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劝学第二段断句 《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2023-08-11 07: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二、其他

6.概括《劝学》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理解下列语句,并说说这句话阐明什么道理?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如何理解《劝学》中这句话?

9.概括《劝学》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概括《劝学》第四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简述《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论证过程。

12.概括《劝学》中这两组对比的作用。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概括《劝学》中这两组对比的作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重要字音

①中(________)绳 ②鞣(________)以为轮 ③其曲(________)中规 ④槁暴(________)

⑤砺(________) ⑥参省(________) ⑦跂(________)而望 ⑧舟楫(________)

15.给《劝学》中重要字词注音。

⑨善假(________)于物 ⑩蛟(________)龙 ⑪跬(________)步 ⑫骐骥(________)

⑬驽(________)马 ⑭锲(________)而不舍 ⑮金石可镂(________) ⑯二鳌(________)

16.通假字

①輮以为轮

“輮”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有槁暴

“有”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金就砺则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多指黄金。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怀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18.《劝学》解释一词多义。

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形容词,____________

君有疾在腠理 名词,____________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动词,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形容词,____________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名词,____________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动词,____________

19.一词多义

②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动词,____________

是以人多以书假余 动词,____________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动词,____________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动词,____________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形容词,____________

20.一词多义

③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动词,____________

博闻强识 名词,____________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动词,____________

子亦有异闻乎 名词,____________

21.一词多义

④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____________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动词,____________

远在绝域,不知死生 形容词,____________

博闻强识,过绝于人 动词,____________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动词,____________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____________

22.一词多义

⑤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____________

圣心备焉 语气助词,____________

⑥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连词,___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____________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___________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____________

23.一词多义。

⑦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____________

青,取之于蓝 介词,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介词,____________

⑧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语气词,____________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代词,____________

24.解释课文《劝学》中加点的词:

①木直中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________

③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

⑤吾尝跂而望矣 ______________ ⑥假奥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_____

⑦锲而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词类活用。

(2)形容词的活用

④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积善成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词的活用

⑦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以下是《劝学》中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按要求做题。

(1)判断句。请标明判断句的标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____________”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请调整正常的语序。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

(3)定语后置句。请调整正常的语序并标明其标志。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4)省略句。请补充省略的部分。

⑤輮以为轮 完整句子为“____________”

(5)固定句式。找出固定短语并解释。

⑥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是固定短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重要字音

①庸(________)知 ②嗟(________)乎 ③句读(________) ④或不(________)焉

⑤官盛则近谀(________) ⑥欤(________) ⑦郯(________)子 ⑧师襄(________)

29.重要字音

⑨老聃(________) ⑩苌(________)弘 ⑪蟠(________) ⑫经传(________)

⑬贻(________)之

30.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____________

吾师道也 动词,____________

或师焉,或否焉 动词,____________

齐师伐我 名词,____________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名词,____________

33.一词多义

②传

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___________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 动词,____________

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 动词,____________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____________

34.《师说》解释一词多义。

③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____________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_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名词,____________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名词,____________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动词,____________

35.一词多义

④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____________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____________

择师而教之 代词,___________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____________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____________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____________

36.一词多义

⑤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_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____________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____________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____________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____________

37.一词多义

⑥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词,____________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词,____________

38.《师说》中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学而大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圣人无常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师说》以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解释下列点实词和虚词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余嘉其能行古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名词的活用

①吾从而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师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形容词的活用

⑦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圣益圣,愚益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小学而大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位卑则足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师说》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2)被动句

③不拘于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被动

(3)状语后置句

④耻学于师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师不必贤于弟子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宾语前置句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定句式

⑦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是固定短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____________”是固定短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情景默写

45.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见识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近。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⑤而言,蠕⑥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⑦,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⑧。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⑨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⑩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有删改)

[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要,纲领。④箸:通“著”,显明。⑤端:通“喘”。⑥蠕:微动。⑦傲:浮躁。⑧囋:形容言语琐碎。⑨向:同“响”,回声。⑩方:仿效。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即《尚书》,先秦“六经”之一。先秦“六经”还包括《诗》《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性的含义。

C.小人,通常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与“君子”相对。古时也可作为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D.学者,文中指通过学习而觉悟的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提出观点,荀子认为,学习的路径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上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荀子认为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人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学习的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众多的道理。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亲近良师益友,亲近良师益友也是“善假于物”的一种体现,这样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广博的知识。

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①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上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①理:治,特指政治清明安定。

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者师达而有材 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则右重 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行彰矣 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52.从选文的论述看,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圣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尊 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候。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有改动)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跽:跪姿的一种。跪时两膝着地,挺直上身。

B.乡: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十邑为乡。

C.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士大夫。旧时也指读书人,如学士。

D.国:士大夫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家”,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国”。

5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尊贤而下土的重要性。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人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范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57.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非 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俱;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鰭;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而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有删改)

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布子卿、唐举是古时著名相术师。相术又称相人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

B.皋陶,是禹帝和商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桀和纣都是暴君,后来,“桀纣”泛指暴君。

D.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6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评判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6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问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有删改)

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B.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C.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B.舜,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C.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春秋时期称农业劳动者为“庶人”。

D.夫子,在本文中是对文学境界相当高的人的一种尊称。

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意: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意在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到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这两篇文章都重点论述了关于“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6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五、微写作

66.针对“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写一段批驳文字,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注意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

A项,正确;

B项,“中:射中”错,应为“合乎”;

C项,“无:没有”错,应为“无论”;“通:沟通”错,应为“全面”;

D项,“闻:见闻”错,应为“知道,懂得”。

故选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