碳转型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也需要政策推动。当前已有的一类政策是《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大政策,另一类则是能效标准、节能补贴、税收优惠等具体政策工具,直接对企业的绿色低碳行为给予激励。

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还需要更多政策机制创新,碳定价就是其一。当前全国统一碳市场有配额交易、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两种现货交易产品,碳市场为企业履行减排义务提供了灵活性,降低了全社会减排成本。碳市场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政策工具,未来将成为重点行业、地方控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抓手。同时,碳定价对于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和投资也具有激励作用。

当前,我国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在碳市场发展过程中,行业基准非常重要,可将其总结为“奖励先进,惩戒落后;循序渐进,先宽后严;目标导向,综合平衡”的二十四字原则。

展望未来,全国碳市场将由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转向基于总量的碳市场,最终成为交易主体多元、交易产品多样、交易价格合理、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有力有效的全球样板碳市场。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会长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郭继孚

能源革命与数智革命交融助力降碳

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视角来看,我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与节能降碳减污进程“三线”高度叠加。“十三五”时期,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出现了网约车、共享单车、MaaS等新型交通服务,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出现规模化势头,综合发力下城市交通碳排放增速进一步放缓。

然而,从总量与占比来看,城市交通碳排放仍在持续增加,形势依然严峻。对于交通领域,仅实现增速放缓远远不够,“零碳”交通必须实现碳排放“由增到降”的重大转折。“零碳”交通转型正面临着城镇化进程还在持续、机动化进程仍未饱和、居民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这三大趋势与挑战。

对此,能源革命与数智革命两股关键性力量的交融可为交通“零碳”发展带来可能性。同时,还需要三个优化、两个工具。

三个优化包括聚焦城市结构、出行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城市结构优化方面,要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建设“轨道上的城市”,从源头上减少出行距离;出行结构优化方面,要持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技术、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引导减少使用私家车;能源结构优化则是“宜电则电、宜氢则氢”,能源使用与运输场景特点紧密结合。

此外,还需借助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两个工具,助力提升出行效率和运输组织效率,引导自愿减排。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 王乃祥

环境权益交易赋能绿色交通服务体系

北京绿色交易所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绿色公共服务、环境权益交易、低碳发展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研究工作,已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之一。

其中,绿色公共服务方面,自2011年起相继上线北京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新能源汽车补贴发放、新能源汽车置换等服务平台,累计涉及车辆152万辆;环境权益交易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持续支撑全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市生态环境局年度履约工作,累计成交1亿吨左右;低碳发展服务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80余个CCER项目开发,为“蚂蚁森林”项目中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新能源体系等绿色出行场景提供算法支撑,累计减排2000万吨;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牵头起草了《环境权益标准》《碳金融产品标准》等。

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在各级主管部门指导下,通过承建全国CCER交易中心、搭建绿色交通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持续完善绿色交通服务体系。

当前,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政府指导下,开发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这将为符合CCER标准的交通领域项目提供全国性的CCER流转平台。此外,正在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中交信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主管单位共同搭建交通领域的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专题库。

高德地图副总裁 董振宁

以“1+2+N”模式助力全民低碳出行

交通行业碳减排的切入点是城市交通出行,要构建“全局式的出行低碳模式”,践行控排、增汇两项举措,实现重点领域快速突破。一是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占比,让小汽车出行、货运出行更多采用清洁能源;二是依靠交通出行数字化助力增汇。

高德提出了“1+2+N”碳惠发展模式助力全民低碳出行,构建一体化服务入口,用“大出行”连接更多低碳场景。

“1”是一体化平台。高德地图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专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承担建设了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以聚合模式,链接各类城市出行方式及相关服务。除了实现个体最优,交通出行数据也可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调度部门进行供需预测、运力匹配、潮汐调度等,实现全局最优。服务的聚合和链接,赋能大量具备较好服务能力的线下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帮助“老师傅”掌握新技能,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2”是指聚焦出行与低碳实质性服务。一方面保证用户在公共出行时的体验达到最优,另一方面,则聚焦简便参与、减碳实质、打通交易、低碳感知的低碳实质性服务。“N”则是从“绿色出行”到“大出行生态”,构建一体化出行和生活服务。

实现碳减排,还要适应多样化出行需求,实现全方式低碳化。高德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也在做关于出租车、新能源车碳核算方法学,以及燃油车减碳能力方面的研究。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北京卡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志东

汽车新能源化是交通领域低碳转型重要路径

汽车是我国交通领域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商用车更是碳排放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率高,因此,推广商用车新能源化是推动交通领域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目前,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是新能源商用车两大核心技术路线,具有不同技术特点,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应根据不同场景 “宜电则电、宜氢则氢”。此外,新能源商用车在各领域发展并不均衡,在城市公交和末端配送领域率先发展,但在城市物流、重型运输方面渗透率较低,仍需政策推动。

面向碳中和,汽车行业需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包括上游的能源、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的整车研发和制造,以及下游的回收利用等等。同时,要构建绿色能源、智能化新能源整车产品设计开发、绿色工厂、碳中和产业园区、汽车后市场等全价值链绿色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减碳路径。

福田汽车拥有20年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行业应用经验,是国内最早开展新能源研发和行业应用的商用车企业。福田汽车布局电池、电驱、电控等自主三电技术,持续推动核心模块和整车节能、高效、降本。

福田汽车通过节能技术与精益节能管理,“十三五”期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福田康明斯等4个工厂通过工信部绿色工厂认证。未来,福田将继续精益节能低碳管理,通过工艺优化升级、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应用,并和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构建“能源+货源+整车+核心模块+碳管理”的新能源物流生态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实现低碳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更低成本的绿色交通解决方案。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于2023年2月1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

碳分会聚焦城市交通出行和物流领域,旨在洞察双碳发展态势,聚合交通、汽车、能源、碳、金融、数智力量,搭建多维立体生态圈,携手推动城市交通面向“零碳”愿景的加速变革。

碳分会会员可优先获取一手交通碳领域信息及参与编制交通碳领域相关标准等权益。欢迎加入中城交协碳分会!

作者 | 池雨溪 本报记者 单佳雯

编辑 | 刘雯卉

审核 | 郭一麟

监制 | 陈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