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动画创作理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画创作理念怎么写好 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动画创作理念

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动画创作理念

2024-07-13 1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动画创作来说,需要加强主旋律动画的创作和研究,在主旋律动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儿童价值观形成和成长,从而体现文化强国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动画创作理念问题的提出,是鉴于当前互联网和通信媒体的数字时代中动画创作对广大受众的影响。传统媒体也以数字化面貌,出现在新媒体终端。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被年轻一代接受,并成为当代人生存的一种常态。因此,重视和借助新媒体,主旋律动画创作可以弘扬正能量,以补足网络自由化带来的弊端。在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动画的创作理念既需要坚持已有的思想,同时又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予以丰富和发展。

一、一个中心的主旋律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动画要突出体现一个思想,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表现上,作品要具有明确的、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明确的教育意义“主旋律”电影口号的提出,为打造中国的主流电影服务,服务于国家和主流意识形态。何谓主旋律电影?研究者对其特征和意义界定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以及具有浓厚思想教育意义的故事片。”[1]“主旋律电视剧是体现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和精神的电视剧艺术形态。”[2]“浓厚思想教育意义”,也就是体现明确的价值观,对于它的组成内容,研究者一般语焉不详,以“主旋律”、“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概括代替。实际上,包括动画在内的主旋律作品的教育思想,就在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中国电影创作延续解放区的文艺政策,服务工农兵观众。“电影院的功能也由娱乐性变为教育和引导民众的课堂”。[3]1987年,对多元化电影类型的警惕和忧虑的情况下,提出了主旋律的概念,概括为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表现党和军队光辉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作品。1994年,国家文艺政策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4]主旋律一词经历了从侧重题材到内涵界定的发展。上面所指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以及之后提出的“八荣八耻”,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内容。教育性表现是未成年观众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不可或缺。国产动画“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表达有目共睹,以至于形成了“规训模式”。“首先表现主人公错误的做法,然后错误的做法导致危机发生,这时主人公接受权威(老师或长辈)的教诲,改正错误,最后用正确方法达到目的和要求。”[5]1952年的《小猫钓鱼》即属于国产最早的“犯错改错”型,其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猫淘气三千问》和《虫虫》等。这种规训模式所体现的主旋律意义,为未成年观众的成长、弘扬社会主旋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主旋律动画在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都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闹”,即表现了主角反抗压迫的积极向上的叛逆精神。《草原英雄小姐妹》(1963)改编自新闻,在实际中,小姐妹因为保护集体的羊群而被冻伤、截肢。但动画片改变了这一结局,配合嘹亮的歌曲,减弱了冰雪带来的寒冷,让观众感受到火热的为集体主义而奉献的精神。《三个和尚》(1980)把谚语中的“没水吃”,改成了团结一致,而且发明了滑轮的机械装置,直接从山下引水到山上,都有了水吃。《小兵张嘎》是另个典型的例子,作品有小说、电影、动画等版本。电影版(1963)的产生具有“反苏联修正主义”的政治目的,针锋相对地批判苏联塔尔柯夫斯基导演的影片《伊凡的童年》(1962)。活泼可爱的嘎子形象,对比受伤害的伊凡。《小兵张嘎》展现了一个在战争中痛失亲人从感情用事到智勇双全的小战士的成长史,对比《伊凡的童年》中在战争中出生而又被战争所吞没的人的历史。“影片的创作者在选材和构思时,锐敏地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要求、革命任务及对下一代的教育等等,突出和强调了张嘎那种为无产阶极革命事业不畏任何艰险困难的阶级品格,赋予了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启发和阶级教育。”[6]在对比之中,我国主旋律作品的积极向上的情绪表达是明显的。主旋律作品要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来源于革命和生活的火热之情,来源于主流意识形态对英雄角色塑造和榜样弘扬的需要。在事实上达到了对观众鼓舞、影响、提高的作用,因此是必须的,对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国产动画来说,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更需如此。 二、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具有融它性,能够在动画艺术之外具有产业发散价值 (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动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要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双赢。这就要求主旋律动画具有产业发散的内在价值,融入其它艺术设计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动画的归属变化,经历了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电影(电视、动画)在建国之后归属于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从发展宗旨上看,“文化事业的是为了实现文化的社会目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社会的精神文明,为社会公众提供健康有益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适应并引导人民群众高品味的文化需求,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要务。”[7]建国后的电影创作,需要中央电影局、文化部甚至更高层领导的审批,即是把动画在内的电影作为文化事业对待,不要求经济效益的实现。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振兴动画产业的文件,把主旋律动画推向市场。主旋律动画的文化产业的属性,“主要是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追求,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创造最大化利润,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财富。”[7]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的统一,能较好地体现动画产业发展和以“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正面效应。但在创作主旋律动画时,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防止把动画简单地从属于经济的拜金主义和浅薄化,“以至降低国民素质和审美情趣”。[8] (二)产业价值对于主旋律动画而言,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另一个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不够。这两个问题都是动画创作的整体问题。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问题的解决在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打造精致的动画表达艺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不够问题的解决在于,首先要认识到社会效益的发挥关系到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是借鉴商业化策略或互动,开发融它性的产业链各环节。对于产业链的开发,即便是较为壮大的主旋律电影也仍不够成熟。“好莱坞现在票房仅占总收入的20%,关联产业和后产品占80%。在中国,票房占80%,后产品和关联产业才占20%。”[9]这是电影的情况,国产动画电影则无法与之相比。《建国大业》在公映后期尝试开发延伸产品,“后产品开发只是一种新鲜的尝如后期制作的雨伞、茶杯、扑克牌、签字笔等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主旋律影片在延伸产品环节还处在入门级,有待经验积累。”[10]新媒体时代要求主旋律动画具有融它性,能够在动画艺术之外具有产业发散价值。动画的产业链,一般包括动画作品的播映、图书音像的出版、形象的授权、衍生产品的开发。即在动画作品的观看之外,还有动漫舞台剧、图书、音像、海报、玩具等形象授权产品。主旋律动画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获得观众应有的喜欢和接受。

