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与尼山孔庙之辨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孔庙求什么 曲阜孔庙与尼山孔庙之辨析

曲阜孔庙与尼山孔庙之辨析

2024-07-14 0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曲阜孔庙与尼山孔庙之辨析 作者:王秀萍 袁磊 点击数:5493 2018-01-25 文章来源:孔子博物馆

曲阜是孔子故里,同时也是神农故都,黄帝生地,周汉鲁都,素有东方圣城之美誉。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及其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东方文明的巨大影响,使汉代以后的曲阜以孔子故里的声望彪炳人类文明的史册,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其中的杰作,享誉中外,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瞻拜谒。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孔庙及孔府 金至清 ”包括其中;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尼山孔庙和书院 明至清”也是其中之一。很多人知道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曲阜有曲阜孔庙和尼山孔庙两所庙宇,但对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两个孔庙在功能和意义上有何不同等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本文将对此类问题进行考证与辨析。

一、孔庙的主要类型

孔庙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即国庙(皇家孔庙)、家庙(祖庙)、学庙和纪念性孔庙。

所谓国庙指到清代为止,由国家或皇家负责祭祀的孔子庙宇,是国家礼制性庙宇。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目前主要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曲阜孔庙的前身即孔子故居,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作“寿堂”,房屋3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孔子故宅的这3间房屋就是现在孔庙的前身。曲阜孔庙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虽然在战争期间会遭到破坏,但都是旋坏旋修,从未废弃,成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的庙宇,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世界上惟一的孤例”。历代王朝在不断维修保护孔庙的同时,还不断进行扩建。明永乐年间奠定了现在的范围,南北全长800米,东西宽153米,连同前部长达512米的神道,占地面积近14万平方米。明弘治和清雍正两次扩建奠定了现存规模,主体部分前后九进院落,中贯轴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雄伟,现存金元明清建筑100多座4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孔子庙。

值得指出的是曲阜孔庙在历史上兼具纪念性孔庙、家庙和国庙三种性质。春秋鲁哀公时期,为纪念孔子逝世,将孔子故宅3间茅屋作为悼念孔子的场所,此为纪念性孔庙之始;因为是孔子的居处,因此,也可看作是孔子家庙的雏形之始;自汉高祖刘邦拜谒孔子后,由国家拜祭孔子并在孔庙设官职管理孔庙、拨专款修缮孔庙,这是曲阜孔庙作为国庙之始。从宋代开始,曲阜孔庙开始分为三孔,即孔庙、孔府和孔林。此时,孔庙为国庙,历代帝王祭孔之场所;孔府为家庙(祖庙),衍圣公所居之地;孔林则是孔氏族人的归茔之处。简言之,曲阜孔庙除了春秋时期所具有的纪念性孔庙之外,从西汉初年到清末主要担当了国庙和家庙的角色,尤其是国庙角色更为显著。历代帝王大都亲临曲阜孔庙祭孔。

家庙即孔子的宗族庙宇,也可称为祖庙。除了曲阜外,孔氏家庙分两类,一类是国家为流寓外地的孔子后裔建造的,即皇家赐予的孔子家庙;一类是流寓外地的孔子后裔自己建造的。后者数量多,分布广,前者指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就家庙而言,孔庙本来没有北宗和南宗之分,仅曲阜而已。但是,这种情况到了北宋末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宋王室南迁江南,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也随之南渡,定居浙江衢州。为了使孔子嫡孙能够奉祀孔子,绍兴六年(1136年)朝廷命将衢州州学孔子庙权作孔氏家庙,宝佑元年(1253年)又在衢州东北菱塘新建家庙,这所家庙被后人称作南宗家庙。而曲阜孔庙则称作北宗,从此孔庙有了南北宗之分。

东汉时,有的孔子后裔就因为仕宦等原因迁出曲阜;汉末社会动乱,许多中原人士避乱江南,许多孔子后裔也迁居浙江;唐代时孔氏族人四出,北迁河北,西迁河南,南迁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唐末甚至南走岭南;宋以后,孔氏族人越走越远,到清末,族人已经遍及全国各地。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不忘祖功,纷纷自建家庙奉祀,孔氏家庙遍及全国各地。

