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勇气是压力的优雅是谁说的 简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简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2024-07-10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春秀

摘要: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独特文体风格影响了不止一代文风,而最具魅力的就是他的“硬汉”形象的塑造,这一形象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以一个逐步成熟的“准则英雄”的形象置身于读者面前。本文就是从“硬汉”形象的形成阶段来着重论述的。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作家,海明威是“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迷惘一代”,比较确切地说,概括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怎么办的思想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理念参加了战争。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残酷的撕杀和死亡,根本不是什么“和平、民主”。 战争的残酷性,使海明威逐步看清了其性质, “一个国家,有个统治阶级,愚蠢,什么都不懂得,战争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因此,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告别了战争。他在厌战“英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建了有名的“硬汉”性格,这也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在这些“硬汉”性格的形象中,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厄运,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世界把每个人都打碎,但许多人在破碎处表现出顽强精神;世界急于杀死或打碎的是勇敢、善良和仁慈的优秀者,而在破碎处站立起来的就是硬汉。巴恩斯·亨利、桑提亚哥这些人物都以某种方式受过伤,但他们是受伤的人类精神上的楷模。

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速写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主人公涅克是海明威早期硬汉形象的雏形。涅克·亚当斯预示了另一个人物杰克·巴恩斯的产生。

发表于1926年的《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小说。这部作品描写了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流落巴黎的英、美青年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曾亲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摧毁了他所遵循的道德标准,伦理观念和他的人生理想,这对于他不啻是一次精神上的灭亡。他和生活在他周围的一群青年一样,有着一种毁灭之后的失落感和空虚感。作者将他们称作是“迷惘的一代”,因为他们都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在人生的角斗场上,杰克·巴恩斯无疑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并不是那种逆来顺受,可怜兮兮的“小人物”,而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无论命运对他多么残酷,多么无情,他从不抱怨,也从不唉声叹气。相反,他以巨大的毅力,默默地忍受着生活中的痛苦,尽管心中在流泪,心灵的伤口在流血,可他都仍以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去迎接生活。这正是海明威所欣赏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这一时期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多是被动的承受者,在承受战争的创伤和生活的重压中展现其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他前期思想的写照。

1929年《永别了,武器》的发表使海明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亨利的经历和作者相似。他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在意大利为救护队工作,在那里,认识了英国护士凯瑟琳。后来亨利受伤住进了米兰一家医院。正好凯瑟琳也转到这里工作。在相识初期,亨利对凯瑟琳不过是逢场作戏,在养病期间却真正地爱上了她。等亨利康复要重返战场的时候,凯瑟琳告诉她自己已怀孕。亨利归队后看到同伴们因厌战情绪低落。在意军撤退时,亨利被保安部队当作间谍被判死刑。亨利跳河逃跑,找到卡瑟琳一起逃往瑞士,他以为从此可以过和平幸福的生活,不料好景不长,凯瑟琳因难产而母子双亡,剩下亨利一人漂泊异乡。《永别了,武器》不是单纯的反战小说。其中有主人公著名的内心独白:“我一听到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就觉得害臊。……我可是没有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光荣的。至于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只是把肉埋掉而不做加工处理罢了。有许多字眼你听不下去,最后只有地名还有点尊严。……和具体的村名,马路编号,河名,军团番号以及日期相比,象光荣,荣誉,勇气,神圣这样的抽象字眼真叫人恶心。”书中反映的不仅仅是厌战,还有年轻一代受到欺骗后的愤懑,怨恨,沮丧和绝望。战争给他们带来身心创伤,破坏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亨利摆脱了战争却未能得到幸福这个结局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

1937年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他对这一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度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截然相反。海明威把维护西班牙的自由和维护世界自由紧密联系起来。在他写的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0)一书中,主人公美国志愿兵乔丹不同于海明威过去的主人公,他的死是有意义的,体现了他愿为民主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理想,而不只是表现个人在面对任何死亡时的临危不惧。

