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包身工夏衍简介农村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7.《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核心素养目标】7.《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024-07-03 0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包身工》教学设计01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报告文学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语言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新闻性,揭示包身工制度覆灭的必然性。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鉴报告文学艺术性,抓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场景,各种修辞以及点面结合的手法。4.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历史,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教学重难点1.赏鉴报告文学艺术性,抓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场景,各种修辞以及点面结合的手法。2.认识历史,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教学过程一、作品评价,激发兴趣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夏衍从夏衍先生自己的评价,可见他非常推崇这篇作品。87年过去了,再读经典,它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良多。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不会随时间而褪色的。夏衍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又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又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包身工?二、作者介绍、文体特征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省余杭县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他曾获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的荣誉,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编剧奖。作品:话剧《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报告文学《包身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社会问题。有时往往还要对这样的真人真事插入作者的或褒扬或抨击的评论。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地质之光》等。写作背景:《包身工》是夏衍先生1935年历经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记叙了20世纪30年代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作为报告文学的经典名篇,同时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践的杰出代表,《包身工》具有标志性意义。三、报告文学的新闻性阅读课文,标注“不虚构”的内容,筛选信息。1.报告文学的主要问题:依据课文,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十五六岁性别:女来历:贫苦农村少女绰号:芦柴棒、猪猡、娼妓等工作单位:上海东洋纱厂工作时间:12个小时以上饮食: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穿衣: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至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居住: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行走: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劳动待遇: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2.包身工制度通过制作包身工的档案,我们一起思考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合同到期之后他们的命运如何?阅读课文8-11,35段,筛选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2.1包身工制度来历:包身工制度直接原因,订立“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包身工制度背景:“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游说那些没钱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灾荒后无法维持生计,卖女儿为生)2.2包身工制度实质:赚钱机器,没有生命自主权,劳动没有报酬,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她们是顺从地替代工赚钱的“机器”第一,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第三,那当然是工价的低廉。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2.3包身工制度的危害: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四、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阅读课文,筛选出作者写包身工衣食住行等之外社会背景材料,并加以分析他们的作用社会背景材料:13段,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工人罢工),尤其是五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东洋厂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分析:阐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32-33段: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33“一·二八”战争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这特征就是“劳动强化”。统计的数字,表示着这四年来锭子和布机数的增加,和工人人数的减少。可是在这渐减的工人里面,包身工的成分却在激剧地增加。分析:阐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膨胀。2. 阅读课文,筛选出作者写包身工衣食住行等之外引用材料,并加以分析他们的作用一个有殖民地经验的“温情主义者”,在一本著作的序文上说:“在这次斗争中,警察没有任何的威权,在民众的结合力前面,什么权力都不中用了!”分析:作者引用此句,点出包身工制度的废除的途径,“民众的结合力”。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分析:类比的方式,指出包身工在日本厂子中的悲惨命运,日本在华经济的迅速膨胀源于对中国人的剥削和压榨。3. 包身工制度废除的途径:自身力量、工友帮助、消极反抗、法律援助、新闻舆论“有引号的机器,终究还是血肉之躯。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有时候愚蠢的奴隶会体会到一束箭折不断的道理。再消极一点,他们也还可以拼着饿死不干。”《包身工》优质课教学设计 —— 报告文学的艺术性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报告文学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语言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新闻性,揭示包身工制度覆灭的必然性。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鉴报告文学艺术性,抓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场景,各种修辞以及点面结合的手法。4.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历史,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教学过程一、新闻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夏衍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不会随时间而褪色的。《包身工》经典,在于它体现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完美结合。二、报告文学的艺术性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震撼人心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1.双线结构以及特点: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这一篇报告文学,是作者经过几年的材料积累和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材料极为丰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事件,精心而巧妙地安排材料,既具体地再现包身工的一天生活情况,又根据本文主题的需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展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一条主线与一条副线交互发展,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分析文章双线结构的特点:交互推进,动态延展;点面结合,群体观照;拓宽视域,立体多维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1-6段和第7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答案: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文章结尾两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请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分析:表现作者复杂的感情,揭露东洋剥削者,讽刺社会的倒退,对包身工充满同情,对未来黎明到来充满坚定信念,对东洋资本家发出警告和诅咒。3.点面结合:《包身工》这篇文章,“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比如包身工们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的叫骂声,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其中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画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但是,只有群体描写,还不足以全面显示这种罪恶的制度,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点”(典型人物)来描写。即“芦柴棒”“小福子”包身工个体的悲惨命运。比如对“芦柴棒”的三次细节描写。第一次是煮稀饭(2、5段)、第二次描写她病倒遭毒打(14-17)、第三次是搜身(34)。4.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例如茹志鹃的《百合花》,运用细节描写法两处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前呼后应,把通讯员天真、纯朴、面临战争不紧张、热爱生活、爱好自然等品性活生生地写出来了。此外,通讯员肩上撕破大洞,新媳妇准备缝,通讯员不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比悲痛和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请找出本课中作者在人物描写上运用的细节描写。2段: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已经被折磨得精神麻木,没有半点羞耻之心,人的尊严)11段: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丑恶的样子,吃饭的细节,命运何其悲惨。)16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的跳起身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 抓,摔、踢、泼,动词展现残忍,“跳”受虐待悲惨,“治病”“笑”没有人性)5.场面描写:(住宿、饮食、劳动)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她们嘈杂起来,有的在公共自来水龙头边舀水……粥菜?是不可能有的。21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打印子的簿子,不很讲话,即使讲话也没有什么生气。一出门,这人的河流就分开了,第一厂的朝东,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6.表现方法(对比、比拟、比喻、反复、反语)5.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7“还用说?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对比,包身工的住房现实和忽悠的巨大反差,招工的人花言巧语,欺骗这些女孩子的父母)21段: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很多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爱搽些粉,甚至也有人烫过头发。包身工就没有这种福气了。她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对比,包身工和外头工人服饰对比,同是年轻女子,待遇天差地别,被剥削了人身自由、人权、爱美的机会)31段:外头工人在抱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对比,一个抱怨一个羡慕,尽显包身工的凄惨命运)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拟物)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比喻)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打印子的簿子,不很讲话,即使讲话也没有什么生气。一出门,这人的河流就分开了。(比喻)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反复、比喻)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反语,褒词贬用,猪狗不如的生活)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暗喻)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暗喻)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法国·卢梭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