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中轴线图片 中轴线的故事

中轴线的故事

2024-01-20 1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无论哪一季,登景山,

最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三点以后。

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底朦胧处;

雨天,可以欣赏雨脚底长度和电光底迅射;

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无色界底滋味。

许地山《上景山》里的一段话囊括了不同天气状况下登临景山可看到的不同景色。

不止可登上景山可观景,晴雪之下,景山呈现出的不同面貌也动人 (图片来源:全景网)

仅仅45.7米高的景山或许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山”,但极佳的地理位置与观景体验让景山名声在外,它早已不是藏在深闺的小众观景胜地。

景山位于明清北京城内城的中心点上,

南依故宫,

西靠北海,

北与鼓楼遥遥相望,

是北京城内地势的最高点。

图片来源:全景网

曾经的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为帝后娱乐游赏为主的场所,明、清两朝亦为皇室祭祖追思、帝后停灵的重要场所。

而如今的景山公园早已是普通百姓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站在山顶可俯视全城,金碧辉煌的古老紫禁城与现代化的北京城新貌尽收眼底。

景 山 即 风 景

尽管一直以来景山都以“中轴线上制高点”的称呼而名声在外,但景山公园内的好风景比起外部一点也不逊色。

景山在明朝时称为“万岁山”。

相传,明代曾在山下堆放皇宫用煤,又称“煤山”。

因山建于元宫旧址,意在压胜前朝,故又称“镇山”。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为 “景山”。

一进景山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 绮望楼。

图片来源:全景网

绮望楼位于景山 南麓,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五开间的大殿,称为山前殿。皇帝经常在山前殿宴请各地来京朝贺的文武官员、各部落首领及公使等,这里成为皇帝宴请宾客的宴会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兴建了绮望楼。

“绮望楼”的意思是登高远望、观赏美丽景致的地方。楼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层,高15米,歇山重檐,黄琉璃瓦顶,皇室在其内供奉孔子牌位,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周有汉白玉石栏杆,楼前建有三出陛月台,是为祭祀活动中表演周代流传下来的古老舞蹈八佾舞而设置的。 (图片来源:景山公园官网)

园中建筑当属位于景山之上的五亭最为夺目。 五亭自东向西依次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其中位于景山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

图片来源:网络

万春亭与山脚下的绮望楼遥遥相望,是 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和最佳观景点,被誉为“京华览胜第一处”。

万春亭亭高17.4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黄琉璃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 (图片来源:景山公园官网)

从万春亭沿山脊向东、向西分别建有 观妙亭和 辑芳亭,两亭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亭高14.2米,重檐八角攒尖顶,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

观妙亭

(图片来源:景山公园官网)

辑芳亭

(图片来源:景山公园官网)

再沿山脊向东、向西稍低处分别建有 周赏亭和 富览亭,两亭亦是东、西相对而建,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亭高11.3米,重檐圆攒尖顶,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

周赏亭

(图片来源:景山公园官网)

富览亭

(图片来源:景山公园官网)

景山北部的殿堂建筑群,分布有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集祥阁、兴庆阁、寿皇亭等多处古建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寿皇殿。

寿皇殿正殿覆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寿皇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在中轴线以东,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建,仿太庙规制而建,并移置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景山正北今址,建筑规模、等级远超明代。每月初一和四时节令、先帝忌辰,清皇室子孙都要前往寿皇殿行礼祭祀。每逢皇帝婚丧大典,更要来此祭祖。

景 山 即 风 景

扛着“ 长枪短炮”在万春亭上蹲守的摄影者或许也已成为景山的一景, 究竟什么样的景色能够吸引络绎不绝的摄影者呢?

作为北京老城内城的中心点,万春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皆被老城包围。而又因 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这个身份,登上万春亭即可饱览四周胜景。

底层石台护栏内正对亭门的中心刻一圆形标示图,标明此处为北京城中心点 (图片来源:全景网)

林语堂先生曾指点:

鸟瞰城市的最佳方法也许就是从宫殿后面煤山上的亭子里向下看。此处是这一带的最高点,离北城墙很近, 能对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向下望去,皇城的绮靡光彩和壮丽辉煌展现于眼前。城市沿中轴线对称的规划设计很独特,其中有如宝石那样的城中城,金碧辉煌的屋顶衬托在各大园林的葱郁繁茂的绿荫当中。城墙上有城头堡和灰色的胸墙,三点五英里以外的内城门楼高大雄伟,耸入云霄,五英里外的外城郭门楼更像幻影一样消失在云中。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远处的外城城墙……

