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全系列】伞形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加拿大各州地图分布 【植物界全系列】伞形目

【植物界全系列】伞形目

2023-04-21 2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1948年江西庐山植物园科学家陈封怀先生从加拿大引进种子进行试种,但当时正值战乱,资金缺乏,实验进行到开花结果阶段,工作便终止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美未建交,花旗参种子引进受到限制。1975年周总理曾亲自过问西洋参,他提倡开展引种西洋参科学研究,在周总理关怀下,国家科委、卫生部、商业部共同制订实施了“7510工程”工程,开始了引种西洋参的科研。1975年,美籍华人黄培玉将10磅花旗参种子辗转带回国内,交给了中国农科院。其后,以“7510工程”为代号,中国开始在国内不同气候地区试种花旗参。当时分给吉林省科委药研所4磅种子,这4磅花旗参种子又被分配到集安国营一参场和二参场,在时任副场长钱少钧的不断研究和努力下,于1978年引种成功。1975年中国科学院通过有关渠道,从美国引进西洋参种子8磅,种苗150株,由该院植物研究所协同吉林、辽宁、北京、江西等8个省市10个单位负责试种驯化工作,并于1977年在吉林省左家特产研究所召开了西洋参引种驯化试验座谈会,有北京、吉林、辽宁、河南、江西等省有关科研所、生产、经营等14个单位、24人参加。座谈会主要总结交流西洋参引种驯化经验,认为经过2年的试验证明,中国东北和其它一些地区具有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有较好的栽培技术经验,所以西洋参可以在中国安家落户。1980年9月,在吉林省左家特产研究所,召开了西洋参引种驯化成果鉴定会,并根据西洋参的生态习性,中国长江以北至北纬45°以南地区,中部和西南各省的高海拔山区也都可以试种。至1990年中国形成吉林省、陕西省、北京市和山东省四大西洋参栽培区,含15个省市、数十个县。1997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主办方,在上海举办了自中国首次引种栽培西洋参成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中国性西洋参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盛会,标志着中国西洋参种植业和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加工西洋参及其制品的第三大国。

④分布范围

西洋参原产北美,自然分布于北纬30-48°,西经67-95°的美洲森林中,即加拿大的东南部和美国的东部,包括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美国的纽约州和密苏里州等地。

在亚洲、美洲、欧洲或在南北纬30-47°之间的区域均可以栽培西洋参。美国栽培西洋参的地方主要是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区(250000平方千米)及沿岸的纽约、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执安、印地安纳、伊利诺斯、威斯康星、明尼苏达等州,东部沿海的缅因、马萨诸塞、马里兰、北卡罗来纳等州,中东部的密苏里、肯塔基、田纳西等州,西部沿海的加利福尼亚州。中国东北、华北等大部分地区均可以栽培西洋参(在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利用高山小气候适宜的环境,能够引种成功)。

⑤药用价值

西洋参是一种“清凉”参,其味苦、微甘,性凉,具有滋阴补气、生津止渴、除烦躁、清虚火、扶正气、抗疲劳的功效,西洋参中含有一种叫人参皂苷的成分,具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因此,体质较弱的人,如老年人、身患重病的人,时常服用西洋参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强体质作用。而一些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患慢性乙肝的人,服用西洋参也会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好转。

其主要功效有:

a.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b.保护心血管系统: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西洋参,疗效显著,西洋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c.提高免疫力: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d.促进血液活力:长服西洋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

e.治疗糖尿病: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f.西洋参还可以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强壮中枢神经,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有镇静及解酒作用,增强记忆能力,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对血压有调整作用,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的份量;能调节胰岛素分泌,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抑制癌细胞生长,增加免疫功能;助长消化,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⑥经济价值

西洋参具有较好医疗保健效果,市场上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据21世纪初的统计资料,当时中国每年进口西洋参的总量超过300吨,折合2000万美元以上。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西洋参的利用也从单一的肉根转为对其叶、果等地上部分都进行充分的利用,其均含有一定的人参皂苷,可以开发成高级补品、饮料、化妆品等。

(7)三七

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又称三七草、三七仔、参漆草、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山漆、田漆,为五加科人参属的物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及广西深山中。三七的三条枝上各生七片叶,因而得名;也有人说,它在种植后,三至七年收获而得名。

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砚山、西畴、文山),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广西西南部亦有栽培。

三七以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三七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根茎和肉质根为名贵之中药,有止血、破血散瘀、消炎定痛和滋补之功效,为治疗跌打损伤之主要药物。花、叶亦有清热之效。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野外灭绝(EX)。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