 三、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艺术考量:注重受众心理,具有符合生活和时代的审美价值主旋律动画的价值观和两个效益的实现,需要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贴近时代、生活和群众,符合艺术上的审美要求,而不能生硬地宣传和教化。(一)时代感受建国后文艺与政治紧密关系的影响,文艺都天然地具有贴近时代的传统。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就让日本人看到了反日主题。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作家,“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说话”,要求“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此时,无疑明确了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方向。此后,主旋律的意识形态主导了包括动画在内的作品创作理念。在国产动画的创作上,编码了意识形态的主旋律表现策略。《大闹天宫》(1961、1964)通过孙悟空闹天宫、打败玉帝的设计,反映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时代主题。《哪吒闹海》(1979)作为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片,以哪吒打败四海龙王来隐喻人民粉碎四人帮的时代喜悦。《宝莲灯》(1999)在世纪末,总结和讴歌党的奋斗成果。[11]在时代环境下,动画更加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作出来更多广受观众喜爱的众多作品,如歌颂人民的反叛精神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歌颂为民族为人类献身的《海力布》、《火童》、《女娲》、《龙牙星》等,都符合主旋律动画的范畴,但此后一度衰落。主旋律电影在1987年之后的20多年里,“尽管早已是硕果累累,却一直未能成长为官方和民间全都认可的主流电影”。[12]动画也受到经济因素及国外作品的影响,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4年之前,数量有限,除了《宝莲灯》之外,几乎没有产生有影响的动画电影作品。不仅没有硕果,反而成为末流。人才流失、青黄不接,至此,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以亡羊补牢。    (二)注重儿童受众心理动画的特点,拟人、变形、夸张、童趣等特点,与儿童的渴求知识、喜爱幻想的天真性等特点相结合,成为主旋律动画重要的创作理念。满足儿童对知识的需求,动画已成为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来源。《小蝌蚪找妈妈》(1960)在“小蝌蚪”、“找”、“妈妈”的关键词上,体现了对几度建国的试验、探索,最终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新中国)。“妈妈”是祖国、国家的代名词。“找”,则是主动探寻,近现代历史中仁人志士探寻救国建国的道路证明了这一点。青蛙妈妈则是和小蝌蚪自身一样的存在、来源于自身,是成长的蜕变,也即郭沫若在女神中设想的“涅槃”。[13]这些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生动可爱的形象叙说出来,符合儿童的接受。主旋律动画天真性的特征,也符合儿童接受心理。动画的幻想主要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同时配合人的心理意识深层探索新奇、惊异、神秘的内驱力。想象意味着对现实的改造,改造之中,现实现象产生了变形和夸张。夸张几乎成为动画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夸张的同时,往往带来幽默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归之于天真性的具体运用。