如今时代变化,景色几度更替,早已不见如明清两代的内外城墙等景色,但北京城的新风貌依旧动人:

由近及远,老城新城风貌在眼前依次铺展开来,低矮但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与远处高大的摩天大楼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

紫禁城之巅

图片来源:全景网

景山万春亭是观赏紫禁城的最佳位置。向南望,宏伟的紫禁城便尽收眼底。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中即将分别的少年恋人登上景山,俯瞰下的紫禁城全景更显宏伟,地标性建筑紧扣电影主题“北京” (图片来源: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剧照)

由于故宫北门与景山公园南门仅有一条马路之隔,距离近,因此看得格外真切。牌匾上“故宫博物院”五个字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更不必说神武门、护城河和宫墙了。

图片来源:全景网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鳞次栉比分路延展的宫殿。红墙黄瓦的建筑是色彩的撞击,而整齐对称的布局向世人展现的是一个秩序感极强的皇家世界。

眼底的辉煌晨昏有别,四时之景亦不同,俯瞰的画面各有各的魅力。

从日出到日暮,在景山俯瞰光影之下紫禁城的不同面貌 (图片来源:全景网)

换个角度看紫禁城,更感辽阔与壮丽。

俯瞰中轴线

图片来源:全景网

万春亭北面的石台地面上,圆形标识上箭头指向正北方,箭头下“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图片来源:全景网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以来北京城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2018年7月,北京古都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式展开,已确定包括景山、鼓楼及钟楼在内的14处遗产点 (图片来源:全景网)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是中轴线的最显著特征。中轴线北端是古都规划中“前朝后市”的城市商业区,在中轴线两侧的锣鼓巷、什刹海是都市百姓的居住、生活、休闲区域。

图片来源:全景网

凭栏北望,中轴线上的寿皇殿、地安门大街、鼓楼、钟楼……笔直而对称地依次坐落排列,尽显气象森严的壮美之感。

如果说紫禁城展现的是皇家建筑的秩序感,那么中轴线则体现了精心规划 下古都城市的韵律感。

西

白塔遥相望

图片来源:全景网

向西远眺,晴朗之时太液池(今北海和中南海)大片的水面泛着波光,远处西山的轮廓亦清晰可见,这是与南北方向完全不同的辽阔画卷。

图片来源:全景网

远处巍峨的白塔遥遥矗立,北海的水域清晰可见。北海公园这座从辽代帝王就开始经营、费尽五个朝代帝王心血的皇家行宫、苑囿,在秩序性极强的北京城内开辟出一片规模不小的园林式休闲场所,颇具 乡野之趣。

图片来源:全景网

北海北岸的楼宇多姿多态,不同年代的楼宇交错呈现在画卷中,并向更远处铺展开。

图片来源:全景网

西侧近处的北海公园呈现出的乡野之趣与远处的楼宇交相呼应,是 秩序感之外的随性,形成了与南北中轴线截然不同的风景。

北京新地标

图片来源:全景网

向东望去,远处林立的现代高楼大厦逐渐成为北京东部的新地标。

图片来源:全景网

在“咔嚓咔嚓”按动相机之余,游客自然要默数远处的高楼能叫出几座。这些逐渐成为北京新坐标的现代建筑与南北方向汇集的古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东边CBD地区是现代北京的缩影。

图片来源:全景网

白日里高楼大厦仿似蒙了一层纱,灰蒙蒙的看不真切,待到夕阳西下,天空由墨蓝夜色做底直至华灯初上之时方能彰显CBD的独特魅力,灯火交错车水马龙的不夜城是北京的另一风貌。

图片来源:全景网

东侧的风景日落后观最佳,远处灯火通明燃亮全城,与历史的厚重感形成鲜明对比, 活力与创新亦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南边的皇家气势

北边的井然有序

西边的乡野之趣

东边的现代繁华

四时之景不同,四面之景亦有别

登上景山

领略北京的不同面貌,感悟北京的多元气质

方知道碰撞与交融

才是北京的精髓

来源:北京印迹 inBeijing

作者:张紫玥

西城区融媒体中心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

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分享你喜欢的文章!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西城(ID:bjxchnews)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