所谓学庙特指中国古代的官方学校,中央学叫辟雍,如后来的国子监;地方学叫泮宫,如地方各级府、州、县学。因为古代中国,特别是唐贞观以后,在各家学校之内建大成殿祭拜先师孔子,形成庙学合一的定制。所以将这种以学为主的学校,叫做学庙。中国孔庙到清代为止,除了国庙、家庙和纪念性孔庙外,99%以上属于学庙。因此,从数量上来讲,中国孔庙的主流是学庙。学庙是列入国家祀典的礼制庙宇,它是孔子庙的主体。

纪念性孔庙指非皇家或中央政府祭祀性质的孔庙,即非国家礼仪性质的孔庙,这种性质的孔庙是地方政府或民间所建造,祭祀也是地方政府或民间所为。纪念性孔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孔子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建造的祭祀庙宇;一类是在孔子并没有活动过的地方建造的纯粹纪念性庙宇。纯粹纪念性的庙宇最早出现在东汉,位于老子故里(今河南鹿邑)老子庙东侧,东汉建和三年(149年)所建,是目前已知曲阜以外建造最早的孔子庙。在孔子活动地建造的第一所纪念庙宇在怀州,但始建年代不详。孔子纪念地孔子庙较多,唐代时在相传孔子周游列国陈蔡绝粮的河南淮阳就有孔子庙,宋代时河南永城芒砀山为纪念孔子避雨建造了夫子庙,明代时在泰山顶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建造了孔子庙,类似的孔庙还有很多。早期建造的纪念性孔庙后来大多改称书院,如临淄改称闻韶书院,西平改称仰圣书院等,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在尼山设置书院,当时整个尼山孔庙亦称尼山书院。这类孔子庙虽然改称了书院,但仍然属于纪念性质。

尼山孔庙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是孔子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生育孔子的地方,后世因地建祠(庙)奉祀。尼山有庙始见于《魏书•地形志》“鲁县有叔梁庙”,所以原名应为“叔梁庙”,是祭祀孔子父亲的庙宇。唐《括地志》载:“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50里尼山东址。”唐代末年和五代后周显德(954年-960年)年间,也称叔梁纥庙,是纪念孔子父亲的专用庙宇。宋庆历三年(1043年)始,已成为主祀孔子的庙宇,叫尼山孔庙至今,其历史定位和文化定位是纪念性孔庙,即前期是纪念孔子父亲(包括母亲)的庙宇;宋以后改成纪念孔子的庙宇。值得一提的是,宋庆历三年(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孙袭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宫,有庙,有夫子之殿,有夫人之位,有讲堂,有学舍,有祭田”。显然,此时尼山孔庙已不单为主祀孔子的庙宇,而且增加了兼有书院的教育功能。

二、尼山建筑群概述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称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最高峰海拔约340米,风景秀丽,巍峨壮观。《阙里志•山川》记曰:“其山五峰连峙,谓之五老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渔猎、耕耘劳作时留下的遗迹。附近周边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夫子洞遗址就是其中之一。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出生于此,尼山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启智慧源头的圣地之一,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名扬海内外。今山下的鲁源村,即《史记》所谓“陬邑昌平乡”,为孔子父亲叔梁纥生前封邑所居之地。叔梁纥,姓孔,名纥,字叔梁,后人称之为叔梁公,故习称叔梁纥。叔梁纥先娶鲁人施氏,生九女而无男;再娶一妾,生一男,名曰孟皮,足有残疾。按当时的祭祀制度,身有残疾的人不能主持祭祀。于是在晚年又娶颜征在为妻,婚后曾到尼山祈祷求子,后来果然生下孔子。而孔子一生下来,头顶中间低四边高,很像尼丘山。他的父母便给他起名为丘,字仲尼。因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他的诞生过程便被后世演绎出了不同版本的神话传说。有“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谈。圣人非一般凡人,故而他的诞生附会了很多荒诞且美丽的神话传奇,这反映了人们本能的英雄崇拜心理。

