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和睦家心脏康复中心 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

2023-03-26 0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内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与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燕达医院受益于北京朝阳医院医疗专家团队的派驻,实现了“生死蝶变”,成为医疗领域京津冀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现任燕达医院医疗院长、心血管内一科主任卢长林作为首批派驻专家,6年来扎根燕赵大地,以实际行动让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在河北开花结果。

深度“植入”重建患者信任

走进燕达医院的门诊大厅,看到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当日出诊的专家介绍。每周一到周五,卢长林都会在三楼的心血管科坐诊。同时,每周他要与另外几位心血管专家逐个探讨每一位患者治疗方案,一场会诊下来往往持续六七个小时。另外,每周他还要有一次大查房,研究一些疑难、复杂、危重的病例,尽可能科学规范诊疗,有的时候能查到凌晨两点,以后接续还有一些重要的手术要做。

“每周七天基本上都在燕达医院,只有周三的下午去朝阳医院出半天的专家门诊,连春节也是正常上班。”卢长林说。

这种忙碌,与卢长林刚到燕达医院时的冷清场景形成鲜明对比:2014年的时候,整个心血管病房只住了六七个病人。彼时,这所医院正经历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临着许多民营医院共性的困境:大型医疗设备闲置“睡大觉”。医院规划床位3000张,实际只开放1000张,住院患者只有300人,床位闲置率高达70%。医护人员比病人都多,护士晚上值班都害怕。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患者少噪音小,成为电视剧拍摄“圣地”,多部火爆的医疗剧在这里拍摄。

如此尴尬局面和强烈反差背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燕达医院硬件一流,但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与北京大医院不可同日而语,难以取得患者信任,另一方面燕郊虽有数十万北京上班族,但北京医保却无法在当地医院使用。

命运转机出现在2014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列入国家战略,燕达医院成为京津冀医疗合作的一个试点单位。

在河北省、北京市两地政府部门的强力沟通下,北京市卫健委、医院管理局和北京朝阳医院在前期大量的调研之后做出决定:2014年7月16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正式推动朝阳医院“联姻”河北燕达医院,将包括心脏中心、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等多个优质医疗团队派驻燕达医院。

“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的信任,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是深度‘植入’燕达医院,委派我作为代表前来开展日常医疗工作,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卢长林回忆起6年前的情景说。

“我们来了以后,首先重建这里医患之间信任。好多病人慕名前来,看病的时候问,我在这儿手术,有没有北京专家?我说有,我就是。”卢长林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给一位姓高的阿姨看了自己胸前佩戴的双证胸牌:一个是北京朝阳医院的胸卡,一个是燕达医院的胸卡。阿姨当即说,好!我这么大年纪就交给你了。

“过去,当地人要到燕达医院看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很大勇气,大部分患者都是直奔北京大医院,但很难挂上号。北京的专家来了,方便了我们群众,还给我会诊,特别有效。”正在燕达医院住院的一位患者说。

6年的时间里,卢长林带领团队坚持“视病犹亲、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在燕达医院逐步建立起心脏中心、CCU、导管室、胸痛中心、心脏急诊绿色通道,让北京大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和管理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随着京津冀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这里的变化超乎想象。

“我刚来时,科里一天只收治了两个病人,这在朝阳医院简直无法想象。”卢长林说,现在不少患者都奔北京专家而来,医院每年介入治疗数量从个位数蹿升到2000多例。

从“有”到“强”赢得跨越发展

2018年12月,燕达医院成为河北省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综合医院。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医院走过了公立医院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据了解,燕达医院不仅能够让河北廊坊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北京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且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2017年,燕达医院被认定为京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更好为京冀患者服务。医院开通了北京医保窗口,通州、顺义、平谷等地一些北京患者,开始跨过潮白河来燕达医院看病。

近年来,在卢长林专家团队的带动下,燕达医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突破:国内首例严重动脉导管未闭在这里成功实施封堵术,在河北率先成功实施复杂心脏病的希氏束起搏治疗,成功实施河北首例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燕达医院的急诊心脏重症病人增加了逾百分之三十,京津冀三地的病人纷纷来就诊,导致医院接诊压力骤增。卢长林严格执行“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政策,同时实施严格筛查,一方面不让任何一名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失去救治机会,另一方面一旦遇有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立刻送往指定医院集中救治。有一位疑似心梗的北京患者,辗转来到燕达医院。卢长林争分夺秒,及时救治,患者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这一幕只是卢长林的日常。