《老人与海》是“硬汉小说”的总结。它全面展示了“硬汉小说”的特色。小说塑造了一个体力正在衰退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他的精神体现了更强的意志力和更高贵的尊严。他历经风霜,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厄运缠身,连续84天没钓到一条鱼,村民怕受牵连而不敢接近他,因而他孤独无援。第85天他又独自划船驶向大海,当天中午便钓到一条比船体还要大的马林鱼。鱼拖着船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被他杀死了。返航时他不幸遇上鲨鱼群,虽近全力拼搏仍寡不敌众,抵岸时大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在这场人与鱼的争斗中,老人赢得艰苦,也输得艰苦。结果虽然徒劳,但其过程却令人振奋。在他身上,不仅凝聚了海明威模式卓绝的特质,如重压下镇静的优雅风度以及产生这种优雅感的自我控制力,还显示了一种更加阔远宁静的心理素质:对创作和失败已不再像其他主角模式那样愤世嫉俗。在命定的失败和厄运面前他能够保持人的尊严,在重压下表现出勇气和优雅风度,平静而坚定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内心的信念也并未因此而丧失。这种新型硬汉子精神,概括为桑提亚哥的一句话便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确,结局并非圆满,但更重要的是,其中体现了人在生存中不断挑战的精神以及在失败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价值。在被命运吞没之前,都搜出一种不屈不挠的英雄风度,惟其如此,才能虽败犹荣,虽死犹生。桑提亚哥猎取的马林鱼虽然只剩下一副骨架,却为他赢得了渔夫们的尊重和爱戴。

海明威正像他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子”一样,一生中几度濒临死亡的深渊,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生命力度过了难关。他的文学创作也几经波折,而由于他坚持不懈的顽强努力,最终攀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巅峰。在晚年,当他的健康情况恶化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摆脱病痛,为了不屈服于所谓命运,他决然选择了死,他想以死证实“硬汉子”精神是不可战胜的。在作品中,他曾努力通过描述对死亡及其恐怖的正视来表现生命的毁灭之美。在他的世界里,死亡获得了一种崇高的悲剧美。死亡的介入不仅使生命得以最后完成,同时也使生命更有价值,更加真实。在海明威看来,正是死亡的胁迫,将生命从麻木的沉沦中唤醒,并驱策它投入最后的超升。也只有在死亡的时刻,生之大门才会敞开它生命的全部现实可能性。因此,他笔下的英雄形象,是被“死亡感”逼促着而作出真正必要的创造,将有限的人生转化为超越时空界限的价值人生的个体生命。在海明威的笔下,生命和死亡同样是美的再现。在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他满怀真情地写道:“生命是山坡上微风吹拂中起伏的田野。生命是一只翱翔在空际的苍鹰。生命是胯下的骏马,是横在马鞍上的卡宾枪,是山冈,是河谷,是河流,是岸边的树林,是远方的原野,是身后的山峦。”生命无处不在,是永恒的。死亡并不意味着虚无和幻灭,只要生前有过追求,那么死亡也“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限”。由此可见,以胜败、生死论英雄,不属于海明威的人生法则。对于海明威来说,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主动和意志:男子汉气概的消失。对海明威的这种“人生结局”,历史当然要做公正的评价,但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即“海明威主人公”和海明威本人一样,在世界文坛上树起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外国文学研究》,第1期,1994。

[2]刘久明,“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与海明威的“准则英雄”, 《外国文学研究》,第2期,1998。

[3]卢小东,“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江西教育学院报》,19(1),1998。

[4]毛信德,《美国20世纪文坛之魂》,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1994。

猜你喜欢 硬汉海明威 硬汉合体环球时报(2022-10-20)2022-10-20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阅读(书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海明威名言银潮(2021年1期)2021-01-16海明威:《雨中的猫》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0年6期)2020-08-14硬汉酷枪的百年传奇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0年7期)2020-05-22重温海明威疯狂英语·新悦读(2019年12期)2020-01-06硬汉2006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NBA10大硬汉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小说月刊(2015年8期)2015-04-19硬汉柔情数码世界(2009年3期)2009-04-26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9年10期

时代文学·上半月的其它文章黄光回到自然春天伊豆的印象阿尔贝·加缪乡院花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