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导助听器,我们竟被误导了这么多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助听器干嘛的 关于骨导助听器,我们竟被误导了这么多年!

关于骨导助听器,我们竟被误导了这么多年!

2024-07-13 0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耳朵树:此观点只阐述了骨导助听器没有“堵耳”的优点,却没有告诉大家在实际佩戴时的感受。以直接佩戴式举例,无论是上面我们看到的三种助听器的哪种形式,它的佩戴都是不舒服的。小编亲自到听力中心试戴了一下骨导助听器,感受就好像是我们平时长时间戴头戴式耳机后,压着脑袋和耳朵的疼痛感是一样的。

头戴式耳机是长时间佩戴才会出现疼痛感,而骨导助听器一戴上就会有疼痛感。为什么?大家忘了刚才小编告诉你们的工作原理了吗?外界收集的声音需要震动颅骨才能将声信号传递至内耳,也就是说助听器必须要紧紧贴在颅骨上,才能带动颅骨震动,否则要么不能传递,要么传递不完整或噪声明显,这就是骨导助听器的硬伤。它的确能解决一些气导助听器的局限,可是只有佩戴的人才能感受到,每天头上戴着一个紧紧勒住你的助听器是种什么感受……

2.听力补偿问题

不严谨的观点二:当外耳道至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受到损伤或合并有内耳病变导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外中耳畸形和病理原因导致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腮腺炎或听神经瘤导致的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等,依靠气导式助听器均无法获得满意的听觉补偿,可通过骨导增益来获得良好的听觉效果。

(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除非非常轻微,基本上是不适合骨导助听器的,就像灯泡灯丝断了,你换一根电源线并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3000Hz以上的声音,骨导助听器的功率不够。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随着年龄的增长,范围会缩小。而人的语言发声范围,主要频率是几百到8000Hz。也就是说,助听器的补偿目的是保证“语言范围”以满足语言的需要。

咱们认真看这个图,3000hz以上的音素在实际语言中为小声甚至不发声,但这部分音素直接影响了语言的清晰度和语调。而骨传导在3000Hz以上的放大能力不够。因此中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骨导助听器的效果并不算好。

(2)纯粹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使用骨导助听器,但原则上应先治疗,无法治疗或治疗无法完全解决听力问题时再决定是否使用助听器,可以选择骨导和气导助听器,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3)混合性听力损失,应先治疗外中耳问题再决定是否使用助听器。如果骨导听阈不严重(推荐低于50dB),可以使用骨导助听器;如果骨导听阈比较严重,骨导助听器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因为震动过大,在佩戴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不舒服。

(4)由各种外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优先治疗,无法治疗再考虑使用助听器。

(5)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以使用骨导助听器,但是没有方向性,听力损失的耳朵依旧无法听到任何声音,骨导助听器只是收集声音并且通过骨导传输到好的耳朵去听,可以提升少量言语清晰度。

举个例子,A某左耳全聋,右耳听力正常,在左耳佩戴了植入式骨导助听器,收集外界声音震动颅骨,由左边传递到右边的好耳,也就是说左边的耳朵还是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是加强了些许右耳的听力。这种只能依靠单侧耳朵识别声音的情况,对识别声音的方向还是会有局限,听不清楚来源,所以骨导助听器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3、噪声问题

在传统的骨导助听器和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需要植入的骨导助听器(骨锚式助听器),都存在噪声问题。除了外部触碰的噪声外,人体内骨头、血液、心跳也都是噪声来源。目前并没有很先进的噪声识别和控制技术。

骨导助听器的真正适用范围:

1.低龄的小耳畸形或其他外耳畸形的孩子。因为孩子太小不能进行整形手术治疗,一般要达到6岁以上才可以进行手术,因此在骨导听阈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先使用骨导助听器。

2. 反复外中耳感染,长期治疗无法改善,骨导听阈不严重的,可以使用骨导助听器。

3. 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且清楚知道骨导助听器效果的人(也就是上面第(5)点小编给大家举的那个“A某左耳全聋,右耳听力正常”的例子)。

新式骨导助听器及其局限性:

由于骨导助听器的局限性,目前主流的助听器市场为气导式助听器。但近些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变种骨导助听器——骨锚式助听器,需要手术植入。