现尼山建筑群前为庙宇,后为书院,各自独立成区。尼山孔庙背依尼山,东临沂水支流,隔水与颜母庄相望。庙宇为五进院落,三路布局,占地约15318平方米,有各种建筑27座69间,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庙东北约百余米处,隔一山沟,便是尼山书院,书院又名“尼山诞育书院”,为民居式四合院建制,一正两厢各三间,前有门屋,门内设照壁,东有茶房一间,四周绕以围墙。庭院虽然平淡无奇,环境却极清幽。门外左旁树立“尼山书院”四大字碑一通,款书“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宏泰立”。庙前为智源溪,跨其溪而建桥。院后的山沟名为中和壑,深沟两岸常年经雨水冲刷,经常出现自然形的石砚料,举世闻名的尼山砚即产生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尼山建筑群的建筑、碑刻、古树、环境受到充分的重视、修缮和保护。尼山孔庙及书院,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作为“三孔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列入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三、书院与孔子庙

书院是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书院之名兴起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是古代学者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重要场所。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将皇家专门的藏书、校书机构更名为集贤殿书院。受朝廷设立书院的影响,一些达官和文人也建造书院,作为私人治学会文的书堂。后来又出现了兼有讲学功能的书院。为了对受教育者进行成圣成贤的的教育,书院也仿照国立学校建造奉祀孔子的建筑,于是书院孔子庙就出现了。

因孔子是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在尼山设置书院,当时整个尼山孔庙亦称尼山书院,是庙学合一的管理体系。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王懋德率同列执政者白丞相,重置尼山书院,以彭璠为山长,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生日、二月十八日孔子卒日均举行祭祀,并重塑孔子像,增设四配像。后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充任山长,元末明初曾一度衰败荒废。明永乐以后多次重修扩建,明正德二年(1507年),衍圣公孔闻韶奏准改“山长”职衔为国子监“学录”,从九品。清代又称“国子监学录”,多次重修扩建。清顺治九年(1652年),吏部复准由衍圣公咨送弟侄递补;乾隆元年(1736年)改定为正八品。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修建书院,与尼山孔庙分离开来。今存为清代建筑,正房3间,前出廊,无斗拱,灰瓦悬山顶;东西各有厢房3间,东厢之南有茶房2间,均为灰瓦硬山顶;大门1间,灰瓦歇山顶。门前东侧立有元代刻制的“尼山书院”碑。

综上所述,曲阜孔庙与尼山孔庙在所属类型、社会功能、产生背景及发展演变上都有显著不同。曲阜孔庙在历史上兼具纪念性孔庙、家庙和国庙三种性质,尤其是国庙角色最为显著。尼山孔庙历史定位和文化定位是纪念性孔庙,即前期是纪念孔子父亲(包括母亲)的庙宇,宋以后改成纪念孔子的庙宇;且宋以后增加了兼有书院的教育功能,但明清时期随着书院的衰落又变为纯粹的纪念性庙宇。现曲阜孔庙和尼山孔庙均为列入国家祀典的礼制庙宇,每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都会在曲阜孔庙举办秋季祭孔典礼;清明节期间在尼山孔庙举办春季祭孔典礼。

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想来源,一个复兴儒学、借鉴儒学的时代已经开始。孔庙是推崇儒家思想、崇尚文化的象征,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今日我们更应探讨如何发挥孔庙在社会中的作用,使之更好的为当今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①孔繁银著:《曲阜的历史名人与文物》,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

②孔德平、彭庆涛主编:《游读曲阜》,济南:泰山出版社,2012年版。

③刘晓晖、邵金波执行主编:《中国文庙(孔庙)未来之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

④孔德平主编:《曲阜古迹通览》,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⑤(汉)司马迁著:《史记》,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

⑥孔繁银著:《衍圣公府见闻》,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

⑦刘振佳著:《鲁国文化与孔子》,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3年版。

⑧王庆杰:“尼山孔庙与尼山书院”,《齐鲁学刊》1987年05期。

⑨陈元晖,王炳照:“书院制度简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5期。

 

上一篇:斑点试验在纺织品文物保护程序中的作用与意义

下一篇:“子在川上曰”所在哪条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