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千乘之国”“百乘之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漫之家是什么意思 何为“千乘之国”“百乘之家”?

何为“千乘之国”“百乘之家”?

2024-07-10 2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秋时代的战争,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军队也以车兵为主。车兵军队的编制,每辆战车配四匹马,叫“驷”。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匹马叫“骖”(cān)。如果再细分,则左边的马叫“骖”,右边的马叫“騑”(fēi),(也有个别战车仅用两匹马拉车的)马车的车厢叫“舆”。

古代战车示意图

每辆战车会配有三位甲士,他们呈“品”字形立乘在车舆上:一位甲士在前排中间,负责驾车;一位甲士在后排左边,手持弓箭,负责远距离射杀,叫“车左”;一位甲士在后排右边,手持戈矛,负责近距离击刺,叫“车右”;其中车左是一车之长。(如果是统帅所乘的指挥战车,则统帅居中掌控旗帜指挥军队,驾车者居左,“车右”在右边保护统帅。)每辆战车除了战车上立乘的三位甲士之外,另外还有一些甲士和徒卒(或称步卒、徒兵、步兵)在战车周围,协同作战。

古代战车甲士图

一般而言,甲士来自贵族成员(贵族所学“六艺”中的“射”和“御”,皆与车战有关),而徒卒则来自庶人。每辆战车所配备甲士、徒卒的数量,颇多歧说,莫衷一是。《司马法》中即记载了两种流行较广的说法:一是每辆战车配十位甲士(包括三位立乘在车上的)和二十位徒卒,共三十人;二是每辆战车配三位甲士(立乘于车上)和七十二位徒卒,共七十五人。学者或以为春秋不同时期随车徒卒数量可能有所变化,前期配备的徒卒较少,后期配备的徒卒较多。

随车的甲士、徒卒和战车编在一起,可能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叫“重车”)和徒役,就构成了当时军队最基本的作战单位,称为一乘。由于西周、春秋时代以车战为主,所以车乘的数量常常被用来衡量兵力的大小强弱。周王室有直属军队,各个诸侯国也各有自己的公室军队。在西周时期,周王室军队很强大,兵力多达三千乘,《诗经·小雅·采芑》称“其车三千”,即指周宣王时期军队有三千乘。但到了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后期,周王室衰落,兵力大减,或许千乘都未必有了。春秋时期时较大诸侯国的兵力大概是千乘左右,《诗经·鲁颂·閟宫》称“公车千乘”,即指鲁僖公时期,鲁国军队大约千乘。因此,春秋时期常以“千乘之国”指称较大的诸侯国,前引《论语》诸例,皆是此用法。

千乘之国的战争

根据《左传》所载春秋时期的战争兵力来看,一般战争很少有投入千乘以上兵力的。比如晋楚城濮之战,晋军七百乘;晋齐鞌之战,晋军八百乘;吴齐艾陵之战,齐军也是八百乘。由此可见,千乘已经是相当可观的兵力了。春秋后期,有些诸侯国兵力越来越强,比如晋国、楚国,据说都拥有四千乘以上的兵力。于是,千乘之国已经不足以形容,也就有了“万乘之国”的新习称。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卿大夫有封地(采邑),也有自己的军队,拥有百乘的战车兵力,故常称“百乘之家”。(“家”指春秋时期卿大夫的采邑而言,并非后世的家庭。)春秋后期,周王室兵力衰弱,而诸侯国公室军队和卿大夫军队力量较强,因而出现了“礼乐征伐”的权利从“自天子出”走向“自诸侯出”,再走向“自大夫出”的局面(《论语·季氏》),这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

“千乘之国”、“百乘之家”,虽然最初指兵力而言,但往往也不仅仅指兵力强弱,而与国家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兵赋税收等密切相关。所以前引《论语·公冶长》称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即指子路有管理国家兵赋军事之事的才能

出土的弓弩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兵器的广泛应用和弓弩的改进,步兵的战斗力大大提升,传统的车战渐渐被步骑战取代,步兵和骑兵成为战斗主力。因此,也就渐渐不再以车乘数量,而改以士兵数量来衡量国家兵力了,于是又有了“百万之师”等习称。但“千乘之国”、“百乘之家”等,仍作为成语常常出现在各种典籍中。

微信ID:taoliguoxuetang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投稿、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ID:taoliguoxuetang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投稿、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