卢长林说,一个好的口碑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朝阳医院毫无保留地把优质的资源和优质的设备和先进的理念快速植入燕达医院,让其医疗水平短时间进入快车道。

面对医疗人才的严重缺乏,没有虹吸人才的实力,只能从“速成”下手。燕达医院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生和护士送到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实地学习。燕达的医疗团队在每天处理常规和突发的危急重症中逐渐成长。

时间就是生命。燕达医院开通了急诊心肌梗死救治的绿色通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运转,成为一条生命通道。而以前,这个区域内一旦有急性心肌梗死,只能转运到北京。卢长林以身作则,每次启动急诊绿色通道都亲自到场,开展急诊介入手术。他手把手教年轻大夫学查体、读心电图、开展介入手术、用呼吸机和生命心电监护仪。

为了让燕达医院心脏中心能达到北京市的三甲医院心脏中心的同质化水平,超声心动、平板运动试验、动态血压监测、长程心电监测这些辅助检查,卢长林都安排了相关人员前去进修学习。此外,他努力将北京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查房水平揉合进来,除了朝阳医院专家,还邀请众多来自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专家前来指导各类临床业务的开展与提高,包括病历书写规范、重症病人管理技术、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室快速检测项目等,从方方面面提升了燕达医院的医疗水平。

医、教、研三驾马车,燕达医院心脏中心团队不甘人后。卢长林作为学科带头人,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的合作项目一项,以及多项其它省级和北京市级科研基金项目。此外,牵线燕达医院成为河北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成为本科生实习的培养基地,也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这标志着燕达医院从“一无所有”,开始具有 “栽培育人”的实力。同时,开设了燕达心脏中心的各级各类(国家级、国际级和省市级)专业学习班,每年多次邀请三河市里各级内科医生、心血管医生来参会,培训他们的医疗能力,将燕达心脏中心的影响力由点扩张到面。

卢长林说,做为一个早期的“先行者”,当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原来在北京的医院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当病人看见我们还在忙碌讨论治疗方案,非常贴心地给买了热粥,那时候心里暖暖的,一切辛苦都值得。

“朝阳医院是我的家,我在燕达医院也有主人翁的感觉,特别是看到一个团队从弱到强的过程,我觉得乐此不疲。”卢长林说。

愿继续做一颗协同发展的“种子”

卢长林的夫人也是北京一所医院的一线医生,因为他常年工作在河北,家里的事常常顾不上。夫人对此非常体谅,兼顾忙碌工作的同时,为了让卢长林没有后顾之忧,细心照料好婆婆和女儿。

“国家的号召,领导的支持,团队的努力,家人的付出,才让自己有底气。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鼓起了勇气一定要继续下去,为医疗行业京津冀一体化摸索一些实践经验。”卢长林说。

燕达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隔壁的燕达康养中心,记者遇到正陪老伴做康复治疗的张姓老人。“以前在北京,根本不敢生病。住到这里以后,精神压力小多了。有一次,我凌晨5点多犯病,按铃后护士马上就来了,他们安排人照顾我老伴,又把我送到医院治疗。”这位老人说,河北看病成本要低很多。她老伴在北京的康复医院住院时,一间房住5个人,护工每月工资就要7000多元。在这里两个人一个月只要5000多元,衣食住行康复医疗都有人管。

卢长林说,我愿意把我的经验与同行分享。医生要有一个慈善心,要有服务社会的情怀。现在医生的确很累,待遇和劳动不成正比,但是在中国行医,奉献和职业精神是很重要的,要有一种精神才行。

多年来的职业氛围熏陶和本能的怜爱之心,加上医疗管理工作中屡屡看见贫困群众的各种难处,卢长林有感而发:不能因为“贫”让群众掉队,医者在其中应有所贡献。他总是想方设法为贫困患者减免挂号费,不开不必要的检查,不给不需要的药物。没有经费进行植入起搏器手术的河北张姓少年,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及时就医最后心力衰竭的王大爷,重疾因为贫困交不上押金的李大姐,卢长林都曾直接或间接伸予援手,还号召募款捐物,以各种途径帮助解决困难。2019年,卢长林获“民建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逢其时。如今,河北已有40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开展合作,合作项目突破500个。像卢长林一样在河北省工作的北京医生已超过1200人。

卢长林说,他要继续做好一颗“种子”,扎根沃土,为更多医疗机构和病人带来新的转机:“为国家的战略,为国家资源的再配置做出贡献,这是很伟大的事情。”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协同发展 | 医疗专家卢长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