新媒体时代促成艺术样式的丰富,网络动画的创作有意无意地与向主旋律动画靠拢。网络动画以其平易近人的草根性,获得广大的网民的接受,并逐渐成为生存现状,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当前较为红火以弘扬正能量著称的网络动画《雷风侠》(2012-),结合时代,提出微动画,以及QQ表情等新动画形式。《雷风侠》的影响及其潜在意义,导致湖南省政协委员为促进《雷风侠》在全社会的进一步普及而提案。[14](三)生活范围和形象的拓展题材上,借鉴影视的革命历史题材,在动画中实践出了一条路子。《小兵张嘎》(2005)首开新时期动画革命历史题材的动画先例。历史、神话的结合,《勇闯天下》(2007)把反帝题材的黄飞鸿电影引用到动画片里。主旋律动画片和影视作品一样,在时间讲述问题上,符合研究者的指责观点。“遗憾的是,中国电影中的‘时间’讲述问题,要么是割裂的,要么只侧重于‘历史’和‘当下’,而对于‘未来’,则几乎没有任何言说。……同样,在空间上,我们只偏重于我们国家的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区域,而很少将我们的‘空间’视野,放到更为广阔的国际乃至太空。这样的建构,使我们只以本民族、本地区的喜怒哀乐为喜怒哀乐,而忽略了其他民族,乃至我们人类的普遍悲喜。”[12]135这要求主旋律动画题材类型及表现手法要丰富些,如加大科幻片的创作等。将历史、当下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艺术表达上的时间与空间的和谐。形象上,从符号化走向真实化。电影《小兵张嘎》的“火烧炮楼一场,处理就比较粗糙,并给人以不够真实可信之感。……在整个戏的进展中,显然将敌人写得过于愚蠢拙笨了,影响了张嘎这一英雄行为的真实依据,也就有损于它感人力量。”[15]这是角色符号化的缺陷。这与当时电影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衍生物的定位有关,电影所创造的英雄形象是崇高的象征。“主旋律电影具有叙事的方向性和封闭性、价值取向的单维性以及人物的符号性,这与多元文化的价值相左。”[1]35动画《闪闪的红星》(2005)与同名电影的比较,典型的如胡汉三之死的片断,一喜剧一暴力。冬子惊险地机智地与胡汉三周旋,比用大刀手刃胡汉三的超能力,越发真实可信,这样就消解了主旋律作品中角色符号化的弊端。

结语在动画创作上,既要提倡多样化,又要倡导主旋律,形成多元文化围绕主流文化和谐共生的正常文化生态。“既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的稳定深厚,又体现出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包容和谐,努力营造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又错落有致、平衡有序的电视文艺环境,使先进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使主旋律在多元化的和声中引领方向。”[16]这里虽然说的是电视文艺,也适用于主旋律创作。当前,包括动画在内的“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17]这就需要研究和解决。主旋律动画的优点在于继承传统,立足传统,探索民族化,这是主旋律动画形成中国动画学派的成功之道。当前的国产动画创作在商业化潮流中失去本色,主旋律动画的价值意义重大,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把握创作理念,形成吸引力的范式,多方借鉴,丰富和发展自身,实现应有的功能。主旋律动画,尤其献礼片,能够唤醒观众内心的群体归属感和群体规范意识的“集体无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引导未成年人观众的价值观形成,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多元化商业社会中观众流于低俗的审美趣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体现出了巨大的社会公用,这正是文化强国的希望所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