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进化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包饺子的形状,的名字 饺子进化史

饺子进化史

2024-07-06 0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这种历史文化悠久的古老食物,自然也是跟随着文明的脚步,一步步演变而来,成为了我们今天餐桌上的水饺。

今天我们就追根溯源,回到饺字最开始的地方,探寻饺子的进化之路。

1

早在东汉时期,当时的著名大夫,现在被人们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一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某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冻之时,在家乡的河岸边看到许多人因没有御寒的衣物,被冻的耳朵都烂了,张仲景心生怜悯,于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羊肉、胡椒等),用来为穷人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张仲景将这种药物命名为“祛寒娇耳汤”,这就是最初的饺子,以药物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因此饺子最初的名字也叫作“娇耳”。

2

在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了一种食品,被称之为“月牙馄饨”也叫作“偃月馄饨”。

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著的《广雅》中有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发展到南北朝时期,馄饨与饺子的区别更加模糊,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因此被称作“馄饨”。而当时几乎所有地区都喜欢吃这种食品,“形如偃月,天下通吃”。

展开全文

3

“牢丸”也是饺子曾经的名称。牢丸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初学记》卷二六引晋束晳《饼赋》:“唯牢丸乎!”这表明牢丸也是饺子的一种叫法。唐代也称饺子为牢丸,“笼上牢丸,汤中牢丸。”

到了宋代,名字又发生了变化,被称作“角子”。宋朝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忆汴京(开封)的繁盛,就提到了角子,说当时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

4

饺子这一称呼最终确定下来,是在明朝。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清朝时饺子已经非常流行,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这与现代饺子的寓意如出一辙。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也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包含着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历经时代的洗礼,最终成为我们饮食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冬天到来,吃一盘美味的饺子,感受这其中的历史底蕴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