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9位劳模的人生片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劳动模范事迹演讲稿600 人物故事:9位劳模的人生片段

人物故事:9位劳模的人生片段

2024-07-03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华全媒头条·劳模)人物故事:9位劳模的人生片段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劳动者是最美的人。28日,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记者采访了其中9位来自各个行业的劳模代表,展现他们的一些人生片断,为读者分享他们是如何通过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成就自己的梦想。

中国版图上一颗小小螺丝钉

  “在很多边远地方都有像我这样的员工,条件比我更艰苦。这个荣誉不是我的,我是代表他们来领这个荣誉的。”广东省邮政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岛邮政所投递员谢坚说。

  谢坚人如其名,坚守岗位27年。27年来,他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件,救活“死信”3000多封。

  外伶仃岛因伶仃孤立而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伶仃洋》就诞生于此。其北距香港长洲6海里,是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海要塞。

  “海岛通信权到位,就是海岛主权到位。”谢坚道出了坚守27年的心声。

  “前任邮递员干了20年直到退休,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来接班。”谢坚坦言,接班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岛上有多荒凉艰苦,没水、没电,基本生活都没办法保障。

  物质条件的艰苦,越发凸显精神的富饶。本来几次机会轮换回市区工作,但谢坚都放弃了。“以前我送电报,内容不是喜事,就是悲事。无论哪种,接报人大多会抱着我哭,对于伶仃岛的人来说,‘家书抵万金’。”

  谢坚说自己就是想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中国版图上的小小螺丝钉。而在我们眼中,他更像是我国南海小岛上的一面旗帜。

勤奋女劳模练就事业家庭“平衡术”

  “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是创造,个人劳动、集体劳动也是创造。”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技术管理部部长、2015年中宣部和全总发布的“最美职工”中唯一一名女劳模沙夕兰说。

  沙夕兰经常跟年轻人说的话是“不要先想着得到什么,而要先想到付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认为“吃亏是福”的女劳模,参与研发的产品获得多项专利,累计为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南京港口机械厂也由十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厂一跃成为国内港机制造业的巨头。

  “这是一个不能吃老本的行业,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生存下去。”沙夕兰说,工作27年以来危机感始终都有,“一个人始终都会被超越,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同了。”

  沙夕兰借助“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1+1+1”结对传、帮、带,鼓励年轻人发掘自身闪光点,促进一批中高级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事业的成功也并没有妨碍沙夕兰兼顾家庭,她形容自己的生活是“两点一线”。“我的特长是善于平衡”,人生的这个天平上,事业一边的砝码有多重,她的家庭砝码就要有多重。

  高效工作、快乐生活一直是这位女劳模提倡的。“我从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沙夕兰说,“每次我取得什么成绩,老公比我还高兴。”

“80后”用科技革新改进生产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创造价值永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地劳动,才能不断地创造价值,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走。”“80后”产业工人秦世俊在参加完劳模表彰大会后说。

  秦世俊参加工作14年,累计完成25年的工作量,实施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60多项,提高生产效率1至8倍。“我庆幸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踏实的起点。”在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秦家“两代劳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秦世俊的父亲曾被评为公司十大劳模之一。如今,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一身臭汗、满襟油泥,是父辈们的车工形象。“与父亲不同的是,现在产品加工靠软件控制、智能化操作,不仅劳动环境、强度大大改善,而且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也成倍提升。”秦世俊说。

  尝到了超越父辈的甜头,秦世俊在追求数控加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研究出“逆向思维、反向采点”的加工腹板新方法,将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加工新机型尾减安装平台时,他创新的方法让零件加工周期一次性大幅缩短,加工成本降低了75%。

  “工作条件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这样的变化说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作13年就当上高级技师的秦世俊说,但不论怎样,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基础不能丢。“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年轻工人一代才能走好现代工业之路。

从农民工到多项专利拥有者

  “我并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作为一位平凡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靠劳动一步步走到今天。”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工艺员刘军在参加完劳模表彰大会后说。

  十几年时间,从农民工到多项国家专利拥有者,刘军用劳动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河北张家口小伙子刘军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从餐厅服务员做起。2004年,刘军来到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从车间职工开始,通过自学慢慢上手做结构设计。

  钻研设计的日子,几乎很少12点以前睡觉。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刘军个人申请了好几项国家专利,团队更是有几十项专利。他说,这些成果的背后有太多“屡败屡战”的经历。

  刘军等研发的三相铜母排配电箱技术,前后历时两年,实验40多次。“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煎熬,我和我的几个搭档有时连续好几晚不睡觉。”刘军说,但自己从来没有感到过灰心,没有想到过放弃。

  劳动创造幸福、创造美。刘军认为,就是一句话,要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并且踏踏实实地工作,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宝钢股份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在表彰大会间隙兴奋地对记者说:“在诚实劳动、勤奋劳动的同时,要创造性劳动,发挥万众创新的精神,才能让未来充满希望。”