专业术语称之为穿皮骨导植入式助听装置,是由一个与颅骨骨质相融合的钛金属植入体,通过与外界相通的穿皮装置,连接言语处理器的助听装置。言语处理器通过拾取外界的声音,经数据处理后开始震动,通过植入颅骨内的钛金属把振动传递给耳蜗,从而产生听力。目前临床使用的有澳大利亚科利耳(Cochlear)公司的骨锚式助听器(BAHA)、丹麦奥迪康医疗公司的Ponto和美国SOPHONO的骨锚式助听器。我们就以BAHA举例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BAHA由骨融性的钛螺钉、穿皮桥基和外部的言语处理器三部分组成。钛螺钉通过手术植入患侧耳与颅骨融合,穿皮桥基附着于钛螺钉上,当钛螺钉与颅骨融合后,再将声音处理器吸附在穿皮桥基的另一端(类似于拧螺母)。言语处理器通过拾取外界的声音,经数据处理后开始震动,通过植入颅骨内的钛金属把震动传递给耳蜗,从而产生听力。

在暂时不需要接受植入手术时,用户可以单独佩戴外部的言语处理器,相当于普通的骨导助听器。

不严谨观点一:与传统骨导助听器助听器相比,BAHA直接震动颅骨,不需要压迫皮肤与颅骨耦合,声音震动不会由于经过皮肤和软组织而衰减,因此具有传递声音效率高、音质好、耗电量低等优点,同时可将佩戴者的听力提高35.2dB。

BAHA较过去传统骨导助听器相比确实改良先进了不少,但在实际使用中,即使骨导助听器的性能很强,但只要是低频过大(大概超过50dB)的输出,都有可能会让用户明显感觉到整个头跟着震动。小编亲自感受了50dB250Hz的震动,大家应该都有开会手机调震动的习惯吧,当全场安静突然你的手机震动是什么感觉,而把这种感觉直接放在头上,可以想象一下那种不爽……

所有与听力相关的疾病,能治就尽量先治疗,不能治那就配助听器或是人工耳蜗,根据实际情况和效果来选择骨导或者气导助听器,绝大部分情况下气导助听器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了。比起每天紧绷绷的勒个东西在头上带来的疼痛,我们是不是更愿意接受塞个小小的东西在耳道口呢?

不严谨观点二:植入式骨导助听器BAHA由骨融性的钛螺钉、穿皮桥基和外部的言语处理器三部分组成。钛螺钉通过手术植入患侧耳与颅骨融合,穿皮桥基附着于钛螺钉上,当钛螺钉与颅骨融合后,再将声音处理器吸附在穿皮桥基的另一端。

这是骨锚式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好像是我们在一面墙上打了一个钉子,挂了一幅画上去。这个钛螺钉就是钉子,穿皮桥基也就是钉子的那个支架,助听器就是那副画,被挂在了我们的头上。此工作原理毋庸置疑,但却没有说此手术会带来的影响;就像生活中妈妈教孩子怎么吃饭,却没给孩子一双筷子,当然用手也可以吃,可是不卫生、不方便还容易感染病菌啊。

大家都知道打颗钉子在墙上挂画会有个洞,而植入式骨导助听器的手术同样如此,要把助听器挂在头上,包裹钛螺钉部分的皮肤是没有办法完全愈合的。当然手术会最大程度地将钛螺钉包裹住,至少大家不用担心会出现一个洞,但是不能完全愈合就意味着会随时出现感染和并发症。(钛螺钉骨融合的失败;穿皮桥基与外界相通致其周围皮肤、软组织过度增生和感染;)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每天的活动会随时出汗,汗液就会侵蚀穿皮桥基周围的皮肤,就可能造成感染。

实际上植入式骨导助听器使用较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容易感染。

总结:利用骨传导原理设计助听器是很好的事情,特别是骨锚式助听器意味着骨导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听损人士。但我们要客观看待骨导技术,千万不要被目前智能设备火热发展中的片面知识所误导。

听力有问题,马上找健耳!

健耳听力——更懂中国耳朵的助听器专家!

地址:湖南健耳听力助听器娄底湘阳街富厚明邸591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