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学书:黄梅梅氏自然村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加姓的现状 梅学书:黄梅梅氏自然村落

梅学书:黄梅梅氏自然村落

#梅学书:黄梅梅氏自然村落|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梅梅氏自然村落

 

梅学书

 

按《黄梅县地名志》和黄梅《梅氏宗谱》所载,黄梅梅姓人散布在全县12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有255个自然村落(墩、塆、社区和街道),其中,孔垅镇57个、小池21个、停前镇4个,独山镇2个,大河镇18个,濯港镇2个,蔡山镇58个,新开镇67个,分路镇6个,杉木乡6个,苦竹乡3个,刘佐乡11个。2010年梅氏五大支系续修宗谱登记,梅姓人口达8万以上。

从梅氏自然村落发展史,可以看到梅姓人口的迁徙、散布、繁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变迁,与其他姓氏族群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发展的缩影和真实的写照。

从梅氏自然村落(墩、塆)的发展史,能清晰地看到梅姓先人们,以梅花为图腾,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与精神。在农耕社会发展进程中,梅姓人与其他姓氏先民一道,为开垦彭蠡古泽,风雨同舟,合力协作,抗击洪涝灾害、血吸虫灾害,不断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

从梅氏自然村落(墩、塆)的发展史,能清晰地看到梅氏与黄梅其他姓氏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其特色文化的标记。如梅城、梅垏、梅埒、梅圩、梅坝、梅湾、梅港、梅墩、梅湖、梅凼、梅凹、梅涝、梅塝、梅家洲等等。这些以梅姓命名的众多自然村落,主要集中散布在黄梅下乡的河、湖、港之滨,既带有梅姓的特殊标记,又有垦荒,与大自然搏斗的文化印痕。

从梅氏自然村落(墩、塆)的发展史,能清晰地看到五个支系梅姓人口不断分居建村的细枝末叶。法章公支系的建村的自然村落是蔡山梅城和丝毛坦,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后分居太六、港岸上、梅城、梅东湖,梅勿二等自然墩,后又再分枝,形成当今十大户,一百多个自然村落,有的还迁往外省,另建新的自然村落。君卿公支系由始居之地百花畈,再迁往外省,再迁回百花畈,后又迁徙新开柴埠垏建梅家圈,后梅家圈被大洪水冲毁,梅姓人分居建大扁担垏、细扁担垏、柴池湖、上五房几个自然村落,再由上述几个村子,又分迁发展近六十多个梅氏自然村落。荣四公支系的第一个自然村落是孔东梅垏的高埠,后分居建梅垏、竹林窠、德化街村落群,沿东港梅氏自然村落群五十多个。受九公支系的第一个自然村落是刘佐乡的杨穴镇,后分枝分居新建詹圩、梅花屋、梅祠堂、梅中塆等梅氏自然村落。玉堂公支系第一个自然村落是大河镇纪家凹,后分枝分居建梅塝、乌龟山、荷叶塘、梅河、梅咀等自然村落。

从梅氏自然村落(塆、墩)的发展史,能清晰地看到梅氏宗亲血浓于水的亲情。梅姓虽有五个支系,但支系间同姓三代亲。历史上,当两个或三个支系梅姓人同住一村时,能和睦相处,危难时刻,还能鼎力相扶。如杉木乡的梅岭自然村落,人口由两支梅姓组成。最早迁居的是法章公支系日旭公后裔,后是君卿公支系开二公后裔,从停前镇梅凼自然墩迁入。因停前镇梅凼地势低洼,十年就有九年遇到洪涝灾害。1810年左右,君卿公支系开二公的“立”字辈先祖,到现杉木乡的梅山、梅岭村,向法章公支系的太三公户、日旭公后裔主事,诉说梅凼常年受灾之苦,请宗亲予以帮助。日旭公后裔主事听后,与梅山、梅岭同姓族人商量,念梅氏同根同源,血缘浓如水的情份,请君卿公支系梅姓宗亲,从停前镇梅凼墩迁入梅山村东边的梅岭村,并给予一部分祖山,供迁居宗亲开垦。

从梅氏自然村落(墩、塆)的发展史,能清晰地看到梅姓人的高尚品格。如法章公后裔的梅细墩自然村落简史中,有过这么一段记载:“每年五月,陶湖一片汪洋,全村父老多次相求水出后湖王大圩,潘、翟、洪、倪四姓均不同意。咸丰已丑年,父老相求福星圩本姓主事,挖通蓝家坝,水经外港湖后港,由新闸流入新开、六家咀入长江。细墩上圩内大片耕地洪涝问题得到解决,外港湖墩梅姓人的几百亩耕地则成了水乡泽国。”从这则村史记载中,不仅了解到梅姓人,在黄梅下乡开发过程中,不断与洪涝灾害抗争的历史,还能够看到梅姓人,关键时刻,能舍小家为大家,小局服从大局的高尚品格。

从梅氏自然村落(墩、塆)的发展史,还能看到梅氏村落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的梅姓自然村落(墩、塆)逐步演变为城镇的街道和社区。近三十年来,大部分梅姓人,外出打工谋生,逐步在城镇安家落户,成为新的市民。广大农村的梅氏自然村落(墩、塆),和其他姓氏自然村落(墩、塆)一样,人口在逐年减少。通过对梅氏自然村落(墩、塆)的调查摸底,改革开放后,有三分之一的梅姓人口,通过多种途径,已离开梅姓自然村落(墩、塆),在城镇安家落户。特别是山区的自然村落(墩、塆),长年在外打工的梅姓人,千方百计搬迁到城镇居住;有的梅姓人通过扶贫搬迁,到新的移民点安家落户。山区不少自然村落(墩、塆),已成为有其名而无人居住的空心村(墩、塆),大量无人居住的农家小院,有的大门紧锁,杂草丛生,有的旧农房已经倒塌。不少梅姓人,逐年离开故土,到城镇就业,并安家落户,成为城市新的居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少梅姓自然村落(墩、塆)与中国其他的农村一样,将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现象,是社会的进步,时代发展的潮流,谁也阻挡不了。(摘录《黄梅梅氏》)

梅学书:黄梅梅氏自然村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