  在多年的反复钻研和艰苦付出下,王军由一名普通的岗位辅助工成长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累积总结先进操作法5项、技术秘密26项,获国家专利168项、pct国际专利申请4项,诸多创新成果每年为宝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发明和创新总是不易。层流冷却技术研发、高强度全密封精整矫直机支承辊技术……有的研发甚至花掉王军10年多时间。但在他看来,乐于奉献的人并不是一般人口中的傻子,而是“聪明人更愿意做的事”。

  “工人不是仅仅靠体力工作,更需要靠智慧工作,激发一线工人创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道路就会更快、更顺。”王军说,只要有创新意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2008年,王军创新室成立,这一由10名一线工人、5名现场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在王军的全程指导下,近年来培育出3名宝钢工人发明家。

“老纪检”用创新之剑保护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压力。未来将更加严肃惩腐,把清理社会‘毒瘤’作为主要职责,以零容忍的态度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徐保明说。

  徐保明是一位有18年案件检查工作经验的“老纪检”,组织突破大要案2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要用制度保护干部,用创新之剑保护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徐保明牵头制定的“证人证言收集实施办法”,使案件查办取证环节更加规范。

  不冤枉一个好人,但绝不放过一个腐败分子是他的办案底线,为他赢得了一些特殊的“朋友”。被留党察看处理的沈某曾对他说:“你办案讲事实、重证据,秉公执法,真诚待人,俺心服口服,俺敬重你。”每逢节日,都会给徐保明发短信祝贺,俨然把他当成了好朋友。

  这些特殊的朋友也为他办案打开了局面,“我的事给您添麻烦了,如果你们审案需要,我愿现身劝说那些拒不交代的人走从宽之路。”这是一名被他查处过的人发来的短信。这样的短信非常多,更多是饱含悔恨之意、感激之情。

从“恐高症”到“绝顶高手”

  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班主责王进,刚参加工作时一登高就腿软,听到放电就发抖,对带电作业充满了恐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他一有时间就闷头研究各种输电线路的参考书和图纸。从门形塔到酒杯塔,从单回线路到同塔双回,哪种塔形应该怎样攀爬,王进都一一学懂吃透。几年下来,软梯法、秋千法等十几种进电场的套路他烂熟于心。

  带电作业往往在寒冬酷暑这种电网负荷最高的季节里进行。特别是夏天,他穿着密不透风的屏蔽服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干就是两个小时,每次下来,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鞋里能倒出一碗水。

  “其实有时候工作中我也很害怕,但有师傅老大哥帮助督促,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慢慢就干好了。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服输。”王进说,“这次回去,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带领团队多做一些创新,多鼓励身边人去创新。”

中石油唯一一名维吾尔族的技能专家

  中石油集团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班班长、高级技师肉孜麦麦提·巴克,是中石油唯一一名维吾尔族的技能专家。

  1991年,肉孜麦麦提·巴克从和田县一个偏僻乡村考入克拉玛依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重油开发公司工作,他勤学好问,热衷于钻研技术,岗位技能不断提高。

  为了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员工学好汉语、掌握技术,他钻研教材,编写的《少数民族员工采油实际操作拼音教材》《少数民族员工专业汉语学习手册》和《高级工鉴定前培训资料》,被培训机构作为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培训教材使用。

  2006年,他创办了新疆石油技术交流网站,网名“准噶尔之子”,专供石油人进行技术和信息交流。目前,该网站已经成为新疆油田各族员工、国内石油人互相学习技术、交流经验及共享资料的一个平台。

  “我从普通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一路走来,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甚至得到的比付出的还多。”肉孜麦麦提·巴克说,“我感谢他们,也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

反哺农民兄弟

  “我是来自河南太行山区的一名农民企业家,这次能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感到特别光荣。”河南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春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裴春亮说。

  裴春亮出生在一个省级贫困村,从15岁到29岁,他卖过烧饼、开过面馆,理过发、照过相,拉过板车、当过推销员。

  2006年,他创办了春江水泥厂,成立了春江集团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春江集团已经形成金融、化工、旅游、发电等多种经济体并存的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0亿元、员工3000名,年上缴利税8000万元。

  2005年至今,裴春亮无偿出资1.18亿元,让全村153户无偿住进了舒适、美观的两层“小洋楼”。他不仅让每家每户都入股企业,还让村里的年轻人到公司上班。十年来,他拿出近6000万元带领大家挖水井、建水池、修水库。

  “面对沉甸甸的荣誉,我会倍加珍惜。荣誉代表过去,它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我前行的动力。”裴春亮说,“这个荣誉将会激励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一路拼搏,我要做一个永不褪色的劳模,做一个经得起历史验证和人民信赖的劳模,这将是我毕生的追求。”(记者侯雪静、于佳欣、李惊亚、王炳坤、周蕊、林苗苗、董峻)(更多报道,请扫描新华社摄影部所发“新华全媒头条”二维码或扫描微信公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