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丨趵突泉名字的由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包子俗称什么名字 古城丨趵突泉名字的由来

古城丨趵突泉名字的由来

2024-07-13 2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济南以泉著称,济南之泉又以趵突泉为最,名列七十二名泉之首。然而,如此重要的一眼泉,它的命名却是一波三折,“趵突”不过是如同“狗剩”一般的俗名而已。

趵突泉最早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泺”“娥英水”都不是趵突泉的正式名字。而相对的,与趵突泉同时出现于《左传》一书的“华泉”,却有正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虽然中古时期的史书没有记录趵突泉的名字,但它并不是没“娘”的孩子,济南人给它起了个直白的名字——“爆流泉”(《齐乘》中也写作“瀑流”“趵流”)。之所以说这个名字直白,是因为仅从名字就可知它的水势有多大。但终究是太直白,听上去没内涵、不风雅,像乡野“狗剩”之类的俗名。文人看不下去了——这么好的泉,一直叫“狗剩”怎么是好!于是,风雅之士开始憋着劲给它起名。先是有人因其泉水恒温、冬季不是很凉,将其称之为“温泉”,大概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内涵,没有传播开。宋代,文人又起了个有深度的名字——“槛泉”。“槛”,假借为滥,泛滥之意。“槛泉”典出自《诗经》,《诗·大雅·瞻卬》中写到:“觱沸槛泉,维其深矣。”汉代王充在《论衡·是应》中解释道:“槛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济南人却不买账——因“槛泉”之称太雅,百姓直接弃之不用。对于此事,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道:“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济南老百姓仍叫它“爆流泉”。

“爆流”这个名字还引申出许多类似的叫法,“趵突”就是其中一种。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提到:“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在这里,曾巩第一次将泉名写作了“趵突”。至于“趵突”二字作何解,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正字通》中解释为:趵,跳跃貌;突,出现貌。《趵突泉志》认为:“此泉出现跳跃,下直上出,故名趵突云。”当代人则认为:“趵突”字面古雅,且音义兼顾,即能形容泉水跳跃之之势,又可摹拟泉水喷涌之声。而从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趵突”不过是记音而已,并没有太深含义,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既然“趵突”二字是记音的,那么它的本字又该如何写呢?“趵突”实际应写作“爆渎”或“爆窦”,这里的“渎”与“窦”相通,都读dú。《说文解字注》中说:“窦,空也,空孔古今语,凡孔皆谓之窦。古亦借“渎”为之,如周礼注四窦即四渎、左传襄三十年墓门之渎徐音豆是也。”关于“窦”字的读音,《字汇补》中提到“窦,都木切,音督”。那为何要将“趵突”写作“爆渎”呢?这就又与济水扯上关系了。

济南得名于济水,趵突泉得名也同样与济水有关。济水为四渎之一,《尔雅》中讲到:“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在古籍记载中,济水三伏三现,可以穴地伏流:“一出为济源,再出为荥水,三出为山东诸泉水”。古人认为济南泉水就是伏流于地下的古济水,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这样记载:“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清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也说到:“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代指济南),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趵突泉既是济水伏流,又是泺水源头,“爆渎”抑或“爆窦”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西汉以后,济水逐渐衰微,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写到:“当王莽时,济水入黄河不复出。”唐宋之际,济水断流已久,而在济南仍能找到济水的踪迹,故“爆流”就逐渐演变为“爆渎”了。

民国初年明信片中的“趵突泉”

那为何“趵突”的读音应是“爆渎”呢?这一点,从济南人的口语里就能加以印证——许多老济南人都习惯将“趵突泉”读作bào dū quán,“突”字多读为dū。这一读音在近代明信片上也有体现,1910年日胜洋行所发行的一张明信片上,将标题“趵突泉”写作“宝读泉”,这记录的正是济南土话读音。后来,随着济水故道的湮没,“爆渎泉”在济南人的口语中又逐渐演变为“包子泉”,民国初年的明信片上也可以见到这种写法。从“爆流泉”到“爆渎泉”,再到“包子泉”,济南人对趵突泉的印象其实只有一个——爆,似乎不用这个字就对不起它,这都是济南人对趵突泉的“昵称”。

书面写法与口口相传的读音不尽相同,这是非常少见的事。说它奇怪也不奇怪,只有厚重的文化堆积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趵突泉这个名字,并非某一个人所起,而是济南老百姓约定俗成叫出来的,单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济南人对趵突泉的溺爱。一如“狗剩”之名,透着父母的爱惜。

展开全文

济南以泉著称,济南之泉又以趵突泉为最,名列七十二名泉之首。然而,如此重要的一眼泉,它的命名却是一波三折,“趵突”不过是如同“狗剩”一般的俗名而已。

趵突泉最早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泺”“娥英水”都不是趵突泉的正式名字。而相对的,与趵突泉同时出现于《左传》一书的“华泉”,却有正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虽然中古时期的史书没有记录趵突泉的名字,但它并不是没“娘”的孩子,济南人给它起了个直白的名字——“爆流泉”(《齐乘》中也写作“瀑流”“趵流”)。之所以说这个名字直白,是因为仅从名字就可知它的水势有多大。但终究是太直白,听上去没内涵、不风雅,像乡野“狗剩”之类的俗名。文人看不下去了——这么好的泉,一直叫“狗剩”怎么是好!于是,风雅之士开始憋着劲给它起名。先是有人因其泉水恒温、冬季不是很凉,将其称之为“温泉”,大概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内涵,没有传播开。宋代,文人又起了个有深度的名字——“槛泉”。“槛”,假借为滥,泛滥之意。“槛泉”典出自《诗经》,《诗·大雅·瞻卬》中写到:“觱沸槛泉,维其深矣。”汉代王充在《论衡·是应》中解释道:“槛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济南人却不买账——因“槛泉”之称太雅,百姓直接弃之不用。对于此事,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道:“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济南老百姓仍叫它“爆流泉”。

“爆流”这个名字还引申出许多类似的叫法,“趵突”就是其中一种。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提到:“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在这里,曾巩第一次将泉名写作了“趵突”。至于“趵突”二字作何解,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正字通》中解释为:趵,跳跃貌;突,出现貌。《趵突泉志》认为:“此泉出现跳跃,下直上出,故名趵突云。”当代人则认为:“趵突”字面古雅,且音义兼顾,即能形容泉水跳跃之之势,又可摹拟泉水喷涌之声。而从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趵突”不过是记音而已,并没有太深含义,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既然“趵突”二字是记音的,那么它的本字又该如何写呢?“趵突”实际应写作“爆渎”或“爆窦”,这里的“渎”与“窦”相通,都读dú。《说文解字注》中说:“窦,空也,空孔古今语,凡孔皆谓之窦。古亦借“渎”为之,如周礼注四窦即四渎、左传襄三十年墓门之渎徐音豆是也。”关于“窦”字的读音,《字汇补》中提到“窦,都木切,音督”。那为何要将“趵突”写作“爆渎”呢?这就又与济水扯上关系了。

济南得名于济水,趵突泉得名也同样与济水有关。济水为四渎之一,《尔雅》中讲到:“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在古籍记载中,济水三伏三现,可以穴地伏流:“一出为济源,再出为荥水,三出为山东诸泉水”。古人认为济南泉水就是伏流于地下的古济水,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这样记载:“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清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也说到:“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代指济南),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趵突泉既是济水伏流,又是泺水源头,“爆渎”抑或“爆窦”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西汉以后,济水逐渐衰微,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写到:“当王莽时,济水入黄河不复出。”唐宋之际,济水断流已久,而在济南仍能找到济水的踪迹,故“爆流”就逐渐演变为“爆渎”了。

民国初年明信片中的“趵突泉”

民国初年明信片中的“趵突泉”

那为何“趵突”的读音应是“爆渎”呢?这一点,从济南人的口语里就能加以印证——许多老济南人都习惯将“趵突泉”读作bào dū quán,“突”字多读为dū。这一读音在近代明信片上也有体现,1910年日胜洋行所发行的一张明信片上,将标题“趵突泉”写作“宝读泉”,这记录的正是济南土话读音。后来,随着济水故道的湮没,“爆渎泉”在济南人的口语中又逐渐演变为“包子泉”,民国初年的明信片上也可以见到这种写法。从“爆流泉”到“爆渎泉”,再到“包子泉”,济南人对趵突泉的印象其实只有一个——爆,似乎不用这个字就对不起它,这都是济南人对趵突泉的“昵称”。

书面写法与口口相传的读音不尽相同,这是非常少见的事。说它奇怪也不奇怪,只有厚重的文化堆积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趵突泉这个名字,并非某一个人所起,而是济南老百姓约定俗成叫出来的,单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济南人对趵突泉的溺爱。一如“狗剩”之名,透着父母的爱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